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與其他的蜂朋友們
王庭碩 ◎『COME BACK toME x 城市養蜂是Bee要的』共同創辦人
說到蜂,你腦袋裡面跳出來的會是什麼呢?想必蜜蜂與虎頭蜂是最先出現的兩個名字吧!但如果再問虎頭蜂與蜜蜂之間有什麼差別,可能沒有太多人可以分得很清楚。透過這篇文章就來告訴你,蜜蜂、虎頭蜂與其他的蜂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蜜蜂
蜜蜂是這世界上最廣為人知的授粉者之一,光是人類餐桌上的農產品就有超過三分之一主要是由牠們授粉產生的。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除了授粉以外,講到蜜蜂所想到的第一件事,大概就是可以產出美味的蜂蜜、或是——好可怕會叮人!這樣的刻板印象,使得要能夠正確的認識蜜蜂,成為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
大家所熟知「會產蜂蜜」的蜜蜂,以及虎頭蜂,都是屬於社會性昆蟲,巢內的女王蜂、工蜂(雌蜂)、雄蜂有清楚的階級分工。女王蜂負責產卵,剩下的所有工作(包含建造蜂巢、清理巢室、蜜蜂出門採蜜∕虎頭蜂捕食昆蟲)都是由工蜂一手包辦;而雄蜂除了交配以外,就只有吃吃喝喝的功能。
蜜蜂在巢內跟巢外的工作那麼複雜,其實不是很好懂。不過,透過伊莎貝爾.阿瑟諾的畫筆,將蜜蜂從訪花到釀蜜的過程,以溫馨的擬人化手法描繪出來,不論是八字舞,還是訪花、搜集花粉的動作,都精準的呈現。當然,從昆蟲學家的角度來看,繪本中可愛的蜜蜂,長相與實際有些出入,例如,蜜蜂的三對足都是在胸部,而不是在腹部;另外,書中的蜜蜂也長出了針狀的「鼻子」,不過真正的蜜蜂並沒有鼻子,牠們的嗅覺構造其實是觸角唷!讀者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特別注意一下。
虎頭蜂
同屬於社會性昆蟲的虎頭蜂常被認為是危險昆蟲的代表,而被人類撲滅。其實虎頭蜂沒有我們想的那麼可怕,只要不要太靠近蜂巢或干擾牠們,虎頭蜂都不會主動攻擊人類。虎頭蜂跟蜜蜂的生活習性有點不同,女王蜂會在春天開始,利用樹枝或樹葉纖維築起最初的蜂巢雛形,接著繁殖出第一批的工蜂。在秋天整個族群到達最巔峰的狀態,隨後蜂群就開始衰弱死亡,只剩下女王蜂離開舊巢,躲進溫暖的空間避冬,等待春天來臨。
獨居蜂
除了蜜蜂與虎頭蜂這些社會性蜂類以外,你可能不知道,這世界上種類最多的蜂,其實是獨自生活的蜂,我們稱牠們為獨居蜂(世界上超過 85%以上的蜂種類都是獨居蜂)。獨居蜂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裡,山上、都市、甚至沙漠都有牠們的身影。有一部分的獨居蜂如同蜜蜂一樣是訪花的種類;另外一些則是類似虎頭蜂,以捕捉其他小昆蟲維生。獨居蜂不像蜜蜂以及其他社會性蜂類一樣可以建造巨大的蜂巢,牠們大多會利用自然的空間作巢,像是樹洞、竹管、甚至是泥土,都是獨居蜂媽媽喜愛築巢的地方。牠們交配完後,會獨自尋找食物以及生寶寶的空間,生下寶寶後,就會將洞穴用泥土或樹葉封住,防止敵人攻擊。獨居蜂不像社會性的蜂類一樣有很強的領域性,她們遇到像是人類這種巨大的天敵,通常獨居蜂媽媽會選擇逃走而不會主動攻擊。因此,牠們其實是一群非常溫馴的小伙伴們唷!在很多國家,訪花性的獨居蜂,跟蜜蜂一樣,都是很重要的授粉者,像熱帶植物百香果在原生地的主要授粉者也是獨居蜂呢!
無論是蜜蜂、獨居蜂、甚至是虎頭蜂,都是這個地球的一分子,牠們的生活環境受到人類的開發破壞而大幅減少中。如果我們願意,先從增加住家周遭的蜜源植物開始,吸引牠們來訪,是最簡單的方式。接著,也可以利用獨居蜂喜歡竹管、斷木的習性,為城市裡的獨居蜂媽媽們準備一些獨居蜂旅館,讓牠們擁有一個舒適的育嬰房。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認識並了解每一種蜂類的生態與行為,而不是因為恐懼就把牠們驅離我們的世界。這麼一來,這些可愛的小生物們就會再一次回到我們的身邊。
文摘自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