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能幫你矯正牙齒,
卻沒告訴你,齒列不正背後隱藏著更大的健康危機
齒列不正、下顎後縮、用口呼吸……
這場現代流行病,正在我們眼皮子底下悄悄發生。
本書能幫助您解決身體和口腔姿勢問題,
培養更強壯的下顎,使其可以容納三十二顆牙齒,
並打造寬敞、健康的呼吸道。
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的人,經常會有下顎窄小、牙齒不整齊的問題,這種情況被稱為「咬合不正」。咬合不正通常伴隨「用口呼吸」的現象,不僅對外貌會有負面影響,還會降低生活品質,增加罹患口腔及呼吸疾病的可能性,而這種情況已越來越普遍。
根據齒顎矯正學專家普羅菲特(William Proffit)在1998年指出,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有嚴重的咬合不正問題,其中約有15%屬於門牙不規則(前牙擁擠),嚴重到會影響社會接受度和咀嚼功能。2007年對瑞典人口的研究也顯示,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確實需要接受齒顎矯正治療。倫敦臉部齒顎矯正學校臨床主任繆(Michael Mew)則主張,有95%的現代人類在牙齒排列上存在偏差;其中有超過30%的人建議接受齒顎矯正治療(且有一半的人需要拔牙才能矯正)。
✦ 追求「美觀」的矯正,沒有根本解決問題
不過,許多人只把齒顎不正的問題視為一種美觀上的挑戰,以為只要透過現代齒列矯正醫學提供的牙套和矯正器,就可以糾正這些問題。然而,牙齒絕對可以矯正,但導致口腔發育異常的飲食習慣和文化,才是人們應該正視、會影響成年後呼吸道健康的潛在危機。
隨著矯正器械的改良,牙齒矯正也隨著價格降低而變得普及,戴矯正器也逐漸成為現代青少年的一般成長經歷。然而光是將牙齒排列整齊,無法改善齒列不正背後的根本原因——導致口腔發育異常的姿勢、飲食和生活環境。這樣的矯正不僅不持久、會隨著時間復發,甚至可能在矯正過程中進一步縮小牙弓、改變下顎位置、壓迫呼吸道,造成長期的健康影響。
✦ 必須改變生活型態,才能扭轉這場齒顎不正的趨勢
有鑑於這種齒列矯正觀點和趨勢可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齒顎矯正醫師桑德拉.卡恩(Sandra Kahn)和世界著名的演化生物學家保羅.埃利希(Paul R. Ehrlich),共同撰寫了《齒顎不正:一個隱藏的流行病的故事》(Jaws: The Story of a Hidden Epidemic)一書,揭示這項可能影響整個世代,卻鮮為人知的重大健康危機。透過自己孩子的矯正經歷以及來自人類考古學的證據,兩人指出了現代工業化的咀嚼和生活環境,正在加劇齒顎不正問題的發生。
透過這種顛覆一般人認知的全新見解,卡恩和埃利希提出了在姿勢、飲食、生活型態的調整和矯正的替代方案,以應對這一文化變化帶來的重大挑戰。不僅能保護孩子未來的齒顎發育,甚至能改善成人的呼吸道健康。
✦ 口腔姿勢就是你的未來,一本地球上父母都需要看的書
《齒顎不正:一個隱藏的流行病的故事》透過大量的考古圖片和牙醫臨床診療和長期追蹤齒顎發展情況的圖片,以著清晰明瞭的論述和大量有力的證據,讓讀者認知這場危機,並提供了每位家長都該瞭解的重要訊息,期許父母能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牙齒矯正服務。
本書讓您正視你和家人的健康帶來改變,帶領我們一同扭轉這場正在發生的現代公衛危機。
桑德拉.卡恩(Sandra Kahn)
畢業於墨西哥大學和太平洋大學,擁有二十五年的矯正臨床經驗,曾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史丹福大學顱顏異常團隊成員,也是一位國際講師。她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擔任研究生時,就以體質人類學和人類顱顏的生長發展為研究方向。她現在從事兒科睡眠呼吸中止症預防和全身治療,解決身體和口腔姿勢問題,培養更強壯的下顎,使其可以容納三十二顆牙齒和寬敞、健康的呼吸道。
保羅.R.埃利希(Paul R. Ehrlich)
史丹福大學Bing人口研究榮譽教授和保育生物學中心主席,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是克拉福德獎(在未授予諾貝爾獎的科學領域明確替代諾貝爾獎)、藍色星球獎和許多其他國際榮譽的得主。研究人口生物學、生態學、演化論、人類生態學和環境科學等廣泛議題,自1968年出版暢銷書《人口炸彈》以來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目前的工作大多集中在探究人類文化演化的機制,透過引導這種演化來尋找改善人類困境的方法。
吳國慶
中興大學外文系,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畢業。曾任Hi-Fi Choice國際中文版副總編輯、《錢Money雜誌》美術總監、《潮人物雜誌》美劇專欄作家,現任醒吾科大商業設計系講師。譯有《身為自己:人類意識的新科學》、《叢林:關於地球生命與人類文明的大歷史》、《生命的一百種定義: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探索生物與非生物的邊界》、《我們為何吃太多?全新的食慾科學與現代節食迷思》、《如何吃(仍能維持減重):掌握身體代謝機制與大腦慾望的科學》。
目次
推薦序 侯政廷
推薦序 趙哲暘
推薦序 羅伯.薩波斯基
致謝
前言
第一章 從原始人的大嘴到現代人的咬合不正
第二章 最常咀嚼的
第三章 飲食、姿勢與居住環境的變革
第四章 外貌
第五章 發育與口腔姿勢
第六章 呼吸失調與睡眠
第七章 我們能做什麼?
第八章 齒顎矯正醫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正顎成長醫師與前向矯正醫師
第九章 改變文化,改善健康
注釋
作者簡介
(節錄自 第三章 飲食、姿勢與居住環境的變革)
3:室內生活與我們如何呼吸
當你讀到這段文字時,你的上下牙齒是否輕微接觸,舌頭是否放在上顎的頂部,嘴唇是否閉合?也就是說,你是否擁有我們所說的正確「口腔休息姿勢」?如果不是,你很可能就是在用口呼吸,而讓下顎鬆垮了下來。當嘴巴張開,尤其是當你的鼻子因過敏而堵塞時,很容易就會用口呼吸。如此你的下顎會進一步下垂,以便提供空間讓更多空氣通過,問題也會因此加劇。習慣性地透過鼻子呼吸和保持正確的口腔姿勢,對下顎的健康發育極為重要,但用口呼吸的情況已變得相當常見——你可能還記得超過50%的孩子都有這種困擾。
卡恩第一次意識到這問題的嚴重性,是在她陪著孩子伊藍(Ilan)和阿里艾拉(Ariela)一起去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主題公園玩時。當孩子們忙著玩一個又一個的遊樂設施時,卡恩拿出她的iPhone開始拍攝路過的孩子,她看到每個孩子的嘴巴都張得大大的,用口呼吸。她拉住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如果可以的話,她也會拉住站在旁邊的陌生人——告訴他們:「看看這些小孩,看看他們,所有人都張著嘴巴、用口呼吸。」這是真的,她的丈夫大衛也不禁說出:「就像是一群用口呼吸的殭屍。」下次當你在賣場、比賽現場或是任何大型聚會上時,請往四周看,注意用口呼吸的情況,看看和這些行為相關的臉型、下巴、牙齒以及眼睛下方的黑眼圈。當然,你也不見得要如此大費周章,只要環顧四周,你就能看到有多少人的嘴巴張開,用嘴巴而不是用鼻子呼吸。
用口呼吸實質上會改變嘴巴的功能,把用來咀嚼的器官,變成了用來呼吸的器官。一個用來咀嚼的器官可比喻為兩隻手牢牢拍擊,但一個呼吸器官,是要你彎曲雙掌,為空氣流過的管道創造空間。用口呼吸者的上顎(以及硬顎)會變得更深更窄,變得更像管狀。這是當以口呼吸幾百萬次後,你的臉部形狀會如何改變的最簡單描述方式。
當然,要避免用口呼吸通常十分困難,尤其是當我們的大部分時間開始待在「室內」之後。[12]自農業革命以來,人類不再需要頻繁地為食物而四處奔波,也開始建造出越來越精緻的建築物來居住。然而,封閉空間容易積聚「過敏原」(allergens,引發過敏的物質),而許多會產生過敏原的生物也進入了與人類共同生活的建築物中,比如毛茸茸的寵物、蟑螂、[13]黴菌、[14]塵蟎和各種微生物等。[15]這種對過敏原友善的環境,讓現代的孩子更容易在幼時就罹患上呼吸道問題。[16]目前美國約有六千萬人受這類問題的困擾, [17]教室等封閉空間還會助長病毒傳播,這些病毒通常會引起感冒時的鼻塞。此外,大約10%的美國兒童患有氣喘,更讓與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相關的鼻塞時間延長。[18]由過敏引起鼻塞後產生的自然反應(有時是人體必須的反應)就是用口呼吸,許多家長都知道,在托兒所中與流感相關的鼻塞問題就是如此。因此,形式會符合功能,累積起來的影響就是你的下顎會隨時間經過發育得更小。這種變化不是基因改變所引起的,而是由於我們物種「生活環境」的大躍進,亦即從戶外生活轉向室內生活,減少了透過鼻腔呼吸的機會。
正如我們所探討的,用口呼吸的情況增加,與工業社會中咬合不正比例的上升有關。[19]用口呼吸的孩子,與用鼻子呼吸的孩子在臉部和下顎的發育上有所不同,[20]而且還會產生因睡眠障礙導致的壓力,對健康造成嚴重後果。[21]這些重要證據讓我們得出結論,那就是孩子們在休息時如何保持嘴巴的正確姿勢,亦即口腔姿勢,根本決定了他們未來健康和外貌。同樣重要的還有他們咀嚼的頻率和力道。
總結來說,在瞭解用口呼吸及其相關問題的原因時,還有一個「先有雞或先有蛋」的因果問題。如果從生命初期開始,就有某種過敏或其他鼻腔阻塞(發炎)的情況,便可能在一開始就限制了從鼻子到肺的呼吸氣流;這點又可能促使用口呼吸和口腔姿勢的改變,例如嘴巴張開、頭部後仰,[22]並推動脖子向前以打開呼吸道。用口呼吸和經常讓嘴巴張開,會對下顎、[23]牙齒和臉部的生長產生不利的影響。[24]習慣性用口呼吸的孩子,往往會有較小的下顎,並可能因此發育出擁擠和錯位的牙齒,也就是齒顎矯正醫師致力於矯正的問題。[25]用口呼吸的孩子也可能會出現「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也就是從心臟到肺動脈的高血壓,對肺部和心臟右側的動脈造成影響。肺動脈高血壓是一種嚴重的疾病,甚至可能導致死亡。[26]
孩子們的飲食、吃東西的方式以及他們嘴巴、臉部和呼吸道的發展——亦即口腔顏面的健康,是家長可以對孩子的發育產生重大影響之處,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關鍵時期更是如此。比較明智的做法是仔細注意「過敏」的情況,特別是那些導致鼻塞的過敏,並盡可能減少其持續時間。許多口腔顏面的健康問題,都是從小養成的不良習慣所引起。稍後我們將根據卡恩作為齒顎矯正醫師的臨床經驗,討論如何改變這些習慣。
不過各位可能會問:難道不是你們二人過於悲觀嗎?畢竟,工業社會中的人們通常比傳統農業社會中的人們活得更久,也更健康。就算在我們討論到的口腔顏面健康上確實有某些不良趨勢,但那些顯然並未大幅減少人類的健康福祉。[28]然而,我們相信,如果我們提出的問題可以在個人、甚至在社會層面上得到解決的話,就會有許多人,甚至是大多數的人,都能過上更快樂、更健康的生活。如果我們更關注下顎發育的問題,當前一代孩子就可能會比他們的父母更健康,也活得更久。如果這種關注未受重視,生活給我們的回應可能就會相當無情。[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