戰爭與和平

就算你的歷史和國際法知識都是看電影學來的,至少你也會知道日內瓦公約是個好東西,能夠保護戰俘並約束戰爭行為。如果你看過史提夫.麥昆在電影《第三集中營》中騎摩托車飛越邊境的橋段,或是《真善美》中崔普一家人徒步越過山丘的情節,你可能會認為瑞士是戰爭時期最安全的地方。但世界並不總如好萊塢這般簡單,戰爭與和平也不是非黑即白這麼清楚的區別,瑞士的德文是Schweiz,這個字正好結合了德文的黑(schwarz)與白(weiss),不覺得非常合適嗎?這個國家活在武裝中立的灰色地帶,努力求取和平,卻也始終為戰爭做好準備。這看似自我矛盾的姿態,也許正是瑞士得以存活數個世紀的原因。

然而,如果你知道比利時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的遭遇,大概也會明白武裝中立並不保證任何事。瑞士之所以能夠存活,或許也是因為他們位處高山峻嶺以及歐洲的中心位置。無論如何,瑞士享有成功的中立地位。且不論他們黑暗的一面,例如不斷假想國土遭受入侵(儘管從未發生)的偏執,這個國家不只創造了紅十字會,同時也為所有國民帶來了和平,這點從每座小鎮中都看得出蛛絲馬跡。

如果你有機會拜訪瑞士的小鎮和村莊,有一件事很可能讓你印象深刻。我說的不是帶你走進時光隧道的噴泉雕像,不是雕梁畫棟的建築,也不是雄偉的教堂和潔淨的墓園,而是你在一些村莊或市鎮的中心不會看到任何一座十字造型的石雕,也不會見到刻滿戰死者姓名的紀念碑。我花了一些時間才注意到,這個在英國和法國隨處可見的風景,在瑞士卻幾乎不存在。這個國家在文化和地理上是如此貼近法國,對於過去一百年卻擁有截然不同的集體記憶,這是多麼奇妙的事!兩次世界大戰也給瑞士帶來了影響,但不是讓所有家庭破碎的那種。在瑞士,沒有國殤紀念日,因為瑞士不需要刻意緬懷什麼,所以每到十一月,不會出現紅色罌粟花,沒有兩分鐘的默哀,也沒有樂手演奏軍樂《最後崗位》(Last Post)。瑞士的武裝中立儘管帶有缺點和矛盾,至少讓幾個世代的國民免於傷痛,這是多麼幸運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