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生活館>藝術美學>設計美術>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

Ghibliotheque: Unofficial Guide to the Movies of Studio Ghibli

出版品牌:黑體文化

作者:麥可.里德、傑克.康寧漢 (Michael Leader, Jake Cunningham)

譯者:李達義

ISBN:9786269613649

出版日期:2022-08-27

定價:NT$  800

優惠價:75NT$600

促銷優惠 |

4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4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4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第一本英語世界「吉卜力學」百科全書式的圖文書

以生動有趣、知識爆量的書寫探索吉卜力所有的作品

圖文並茂搭配近200張精美圖片,是吉卜力迷不可不敗的人氣指南

 

「我想創造具真實性、精彩、帶點諷刺意味,但最重要的是,一部美麗的電影。我想描繪一個認真追求夢想的人。夢想帶有一種瘋狂的毒性,而這種毒性不能被隱藏。」──宮崎駿寫於2011年《風起》製作計畫

 

  吉卜力動畫電影在全球颳起的旋風從未歇止,除了賣座電影,也陸續推出周邊商品並開設美術館,吉卜力公園也即將於2022年年底開幕,繼續擄獲影迷的心。

  吉卜力工作室成立於1985 年6 月15 日。工作室的名字發想自宮崎駿,身為飛行器迷的他以二戰期間義大利飛行巡邏隊「吉卜力」(Ghibli)為名,這個義大利文有「從撒哈拉吹向地中海的溫暖氣流」之意。自創立以來,吉卜力有如一股創意暖流,席捲了日本動畫產業。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20年的《安雅與魔女》,吉卜力動畫作品是許多人的成長回憶,也影響了無數的創作者,儼然成為動畫史上一座無法超越的山。

  今年81歲的宮崎駿從1960年代開始創作生涯,在1979年完成第一部動畫劇情長片《魯邦三世.卡里奧斯特羅城》。當時Animage雜誌的編輯鈴木敏夫是宮崎駿的熱心支持者,邀請他從1982年開始在雜誌上連載《風之谷》漫畫,並於1984年發行動畫長片。後來鈴木敏夫、宮崎駿和他的導師高畑勳三位人物成為吉卜力三巨頭,創立吉卜力工作室,並製作出一部部膾炙人口的動畫劇情長片,奠立了日後的事業版圖。

  鈴木敏夫是吉卜力的總軍師,為工作室尋找資金、挖掘人才、想方設法將作品推到國際舞台上。兩位動畫天才宮崎駿和高畑勳,則在他的保護下恣意揮灑才華。宮崎駿的作品以幻想題材著稱,毫不保留地表現對飛行的熱愛、反戰思想、環境意識及世界和諧的冀望;而高畑勳則講求「不辭勞苦地研究」和「一絲不苟的寫實」,畫功考究細節,致力表現風格上自我突破。兩位大師撐起了吉卜力的一片天,也盡力培育工作室年輕一代的動畫師──庵野秀明、西村義明、米林宏昌、片渕須直……日後都成為獨當一面的動畫家。

  這本最新的吉卜力電影書回顧吉卜力每一部長片,搭配了大量精美劇照與海報、創意團隊與工作室的照片,帶領讀者推開吉卜力工作室被植物遮蔽的大門,進入吉卜力的魔法世界。

  本書改編自廣受好評的Podcast節目Ghibliotheque,堪稱英語世界第一本「吉卜力學」百科全書。每個段落都像是重現了Podcast節目的錄製現場,寫作風格輕快易讀。翻閱本書時就如同兩位資深吉卜力愛好者坐在你身邊,為你仔細講解每部片的開場與結尾,並還原吉卜力作品的溫度和全貌,令人意猶未盡。

  在書中,我們宛如乘著吉卜力的想像飛行器,遨遊在幻想的天空中,見證吉卜力作品每個振奮人心的時刻:娜烏西卡乘著風穿越腐海,巴魯與希達唸著天空之城古老的咒語,梅在森林中掉落在龍貓的肚子上,漫天螢火蟲下節子與清太的笑容,魔女琪琪飛上天空的那一刻,魔法公主小桑堅毅的眼神,千尋憶起與白龍的往事……吉卜力結合風格與故事,為世界帶來珍貴寶藏,一次次以勇氣和希望鼓舞人們。他們製作的不只是動畫,也是每一次向世界重新出發的理想。愛與友情、成長與付出、環境與和平……都是吉卜力不斷創作的主題。

  我們也跟隨本書來到吉卜力工作室的每個階段,深入宮崎駿和高畑勳在創意與生涯上的掙扎,見識到新人導演如宮崎吾朗及米林宏昌以嶄新的創作視野展望未來。吉卜力工作室從草創初期的沒沒無名到今日聞名遐邇,至今已不只一次宣布要停止動畫製作。近年來隨著吉卜力美術館和公園落成、宮崎峻重啟創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似乎正在宣告著,吉卜力茁壯的生命力絕不會就此停歇。

  從標誌性的《龍貓》片頭開始,我們一起往吉卜力世界出發吧!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結構解剖:

本書內容涵蓋電影背景介紹、資訊補充小邊欄、導演與製作人訪談、相關文章節錄、各種吉卜力相關的小道消息、影迷式分析與點評、電影海報、劇照、幕後花絮……應有盡有,是骨灰級吉卜力影迷傾盡全力、進入吉卜力魔法世界的探險報告書

 

收錄豐富的圖文內容:

◎訪談吉卜力重要推手、天才導演、新晉主創、技術人員的訪談內容整理,各自暢談幕後製作祕辛。

◎匯整每部吉卜力電影的創作動機、製作過程、發行、導演後記和影迷評價。

◎為吉卜力全集24部電影提供從風格、故事到動畫技術的專業影迷評論。

◎收錄近200張精美電影劇照、工作照、手稿、原版海報。

 

吉卜力堪稱是日本動畫界的「兵工廠」,當今一線動畫家都曾為吉卜力賣命:

◎為什麼宮崎駿看完庵野秀明所畫的分鏡表,竟然立即決定將《風之谷》最重要的段落交付給他?

◎原來《魔女宅急便》的導演並非宮崎駿,而是日後製作出《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的片渕須直,為何臨時換將?

◎西村義明為了協助高畑勳作品《輝耀姬物語》的前期製作,前後竟花了他生命中三分之一的時間!

◎細田守為了守護自己作品的風格與原創性,最後不得不退出了《霍爾的移動城堡》!

 

 

「吉卜力三巨頭」緊密的關係讓工作室維持近40年而屹立不搖:

◎高畑勳是宮崎駿的導師,但他拒絕協助製作《風之谷》,讓宮崎駿酒後淚流滿面。

◎鈴木敏夫形容高畑勳是稱職的製片人,一旦擔任導演,「一切就會變成麻煩」;對宮崎駿來說:「『阿朴先生』(高畑勳)是最令我抓狂的人,同時也是最讓我信任的人。」

◎高畑勳形容風格相異但惺惺相惜的宮崎駿:「我們可以輕易地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他的深度。」

◎鈴木敏夫為了阻止迪士尼高層刪改《魔法公主》,竟拿出武士刀,大喊「不准剪!」

◎宮崎駿與高畑勳對《平成貍合戰》片名中「平成」二字爭執不下,而國際版片名「Pom Poko」竟是貍貓敲著肚子的聲音!

◎工作室創立之初,接受日本航空委託創作一支專供機上觀賞的45分鐘動畫的案子,將雜誌上連載的豬角色轉變為飛機上的動畫短片,宮崎駿在1991年的備忘錄中寫道:「《紅豬》應該是一部,提供給那些在航程中已筋疲力盡的商業人士,讓他們在缺氧的狀態下也能好好被娛樂的作品。當然,它也會吸引小孩及中年女性觀賞,但我們不要忘了,它就是設計給那些腦漿已化為豆腐的中年男人看的電影。」

 

「包羅萬象的指引、好到令人訝異的撫慰人心。」

──《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y

 

「《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是你非聽不可的Podcast節目。」

──《衛報》(The Guardian

 

「徹徹底底的興味盎然與包羅萬象。」

──Engadget

 

「好多畫面湧現,我愛吉卜力!」

──王小棣(導演)

 

「吉卜力電影陪著我一路成長蛻變,從未缺席,也不曾失望,畫風老少咸宜,色彩賞心悅目,其藝術成就值得跨世代一再玩味,非常推薦。」

──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人人心中都有吉卜力,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愛是最美的擁有。吉卜力工作室的動畫是兒時裡的點點滴滴,也是大人面對現實社會的寓言童話。《吉卜力電影完全指南》以重度影迷的角度出發,引領讀者翱翔這座由影像藝術所打造的魔法世界,以及解析背後更為神秘複雜的哲理故事。」

──王振愷

 

推薦人

王小棣|導演

王振愷|電影與藝術書寫作家、策展人

史明輝|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院長、動畫導演

半瓶醋|電影製片、影評人

阮光民|漫畫家

但唐謨|自由寫作影評人

宋欣穎|電影導演

余 聿|踩影子停格動畫工作室負責人、導演

李政亮|政大傳院兼任助理教授

李世暉|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教授

李拓梓|國藝會副執行長

易智言|電影編劇、導演

重點就在括號裡|臉書影劇評論專頁版主

連俞涵|演員、作家

翁煌德|臉書粉絲專頁「無影無蹤」版主

陳國偉|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所所長

莊永新(小莊)|導演、漫畫家

張維忠|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主任

葉 郎|文字工作者

膝關節|影評人、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長

蔡錦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兼任教授

蔣竹山|國立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依姓氏筆劃排列)

 

作者簡介 |

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專業作家、廣播人與重度吉卜利粉絲。他的文章散見於《視與聽》(Sight & Sound)和《白色謊言》(Little White Lies)雜誌,也可在Podcast節目《真理與電影》(Truth & Movies)聽到他的聲音。他是小點工作室(Little Dot Studios)的資深製作人,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iPlayer迷你紀錄片系列作品Inside CinemaInside Game的監督。

 

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從事電影和廣播相關工作的作家與製片。他在小點工作室的製播內容聚焦於電影的Podcast節目和評論影片。他曾與第四頻道(Channel 4)、柯松電影院(Curzon Cinemas)和英國獨立電影獎(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一起製作Podcast;並為英國廣播公司、《白色謊言》雜誌撰寫電影文章。

譯者簡介 |

李達義,影視相關文化工作者,曾於美國和法國學習電影,在影評、電影電視劇本、影視教學均有涉略。譯有《解讀好萊塢:電影的空間與意義》、《完全型男手冊》、《簡單的心》等。

目錄 |

譯者序

前言

 

風之谷

天空之城

龍貓

螢火蟲之墓

魔女宅急便

兒時的點點滴滴

紅豬

海潮之聲

平成狸合戰

心之谷

魔法公主

隔壁的山田君

神隱少女

貓的報恩

霍爾的移動城堡

地海戰記

岸上的波妞

借物少女艾莉緹

來自紅花坂

風起

輝耀姬物語

回憶中的瑪妮

紅烏龜:小島物語

安雅與魔女

 

延伸閱讀及片目

圖片出處

索引

more
書摘 |

 

前言

 

如果你在Google地圖上查詢日本動畫製作公司吉卜力工作室的總部,跳出來的圖示會是一張貼在窗邊A4大小的告示,上面寫著:「這裡不是吉卜力美術館,這裡是總部辦公室,謝絕參觀。」其實我們並不在乎告示上寫什麼,我們非常清楚知道我們的造訪之地,也百分百清楚造訪的理由。

不過這個「我們」到底是誰?我們是麥可.里德(Michael Leader)和傑克.康寧漢(Jake Cunningham)。我們在2018年成為同事,出於同樣對電影、對Podcast節目以及對電影Podcast的熱愛,我們的合作只欠東風。然後有一天在我們無意間的交談中,揭露了一件不可饒恕的罪狀:傑克這傢伙竟然連一部宮崎駿的作品都未看過!這樣是不行的!至少在麥可的管轄範圍內是不行的。

緊接著,自覺的吉卜力狂熱份子麥可替傑克策劃了一套嚴謹、充實的課程大綱,並且親自導覽吉卜力工作室的完整作品:包括早期為工作室奠基的成功之作(《神隱少女》、《龍貓》、《魔法公主》)、粉絲私房片單(《魔女宅急便》、《螢火蟲之墓》、《平成狸合戰》)和深奧之作(《海潮之聲》、《隔壁的山田君》、《紅烏龜:小島物語》)。

為什麼我們不將這麼棒的導覽記錄下來呢?於是,一系列圍繞著吉卜力作品的Podcast節目誕生了。節目內容包含了麥可為鉅細靡遺的影片製作過程、電影工業脈絡與創作者心路歷程所作的詳盡解說,和「吉卜力新鮮人」傑克與世界級作品第一次接觸的經驗報告,並嘗試在兩者間取得平衡。現在,我們只需要一個不那麼造作但又引人注目的標題──這時,法文字「圖書館」(bibliothèque,一點都不造作吧!)就能派上用場。作為吉卜力粉絲社團的社名,「吉卜力圖書館」(Ghiblio-thèque)提示著一種溫暖、友善的「歡迎光臨」氛圍。

在傑克看了二十多部電影和飛越六千里之後,他的程度已迅速提升;我們兩個,加上製作人史提夫.瓦茲(Steph Watts)與哈洛.麥可席爾(Harold McShiel),一行四人來到東京開始吉卜力工作室終極朝聖之旅。旅程中,我們品嚐了龍貓形狀的甜點;我們跟隨著《心之谷》(麥可的最愛)中年輕戀人行走的腳步;我們訪問了工作室的資深工作者;我們踏遍了東京的每一寸,只為了尋找高畑勳的《兒時的點點滴滴》絕版海報。(最後我們在御宅次文化聖地中野百老匯一間琳瑯滿目的海報店中翻了出來。)當然,我們也造訪了吉卜力美術館──世界頂尖的動畫工作室所創造的想像世界與動畫藝術的紀念碑。

不過,如同Google地圖指出的,這時我們拜訪的地方並非吉卜力美術館。這是一間位於都市中不起眼的安靜角落的複合型辦公室,而在2019年11月,貼在辦公室外著名的工作室標誌圖案,甚至還被茂密的樹籬遮蓋住。不過我們很明白,大門後就是所有魔法的發源地。當我們看著員工們進進出出時,其中有些人還好心地用不大確定的英文問我們是否找錯地方。(非常感謝,不過我們很確定就是這裡!)我們知道宮崎駿另一部即將問世的大師之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正在這裡以工匠精神的速度──一個月完成一分鐘動畫──一點一滴地被手繪著。某些人攀登吉力馬札羅山(Kilimanjaro)、有些人拜訪長城、還有些人去梵諦岡,而我們則朝聖吉卜力工作室。

這本書就是我們三年來進入吉卜力魔法世界的探險報告書!報告中反映了我們對每一部片、以及工作室主創人物宮崎駿與高畑勳背後的創作故事,雙管齊下且明瞭易懂的解讀。當然,也不會漏掉工作室的重要製作人鈴木敏夫世界級的專業表現。

從1984年的《風之谷》,到2020年的《安雅與魔女》,本書是對吉卜力工作室作品包羅萬象的回顧。如同之前製作的Podcast節目一樣,由麥可提供每一部作品堅實的背景資料的分析作為章節開場,然後由傑克接棒,提供影迷式的深度回應。我們的私心期盼是,藉由這些章節對經典動畫的深度剖析,激起那些已經看過這些經典作品的讀者再次回顧的慾望;讓那些尚未成為吉卜力迷的朋友們,一頭栽入這片神奇的世界。

本書作為一個整體,每一個獨立章節共同交織成一幅拼圖:敘事和主題作為每一小塊拼圖,組合起來的圖案就是吉卜力工作室那「神話般」(bigger than life)的個性。工作室發展至今的三十五年來,寫下了一間偉大動畫公司、以及兩位神秘的動畫大師興起的過程。當然也包括他們之間以及與其他年輕動畫工作者間的摩擦。

當麥可戀上吉卜力作品時,工作室的作品尚未在英國國內流通,更不用說要找到討論這些作品權威性的、嚴肅的文字。要了解這樣的脈絡,我們必須好好地向幫助我們完成此書的吉卜力專業影評人、電影史家與相關人士致意:包括海倫.麥卡錫(Helen McCarthy)、 強納森.克雷蒙斯(Jonathan Clements)、蘇珊.娜皮耶(Susan Napier)、安德魯.歐斯蒙(Andrew Osmond)、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強納森.羅斯(Jonathan Ross)、羅比.克林(Robbie Collin)、尼克.布萊蕭(Nick Bradshaw)、大衛.詹金斯(David Jenkins)、艾力克斯.杜達.德.威(Alex Dudok de Wit)和萊娜.德妮森(Rayna Denison)。

多虧了動畫發行商映歐嘉納(Studio Canal)和GKIDS的努力,以及Netflix與HBO Max將整個吉卜力作品全集買下的著名購買案,現在,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只要按下按鍵就可以享受幾乎每一部工作室的作品。但即使如此,「吉卜力學」還是學海無涯。在英美,如果你幸運的話,走進對的書店可以發現將近半個書櫃關於吉卜力的專書;在日本,則會有從地板到天花板一整櫃的吉卜力專書。在寫作的這個時刻,作為第一本英語世界「吉卜力學」百科全書式的專書,我們還只能說只做到了「淺入」。

關於這個主題,還有那麼多我們尚未探索的部分:公司共同參與的短片、廣告、影音衍生產品、胎死腹中的計畫、合作作品甚至電玩作品《二之國》系列。還有已經誕生的吉卜力美術館、即將誕生的吉卜力主題樂園、工作室的重要工作者、關於他們的傳說和即將面世的眾多商品,還有吉卜力工作者的職業生涯呢?從早期高畑勳和宮崎駿的奠基時期,到近期米林宏昌與Studio Ponoc的成立,這些都有待在下一本著作才能繼續討論。

鑒於時間、空間有限和個人健康問題,我們只能暫時將焦點限於吉卜力的主要作品,而這些作品也是當時引發我們製作Podcast節目的靈感源頭。如果這些範圍還不能滿足你,你可以向我們反映,我們一定會用下一本著作來回報!

現在,不管你是麥可還是傑克,不管你是否在《紅豬》中認識「波妞」,不管這些電影你看過全部、一部還是從未看過,都讓這本書開始帶領你吧!

 

摘文

 

《龍貓》(となりのトトロ,1988

標誌性圖像的誕生

 

導演:宮崎駿

編劇:宮崎駿

片長:2小時5分

發行日期(日本):1986年8月2日

 

如果我們來做一個(過度)簡要的比擬:宮崎駿之於日本,就像迪士尼和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之於美國;而毛茸茸的森林山怪龍貓,就等於米老鼠或者外星人E. T.。龍貓是好幾代日本兒童熱愛的圖像,同時更是賺大錢的法寶。圓胖而有親和力的外表,令這個角色可以被製作成令人愛不釋手的玩偶、柔和的夜燈與舒服的超大拖鞋。

龍貓成了吉卜力工作室的標誌和征服世界的親善大使。牠閃現在無數的西方影視產品裡,如《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辛普森家族》(The Simpsons)以及漫畫《X戰警》(X Man)和《睡魔》(The Sandman)。不過,龍貓在1980年代晚期還只是一棵小小的橡樹果實,而這棵吉卜力大樹還要好多年後才能成蔭。

在兩部奠基於幻想世界、充滿冒險行動的作品後,宮崎駿想要創作一部稍微平靜一點的充滿童心之作。「希望《龍貓》能是一部快樂和充滿溫暖的作品,」宮崎駿在導演的話裡這樣說:「一部讓觀眾離開戲院時心情愉快、充滿正能量的電影」。

更重要的是,前兩部電影都以深受西方影響的想像世界為創作基礎。現在,他想轉向創造一個完全屬於日本的故事與世界他感嘆道:「雖然我們住在名叫日本的地方,無疑是日本人,但我們的動畫工業持續規避去描寫日本。」所以,藉由描寫戰後一對姊妹和她們周遭森林精靈鄰居的友誼,宮崎駿希望捕捉到:「那些我們遺忘的、那些我們未注意到的、以及那些我們以為已經失去的東西。」

吉卜力的幕後金主德間書店,起初對一段與森林精怪一起冒險、多愁善感的故事並不感興趣。他們要的是另一個有著異國情調片名的冒險故事,例如「天空之城拉普達」或者「風之谷的烏娜西卡」之類。

所以,本來《龍貓》很有可能變成一部直接以家用錄影帶方式發行的短版卡通。但是當鈴木敏夫成功為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在新潮社(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社之一)爭取資金後,事情有了轉機。這位天才製作人轉化了日本商業社會特有的、既以男性為中心且階級分明的特色,使工作室從中得利。鈴木的計畫如下:

「計畫就是讓德間書店和新潮社合作,各自製作一部作為「雙發行」計畫的電影。新潮社在出版方面擁有比德間書店更悠久的歷史,既然這是作為出版社龍頭最在乎的事,所以,當新潮社對德間書店有所要求時,德間書店是不能拒絕的。」

合作計畫底定,羽翼未豐的吉卜力一下子有兩部新作同時進行: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和宮崎駿的《龍貓》。兩部片將於1988年4月進行「雙發行」(Double-bill release,一票看兩部片)。有了這兩家公司掛保證,鈴木先生說:「剩下的就容易多了。」

嗯,一切在發行之前的確是得心應手,直到發行期間……

「雙發行」制度的確讓兩部片更容易取得資金,但大家發現發行後票房叫好不叫座。兩部片一起奪下「藍絲帶大賞」(日本評論界電影獎),《龍貓》單片更奪下《日本電影旬報》的「年度最佳電影」獎項。

不過,與《龍貓》在錄影帶市場的發行成績和更驚人的周邊商品利潤一比,影片的戲院票房收入實在是小巫見大巫。工作室等到1990年才了解到註冊周邊商品的價值,不過,數以千萬的利潤還是從龍貓玩偶和其他周邊商品中滾了出來,龍貓的名聲也從可愛的玩偶搖身一變為國家級偶像。

《龍貓》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在國際上成名。1991年,《龍貓》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Barbican Center,歐洲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放映;然後直到1993年才在美國部分戲院上映,由一家名為「50街」(50th Street Films)的獨立片商負責發行。這家片商是專門製作低成本恐怖片的特洛馬製作公司(Troma Entertainment)的子公司。福斯公司錄影帶部門隔年發行了《龍貓》,封面經過精心地「美國化」改造,同時配上了英語發音。

福斯公司的銷售量據稱超過50萬,不過,就像其他的吉卜力早期作品,一直要到2006年迪士尼公司在美國發行《神隱少女》後〔同年由發行商映歐嘉納(Studio Canal)在英國發行〕,《龍貓》才真正在英語世界聲名大噪。

另一位長久的龍貓迷是大名鼎鼎的美國影評人羅傑.艾伯特(Roger Ebert),他的文章在平面媒體芝加哥太陽報(Chicago Sun-Times)和電子媒體《西斯克爾和艾伯特電影評論》(Siskel & Ebert at the Movies)上都很成功。《龍貓》只是其中一部登上他「偉大電影」名單的吉卜力作品,不過卻能引起他最純然的反應:「每一次我看《龍貓》,我微笑、微笑、微笑著。」

不過,或許最不可思議的龍貓迷是日本國寶級導演黑澤明。他無與倫比的偉大作品,從《羅生門》到《七武士》、從《大鏢客》到《亂》,就是日本的傑出電影登上國際舞台的縮影。《龍貓》據說是他心目中的百大電影。在1993年的談話節目《圍爐夜話》裡,八十多歲的黑澤明的話讓宮崎駿久久不能自已:

「你知道嗎?我真的很喜歡影片中的龍貓巴士,這是電影工業裡像我們這類人做不到的,這是我非常羨慕的地方。」

據說,黑澤明也曾斷言,宮崎駿「也可以」變成一個真正的(非動畫)電影導演,還好,宮崎駿沒有聽他的話。事實上,宮崎駿並不認為這是對他的恭維,因為他不覺得製作動畫比電影遜色,也不認為身為動畫導演只是成為電影導演道路上的墊腳石。不久之後,宮崎駿的國際名聲已經與黑澤明並駕齊驅了。

 

影評:《龍貓》

 

《龍貓》就是吉卜力工作室。不只是因為從1991年起,龍貓就成為工作室的標誌;也不只是因為龍貓擔任了工作室在國際上開疆闢土的吉祥物以及出現在《玩具總動員3》裡面。而是因為《龍貓》精神即是吉卜力精髓。

「吉卜力」這個字讓人聯想到好幾個東西:無與倫比的職人精神、翱翔天際的音樂性時刻以及一大堆的貓,還有舒適的氣氛。換句話說,儘管它偶而讓人聯想到現代世界的混亂和紛爭,說到底它還是讓眼睛與耳朵都能感到舒暢的東西。如果有哪個電影工作室最像冬夜裡一碗熱呼呼的拉麵,那一定非吉卜力莫屬。《龍貓》就是這樣的感覺,蒸餾出完美的88分鐘。它是純然美好的經驗,隨著每次觀看,都會發現令人驚艷的小細節,永遠不會令人厭倦。或許你會在片中看到鬼屋、死亡、工業化和精神性這些主題,但在影片中的呈現絕不像它們在字面上顯得的一般沉重。事實上,它們就飄盪在一個簡單小故事裡的微風中,意義舉重若輕。

二次大戰結束後,草壁一家舉家遷往鄉下。達朗帶著女兒皋月和梅搬進一間快要散開的老屋;而媽媽靖子則因為生病在醫院靜養。屋旁有一個以一株巨大樟樹為中心的森林;而森林中的精靈正要開始與小姊妹互動。她們與精靈互動的冒險,從一同等巴士的日常時刻,到片刻間讓森林長成的莊嚴情境,其中包羅萬象,無一不充滿魔力。

在《龍貓》世界裡感受不到一丁點的恐懼,或者說,每當恐懼露出蛛絲馬跡時,裡頭的角色會很快地將它「笑掉」。當姊妹倆第一次來到新家並被知會這是間鬼屋時,她們給人的感覺是──「這是個什麼樣的遊戲啊?真好玩!」並且磨刀霍霍地準備和鬼怪交朋友。她們在屋內到處奔跑,每一個角落和院子都不放過。當她們第一次發現「煤煤蟲」──一種介於蜘蛛和棉花球之間的小精靈──時,她們開心地想用大笑將它們嚇跑。現在可以好好打掃房子了,或許她們附近的確有森林精靈為鄰,但第一個該被探索的對象還是家的「魔法」。

沒有人能像吉卜力作品中的角色那樣打掃房子了。事實上,看吉卜力作品會讓人也開始想打掃。宮崎駿讓我們觀察草壁一家開始新生活的細節:沉重的古老吸水幫浦、掛在門廊隨風吹動的布、以及洗衣時腳踩衣服發出的唧唧聲。當一家人一起泡澡,姊妹因為房子被風吹得發出怪聲而驚嚇時,爸爸教她們用大笑回應,笑聲融入了屋子的怪聲而成為一首交響曲。我們清楚感覺到家的氛圍,然後我們才注意到似乎少了什麼:這個家的女主人。

在醫院裡,姊妹熱烈地和媽媽互動。然而,媽媽不穩定的病情和不知何時才能回家的不確定感,讓影片籠罩著一絲死亡的氣息。看到姊妹們面對精靈、鬼屋以及面對媽媽的長久疾病時,她們所展現出的樂觀與勇氣,令任何年齡的觀眾都會感到動容。

然後龍貓國王駕凌。就像所有搶眼的配角一樣,牠們雖然很晚才出現,但牠們一出場就光芒四射,奪去了所有的目光。當梅漫無目的地在屋子周圍閒逛,她發現了一隻有著大眼睛和大耳朵的白色小精靈,然後牠加入了另一隻稍大、背著一個可愛小包袱的藍色精靈。天不怕地不怕的梅跟著牠們進入了森林,來到巨大橡樹的腳下,接著一個踉蹌跌進樹洞。但她一點都不痛,因為她跌落在電影史上最有趣的生物軟綿綿的身體上。

牠就是龍貓王。牠是貓、兔子、狗、熊和貓頭鷹的綜合體。這一聽,牠簡直像隻怪獸,但事實完全相反,牠是吉卜力精神完美的具體呈現:第一眼就讓人全然放鬆的感覺。梅爬上牠毛茸茸的筒狀胸膛和牠大眼瞪小眼,兩個傢伙立刻就連上了線。她抓抓牠、搔搔牠的鼻子;然後牠打了個大呵欠,最後他們雙雙墜入夢鄉。接下來,我們看到一隻蝸牛爬上樹枝,一顆水珠滴入池塘。這樣的景象和諧地交融了大自然、幻想和人類,也在宮崎駿的作品裡不斷上演。

另一個吉卜力作品集裡的經典時刻,是兩姊妹在雨天的巴士站等待爸爸的場景。在姊姊皋月被雨傘限制目光所及之處,她看到了一雙毛茸茸的巨腳。眼睛睜得大大(頭上還有一片葉子遮雨)的傢伙就是龍貓。她將多的那把傘給牠,兩「人」就這樣一起等公車。這個兩人肩並肩站在一起、誰也不敢看誰的時刻成為經典,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事更經典:龍貓等待的那輛公車,車燈由遠而近,定睛一看,那不是公車,那是……一隻貓!不過也是公車,用貓做成的公車。受到超現實主義啟發,龍貓公車的車燈是用老鼠做的,車門開啟時搭配1950年代的科幻音效,這是一輛令人摸不著頭腦的公車。或許「牠」耀眼的牙齒和如同腔腸般的車體令人毛骨悚然,但當牠在銀幕上奔馳而去時,誰都會承認這是一場難忘的旅程。

當姊妹和龍貓混熟後,她們在耕種經驗中找到了冒險遊戲的高潮。在庭院種下橡樹果實後,姊妹和龍貓家族精靈一起圍著種子跳舞祈求種子長大。久石讓迷離的配樂完美地搭配著銀幕上綠蔭成群的景象。這是宮崎駿心中環境和諧的影像,美好得令人摒息。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龍貓睜著大眼睛,站在橡樹頂端持續地守望。這影像令人安心,提醒我們,不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縱使我們只能安靜地獨自面對,仍會有一個毛茸茸的大傢伙在最危急時伸出援手,不管是幫助一個迷路的孩子,還是單純地提供孩子一個安靜的恬睡之處。龍貓手上還拿著皋月送牠的禮物雨傘,而我們則擁有了由宮崎駿提供的禮物──《龍貓》。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2WGB0004

商品條碼EAN:9786269613649

ISBN:9786269613649

印刷:彩色

頁數:192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Quotation.引號3:活躍於全球流行現場的藝術指導
經典童話著色畫(套書):愛麗絲夢遊仙境X綠野仙蹤
設計之神的國度:斯德哥爾摩設計觀點
互動‧隨性‧超越:人文建築師朱鈞的創作思維與人生風景
人體素描聖經:從肌理、結構到光影律動,路米斯人體藝用解剖權威之作【經典紀念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