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官網獨家 小熊點讀 朴相映 一群喵 工作細胞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戰後歐洲六十年(下):巨變與融合1971-2005〔新版〕

戰後歐洲六十年(下):巨變與融合1971-2005〔新版〕

出版品牌:左岸文化

作者:東尼.賈德

譯者:黃中憲

ISBN:9786267462355

出版日期:2024-12-25

定價:NT$  750

優惠價:75NT$563

促銷優惠 |

202507全站優惠|成書單本75折

202507全站優惠|成書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我在書中堅決把歐洲的兩個半邊整合進一個共同的故事。」

儘管納粹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意圖上南轅北轍,那並未帶給它們的受害者什麼慰藉。

 

告別繁榮樂觀的六○年代,七○年代歐洲迎來的是一連串困難。美國放棄布雷頓森林協議,歐洲貨幣匯率跟著浮動,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接續而來,兩次石油危機火上加油,引發失業潮、進出口貿易下滑的困境。柴契爾主義推動市場化和私有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後歐洲社會共識的軌道。

 

一九八○年代末,共產東歐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戈巴契夫為了挽救蘇聯的共產主義,在權力核心啟動改革,結果引發骨牌效應,東歐各國迅速脫離共黨統治,紛紛從鐵幕走出,帶著「返回歐洲」的想望,加入歐盟、北約等組織。人們不禁要問:歐洲人是誰?誰能代表歐洲?

 

從史達林開始,蘇聯即在戰後東歐建立起政治肅清、經濟掠奪和思想控制的統治。共產政權垮台後,東歐各國面臨要清算過去的罪行,又要同時和解與寬恕的難題。它們該如何面對過去共產主義的暴力?又該如何對待與政權合作的協力者?雖然接納了歐洲的價值觀,東歐國家仍需克服歷史遺留與社會分歧的困難。

 

不論是對於納粹或共產的罪行,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作者簡介 |

東尼.賈德(Tony Judt1948~2010

1948年生於倫敦,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於劍橋、牛津、加州大學、紐約大學。1995年在紐約大學創設雷馬克研究所並任所長,致力於研究歐洲事務。2008年確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2010年病逝於紐約。

 

常為《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新共和》雜誌、《紐約時報》撰文。作品《戰後歐洲六十年》名列《紐約時報書評》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外交關係理事會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和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2007年獲頒漢娜鄂蘭政治思想獎(Hannah Arendt Prize for Political Thought);2009獲頒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終身成就特別獎,以表彰他對英國政治寫作的貢獻。

譯者簡介 |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朝鮮半島現代史》、《太平天國之秋》、《帝國暮色》、《意外的國度》、《大分流》、《維梅爾的帽子》、《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等。

目錄 |

第三部 大衰退1971-1989

  第十四章  期望降低

  第十五章  政治譜新調

  第十六章  過渡時期

  第十七章  新現實主義

  第十八章  無權者的力量

  第十九章  舊秩序的終結

 

第四部共產解體 1989-2005

  第二十章 易裂的大陸

  第二十一章 清算

  第二十二章 舊歐洲與新歐洲

  第二十三章 歐洲的紛然雜陳

  第二十四章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歐洲

 

結語 來自死者之屋——論現代歐洲的記憶

 

延伸書目

作者對延伸書目的說明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GGK0387

商品條碼EAN:9786267462355

ISBN:9786267462355

印刷:單色

頁數:608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遺體:日本311海嘯倖存者化悲慟為力量,安置熟人遺體、重建家園紀實
菜市場政治學EP2:民主方舟
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從工業0.0到5.0,翻轉觀念的51種創新
新加坡的非典型崛起:從萊佛士爵士到李光耀,駕馭海洋的小城大國
學校在窗外潮本【網路時代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