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文學館>文學小說>華文創作> 我們不在咖啡館:作家的故事,第一手臺灣藝文觀察報導

我們不在咖啡館:作家的故事,第一手臺灣藝文觀察報導

出版品牌:遠足文化

作者:陳宛茜

ISBN:9789865080785

出版日期:2020-11-04

定價:NT$  370

優惠價:75NT$278

促銷優惠 |

3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3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3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我們不在咖啡館,在故事裡

作家的故事

是大時代冷暖悲歡的故事

更是映照我們這一代人的故事

梭織長達六十年的臺灣藝文風雲及文化江湖

第一手的近身觀察、第一線的深度採訪

 

那些典型、那些傳奇

那些人和那些事,曾經譜出豐饒的文藝春秋

理性的報導與感性的筆觸之間

為我們挽住時光

更為「他們和他們的時代」記錄下

那些未曾聽聞的、刻骨的人生劇情

那些故事的重量,碰撞文化,撫慰心靈

讓我們反思當下和當代情懷

 

◆大時代裡迭宕起伏的人生

「臉書、IG的社群時代到來了。臺北的咖啡館愈開愈多,但咖啡杯前人人帶著電腦、滑著手機。你我雖然坐在同一個咖啡館中,精神上卻遁入另一個空間,我們在咖啡館,其實不在咖啡館。 」

 

當我們走進那時代、那些作家的書房,卻發現他們根本沒有機會走進咖啡館。許多人的前半生在戰火離亂中度過;許多人的書桌立於戰場上、陋室內,在倉皇的流浪旅途之中,或是在多年以後對家鄉的渴望之中。

 

作家羅蘭曾說:「淒厲的災難震撼一時,平靜的災難震撼永遠。」在許多前輩作家的書房之中,確實可以感到這種「平靜的災難」的震撼性力量。

 

◆這些「說故事的人」……

「擁有許多讀者的作家往往是會說故事的人。但並非每位受歡迎的作家,天生就會說故事。很多時候,說故事是一種天命、一種使命。」

 

書中梭織長達六十年的臺灣藝文風雲,以及作家傳奇:金庸、平鑫濤、瓊瑤、沈君山、齊邦媛、張愛玲、林良、李碧華、張曉風、鄭清文、鍾曉陽、張拓蕪、白先勇、黃春明、二月河、章詒和、王大閎、孟小冬、郭敬明……這些「說故事的人」,在大時代裡迭宕起伏的生命;還有臺灣書店的傳奇「明目書社」賴顯邦、明星咖啡館、收書人樂伯,以及文化江湖的各種觀察,例如「灣生回家」田中實加事件等等。這些是陳宛茜多年來在藝文界耕耘、沉澱之後,為他們和他們的時代,更為我們這一代,留下紀錄。

 

這些年的採訪,理性的報導與感性的文學、事實的平衡與心緒的擺盪,時常交織在陳宛茜的心中,媒體新聞隨著時間流逝被遺忘,但作家在他們的時代觀照世界的角度,以及他們的悲歡歲月、思維情意等等內在柔軟的、謎樣的境遇,卻雕刻在她的心頭,她決定用自己的記者人生去了悟這些謎這些柔軟,然後安安靜靜地道出那些人和那些事。

 

胡品清開啟了我對一個時代的凝視。之後我在報紙開專欄,陸續採訪了許多和她同代的作家。許多人我只見過一面,卻讀過很多他們的書,聽過他們的故事;與他們的見面像拿到一道謎,然後用自己的人生去解開這個謎。 ~~〈胡品清的香水〉

 

齊老師把熱情投注在文學之中。她說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會對文學如此執著,現在想來,或許是因為在缺乏尊嚴的流亡生活中,許願「人能世世代代優雅活著」,而文學擁有這樣的力量。~~〈渡不了的巨流河〉

 

「做了一輩子賣書的人,到現在我才覺得自己是真正的『讀書的人』。」人生此刻,樂伯終於享受到「賣書為生」的快樂與自由。~~〈收書人樂伯〉

 

張愛玲在一九四三、一九四四這兩年,把一生最精彩的短篇小說發表完畢。宋以朗以經濟學者的眼光分析,那時上海貨幣貶值太快,張愛玲若寫長篇連載,寫完稿費必已大貶,還不如打游擊寫短篇。「因為超級通貨膨脹,才成全了張愛玲的一部傳奇。」這是張迷學者從來沒想過的觀點。~~〈張愛玲也有王牌經紀人

作者簡介 |

陳宛茜

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倫敦大學瑪麗女皇學院城市文化研究碩士。廿一世紀初開始擔任聯合報文化記者迄今,曾獲時報文學獎新詩獎、吳舜文新聞獎、兩岸新聞報導獎。

目錄 |

輯一  他們的時代

1.胡品清的香水

2.金庸為什麼寫不出傳記

3.渡不了的巨流河

4.下台的身影

5.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6.不許英雄見白頭

7.王大閎的沉默

8.蝸牛的速度

9在機場寫作

10.日記

11.美女作家

12.承諾

13.寫不進「人間四月天」的愛情

14.殷海光與夏君璐

15.一百歲的小說家

16.影音時代

17.從軍的皇帝作家

18.說故事的人

19.吃一碗張拓蕪煮的臺灣牛肉麵

20.用墓碑寫成的民國史

輯二  故事的重量

1.明星咖啡館裡的守護者

2.留住時代的光與影

3.作家的位置

4.低調與高調

5.沒有書桌的作家

6.手機

7.收書人樂伯

8.張愛玲也有王牌經紀人

9. 我們不在咖啡館

10.天鵝公主的白馬王子

11.麥當勞中的暗黑女王

12.也許是鬼故事

13.大師大師

14.傳奇人物(一)

15.傳奇人物(二)

輯三  文化的江湖

1.步登公寓作家

2.故居故居,誰的故居?

3.溫州街的故事

4.書店的美好年代

5.失去主人的書店

6.那些重出江湖的作家們

7.歡迎對號入座

8.出名要趁早

9.我們只要故事

10.當作家變成董事長

11.書腰的寂寞

12.名嘴的祕密

13.一直寫一直寫  

14.犯罪小說之必要

more
書摘 |

金庸為什麼寫不出傳記

 

颱風前一天過境,香港維多利亞海港恢復風平浪靜,湛藍的海水裹著一層淡淡的薄霧,彷彿一面帶著滄桑的鏡子。八十多歲的金庸坐在明河社窗邊,一邊眺望波光中靜止的船帆,一邊意興遄飛地說起他創辦明報的經歷,跌宕起伏的故事不輸給他筆下的武俠小說。

文革初期,金庸白天寫社論批判翻江覆海的政治浪潮,晚上寫武俠小說《笑傲江湖》連載創造另一個江湖。金學專家說,《笑傲江湖》裡的人物都是兩岸政治人物的隱喻。但金庸不承認,只是笑呵呵地告訴我當年他行走江湖的凶險:「我在暗殺榜上排第二,第一名林彬已壯烈成仁。香港政府派警察在報館、家門前保護我,還給我十四個假車牌替換,讓歹徒跟蹤不到我的車。」他說,這是一生中最懷念的時光。

我鼓起勇氣問他,這一生,你是否有過遺憾的時刻?

金庸辭世後,好友倪匡為他編了一本書,收錄親友談金庸的紀錄。書中,金庸幼女查傳納表示,父親不喜歡別人為他寫傳記,「他的小說就是他的平生。所以他寫完一本又一本,每本都是他的人生經歷。」

關於金庸的傳記不少,卻沒一本獲得金庸授權或認可。金庸不寫傳記,也不僅不喜歡別人為他寫傳記,甚至差點把為他寫傳記的人告上公堂。像金庸這樣名動八方、走過大時代的作家與報人,卻沒留下一本官方認證的傳記或回憶錄,用自己的角度來看自己的一生和這個時代,在華人的文學史和歷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

金庸為什麼不寫傳記?這在我心中是一個謎。

多年前,一個風狂雨驟的颱風夜,我接到了一通神祕的電話。電話中朋友說,一位朋友急需聯絡金庸,希望我代為幫忙。接著告訴我,一件現在想來仍覺不可思議之事。

朋友說,金庸大兒子查傳俠的前女友自殺了。這位女子三十年前和查傳俠在美國相戀,兩人爭吵後查傳俠跳樓身亡。她之後結婚生子,兒子跟當年自殺的查傳俠一樣,剛剛申請上一間美國長春藤名校。母親卻選在兒子金榜題名那一年自殺,離查傳俠辭世,足足過了三十年。

朋友希望我代為連絡金庸,告訴他兒子女友的消息。這位女子一直想告訴金庸,他的兒子不是為她而死;希望她離開人世後,這訊息能夠傳遞給金庸,了了她鬱結幾十年的心願。

在情人死後三十年殉情,這是什麼樣的愛情?這三十年來,她又背負什麼樣的心情,度過自己的人生?

我聽了震撼不已,立刻透過管道告知金庸此事,將朋友的聯絡電話轉了出去。

關於查傳俠之死,這是我第一次聽聞。我立刻上網,從零碎的網路八卦中一點一滴拼湊金庸的家庭故事。

網上說,查傳俠是金庸最引以為傲的兒子,和父親一樣從小展露傲人的寫作才華。他大學申請上美國常春藤名校,卻在上大學的第一年,人生最燦爛的青春年華,跟女友吵架後跳樓身亡。

他沒有留下遺書,自殺的原因成謎。一說是和女友吵架,負氣自殺;一說是憂憤父母離

婚,以死明志。

我查不到金庸談兒子早夭的言論,但找到他在《倚天屠龍記》單行本的後記: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之情,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也太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那篇後記,正是查傳俠自殺後半年內所寫。

網上說,金庸在兒子自殺後,潛心研究佛經。

我又在網上查到關於查傳俠母親朱玫的八卦。朱玫是金庸第二任太太,和金庸都是記者出身,兩人一起打造明報報業王國,生了二子二女,卻不能白頭到老。

形容金庸每本小說都是人生經歷的么女查傳納,認為母親就是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的霍青桐:「我媽媽上街打扮得很漂亮,煮飯很好吃,工作能幹,但就是太叻(能幹)了。女人可以好叻,但在男人面前,都要留一留。」《書劍恩仇錄》裡的霍青桐,打仗勇智過人,談情說愛卻輸給香香公主。

現實中的霍青桐,晚年貧病交迫,死時身邊沒有親人,還是醫院工作人員為她申請死亡證明書,和金庸晚年的風光形成強烈對比。據說,金庸從記者口中得知此事後淚流滿面,悲嘆「我對不起我的家人」。

金庸未曾留下一本他認證的官方傳記,這些網路上流傳的八卦,缺乏金庸本人的說法,僅止於八卦。

關於這通颱風夜的奇異電話,我沒有進一步向金庸求證,也不打算將它寫成報導。我無法開口向一位年邁的父親詢問,愛子的自殺是不是他一手造成;也不願這塵封了三十年的往事,讓大俠到了暮年還要陷入世人的八卦陣。

這通電話成為我和金庸之間的一個祕密。

又過了一兩年,我得到金庸的允許,到香港採訪他。

那是一個颱風剛剛結束的晴天,我來到位於維多利亞港畔的明河社,拜訪剛完成三修作品壯舉的金庸。此時的金庸正準備全心投入劍橋大學的歷史碩士學位,當歷史學者,是他從小的心願。

或許是放下了長久懸在心頭的大石,又要開始追求年少的夢想,那一天,金庸對我敞開了心防,回憶起波瀾壯闊的一生。話題圍繞在他一生最懷念的時光── 經營明報最艱困的時期。

金庸興致勃勃地談起,他如何在詭譎肅殺的政治江湖中,執筆為劍,揮灑出自己的江山。

我想起那一通電話,鼓足勇氣問金庸:這一生,你是否有過遺憾的時刻?

金庸頓住了。他不置一詞,只是把眼光移向窗外,凝視著維多利亞港裡靜止的船帆,眼神神祕而深沉。那一整個下午,他始終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我跟著金庸的目光望向遠處的維多利亞港。風雨已經過去,恢復平靜的海面,應當埋伏著深深的潛流吧。一生笑傲江湖的大俠,外人眼中功成名就的人生勝利組,心中是不是也有一道靜靜的伏流,不容外人挖掘,甚至連自己都不敢碰觸。

金庸的傳記,始終沒寫出來。

隨著金庸的辭世,那一通神祕的電話,那一個下午金庸深沉的眼神,沉入如海水般幽深的時間之中。

關於那通電話的真相、世人的流言蜚語,關於愛情與親情、選擇與遺憾,金庸不曾留下任何一字一句。從此,我們只能從金庸的十五本小說中,從陳家洛、郭靖、楊過、張無忌、令狐沖等人的故事中,找到一點點,讀者自以為是的答案。

 

 

明星咖啡館裡的守護者

 

七十八歲的簡錦錐扶著欄杆,緩慢卻優雅地走上明星咖啡館二樓。他穿著整潔筆挺的黑色西裝,像是要赴一場盛宴。這段路燈光昏暗,牆上掛滿老照片,嘎吱嘎吱的木梯提醒訪客,每走一步,離歷史更近一步。

二○○三年明星咖啡館重新開幕,簡錦錐從埔里搬回明星第一代舊桌椅,找出藏在家中的俄羅斯杯盤,再找來老師傅用手工做出和當年一模一樣的鐵窗、木窗。這批桌椅經歷六十年風霜與九二一大地震,色澤質地卻一如當年,放上仿舊杯盤,彷彿未曾離開。

許多人以為,簡錦錐大費周章,為的是販賣明星咖啡館文學時代的氛圍。就像這一天的採訪,我以為他要告訴我明星和白先勇、黃春明等人的文學故事,沒想到,我得到的是另一個更遙遠的故事。

簡錦錐從口袋裡掏出一張黑白照片,裡頭坐滿一地西方人,「照片中的他們,剛在明星二樓開完俄國新年舞會。」我認出人群裡年輕的蔣經國和蔣方良,時光馬上啪啪啪倒退到一甲子前。

「照片洗出來後尼古拉(蔣經國俄文名)跟我說,不要留這一張啊,因為照中他的手像是要掐死芬娜(蔣方良)。」當時小蔣戀上顧正秋的緋聞鬧得滿城風雨,照片中蔣方良的笑容看得出勉強。簡錦錐形容為愛走天涯的她「很孤單,總想著回故鄉」。

來自俄羅斯的蔣方良是中華民國有史以來最沉默的總統夫人。夾在中國、臺灣和俄羅斯的政治夾縫中,她就像這張黑白照片扁平而暗淡,人們對她一無所知。但在明星咖啡館裡,蔣方良還原為愛跳舞、嗜甜點的俄國年輕姑娘芬娜,熱情、浪漫,為了愛情放棄一切、來到遙遠的異鄉。

蔣方良的葬禮上,傷心的簡錦錐堅持女兒代表出席。他說,芬娜的家人早失去了蹤影,「明星就代表她的娘家。」「你看,左邊第三個就是艾斯尼。」簡錦錐指著照片告訴我,那是一個有著憂鬱眼神的中年人。艾斯尼是流著貴族血液的皇家侍衛軍,曾目賭沙皇全家屍體被淋上鹽酸的慘況。

一九一七年,俄共推翻沙皇政權,一群白俄人先後流亡到上海、臺北。

簡錦錐認識艾斯尼時,艾斯尼已步入人生的黃昏,簡錦錐才十八歲。某日艾斯尼到簡家商店買拐杖,只有略通英語的簡錦錐可以跟他溝通,兩人結為忘年好友。簡錦錐為艾斯尼的外國朋友仲介房屋,發了一筆小財。

思念故鄉,艾斯尼和五位同鄉決定合夥開設專賣俄國食物的咖啡館,也拉了簡錦錐入股。一九四九年,明星在武昌街城隍廟對面掛起招牌,那時明星還不叫明星,只有一個英文名字Astoria

「當時臺灣的地板不是黃泥土就是水泥地板。Astoria 卻是滿室木質地板,並以咖啡渣在地板上鋪出一個通道,一上樓梯就可以聞到濃濃的咖啡香」。簡錦錐閉上眼睛,彷彿聞到一甲子前飄出來的咖啡香。

合夥人之一伏爾林,曾在上海霞飛路開設 Astoria 咖啡館。據說臺北的 Astoria,完全按照上海的前世版本打造。明星咖啡館從誕生開始,便是一個懷舊和回憶的地方。

明星最有名的俄羅斯軟糖,由列比洛夫夫婦負責製作。列比洛夫曾在俄國王宮廚房裡工

作,總是在自家祕密調製軟糖。

食物是治療鄉愁的靈藥,而明星就像一個時光隧道。流浪到臺北的俄國人,包括總統夫人芬娜,總是把明星當成故鄉,到明星買羅宋湯、俄羅斯軟糖,舉行晚宴和舞會。當時在臺灣的俄國人多是貴族出身,出現時總是西裝筆挺,衣服上一個皺褶都沒有,展現紳士在流亡生涯的從容與優雅。這習慣簡錦錐學了起來,一直保持到現在。

一九五○年代臺海情勢緊張,伏爾林和列比洛夫陸續移民海外,艾斯尼留了下來。為了怕艾斯尼失去工作無法留在臺灣,簡錦錐獨資把 Astoria 頂了下來,請艾斯尼當顧問。

換了老闆的 Astoria 重新開幕,掛上中文字「明星」。白俄時代落幕,明星的文學時代開啟,客人換成了黃春明、白先勇、陳映真、季季、林懷民……。

黃春明代表作《看海的日子》、《兒子的大玩偶》,皆在明星咖啡館完成。黃春明談起這段日子時說,他經常坐一整天只點一杯咖啡,簡錦錐從不趕人,還交代員工不能打擾他。這種慷慨和包容,在錙銖必較的現代社會找不到了。

還沒到紐約習舞的林懷民,也是明星咖啡館的座上客,在這裡孵出了《蟬》。簡錦錐說,

林懷民的父親林金生,曾到明星咖啡館找兒子,還開玩笑告訴他,懷著作家夢的兒子是「空ㄟ」。出身世家身居高官的林金生,對兒子的期望是當律師,違背父命的「作家」林懷民,在當時有著一副無法安定的靈魂。

不知道為什麼,明星咖啡館總是吸引漂泊的靈魂。被簡錦錐暱稱為「老周」的周夢蝶,在明星咖啡館騎樓下擺了幾十年的書攤。簡錦錐說,從大陸來臺的老周一人獨居三重,一九五九年開始擺攤。簡錦錐擔心他搬書辛苦,邀他將書籍寄放在武昌街五號─ 簡錦錐租給茶莊使用的房產,晚上可至此地留宿。周夢蝶累了,也經常進明星小坐,每次都坐固定的位置。

周夢蝶辭世後,有人在昔年書攤位置的柱子上,貼上周夢蝶的詩篇。簡錦錐將這篇詩改貼到明星咖啡館內周夢蝶的「老位子」牆邊,桌上放上老周的照片,將這個位置永遠保留給周夢蝶。

簡錦錐又說起艾斯尼。他接手明星後,把艾斯尼接到家中照顧,一直到他過世。身體衰弱的艾斯尼堅持每天到明星,一個人喝咖啡、吃點心。艾斯尼過世後,明星依然保留他的位置,每天放上點心和咖啡。

人們驚嘆,明星為什麼可以容忍作家點一杯咖啡坐一整天?原來就算是靈魂,也可以在明星擁有一個永恆的位置。

俄國人走了,流亡的靈魂繼續流亡,故鄉的滋味卻在明星封存。這歸功於簡錦錐驚人的記憶力,列比洛夫曾讓他看過一次調製俄羅斯軟糖的過程,他走後簡憑記憶調配,味道被老顧客稱讚「一模一樣」。

從年輕到老,簡錦錐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到廚房監工,看師父有沒有按照配方調製軟糖,麵粉、糖的比例一點都不容更動。

簡錦錐知道故鄉滋味對遊子的重要。明星的俄羅斯軟糖,芬娜一直吃到八十八歲過世前。就像作家雖然離開了明星咖啡館,但只要喝一杯明星的咖啡,就會感覺自己回到了四十年前文學的明星年代。

曾有電影導演找上簡錦錐,說要拍「明星咖啡廳」,他看完劇本便拒絕了。為了戲劇效果,劇本變成「一個白俄人和中國人建立友誼、又互相背叛的故事。」簡錦錐說他不能忍受對歷史的虛構。

有段時間,每週二簡錦錐固定帶孫子到郊外騎馬,教導他「不能摘蘆葦」。艾斯尼曾告訴簡錦錐,從莫斯科一路騎馬逃到哈爾濱時,馬兒就靠蘆葦活了下來。

「明星」其實便是俄文 Astoria 的中文。「天上的星星,代表對故鄉的思念。」艾斯尼告訴簡錦錐,他騎馬逃亡的路上,一直看著天上的星星。

臨走前,簡錦錐堅持要我帶走一盒俄羅斯軟糖。這款糖早因蔣方良聞名,然而到現在我才終於懂得它的滋味。

走出明星咖啡館,我抬頭往上看,昏黃的燈火中,簡錦錐的影子還映在二樓的窗口。六十多年來,明星咖啡館送走一批又一批漂泊的靈魂:遊子、作家或異鄉客。每一場盛宴都有簡錦錐,他從開始守到最後,為他們開門、熄燈。

簡錦錐默默守著明星咖啡館,就像他守著那一段與俄國朋友的情誼。這世上總有不滅的星星,也許是友情,也許是回憶。也有像簡錦錐這樣永遠的守護者,只要有他們在,漂泊的靈魂就有暫歇的角落,而我們就有了文學。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2FIK0005

商品條碼EAN:9789865080785

ISBN:9789865080785

印刷:單色

頁數:320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我們不在咖啡館:作家的故事,第一手臺灣藝文觀察報導
孩子的我
偶然是個魔法師
監視器的背後是彌勒佛
藍:許明涓短篇小說集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