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官網獨家 小熊點讀 歐洲 一群喵 工作細胞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官網獨家安倍晉三雙書】安倍晉三回憶錄+安倍晉三大戰略,加贈金屬書籤

【官網獨家安倍晉三雙書】安倍晉三回憶錄+安倍晉三大戰略,加贈金屬書籤

出版品牌:八旗文化

ISBN:8667106518666

出版日期:2024-09-10

定價:NT$  1280

優惠價:73NT$934

促銷優惠 |

202504全站優惠|成書套書73折

官網獨家75折

內容簡介 |

理解安倍晉三必讀雙經典!官網獨家贈金屬書籤

 

《安倍晉三回憶錄》

──安倍晉三首相第一手自傳──
日本憲政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長達3,188天的執政全紀錄
改變日本近代政治格局、擘劃東亞全新願景的領袖人物

──對日本、東亞及世界影響深遠的諸多計畫──
安倍經濟學.新版安保戰略
俯瞰地球儀外交.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

──「中國相關內容」過於直言無忌,全球唯一中文版──
36小時從未公開的訪談內容
曾經因為「觸及太過微妙敏感的內容」
一度被安倍前首相本人暫緩出版

 

◎李安妮|李登輝基金會董事長、林佳龍|中華民國外交部長、陳唐山|臺灣安倍晉三之友會會長、謝長廷|中華民國前駐日大使、蘇嘉全|臺灣日本關係協會會長────誠摯推薦(依姓名筆劃排列)

 

安倍晉三,日本近代重要政治領袖,日本憲政史上在位最久的首相。出身政治世家的他,祖父安倍寬、父親安倍晉太郎都是政治人物,外祖父岸信介、外叔祖父佐藤榮作也當過首相,因此被譽為「一家出了三相」。以上是我們在螢光幕上看到的安倍首相,也是在報章媒體熟悉的他。

 

但擔任領導者,從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安倍首相的自述中,曾提到「首相是什麼」,他回答道:「首相不是將熔化的鐵倒入模具中製作的鑄造品,而是要透過一而再、再而三不斷敲打,才能成型的鍛造品。」這段自述說明了他的政治哲學,縱使出身政治世家,但依舊要經過長年歷練,才有辦法擔任好首相這份重要的工作。

 

本書由安倍首相生前親口講述,前後籌劃兩年,經歷十八次訪談,是他擔任首相近十年、波瀾萬丈的忠實紀錄。在書中,我們可以聽他娓娓道來,是如何做下重要決斷,以及執政的心路歷程。此外,讀者也可以看到他對許多爭議點的回應,諸如推動修憲、保守主義的主張、警惕中國對外擴張的堅定立場,完整理解安倍首相的理論出發點。

 

在訪談過程中,安倍首相常不小心脫稿說出真心話,例如他在新冠疫情期間批評只會動嘴巴的評論者「能拍出這麼多人看的影片嗎?」;不掩藏對中國的不信任,說他對習近平「真的沒辦法推心置腹」;或提到他赴美參加參眾兩院聯席會演講前,花了多少心思準備,連練習對象安倍夫人都說「拜託你別再練了」。

 

《安倍晉三回憶錄》不僅勾勒他身為首相的完整面貌,也展現出他從政時的堅毅、不屈、意志與決心。此外,本書更褪去安倍首相身為政治人物重重面紗,顯露他真實內在的一面。

 

【這本書會告訴讀者】

.推動修憲,讓日本走向「國家正常化」為何是條漫長艱難的道路?

.安倍政府如何回應中國挑戰、面對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

.安倍經濟學的理論核心是什麼?何謂「三支箭」?

.面對參拜靖國神社、戰爭責任、慰安婦爭議,安倍首相說出哪些「真心話」?

 

安倍晉三大戰略》

美日澳印+韓國+台灣+東南亞國協=海洋民主國的大聯盟

安倍晉三的海洋大戰略,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

 

從「擁抱戰敗」,到擺脫「失落的二十年」

日本締造出海權國家的新格局

既非戰前的軍國主義論,也非戰後的被動和平論,

而力圖打造亞洲海洋的國際新秩序!

 

台灣處在何種角色?是真空地帶還是關鍵地區?

「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也等同於「日美同盟有事」

台灣人不可不知的安倍晉三大戰略!

======================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不只是戰後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可能也是對日本及亞洲影響最深遠的當代政治家。他在第二次任職首相期間(2012-2020)設計和主導推動的日本大戰略,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從東亞大陸轉移至印度—太平洋,旨在帶領日本由傳統的陸權國家轉型為海權國家,堪稱是戰後日本的戰略大轉變,也是明治維新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變革。

 

美國最權威的日本研究專家,麥可・葛林在本書深入探討由安倍晉三主導的日本戰略轉型及國家變革何以出現?原因是回應中國崛起後的擴張及稱霸野心。書展全面剖析安倍大戰略的本質、歷史淵源,以及對外關係方面涉及到的中國、美國、韓國、東南亞國協、印度、澳洲等印太重要國家。

 

葛林認為,安倍晉三時代奠定的日本大戰略,結束了戰後主流的被動依附美日安保同盟的吉田主義,重塑了日本及亞洲地區的地緣政治與國際格局,他深信,日本一旦成功,我們的世界會更加安全繁榮。

 

■日本的戰略轉型──從陸權到海權的國家變革

 

安倍大戰略的核心理念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從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歷史說起。本書回顧歷史,認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雖有海權思想的萌芽,但整體戰略仍然以陸權思想為核心,將大陸國家(如清國、俄國)視為假想敵,因此明治戰略的建構者──山縣有朋便將日本的國家利益防線劃定在朝鮮半島。然而,透過陸權思想所建構的國家戰略很快地就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理由,更是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的濫觴。

 

安倍大戰略與舊時的日本戰略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以海權取代陸權思想,將海洋確立為國家利益防線的根本所在。

 

安倍戰略的海權思想,主要來自戰後學者高坂正堯與岡崎久彥的「現實主義海洋戰略」。透過此一思維,雖然日本仍然將大陸國家(中國、俄羅斯)視為假想敵,但不再採取過往的陸地競逐模式,而是更看重海洋防線的鞏固以及與國際盟邦的連結。因此,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並重建與美國的盟友關係,便是安倍戰略在實踐中的最重要環節。

 

因此,為了實現日本的海洋戰略目標,安倍晉三推動各種外交行動,如第一次任期的「四方安全對話」及「自由與繁榮之弧」,第二次任期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積極尋求具有共同民主價值觀的重要國家之合作。本書評價:「安倍晉三透過海洋作為戰略架構的做法已然生效:今天世人眼中的日本,不再是一個逃避戰敗歷史的國家,而是國際自由秩序的重要保護者。」

 

安倍大戰略的核心──回應中國挑戰、強化美日關係

 

然而,安倍戰略的最重要環節,還是日本如何回應中國的挑戰,以及如何重建、昇級與美國的同盟關係。對此安倍戰略有著非常明確的目標,如本書所寫:「安倍晉三認為日本應該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海洋國,不應該像中國一樣,在東亞進行陸權獨裁政體的霸權行為。而日本選擇海上路線,讓這個國家可以配合美國的亞洲防衛政策,扮演更重大的戰略角色。」

 

安倍戰略回應中國崛起的方式,並非軍事競爭,而是外交戰與經濟戰。本書指出,日本無法迴避與富裕的中國開展經濟合作,又要制衡中國稱霸的野心,而必須對兩國間的往來採取保護措施。因此,在安倍領導下的日本沒有設法將中國趕出區域合作,而是推動多邊貿易與外交協議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訴求國際力量的合作來抑制中國的崛起。

 

另一方面,對日本來說最不可或缺的國際力量,就是美國的支持。安倍戰略最成功的一點,便是全面升級了日美同盟關係。在二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日本全力拚經濟,但外交及國家安全長期依賴美國保護,而缺乏戰略主動性,這種狀態本書稱之為「吉田主義」(來自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然而,安倍大戰略讓日本徹底告別了「吉田主義」的時代,展開與美國更加緊密且全面的合作。二〇一五年,日本與美國重新制定了《美日防衛合作指針》,日本主動承擔美國維護東亞自由秩序的任務,不再是美國的戰略附屬品。

 

同時面對中國的挑戰,日本也不再主張日美中三邊關係,而是改以更加堅定的美日同盟立場來面對中國。本書對此評價說,「安倍大戰略最令人印象深刻之處,就是它成功影響了日本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單一變數──美國。」

 

■台灣版獨家附錄──台灣對安倍大戰略的思考與回應

 

「台灣有事等同於日本有事,更是日美同盟有事」是安倍晉三發表於二〇二一年的宣言,更是安倍大戰略的最佳注解。安倍晉三不只明確表達美日同盟捍衛台灣安全的立場,更凸顯了維護台海和平不再只是美國的義務,也成為日本的國家利益所在。面對中國稱霸的野心,台灣及日本透過安倍大戰略的連結,已經形成新的命運共同體。然而問題在於,這一表述中的台灣依舊是被動的存在。

 

台灣政治的獨特性,始於這座島嶼不斷被外力勢力殖民的歷史,以至於它無法出現基於自身的主體戰略,反而歷來扮演他者的戰略基地。當下的台灣一方面處在專制中國的直接軍事威脅下,一方面內部存在政治認同的巨大分歧。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處在何種角色?是真空地帶還是關鍵地區?台灣應該如何思考安倍大戰略所帶來的東亞局勢轉變?又應該如何逐漸形成基於自己利益線的戰略思考?這是每個富有使命感的台灣人都要嚴肅思考的時代課題。

目錄 |

《安倍晉三回憶錄》

安倍晉三大戰略【安倍晉三的海洋民主國大聯盟,如何防堵中國崛起、鞏固自由開放的印太秩序!】 》(特別收錄「台灣如何回應」)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Y8000198

商品條碼EAN:8667106518666

ISBN:8667106518666

印刷:

頁數:0

裝訂:

| 同類型書籍 |
帝國: 大英帝國世界秩序的興衰以及給世界強權的啟示
臺灣民族性百談
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
野柳學:走向未來的臺灣——21世紀環境觀與永續實踐
比遠方更遠: 走入個人與國族,凝視政治下的創傷與差異,一場起於變革年代的人性之旅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