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現代人,科學知識很重要。然而一般人對於科學,只知訊息,而非真正知道科學知識,更遑論對於科學哲學的了解。
什麼是科學?什麼是科學哲學?對大學以上的讀者來說,至少要有一般的認識,原因在於:第一、了解科學哲學,能讓我們更加掌握科學的本質是一種對於真實的詮釋;第二、科學提供人類文化進步的動力,然而這進步不只在技術層面,更在於知性的價值;科學哲學讓我們深入思考科學發展和人類的關係。
西方世界從希臘時代,便開始對天文宇宙做出系統性的觀察。隨著對於宇宙、自然、太陽和五顆行星認識愈多,托勒密逐漸從經驗的觀察,發展出一套理論,試圖說明觀察到的現象。事實上,科學一開始的出發點,就是經驗觀察加上理論概念的說明。
科學的發展,就是在觀察的事物愈來愈廣泛和深刻下,不斷改進理論的解釋力,建立更精確的理論和說明,發展出更精準的預測能力而來的。科學理論不僅要能說明現有的現象,還要能說明更多未知的現象,增加人類對於普遍真理的掌握和預測能力。此外,科學方法也要求讓我們反推回去,檢視科學理論和說明的前提,是否有現象背後的本體和假設,如此更深刻增加我們對於知識的掌握度,讓科學理論成為人類掌握未來的重要工具。
西方世界從托勒密天文時代開始,就注重實際觀察。然而天動說的托勒密系統,因無法以簡潔方式說明行星逆行現象,而有了致命缺點,最終導致哥白尼革命,整個天動說替換成了地動說。哥白尼革命對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在其基礎上,牛頓發現了三大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自此世上所有事物的運動,在萬有引力的理論架構下,都能獲得根本的說明。
然而,之後愛因斯坦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興起,再次挑戰了牛頓力學所建構的世界觀。在這樣理論更新與汰換的過程中,科學一次又一次地展現其本質:一方面根據推理假設找尋真實;另一方面則透過實際探測來描述真實。科學永遠在探尋最終的真實,想用更根本的概念說明現實,這就是科學之所以進步的原因。
科學、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之間的複雜關係,總是引人入勝。科學透過觀測收集證據,以理論說明現象;科學史記錄科學發展過程的整個軌跡;科學哲學則探索科學推理的結構以及概念的意義,說明為何我們需要科學定律,且科學定律如何而來。
也因此,科學哲學很重要,就跟科學一樣重要。了解科學哲學,才知道科學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也才能了解科學和其他領域,如宗教、文化、藝術的關連,而做出更深刻的觀察和思考。尖端科學技術讓人類生活更加現代化,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然而人類若無法掌握科學的真價值,恐怕會濫用科技的成果,對世界造成危害。透過科學哲學帶來的反思,期盼人類能好好掌握科學技術,讓科學為人類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