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在十幾二十歲的時光,完全浸泡在社會運動裡,
他會跟一般人有什麼不同?
「這本書令人驚異的好」—張亦絢
「當小說在惟它有能預借的那個未來裡,歸攏了時序,並嚮導讀者,進入那處他者自死的密林裡時,對我而言,是在此刻,《變成的人》亦歸結文體流變,索引自己,成為另一本書。一本從各種貌似幻滅的集體運動聲言,謙退向單單一個懸空個體,如斯靜停的有生之書。」
社會運動改變了很多人,也改變了很多事。
《變成的人》以「記憶」為核心,透過八篇不同時序的小說,描寫主角從校園異議性社團出發,為了追尋心中的正義研讀理論、出國參訪、親身參與抗爭行動……
呈現出運動裡外全面的社會運動者樣貌。
在回首過去與虛構未來的不同時間點之中,小說交錯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敘事,呈現行動者「去/留」抉擇,以及體制「內/外」抉擇的心理風景。不同篇章亦觸及不同主題面向,例如性別政治、台港關係、東亞地緣以及行動的辯證等等。
特別著重太陽花運動及其後的事件,深入刻畫傳達社會運動參與者不應只被簡易歸類為「光榮/創傷」的正負向度,小說更是在「持續追尋/失語虛無」的動態變化中,以社會運動者的後續生命歷程,創造出更多想向與對話的空間。
專文推薦
張亦絢
童偉格
推薦人
吳介民,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著有詩集《地犬》。
吳叡人
房慧真,作家
邱常婷,作家
胡淑雯,作家
唐 鳳
張君玫
張娟芬,作家
梁莉姿,作家
戴立忍,影視工作者
許恩恩
社會學學士、碩士。曾任政治幕僚及軟體行銷,現為自由工作者。文章散見《端傳媒》、《思想坦克》及部落格「如水回聲」。著有期刊論文〈「我們 NGO」: 太陽花運動中的網絡關係與社運團結〉。
序:〈無關宏旨,與傷心欲絕:淺析《變成的人》與無以名狀的社會運動〉,張亦絢
序:〈過去未完成〉,童偉格
一、院區
二、筆記
三、島嶼
四、問答
她
我
五、地震
六、商區
七、週期
八、校區
後記:我們之中有些人擁有著巨大的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