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是不再委屈自己的決心。◇──
★YouTube影片累計觀看數 突破5,000萬!★
協助超過5,000個家庭煥然一新、幫10,000人找回清爽的生活
不裝潢、不搬家,讓人生和居家空間翻新升級的整理提案。
順手又好維持的習慣養成,逐步打造喜歡又順眼的空間,
當生活順了、財富和運氣就來了!
■在開始整理和收納之前,希望你絕對不要做的事:
卯起來把東西狂丟一輪。(等等,確定都是用不到的東西嗎?)
總之把看得到的物品排列整齊/盡量放進櫃子或收納箱。(「擺好」不等於整理)
先買好幾個同款式的收納盒。(有想過要放哪些東西嗎?)
直接放棄…房子太小,不管怎麼整理都很亂。(你不是不會整理,是不去整理)
◎想過好日子,就不能凡事將就。不花大錢,也能打造帶來好運和財富的居家空間!有錢人家裡的共通點──
〈動線〉物品和家具擺放的位置不要擋住屋內動線,特別是門後面不要放東西。
〈光線〉改變室內的氛圍,試著在桌上放一盞有品味的小燈看看。
〈色調〉讓家中每個空間的色調一致或接近。
〈書房〉知識和持續學習很重要!一個書櫃或收納架,打造一個家中的閱讀角落。
〈衣櫃〉保有空間,重視衣物的材質和實用度,並注意保養。
◎比起極簡生活,先過好簡單生活;比起空無一物,不如先好好選物。
很多人都以為,要讓家中整齊清爽,就是要減物優先和整理物品;協助過5,000個家庭重整居家環境的「空間規劃顧問」鄭熙淑,想突破大眾的盲點──「整理」並不是先丟東西,而是先思考家中每一個空間的用途,才知道每個物品該放哪裡、該不該丟。
☆各界專家超有感推薦☆
‧人們期待生命的富足,並不等同於物品塞滿屋。留些空白,多些餘裕,讓自己的思緒煥然一新,內心舒爽和清明。──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所長/臨床心理師
‧整理並非萬能,但它提供一個改變的契機,透過整理自省,找到對自己而言重要的事,從而感到安心與自在,誠摯推薦此書給您。──吳敏恩|《家的樣子,你的樣子》作者、簡約生活實踐家
‧現代人常認為勞務外包就可以解決問題,然而,一切的果效都由心出發。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整理,此書是讓人人都能自學的實用手冊!──愛瑞克|《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
‧整理居家空間,是落實「愛自己」根本的表現!──極簡實習生Dan|YouTuber
‧我一直相信乾淨的家會有好事發生,不需要滿坑滿谷的東西來證明自己,要追求的是和家人共度的美好時光,擁有一大堆東西並不會更快樂,和心愛的人在一起才會。唯有把雜物清除了,騰出空間給自己,擁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活出自我,好運一定會來到你的家。──廖心筠(廖哥)|收納達人
◆當自己的居家空間規劃師,從一個人到一家人都適用的整理步驟
﹝1﹞決定家中每個空間的作用(目的):要做什麼?是什麼功能?家庭成員方便嗎?滿意嗎?
﹝2﹞這個空間要放什麼物品:把分散在家中的同類型物品都拿出來後,再分類。
﹝3﹞定期檢查並更新:丟掉或淘汰不需要的,補充或買進當下有需要的。
◆不只是實用的空間整理計畫,更是找回人生主導權的療癒過程。他們的人生,從整理之後發生改變──
‧在婚姻裡找不到安全感,覺得自己在家裡無處安身、也無法和丈夫交心的太太──「現在打開家門,都會感覺到這個家在歡迎我回來。」
‧孩子在五年前過世,沒辦法整理家裡、沒辦法丟掉回憶物品的夫妻──「把和孩子一起用過的麵包機回收掉,不代表我們忘了他。」
‧歷經過戰爭時的物資缺乏,堅持「總有一天用得到」,囤積各種物品的奶奶──「不會再讓恐懼的回憶控制之後的生活!」
◇一個簡單動作,改變家中空間的小祕訣◇
‧臥室有其他功能的話,在床邊鋪一張地毯、就能劃分出「休息睡覺的空間感」。
‧覺得家裡某個地方看起來亂亂的?先統一色調看看。例如換掉沙發靠枕的顏色。
‧想讓衣櫃看起來清爽?用同一款式的衣架就可以了。
‧如果客廳和廚房沒有隔間,想做出區別,可以變換廚房的磁磚顏色款式。
◆整理好一個家,發現自己找回把日子過好的能力。
「空間規劃顧問」鄭熙淑在書中分析,整理後井然有序的空間,能帶來情緒上的平靜;在讓你感到情緒穩定的環境中,往往就能減少壓力、維持正面的心情。就算只是清理一個抽屜,收納和整理帶來的成就感,能讓人感受到重新掌握對生活的主導權。
透過整理,了解到對自己而言各項事物的優先順序,更能清楚知道需要什麼和欠缺什麼。整理家中空間,其實,也是整理你的人生。
鄭熙淑
是兩個孩子的母親,40歲之後開始踏足居家整理的工作。在研讀學習國外的整理方法時,發現大多難以落實在生活中,因此決定建立一套適合大眾的整理法,至今已累積了為超過5,000個家庭、10,000人提供整理諮商的豐富經驗。
曾受邀至MBC《特別節目》、《心情好的日子》、SBS《Morning Wide》、《裴成宰的TEN》、CBS《金炫廷的News Show》、KBS《AM Plaza》、《NEWS 6》等多樣化節目擔任來賓,每年亦為三星電子、現代百貨公司、Hanssem等大企業,以及政府機關舉辦數十場演講,是韓國首屈一指的整理導師。
她不只是單純提供整理與收納的建議,而是以空間顧問的身分,協助每個人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善用自己所在的生活空間,也一次次親眼見證了在整理之後、一個人的人生如何隨之煥然一新。
作品:《因為整理,人生變輕鬆了》。
YouTube:@sook3190「鄭熙淑的聰明整理」(정희숙의 똑똑한 정리)
Instagram:@sook3190
王品涵
專職翻譯,相信文字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現居台北。
【序】整理,是重新認識自己
第一章 空間,就是你的樣子
01空間告訴我們的事
‧在家度過時間的意義
‧光是「整理家裡」,就能帶來各種變化
02 你現在生活在什麼樣的地方
‧停留在五年前的家
‧回憶,以及用來回憶的空間
‧允許自己幸福的練習
03 你不是不會整理,而是不整理
‧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整理變得好難?
‧整理,不是把東西排整齊而已
‧高價、大坪數或昂貴裝潢,不一定是「好的家」
‧從沒有整理天賦,變成喜歡整理的人
‧對整理的喜歡,是可以培養的
04 斷捨離的技巧
‧為什麼我們無法放手?
‧比起不方便,真正害怕的是「沒有」的焦慮
‧什麼該丟,什麼該留?
05 活在當下這回事
‧藏在衣櫃裡的回憶
‧每個「存在」,都需要專屬於自己的位置
‧建立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空間
‧整理空間與心靈的旅程
第二章 致想要過更好生活的你
01 有錢人的居家整理有什麼不同?
‧關於空間價值的思維
‧體現居住者價值觀的空間
02 有錢人的家,為什麼都有書房?
‧書本,是展望世界的鏡頭
‧有錢人家的書房,有什麼特別?
‧如何整理書房?
03 選擇優質的物品,珍惜並長久使用
‧培養選物的眼光
‧有錢人家為什麼收藏古董?
04 對於有錢人家衣櫃的幻想
‧明明穿不完,卻一直想買新衣服
‧既不想穿、也無法乾脆斷捨離的爆滿衣櫃
‧真好奇他們的衣櫃是什麼樣子
‧有錢人整理衣櫃的方法
05 打造一個招財轉運的空間
‧重點在於空間,而不是物品
‧營造空間的流動與氛圍
‧決定家中每個空間的目的和功能
‧讓家幫助你達成人生的夢想和目標
第三章 讓家裡空間變成兩倍大的整理術
01 在生活保有餘裕的心境練習
‧抵達山頂、改變角度後,才能明白的事
‧空間的放大與縮小,也是心態問題
02 一個人或一家人都適用的空間規劃步驟
‧讓家中空間系統化、有效使用的三步驟
‧讓空間不僅實用,也變成了喜歡的樣子
‧讓空間變成兩倍大的整理技巧
03 讓空間重新活過來
‧假如可以戰勝絕望
‧拯救死去的空間
‧善用隱藏的空間
04 專為「收無能」設計的整理術
‧習慣讓家一團混亂的人
‧五個步驟打造順手整理的習慣
‧整理,不只是清掉東西而已
05 突破有限的坪數,創造寬敞的空間
‧培養空間感
‧整理,是種自我投資
‧整理帶來的正面效益
第四章 人創造空間,空間塑造人
01 關於空間的哲學
‧「空間」是一個無限世界
‧一個充滿無限故事的地方
02 唯只有分享時才能顯現的東西
‧需要劃分空間的理由
‧建立一家人可以獨處、也可以共度的時間
‧適合居家整理的時機
‧依據人生歷程的居家整理
03 專為人生下半場設計的特別整理
‧該留下的與該道別的
‧關於樂齡的居家整理,該怎麼做才好?
‧專為樂齡生活設計的物品整理法
04 空間蘊藏的智慧與貼心
‧如何讓家裡變成有意義的空間
‧好空間能使孩子的內心變強大
05 整理對人生的影響
‧為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當整理成為日常的一部分之後
‧家的整理,也是人生的整理
‧讓生活邁向另一種層次的力量
■你不是不會整理,而是不整理
◎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整理變得好難?
聊起關於「整理」的話題時,大致上會分成兩派—喜歡整理與不太會整理。
或許有人會覺得應該分成「喜歡」與「討厭」才對,但出乎意料的是,幾乎沒人討厭整理。主張自己不太會整理的人反而壓倒性地多,而且他們還會補上一句:
「我『本來』就不太會整理。」
如果是「本來」的話,指的是「打從一開始」,那就表示有人天生就不擅長整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是否也有特別擅長整理的「家族」、「世家」呢?雖然沒辦法驗證這件事,但我認為,「整理」比較接近習慣,而不是天賦。換句話說,即使是不擅長整理的人,在學會整理的方法後,也能做到高於標準的成果。
‧家裡有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我之所以說「整理」是「學習」的原因十分簡單,因為,我認為世上沒有打從一開始就不會整理的人。試著回想一下,其實你在童年時期就已經學會了「物歸原位」,無論是在幼兒園或國小,這是我們都曾練習過的「生活習慣」,如何愛惜使用的物品、把東西放回原位。當時的我們,個個都是「小小整理王」,既然如此,整理究竟從何時開始變得這麼難?
整理變難的時間點,其實很明顯—那就是物品過多,超出可掌控的空間範圍時。簡單來說,就是無法正確的掌握物品的數量與位置。
「你知道家裡確切有幾個杯子、幾件牛仔褲、幾雙鞋、幾本書、幾個包包嗎?」 聽到這個問題後,多數人都會吃驚地回答:
「誰知道啊?知道的人才更奇怪吧?」
既然如此,換個方式再問一次。
「你知道自己帳戶餘額多少嗎?」
面對這個問題,通常會出現的答案會更準確。雖然不至於準確到個位數,但腦海浮現的金額與實際金額往往差距不大。最後,再問一題。
「你家有幾個人住在一起?」
這個問題一定可以零誤差地答出準確的答案,有些人甚至連寵物有幾隻也能快速地回覆。為什麼有些東西能明確掌握數量,有些東西卻不太清楚呢?是因為數量多寡的關係嗎?可是,有時我們甚至連某個國家、城市的人口數都記得一清二楚,結果竟然不知道自己家裡的物品數量;明明就對太陽系的行星數目瞭若指掌,卻搞不清楚自己家裡的冰箱剩幾顆雞蛋。這一切真的是理所當然的嗎?
我發現那些說自己「本來」就不太會整理的人,基本上都有幾個共通點。請參考下列清單,來看看與自己相符的有幾個吧!
─家裡到處都有銅板
─有很多標籤還沒拆掉的衣服
─至少有一個故障的電燈
─死掉的盆栽被擱置在家中某處
─衣服堆在沙發或餐桌椅等處,而不是收在衣櫃
─搜集一次性用品,像是免洗筷等
─聽過家人嘮叨「把你的房間整理一下!」
─有許多因為「回憶」而絕對不能丟的東西
─留著「等減肥成功就可以穿」的衣服
─用餐後會先把餐具擱著,而不是馬上洗碗
─有「我真的很忙,沒有時間和力氣整理」的想法
─認為自己「我只要下定決心,隨時都可以整理」
如何?如果因為上面的清單,讓你開始正視自己的整理習慣,不妨先思考一下何謂「整理」。我們很難用一句話定義「什麼是整理」,但可以很容易說明「什麼不是整理」。
◎整理,不是把東西排整齊而已
首先,只是把東西從這裡移到那裡,並不是整理。把原本放在廚房的鍋子收進抽屜櫃,然後再移到儲藏間,可以算是一種整理嗎?或許能視為暫時的整理,但不是整理的真正意義。
真正的整理,是讓東西待在它該在的空間,換句話說,就是替它找回原位。愈多東西歸回原位,愈能與其他物品和平共處,如此一來,自然就會明白何謂空間的協調感。
只要東西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它們會就在那裡快樂地發揮自己的最大用處。唯有在適當的時候得到正確使用,我們所擁有的東西才會散發耀眼光芒。萬一走進廁所卻沒有衛生紙,那麼在某處擁有的幾百萬包衛生紙又有什麼用呢?萬一連套適合穿出去約會的衣服都沒有,那麼在衣櫃裡的無數衣服又有什麼用呢?
如果想讓所有東西都能把自己的用處發揮得淋漓盡致,需要的不僅是保持乾淨,同時也得回到原位才行。你知道每樣東西都需要專屬於自己的適當空間嗎?
當我們踏進美術館、博物館時,為什麼都能感覺特別悠閒?當我們在精品商店試穿衣服時,為什麼都感覺自己變得像藝人一樣?
或許是因為畫作很美、藏品很驚艷、名牌服裝很華麗,只是,當這些東西被隨便堆在一起,或是和垃圾一起在某處翻滾時,我們還會感到心動嗎?一件物品的價值,在於被擺放在恰當且能突顯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在整理物品時,要同時兼顧收納與空間總量。
我在空閒時,很喜歡去住家附近的小樹林,靜靜整理思緒。只要見到各種樹木之間以適當的距離矗立著,我總能深刻體會到大自然才是「最偉大的整理王」。
假如一座樹林只長滿了密密麻麻的大樹,你還會覺得這個地方很美嗎?依然會是恬靜得讓人想要常去的空間嗎?連陽光也照射不到的陰暗、潮濕空間,依然令人感覺悠哉嗎?
幾乎擠滿餐具筒的刀叉組(甚至還不成對)、塞滿壁櫃的馬克杯(通通是贈品),以及一打開抽屜就會見到滿滿的免洗筷與一次性餐具(根本不知道放了多久),為什麼自己卻眼睜睜看著它們占據了寶貴的空間呢?
就像我們生活的家都有住址一樣,我們使用的物品也有各自的住址,沒有住址的物品,其命運只會淪為今天從這裡移到明天的那裡,又從明天的那裡重新在後天移回這裡,如同無家可歸的遊民般四處流浪,始終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誰都能做到的整理祕訣
對於整理一直都不感興趣的人,我提供以下三個祕訣,讓各位可以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輕鬆開始實踐整理。
第一個祕訣:一樣東西(one thing)。每天整理一樣東西或物品,例如:不需要的文件、放很久的食材、不穿的衣服等,無論是什麼都可以,尤其是一次性用品,就可以立刻處理掉。打從一開始就不要拿用不到的一次性用品,即使是因為習慣而順手拿的,也在今天之內處理完畢。
第二個祕訣:只花三分鐘。無論是每天早上或晚上,養成固定花三分鐘整理周圍的習慣。例如隨手整理一格抽屜或桌面等,從小的空間開始,自然而然養成整理習慣。
第三個祕訣:結合DIY。將嘗試整理的空間裝飾、改造得漂漂亮亮。例如:整理桌面的同時,搭配不同色調、營造獨特的氛圍;或是善用原本不再使用的東西創作獨特小物,也別有一番趣味。整理與創作的結合,也許可以帶來令人驚喜的愉快體驗。
這三個祕訣的共同點,都是從小地方開始;透過瑣碎卻有趣的經驗,培養對整理的興趣。當各種微不足道的變化匯聚在一起,自然就能形成翻天覆地的改變。
◎明明穿不完,卻一直想買新衣服
整理家裡時,衣服是最花功夫也最令人苦惱的部分。更奇怪的是,收納衣服的空間好像永遠都不夠,即使額外設計了更衣室,通常也只能暫時維持一段時間,衣服很快又會溢出空間之外。
儘管如此,我們依然覺得自己沒有衣服穿,非得逛遍百貨公司與網路商店不可。雖然無法釐清究竟是衣服的問題還是人的問題,但如果買了又買、買了又買,卻始終沒有一件衣服滿意,那就是問題所在了吧?
‧為什麼時常找不到想穿的衣服?
我們先思考一下,「整理櫃」這件事的意義是什麼?只是單純為了將我們的衣服收納得漂漂亮亮嗎?如同前文提過許多次,整理衣櫃僅是整理衣服這項偉大工程的一部分,因為收納只是整理的其中一環,並非整理本身;更何況衣物的種類,還包括皮帶、帽子、手套、圍巾等等。
話雖如此,使用「衣櫃」概括一切的原因,也是在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它本身作為「空間」該具備的功能,因此無論是放在抽屜或衣櫃、掛在衣架上,希望大家記得,這些衣物都屬於「衣櫃」的概念。
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衣服雖能改善與保護身體的缺點,可是一旦穿錯了,反而會自曝其短,甚至搞得渾身不自在。很少有東西像衣服一樣能夠迅速流行又備受關注,尤其我國的人對於時尚似乎特別敏銳。如果問一問到韓國旅行的外國人「對韓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答案絕對少不了「這裡的人看起來很漂亮也很帥氣」;我們確實對服裝很重視,也將好好打理自己的外貌與穿著視為一種「自我成長」。
因此,衣服在我們的生活占據了重要位置,而衣物的數量更是在家裡占比最重的物品。關於整理衣服的方法,在許多影片與書籍都有介紹過了,像是直立收納毛衣、三秒摺好T恤等,不少內容都相當有趣又奇特。
學習整理的方法,是必要且有益的;掌握整齊摺疊衣服的方法,不僅實用,甚至還能減輕壓力。但比起這些,對於衣服很多或覺得整理很難的人來說,或許更需要學習的是對待衣服的心態吧?
整理衣服時,我希望各位同樣能把家裡的所有衣服都拿出來。
如此一來,才會驚覺自己原來有這麼多衣服,才會驚覺原來有這麼多好幾年沒穿過的衣服,才會驚覺怎麼每個房間都有根本忘記何時買過的衣服,甚至還有
不少連吊牌或包裝都沒剪掉、拆開的新品吧?究竟何時才能穿完這麼多衣服?
明明擁有一輩子也穿不完的衣服,但想買新衣服的心情卻從未消失,根本不是因為沒衣服才買,而是單純想買新衣服。雖然擁有衣服的總量超過實際穿上它們的機會,同時又面臨令人哭笑不得的現實—擁有的衣服比適合自己的衣服還要多。就像怎麼吃也不會消退的飢餓感一樣,買再多也覺得不夠,這樣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
‧立刻有感!衣櫃的分類與整理祕訣
一起來看看整理衣櫃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重點。
清潔,是我的首要要求。衣櫃是意外容易堆積灰塵的地方,即便有人會天天打掃家中每個角落,卻幾乎沒人會特地仔細清潔衣櫃。因此,一方面是因為清潔頻率較低,另一方面則是衣服本身的性質就很容易積聚灰塵。經年累月後,收納這些衣服的衣櫃當然也堆滿灰塵。為了好好保養衣服,定期清潔(就算不是每天)絕對不可或缺。
與其他空間一樣,分類與選擇也是整理衣櫃時的關鍵。先將所有衣服拿出來聚集在一個地方後,將不穿與老舊的衣服丟棄、捐贈。接著,優先將衣櫃裡常穿的衣服收納於方便取得的位置,以季節、功能、材質等作為分類標準(亦可根據衣服的特性與數量進行分類)。假設選擇以季節為標準的話,則將適合目前季節的衣服置於前側,其他季節的衣服則收納於後側。
空間足夠時,將所有衣服都掛起來當然是最好的方式,但如果需要收納在箱子或抽屜,直立陳列比水平堆疊來得更好。無論是摺疊或吊掛,都必須保留一定
的空間,避免拿取時通通倒塌。尤其是洋裝、T恤、外套,盡量採取吊掛的方式收納。另外提供一個整理小祕訣,那就是統一衣櫃裡的衣架,只要做到這點,整體就會顯得格外清爽。
使用箱子或掛鉤收納飾品、皮帶、圍巾等小單品時,請避免交纏的情況。最後,建議在季節交替或物品增加時,養成持續整理衣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