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
【書名1】 憂國
「能夠寫出這篇〈憂國〉,或許我已該滿足。」──三島由紀夫情色與大義的終極書寫
三島由紀夫暴烈美學的極致
「〈憂國〉描寫的性愛與死亡的光景,情色與大義的完全融合與相乘作用,堪稱我對這人生抱以期待的唯一至福。」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陸軍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部兵變,要求改造國家。兵變遭鎮壓失敗,為首的多位青年軍官在審判後處死。這次兵變,稱為「二.二六事件」。三島由紀夫於1960年以這個事件為背景,寫下短篇小說〈憂國〉,主角是一位新婚不久的中尉,不願舉發事件中的同僚,最後選擇在家切腹自殺,妻子亦殉夫而亡。1965年三島並將〈憂國〉拍成影片,從道具到分鏡一手包辦,自編自導自演。並以「The Rite of Love and Death」(愛與死亡的儀式)為英文片名,發行海外。
〈憂國〉是三島相當喜愛、重視的作品,他曾表示:「如果,忙碌的讀者只能選讀一篇三島的小說,想把三島的優劣一次通通濃縮成精華的小說來閱讀,那麼,我希望讀者選讀的是〈憂國〉。」
〈憂國〉中,三島以細緻柔美的筆調呈現唯美性愛,以寫實手法描述切腹的過程與肉體產生的變化,絢爛、華麗地展現三島由紀夫式的暴烈美學──
「中尉目光所見之處,嘴唇便忠實地跟去描摹。高高起伏的乳房,擁有宛如山櫻花花蕾般的乳頭,被中尉含進嘴裡就硬了。胸脯兩側優雅落下的手臂線條極美,那種渾圓順著手臂到手腕逐漸變細越發巧緻,而更前端,是婚禮當天握著扇子的纖細手指。每根手指,在中尉的唇前,含羞帶怯地躲在每根手指的陰影中……」
「中尉想,這就是切腹嗎?那是一團混亂的感覺,猶如天塌落在頭上,世界翻覆,切腹之前看起來那麼堅定的意志與勇氣,如今彷彿變成一根細小的鐵絲,令人萌生一種必須緊抓著那個不放的不安。拳頭變得濕滑。一看之下,白布與拳頭都已染血。丁字褲也已染成通紅。在如此劇烈的痛苦中,可見的依然可見,存在的依然存在,真是不可思議。」
本書特色
★三島由紀夫自選短篇小說集,三島並親自撰文解說,深具代表性。
★收錄三島16歲至36歲的作品,從書中可一窺作家風格與思考的轉變。
★〈繁花盛開的森林〉是三島由紀夫的出道作品,浪漫派風格強烈。
★〈蛋〉以滑稽鬧劇風格諷刺現實,其「純粹的荒謬」為三島難得一見的風格。
★〈寫詩的少年〉敘述了少年時代的三島與言語(觀念)的關係,為三島文學的出發點、文學宿命的起源。
★〈過橋〉描寫的是藝妓世界的勢利、人情與某一面的冷酷。
★〈月〉描寫披頭族世界的疏離、人工化激昂與抒情式的孤獨。
【書名2】太陽與鐵
「我認為自己是一名詩人,但或許我就是詩的本身。」
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
另收錄三島文學歷程回憶錄──〈我青春遍歷的時代〉
有兩種不能凝視的東西──太陽和死亡
在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自傳式的作品很少,《太陽與鐵》發表於1968年,是他在自我的意識下所做最大限度的告白,也是其最後的告白。在三島的作家生涯之初,他先以詩人的身分寫作,後來他尋得「肉體的語言」以自己的血肉來充滿作品。
「多虧太陽與鐵的賜予,我學會了一門外語,懂得了肉體的語言。它是我的第二外語,形塑了我的教養。我現在想談談這教養是如何形塑出來的。它可能是無與倫比的教養進程,同時又是難以理解的東西。」
在《太陽與鐵》中,他表達一種願望,人類透過意志可以使意志和肉身轉換成太陽和鐵的意志。他將自己的信念凝成了太陽,而太陽是肌肉造型的外在榮耀,輝映著肌肉,鐵是肌肉內涵力量的型態。他尋求擺脫語言的肉體鍛鍊,他認為肉體比精神更可能有高度的觀念性,更可能親密地熟悉觀念。而太陽唆使他,從以臟器感官的暗夜深處引出他的思考,到呈現光澤皮膚隆起的肌肉,它才肯罷休。歷經漫長時間所做的太陽與鐵的修煉,修煉成的肉體一旦嚴格地屬於生命,那就必須保持每個瞬間的光輝,承擔起所有的價值。
聽說三島由紀夫寫劇本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最後一幕的臺詞,若是還未決定就無法執筆。由此可知他是如此這般在意「結束」,在捕捉「結束」的世界,好像射出箭那一瞬間前,得用力拉滿弓般,享受直到最後關頭的緊迫感,這正是藝術的效力。而三島企圖使藝術與生活、文體與行動邏輯統一,希望自己的人生藝術化,能夠和美麗的幻想達成一致。他從太陽與鐵那裡領會到要用肉體去描摹語言的祕法。談到他行動最極致的一點,亦即是他的了結生命,武士擁有的幻影令他神往,磨劍的任務如同磨練對於死亡的想像力一樣。
「若要完成浪漫主義性的悲壯死法,必須有強壯如雕塑般的肌肉……」,他雕琢身體來當自己死亡的容器,透過肉體作為載體,使精神世界裡的所有譬喻都得以成真,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或許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自己人生「最後的臺詞」。他自己,其實也是他最後的創作。
「能夠寫出這篇〈憂國〉,或許我已該滿足。」──三島由紀夫情色與大義的終極書寫
三島由紀夫暴烈美學的極致
「〈憂國〉描寫的性愛與死亡的光景,情色與大義的完全融合與相乘作用,堪稱我對這人生抱以期待的唯一至福。」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陸軍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部兵變,要求改造國家。兵變遭鎮壓失敗,為首的多位青年軍官在審判後處死。這次兵變,稱為「二.二六事件」。三島由紀夫於1960年以這個事件為背景,寫下短篇小說〈憂國〉,主角是一位新婚不久的中尉,不願舉發事件中的同僚,最後選擇在家切腹自殺,妻子亦殉夫而亡。1965年三島並將〈憂國〉拍成影片,從道具到分鏡一手包辦,自編自導自演。並以「The Rite of Love and Death」(愛與死亡的儀式)為英文片名,發行海外。
〈憂國〉是三島相當喜愛、重視的作品,他曾表示:「如果,忙碌的讀者只能選讀一篇三島的小說,想把三島的優劣一次通通濃縮成精華的小說來閱讀,那麼,我希望讀者選讀的是〈憂國〉。」
〈憂國〉中,三島以細緻柔美的筆調呈現唯美性愛,以寫實手法描述切腹的過程與肉體產生的變化,絢爛、華麗地展現三島由紀夫式的暴烈美學──
「中尉目光所見之處,嘴唇便忠實地跟去描摹。高高起伏的乳房,擁有宛如山櫻花花蕾般的乳頭,被中尉含進嘴裡就硬了。胸脯兩側優雅落下的手臂線條極美,那種渾圓順著手臂到手腕逐漸變細越發巧緻,而更前端,是婚禮當天握著扇子的纖細手指。每根手指,在中尉的唇前,含羞帶怯地躲在每根手指的陰影中……」
「中尉想,這就是切腹嗎?那是一團混亂的感覺,猶如天塌落在頭上,世界翻覆,切腹之前看起來那麼堅定的意志與勇氣,如今彷彿變成一根細小的鐵絲,令人萌生一種必須緊抓著那個不放的不安。拳頭變得濕滑。一看之下,白布與拳頭都已染血。丁字褲也已染成通紅。在如此劇烈的痛苦中,可見的依然可見,存在的依然存在,真是不可思議。」
本書特色
★三島由紀夫自選短篇小說集,三島並親自撰文解說,深具代表性。
★收錄三島16歲至36歲的作品,從書中可一窺作家風格與思考的轉變。
★〈繁花盛開的森林〉是三島由紀夫的出道作品,浪漫派風格強烈。
★〈蛋〉以滑稽鬧劇風格諷刺現實,其「純粹的荒謬」為三島難得一見的風格。
★〈寫詩的少年〉敘述了少年時代的三島與言語(觀念)的關係,為三島文學的出發點、文學宿命的起源。
★〈過橋〉描寫的是藝妓世界的勢利、人情與某一面的冷酷。
★〈月〉描寫披頭族世界的疏離、人工化激昂與抒情式的孤獨。
【書名2】太陽與鐵
「我認為自己是一名詩人,但或許我就是詩的本身。」
三島由紀夫總結一生的哲學告白
另收錄三島文學歷程回憶錄──〈我青春遍歷的時代〉
有兩種不能凝視的東西──太陽和死亡
在三島由紀夫的作品中,自傳式的作品很少,《太陽與鐵》發表於1968年,是他在自我的意識下所做最大限度的告白,也是其最後的告白。在三島的作家生涯之初,他先以詩人的身分寫作,後來他尋得「肉體的語言」以自己的血肉來充滿作品。
「多虧太陽與鐵的賜予,我學會了一門外語,懂得了肉體的語言。它是我的第二外語,形塑了我的教養。我現在想談談這教養是如何形塑出來的。它可能是無與倫比的教養進程,同時又是難以理解的東西。」
在《太陽與鐵》中,他表達一種願望,人類透過意志可以使意志和肉身轉換成太陽和鐵的意志。他將自己的信念凝成了太陽,而太陽是肌肉造型的外在榮耀,輝映著肌肉,鐵是肌肉內涵力量的型態。他尋求擺脫語言的肉體鍛鍊,他認為肉體比精神更可能有高度的觀念性,更可能親密地熟悉觀念。而太陽唆使他,從以臟器感官的暗夜深處引出他的思考,到呈現光澤皮膚隆起的肌肉,它才肯罷休。歷經漫長時間所做的太陽與鐵的修煉,修煉成的肉體一旦嚴格地屬於生命,那就必須保持每個瞬間的光輝,承擔起所有的價值。
聽說三島由紀夫寫劇本時,首先考慮的,就是最後一幕的臺詞,若是還未決定就無法執筆。由此可知他是如此這般在意「結束」,在捕捉「結束」的世界,好像射出箭那一瞬間前,得用力拉滿弓般,享受直到最後關頭的緊迫感,這正是藝術的效力。而三島企圖使藝術與生活、文體與行動邏輯統一,希望自己的人生藝術化,能夠和美麗的幻想達成一致。他從太陽與鐵那裡領會到要用肉體去描摹語言的祕法。談到他行動最極致的一點,亦即是他的了結生命,武士擁有的幻影令他神往,磨劍的任務如同磨練對於死亡的想像力一樣。
「若要完成浪漫主義性的悲壯死法,必須有強壯如雕塑般的肌肉……」,他雕琢身體來當自己死亡的容器,透過肉體作為載體,使精神世界裡的所有譬喻都得以成真,在他的創作過程中,或許他時時刻刻都在思考自己人生「最後的臺詞」。他自己,其實也是他最後的創作。
作者簡介 |
作者簡介
三島由紀夫
本名平岡公威,1925年出生於東京。
1947年自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通過高等文官考試,隨後進入大藏省任職,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從大藏省離職,開始專職作家的生涯。
三島由紀夫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其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是二戰結束之後西方譯介最多的日本作家之一。
三島對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深為讚賞,他對日本二次大戰後社會的西化和日本主權受制於美國非常不滿。1970年11月25日他帶領四名「盾會」成員前往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挾持師團長要求軍事政變,期使自衛隊能轉變為正常的軍隊,但是卻乏人響應,因而切腹自殺以身殉道,走上了日本武士最絢爛的歸途。
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不道德教育講座》、《新戀愛講座》、《我青春漫遊的時代》、《反貞女大學》等。
三島由紀夫
本名平岡公威,1925年出生於東京。
1947年自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通過高等文官考試,隨後進入大藏省任職,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從大藏省離職,開始專職作家的生涯。
三島由紀夫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其作品在西方世界也有崇高的評價,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也是二戰結束之後西方譯介最多的日本作家之一。
三島對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深為讚賞,他對日本二次大戰後社會的西化和日本主權受制於美國非常不滿。1970年11月25日他帶領四名「盾會」成員前往陸上自衛隊東部總監部,挾持師團長要求軍事政變,期使自衛隊能轉變為正常的軍隊,但是卻乏人響應,因而切腹自殺以身殉道,走上了日本武士最絢爛的歸途。
主要著作有《假面的告白》、《金閣寺》、《不道德教育講座》、《新戀愛講座》、《我青春漫遊的時代》、《反貞女大學》等。
書摘 |
【書名1】憂國
繁花盛開的森林
中世某殺人慣犯遺留的哲學日記選萃
遠乘會
蛋
寫詩的少年
海與夕陽
報紙
牡丹
過橋
女方
百萬圓煎餅
憂國
月
解說 三島由紀夫
【書名2】太陽與鐵
太陽與鐵
我青春遍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