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官網獨家 二戰 歐洲 一群喵 工作細胞
TOP
首頁> 生活館>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分手的99個理由:學會放手‧愛自己的人生必修課

分手的99個理由:學會放手‧愛自己的人生必修課

出版品牌:奇光出版

作者:胡咪╱著,Vito大叔╱繪

ISBN:9786267221938

出版日期:2025-03-12

定價:NT$  400

優惠價:79NT$316

促銷優惠 |

新書折扣

內容簡介 |

熱門關係類Podcast節目「分手的99個理由」製作暨主持人胡咪首本力作

 

願每個人,都能在裡成為真實的自己。」──胡咪

 

如果愛是一趟旅程,分手不是終點,而是歸還彼此自由的那一刻。

從愛情的開始,到關係中的警訊,再到分手後的重生,

本書幫助你從依賴走向獨立,從迷失走向覺醒,活出真正的自己。

它不會帶你走向完美的愛情與婚姻,但一定能帶給你在關係中不同的思考與洞察。

 

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挽回感情」的書,而是讓你理解「如何成為更愛自己的人」。

無論是還在愛裡迷惘,或是已經走過傷痛,希望讓自己更強大、重新定義愛與分離,這本書都能成為陪伴與指引。

帶領讀者深入了解自我覺察過程,以及過程中所獲得的啟發、體悟和收穫,找回自愛與自尊。

每個章節都包含心理洞察、真實故事,並附上「愛自己探索提問」,幫助你從書中反思,將自我覺察及成長落實到生活中。

全書輔以Vito大叔精心手繪插圖,生動如實體現自我覺察的愛、美好與自信。

 

這本書適合誰?

✔剛經歷分手,想要走出來的人

✔在關係中感到迷失,想更認識自己的人

✔總是陷入錯誤關係模式,想找到更健康愛的方式的人

✔想學習真正的「愛自己」,而不只是被動等待愛來臨的人

 

為什麼你需要這本書?

✔想了解自己在關係中的情感模式:透過心理洞察與案例解析,幫助你看見自己的愛與需求。

✔學習如何識別健康與不健康的關係:從價值觀、情緒控制到財務規劃,揭露親密關係中可能的危機與隱藏訊號。

✔在分手後真正療癒,而不是逃避:不是告訴你如何挽回或遺忘,而是幫助你理解這段經歷的價值。

✔讓「愛自己」不只是口號,而是可落實的行動:每章結尾的「愛自己探索提問」,幫助你真正內化這趟旅程的收穫。

 

「愛情並不是為了尋找某個人來填補自己的空缺,而是一趟讓我們更加認識自己、成為完整個體的旅程。二分之一乘二分之一,得到的只會是四分之一;失落的一角必須從內心去找,除非我們的內心是完整的,否則別人無法完整我們。當我們能放下對愛情的控制、計較,專注於自己內在的成長時,就會發現愛情的真諦是讓自己認清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完整的人。」──本書作者 胡咪

 

補教名師、事業有成的作者胡咪,因著婚姻結束,決心重修與自己的關係,認知到「我」對自己和世界很重要,愉快伸展的心,才能為世界閃耀歡樂的頻率;放下過往觀念裡束手束腳的「應該」與「不應該」,看到更多可能性,隨著一點一滴的內在覺察與練習,接納每個面向的自己,做最支持自己的人。

面臨情感低潮,或對親密關係感到迷惘的你,這本書是為你而寫,它不是一本單純討論分手的指南,而是一場關於「愛自己」的覺醒之旅。帶領讀者從親密關係的迷霧中走出,透過一次次的自我對話,看見情感中的執著、依戀、害怕與渴望,最終回到自己的內在,學會如何完整地愛與被愛。

本書分為四大部分,從如何洞察關係中的不安訊號,到建立成熟的愛,再到分手後的重塑與療癒,活出自由新生。每個章節不僅僅是故事與解析,更有深入的「愛自己探索提問」,幫助讀者從被動的情感體驗者,轉變為主動的情感創造者。

如果你以為「分手」是人生的挫敗,本書告訴你,分開,不一定是失去,而是一場「歸還」——把錯的關係、過多的期待、不適合的執念,溫柔地還給過去,讓真正的自己回到當下。本書不是教你「如何挽回感情」,而是讓你理解「如何成為更愛自己的人」。無論是還在愛裡迷惘,或是已經走過傷痛,希望讓自己更強大、重新定義愛與分離,這本書都能成為陪伴與指引。

作者簡介 |

作者

胡咪

擁有20年講師經歷,除了是全台跑透透的補教國文老師,也是台灣首席國際熱情測試、人生自信力雙認證協導師。近年來開設課程協助各地學員校準人生前五大熱情,回歸愛的本質,達到生命蛻變,活出愛與自信。

結婚一年後,旋即從一路順遂的人生,風暴式的經歷失業、負債、破產。從深淵向上的日子裡,製作了聚焦談論親密關係議題的Podcast頻道「分手的99個理由」,期許和主持搭檔Vito大叔藉由節目陪伴面臨情感迷惘或低潮的人們。節目播出以來深受聽眾喜愛,多次於世界各地榮登Apple Podcast關係類節目前五名。

目前擔任「熱情人生學院」院長,著有《Oneness》閃耀藝術牌卡;審定有《喚醒原動力的熱情測試》。

‧Instagram:@misshumi

‧FB粉絲專頁:胡咪老師

‧個人網站:misshumi.com

‧Podcast:分手的99個理由

‧Youtube:分手的99個理由

 

繪者

Vito大叔

一個不平凡的大叔。在2020年因為 COVID-19 失去了工作,透過書寫日記,記錄下自己開始斜槓寫作、發展個人品牌、轉型成為自由工作者的心路歷程。希望幫助在職場、家庭以及感情路上迷航的人們找回自己、找到方向、找出下一步,跟著自己一起重新再出發,向人生的下一站幸福勇敢邁進。

目前擔任「熱情人生學院」執行長,製作並主持「粉紅地獄辛辣麵」、「分手的99 個理由」、「授ㄉㄟ ˇ私捏」三個Podcast 節目。

出版作品:《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倒數60 天職場生存日記》、《內觀覺察》。

目錄 |

Contents

 

前言:愛自己,每個人都會贏

 

Part 1 關係的挑戰──從依賴到獨立

1 才分手又結婚

2 婚禮當天我就想:這婚別結了

3 好媳婦的前世今生

4 愛情或許讓人盲目,但絕不是失聰

5 壓垮婚姻的,不是鼾聲,是錢

 

Part 2 重生與覺醒──從理解到療癒

6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飛不了

7 離婚後的我,是不是很丟臉

8 家醜不可外揚

9 連祖先都拋棄我了嗎

10 做點什麼讓自己好起來

 

Part 3 愛的重塑──從選擇到共識

11 分手的99個理由

12 久遠的限制與祝福

13 快速檢視對方的價值觀

14 這樣的對象不要碰

15 婚前必聊六共識

 

Part 4 活出自由──從結束到新生

16 快速約會

17 婚戀產業發大財

18 「性」福的期待

19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段親密關係

20 重新看待分手

 

〔特別收錄〕從心碎到心動,攜手重啟人生──Vito大叔

致謝

more
書摘 |

19. 為什麼我們需要一段親密關係

 

如果我們選擇進入親密關係,也應該理解,這並不是用來填補空虛或解決寂寞的方式,而是兩個獨立完整的人,透過深度連結,一起成長、互相映照彼此。

 

「人真的需要一段親密關係嗎?」

  離婚後,我曾經懷疑自己是否還需要愛情。單身確實讓人輕鬆自在,沒有承諾的束縛,沒有爭吵,也不必擔心情感的消耗。但另一方面,我也發現,當我看著身邊成雙成對的人,或是夜深人靜時,仍會浮現一絲孤獨感。我不禁思考,親密關係對人類而言,究竟是必要的,還是只是一種社會文化的產物?

  心理學家約翰‧鮑比(John Bowlby)的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指出,人類天生具有依附需求,這不只是嬰幼兒對母親的依賴,而是貫穿一生的心理需求。正因如此,當我們感受到愛與被愛時,內心才會獲得穩定的安全感。因此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我們都渴望與他人建立情感連結。有一個末日電影中常見的橋段,當主人公發現世界只剩自己時,他們的第一反應是瘋狂地尋找其他人,哪怕只是與陌生人對話也好。我們的存在往往需要透過他人來映照與確認,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真實性。一如英國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的名言:「沒有人能夠是一座孤島。」

  然而,親密關係與其他社交連結有所不同。家人之間的關係通常基於血緣,較少有「選擇性」的成分;朋友則提供陪伴與支持,但缺乏長期的共同承載。而親密關係,則是一種基於「雙向選擇」的深度連結,它讓我們得以在最真實的狀態下與另一個人交流,並且透過這樣的關係,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甚至透過對方看見那些自己都不曾察覺的性格特質,這些獨特的稜角不僅被看見還被接納,這提供一種全然不同的歸屬感。

  那麼,如果選擇單身,是否就會失去這種連結感?事實上,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沒有伴侶,我們仍然可以透過親密的友情、與家人建立更深的情感聯繫,甚至透過動物陪伴來滿足依附需求。心理研究指出,能夠擁有分享不同情感的多元關係,比起只有一個最愛的人,更能提高生活滿足度,感到更幸福。這樣的關係稱為情緒關係(Emotionships)。

    我們在關係中有不同層面的需求期待得到滿足,例如:物質層面,即經濟保障;生理層面,即身體上的付出與勞動,像是性或家務;情感層面,即相互愛護、傾聽與支持,滿足心理上的情感需求;成長層面,雙方共同學習與成長,實現個人價值的進步。

    然而,我們對親密關係的期待,往往超出了它本身的範疇。它固然提供單身時更多情感上的穩定與支撐,但我們可能將物質、情感、成長等多方面需求全部投射到伴侶身上,期待他或她成為完美的存在,這種過度投射會讓對方難以承載,甚至導致最初的愛慢慢轉化為怨恨。事實上,這些需求本可以在多種情緒關係中分散完成,比如朋友、家人、同事,而不是全寄望於親密關係中。

    而如果我們選擇進入親密關係,也應該理解,這並不是用來填補空虛或解決寂寞的方式,而是兩個獨立完整的人,透過深度連結,一起成長、互相映照彼此。

  《中年之路》曾提到,中年婚姻的轉變包含三個必要步驟:

雙方都必須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負起責任。

雙方都必須承諾分享個人的經驗世界,不因過去的創傷或未來的期盼而責怪對方。同樣地,他們也要承諾,會努力地以不批判的態度來聆聽對方的經驗。

雙方都必須承諾維持長期的對話。 

    

即便不是走入婚姻,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仍然需要兩個人共同成長、互相調整,但並不意味著任何一方要失去真實的自我。像跳舞一樣,親密關係需要彼此找到節奏,而非一方完全迎合另一方。

  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是一種承諾,不僅僅是口頭上的,而是一種內在的準備。我們願意探索彼此,也願意直面關係中美好的與不美好的面向。這樣的深度連結,讓我想到《小王子》中小王子與他的玫瑰花。全世界有無數的玫瑰,但小王子唯獨與他的玫瑰建立了獨特的關係。因為這段連結,他學會了承諾,學會了包容,並認識了自己的情感。

    親密關係的本質,是一場雙方共同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從中發現自己的陰影與深層面向,在彼此的陪伴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與豐盛,這便是這份連結的美麗所在。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1LBV0056

商品條碼EAN:9786267221938

ISBN:9786267221938

印刷:黑白

頁數:256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手繪印章親簽版】:600天生命蛻變奇蹟!Vito大叔的365人生設計課
別什麼都說「好」:一天只有24小時,把時間和精力留給最重要的人和事
在愛裡相遇 用一塊錢的力量,累積千萬祝福
每個人的花期不同:允許自己是那朵晚開的花(★萬特特寫給女性覺醒之書─特別收錄:寫給台灣讀者的一封信)
《與焦慮和解:認知療法先驅克萊兒・維克斯的教導》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