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不只是會用AI,而是要「不會被AI淘汰」 **
用蘇格拉底辯證法,拆解ChatGPT智慧本質
學會AI心法,讓你手握釣竿,不是只會拿別人給的魚
每天忙到爆,AI只會幫你做事?
那你只是被替代速度晚一點而已。
《成為AI無法取代的那個人》不是告訴你怎麼叫ChatGPT寫報告、幫你排行程,而是教你如何:
-
建立一套不被AI取代的職場定位
-
重塑個人品牌、職能價值,創造與AI共存的新優勢
-
在AI洪流中,轉換工作思維,打造不可替代的競爭力
-
與ChatGPT正確對話,引導出「世界級」的知識和強大的推理能力
如果你是主管手下的執行者,這本書教你變成幕僚長;
如果你是被KPI追著跑的上班族,這本書讓你開始主導你的職涯節奏。
這不是一本工具書,而是升級書;不是教你做得更快,而是走得更遠。
本書主張「把AI當作方法」,不只是工具或職業,而是一種促進個人成長與解決問題的思維與實踐方式。它透過對話式AI(如ChatGPT)來獲取世界級的知識與推理能力,幫助讀者成為「超級個體」。
內容分為兩大單元:
【哲學與思維篇】(第1~2章)
-
把AI作為方法的必然性與必要性
-
技術進步使專業技能逐漸社會化、普及化
-
使用AI不需要掌握其背後技術細節
-
重點在於學會「與AI對話」的方法
-
-
演算法與哲學的貫通
-
借用蘇格拉底式辯證法與AI對話
-
核心是「提示(Prompt)而非單向提問」
-
主張從「元方法」的角度理解AI使用:即能推導出一套能應對變化的思維框架
-
本單元從蘇格拉底式辯證法開始,拆解ChatGPT智慧的本質,幫助讀者練習從聊天中提煉思路、在對話中生成洞察。不需要寫程式或背範本,只要掌握對話的基本邏輯,普通人也能輕鬆獲得新世代的「AI召喚術」!
【案例與實踐篇】(第3~7章)
介紹具體可實踐的「AI召喚術」,從簡單角色建立到程式生成:
-
召喚術一:擬人化
-
賦予AI角色、人格與目標
-
使用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指令來調動AI能力
-
-
召喚術二:白話-黑話-對話
-
教你如何將模糊的需求轉化為AI可執行的語言
-
-
召喚術三:從自然語言到程式語言
-
用對話生成前端、後端、終端或用戶端程式碼
-
展示如何讓非工程師也能利用AI創建應用
-
-
召喚術四:AI協作與反覆運算
-
協同多個AI角色完成複雜任務
-
教你如何讓AI自我反思並優化輸出
-
本單元用12種技巧搭配18個案例,帶你拆解「為什麼這樣問才有用」、「不同情境該怎麼設計提示詞」,從基礎原則到進階技巧,幫你打好與AI對話的基礎。
本書適讀對象
-
想使用AI提升工作與學習效率的知識工作者
-
產品創新、教育訓練、創業、投資相關從業者
-
對提示工程(Prompt Engineering)有興趣者
-
對AI語言模型有思考與應用需求的實踐者
本書帶來的收穫
-
學會對話式AI的使用方法
-
掌握從問題中提煉思路、從對話中生成洞察
-
建立屬於自己的AI智囊團
-
用AI協助自己創造、決策、解決問題,成為具備超級能力的「個體企業」
會用AI只是基本,贏在AI時代才是本事。
《成為AI無法取代的那個人》──教你如何釣魚,不是只會拿別人給的魚。
譚少卿
AI領域的創業者,擁有多項專利,設計的產品服務上億客戶。
善於從人文角度解讀技術變革,並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分享最前沿的知識和深度的思考。
寫作旨在幫助讀者建構AI時代必備的方法與能力,全書融合哲學思考與實際案例,為讀者提供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引的認知架構。
推薦序
作者序
前言 現在,你必須做出選擇
【哲學與思維篇】
第 1章 AI作為方法的必然性及必要性
技術的進步必然使技術變成方法
你無須知道萬物的細節
無須從技術角度理解AI
從ChatGPT開始,用最直覺的方式認識AI
第 2章 演算法與哲學的貫通
一法破萬法:蘇格拉底式辯證法及其核心原理
掌握辯證法:對話而非說話,提示而非提問
快速習得辯證法:大聲思考,視覺化思考
一個關於對話練習的方法範例
練習
辯證法的核心原理8
運用辯證法理,獲得與AI互動的「原生方法」
【案例與實踐篇】
第3章 從Al的世界召喚出專屬智庫
成為好的甲方,從明確自己的需求和目標開始
第4章 召喚術1:擬人化
給AI賦以相應的角色,創造專家級助理
技能1:使用結構化的指令召喚
技能2:使用非結構化的指令召喚
技能3:召喚一個專家級團隊
第5章 召喚術2:從白話到黑話到對話
技能4:定義未知的Al角色
技能5:解鎖領域能力
技能6:無中生有
第6章 召喚術3:從自然語言到程式語言
技能7:對話即程式
技能8:用對話生成前端程式
技能9:用「黑話」生成前端程式
技能10:用對話生成終端程式
技能11:用對話生成使用者端程式
第7章 召喚術4:讓你的專家級團隊合作、反覆運算起來
技能12:讓專家級團隊合作起來
附錄 留給你的一些練習
致謝
後記
第 2章 演算法與哲學的貫通
如何從預訓練的智慧體內引導出具體的知識?這並非我們在進入AI時代後才遭遇的問題。
更深刻地說,這觸及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在探索的教育之謎。畢竟,在許多方面,人類可以被視為一種極度複雜的智慧體。在這一點上,西方教育理論的源頭⸺蘇格拉底的「產婆法」,在抽象層面上,與當前AI技術的發展呈現出驚人的契合度。
蘇格拉底曾經表達:我不能教會他人任何東西,我只能使他們開始思考。他認為,知識是學生自身已擁有的,但學生可能尚未意識到或未能明確表達出來,因此教師並不是要給予學生知識,而是要透過提問幫助學生將這些知識「引導」(註1)出來。就像助產士幫助孕婦分娩一樣,教師作為助產士,並沒有播種和孕育知識,只是將學生的內在知識給「接生」出來。
(註1:實際上,OpenAI 在設計ChatGPT所做的人性化微調,就是一種對GPT的引導。)
對於大型語言模型來說,它在預訓練期間已積累了世界級的知識,我們使用AI,就是將這些內在的世界級的知識「引導」出來。相應地,蘇格拉底為了幫助學生發現並獲取知識,採用了一種獨到的、基於對話的方法。這種形式簡約且富有哲學深度的對話,後世稱之為「辯證法」,這就為我們與AI的對話提供了哲學上的指導。
鑒於這兩個體系之間的深度共鳴,我們可以理所應當地將這種深邃的思考和千年的智慧映射到與ChatGPT等AI的交流實踐之中。這不僅是方法上的融會,更是哲學上的回歸與超越,是心靈與機械、思想與演算法的高度碰撞與貫通。
一法破萬法:蘇格拉底式辯證法及其核心原理(註2)
(註2:本節的核心理念叫作「方法的方法」,哲學上一般稱之為「方法論」。這意味著即便出現了新模式的AI,或者在談論AI以外的事物,仍然可以憑藉本節的思想生產出全新的方法。)
在第1 章中,我們給出了ChatGPT直觀的中文名稱――為對話而生的預訓練大型語言模型。使用這一類的AI,要從研究對話本身入手⸺從預訓練的智慧體內引導出具體的知識,並由此找到更科學的理念與方法,並且從LLM、GPT、ChatGPT這三個基礎概念出發,探討它們和蘇格拉底「產婆法」和「辯證法」在抽象層面上奇妙的一致性。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這裡所說的「辯證法」,是一種透過提問和回答,深入挖掘、質疑和確定觀念的藝術,源頭是始於蘇格拉底的「辯證法」。這門藝術透過一系列問題,不斷挑戰人們對世界的既定認知,揭示其中的矛盾和不足,從而引領人們學會自我反思並走向真理。
一言以蔽之,想要以AI 作為方法,就要用辯證法以對話引導出AI預訓練的知識。然後將知識變成我們可以重複調用的「專家級團隊」。
既然先進的大型語言模型已經預先訓練、可以用自然語言對話交流,又因為人們創造「概念」是為了對事物達成共識,並能更好地交流,我們就從對話開始追本溯源,探索如何對話、如何訓練對話能力,以及如何操縱概念⸺直達認知事物的第一性原理(註3),然後再回到應用上。
(註3:第一性原理〔the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是一種基本的問題解決和思考方法,強調從最基礎、最核心的公理、事實或法則開始進行推理,建立完整的理論。一開始起源於哲學,由亞里斯多德提出。經過兩千多年的發展,逐漸擴及物理學、數學、化學、法學、經濟學等學科。第一性原理可以理解成每領域或系統都存在一個本質上正確且無須證明的底層真理,廣義來說,是演繹法的體現。特斯拉〔Tesla〕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經常分享他運用第一性原理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讓這個詞彙廣為人知。)
理想情況下,掌握了第一性原理,也就掌握了幾乎所有使用先進AI的祕笈,無論它的名字叫什麼,是ChatGPT、Claude、Perplexity、Gemi等等。同樣,無論使用文字、圖像、語音、影片、3D模型還是其他多媒體進行對話,這個原理也始終貫通其中。
現在,我們先來向蘇格拉底學習基於「辯證法」的對話。然後把AI作為方法,延伸自己的意志和力量,讓自己成為無數專家級團隊的「甲方」。請準備好,一起開始思想的探索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