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 大谷翔平 台灣 二戰 安倍晉三 瞄過一眼就忘不了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商業財經>經貿理財> 超越直覺:別讓常識壞了事!解決大問題的10堂思考課

超越直覺:別讓常識壞了事!解決大問題的10堂思考課

Everything is Obvious

出版品牌:一起來出版

作者:鄧肯.華茲 (Duncan J. Watts)

譯者:郭曉燕

ISBN:9789869911573

出版日期:2021-03-04

定價:NT$  450

優惠價:75NT$338

促銷優惠 |

11月全站優惠|單書 75折

11月全站優惠|成書六本7折

11月全站優惠|成書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超越直覺,才能掌握未來!

名校教授帶你打破思考框架、修正認知偏誤

 

《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 推薦書單

哈佛大學、杜克大學教授 指定閱讀

關於思考決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管理者必讀!
 

⊙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的開車技術高於平均?

成功的人究竟是憑實力,還是靠運氣?

⊙我們能不能用「經驗法則」找到下一個特斯拉

⊙股價跟天氣一樣是可以預測的嗎?

⊙「光環效應」如何讓我們忽略事實?

⊙為什麼黑天鵝每一次都逃過專家的眼睛?

 

一切不是理所當然!寫給所有想做出「正確選擇」的人

有研究指出,越完美的計畫越容易失敗。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出正確選擇──任何一個二十一點高手都會告訴你,雖然算牌不會讓你知道下一張牌是什麼,但可以讓你下注時更聰明,最後贏得多、賠得少。

在這本唱反調的書中,鄧肯.華茲引用了許多知名案例,從《蒙娜麗莎的微笑》意外爆紅,到臉書、蘋果崛起的理由,以及暢銷書可能引發的思考偏誤,例如《引爆趨勢》的特殊人物偏誤,以及《黑天鵝效應》中的邏輯陷阱。

常理導致的問題無所不在,我們可以透過書中的建議,了解自身的立足點,幫助我們聰明生活、做出正確選擇!

 

我們理解問題的方式,其實不利我們解決問題

為什麼那家公司會成功?為什麼他當選總統?甚至是為什麼今年流行黑色?──只要事情已經發生,我們馬上就能找到原因,因為直覺告訴我們:答案就在眼前。

在日常生活中,直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99%的問題,但如果面對的是商業、政策或趨勢類的「大問題」,這種小小的認知偏誤,卻會讓個人判斷錯誤、公司錯失良機,整個社會也會因此錯置資源。本書將告訴你,常理與直覺如何誤導我們,讓我們自以為知道的比實際還多。

 

黑天鵝、系統性危機,到明天的股價……專家真的說得準嗎?

我們喜歡預測,也每天都在預測,卻很少有人回頭檢視準確性。在物理上,我們可以準確算出火箭的加速度,但對於社會中的複雜問題,由於沒辦法在實驗室進行對照實驗,也找不到公式或通則,我們的預測因此常常失準。就連專家的預測力,實際上也跟猴子差不多,甚至更錯得離譜!

 

解決「大」問題,必須超越常理

⊙常理思考導致錯誤判斷。解決問題時,我們應該先問:有哪些事情是可以預測的?

⊙過去的經驗不一定可靠!與其急著預測未來,不如關注當下,隨時修正做出正確反應。

⊙為了做出更好的決策,我們必須培養實驗精神,用科學方法來建立自己的常理。

作者簡介 |

鄧肯.華茲 (Duncan J. Watts

微軟首席研究員/美國最重要的社會學家之一

現職賓州大學、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社會學家與教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教授、微軟與雅虎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員,並創建了紐約城市實驗室。二○二○年獲選為安德魯.卡內基學者。二○一三年榮獲康奈爾大學懷特博文講座教授殊榮。其研究主題涵蓋社會網絡與人類集體行為,常發表論文在許多著名期刊。著有《六個人的小世界》、《小小世界》等。

譯者簡介 |

郭曉燕

郭曉燕,台灣大學心理學碩士。現為非典型執業臨床心理師。曾任出版社副主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等書協力編輯,期許自己跟讀者的眼球同情共感。

目錄 |

前言 「常理」讓一切看似理所當然

 

◤第一部:常理/直覺

平時我們賴以為生的思考工具,在處理更複雜的大問題時,往往並不可靠。這樣說來,人、市場或社會真的理性嗎?

 

Chapter 1常理的迷思

⊙常理是什麼?

⊙一點也不平常

⊙思考的灰色地帶

⊙習慣誤用常理

⊙直覺可靠嗎?

⊙誤導你的三種謬誤

 

Chapter 2我們如何思考?

⊙生活是一連串「選擇」

⊙常理、理性行為

⊙在思考之外的事

⊙影響行為的因素

⊙「思考」跟你想得不一樣

 

Chapter 3群眾的智慧(與瘋狂)

⊙循環論證:藏在題目裡的答案

⊙微觀─宏觀問題

⊙為什麼有暴動?

⊙累積優勢:成功只會更成功

⊙實驗社會學

 

Chapter 4特殊人物

⊙六度分隔理論:世界好小?

⊙所謂的「影響者」

⊙意外走紅的影響者

⊙推特上的網紅:行銷策略思考

⊙又一次循環論證/重點整理

 

Chapter 5從「過往經驗」中學習?

⊙歷史不會重演

⊙抽樣偏誤

⊙事後諸葛:想像出的因果關係

⊙我們無法描述正在發生的歷史

⊙故事不會真正結束

⊙最會說故事的才是贏家

 

Chapter 6「預測未來」的幻夢

⊙全知全能的惡魔

⊙「未來」不像是「過去」

⊙預測該預測的事

⊙黑天鵝與其他「事件」

⊙不靠直覺、常理思考

 

◤第二部:非常理/反直覺

理論上,我們無法運用常理打敗一切不確定性,甚至不可能預見黑天鵝。在直覺式思考的框架下,未來有沒有新的可能

 

Chapter 7最棒的計畫

⊙我們能預測什麼

⊙市場、群眾與模型

⊙別相信任何人,尤其是自己

⊙我們所執迷的「未來」

⊙策略悖論:完美的計畫為何失敗?

⊙為你的策略創造「彈性」

⊙從預測到反應

 

Chapter 8衡量一切事物

⊙群組、鯡魚與群眾

⊙不如先「預測現在」

⊙別只是衡量,要有實驗精神

⊙走出實驗室:實地實驗

⊙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追根究柢:自主啟動法

⊙規畫與常理

 

Chapter 9公平與正義

結局好,一切就好?

⊙光環效應:客觀不簡單

⊙是實力,還是運氣

⊙無所不在的「馬太效應」

⊙企業救世主的迷思

⊙銀行家憑什麼?

⊙賺的是我的,賠的是大家的

⊙在同一條船上

 

Chapter 10以人為本

⊙解釋一切人類行為的通則?

⊙測量不可量化之物

⊙讓預測更準確的新技術

⊙在一片混亂之中

 

致謝

more
書摘 |

第6「預測未來」的幻夢

 

人們喜歡預測,例如恆星的運行軌跡、股票市場的波動,還是下一季的流行色等,甚至隨便點閱一個新聞網站,也會看到大量的預測——其實多到大家都習以為常才會沒注意到。不信的話,可以隨便找一篇《紐約時報》的頭版,例如下面這篇報導,刊登在二○○九年夏天的報紙上,內容是關於零售業的趨勢,針對即將到來的開學季做了不下十個預測。例如它引用了美國零售聯盟(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的說法,提到學齡兒童家庭今年的平均支出「預計會比去年減少約八%」,而根據市調公司索博客(ShopperTrak)的資料顯示,商店客流量估計會下降一○%。最後,零售業顧問公司「顧客成長夥伴」(Customer Growth Partners)的總裁認為,本季「將是多年以來最慘淡的開學季」。

這三個預測都出自看起來很權威的機構或人物,而且內容清楚具體,足以讓我們檢驗其準確性。那麼,這些預測到底有多準呢?老實說,我不知道。《紐約時報》以及多數做這些預測的研究調查公司,都沒有提供其準確性的統計數據或相關資料。說來有些弔詭,我們熱愛對未來的一切發表高見,卻不願為自己的預測負責。一九八○年代中期,心理學家菲力浦.泰特洛克(Philip Tetlock)便觀察到,現在的政治專家就有這種習性。泰特洛克決定讓政治專家們拿出實際數據,證明他們不是空口說白話,於是設計了一個很了不起的試驗,時間長達二十多年。首先,他說服兩百八十四位政治專家,要求每一位都預測近百個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範圍從某一場選舉結果,到某兩國發生武裝衝突的可能性。這些專家針對每一項預測,都必須明確給出一個預期結果,並估計發生機率。計分原則是:越有自信的預測如果在未來正確,得分就會越高。反之如果預測錯誤,失分就會越多。收集好所有預測以及發生機率的資料後,泰特洛克靜觀其變,等候這些事件的發展結果。二十年後,他終於發表了令人震驚的研究發現:專家們的精準度比隨便亂猜高一點,不過他們的預測甚至不如最簡單的統計模型。更讓人驚訝的是,他們預測專業領域的事會比預測專業領域內的事準一些。

經常有人認為,上述研究結果證明了所謂的專家其實很愚蠢。這樣想法並不是沒有道理。不過,雖然專家的預測能力不比一般人好多少,但可能也不會差到哪去。例如我在年輕時,有很多人相信未來的世界會有飛行汽車、繞著軌道運行的太空城市,還有打發不完的自由時間。但看看現在,我們開著引擎汽車塞在破舊的高速公路,還要忍受一直縮水的飛航服務,工作時數也不斷創新高。與此同時,又不知哪裡冒出了網路搜尋、行動電話和線上購物這些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科技。事實上,約在泰特洛克開始實驗的同一時期,有一位名叫史帝芬.許納爾斯(Steven Schnaars)的管理學家,也藉由梳理大量書籍、雜誌、產業報告,共收集了數百篇在一九七○年代做的預測,試圖量化對於科技趨勢的預測準確性。他的結論是,不管預測的是不是專家,大約八○%都是錯的。

並非只有在預測長期社會趨勢、科技走向時才會出奇不準,就連經驗老道又積極的出版商、製作人或市場商人也是如此。這些冒著風險挹注大把資金的商界專業人士,也很難估計下一波流行的書籍、電影或產品會是什麼──跟政治專家無法預估何時會發生下一場革命一樣。事實上,文化市場上經常可見原先不受青睞,後來卻意外走紅的例子,像是貓王、《星際大戰》、《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哈利波特》、《美國偶像》(American Idol)。剛開始,出版社與電影公司打算放任這些作品自生自滅,還押錯寶在完全失敗的地方。再看看之前幾次可怕的金融危機,像是一九九八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破產、二○○一年的安隆(Enron)風暴、二○○二年世界通訊(WorldCom)的舞弊案、二○○八年金融海嘯,或是看看像Google與臉書這種強力崛起的案例,也許最讓人驚訝的是:幾乎沒人能料想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例如,在二○○八年九月雷曼兄弟即將破產,美國財政部與聯準會官員理應是全世界消息最靈通的人,也沒能預見隨後全球信貸市場的毀滅性凍結。此外,在一九九○年代末,Google創辦人瑟吉.布林(Sergey Brin)和賴瑞.佩吉(Larry Page)原本打算用一百六十萬美元出售公司。好險他們沒賣出去,因為後來Google的市值超過一千六百億美元,約是幾年前他們和其他人估計的十萬倍。

這麼看來,人們似乎不善於預測──但這樣說也不完全正確。我們有辦法預測各種千奇百怪的事,比方說,我敢打賭我能準確預測新墨西哥州聖塔菲(Santa Fe)的天氣,說真的,準確率應該有八成,聽起來我比泰特洛克的實驗中那一群失準的專家厲害多了。但就算我可以準確預測聖塔菲的天氣,也不可能在氣象局找到工作。因為聖塔菲一年大約有三百天是晴天,所以只要隨口說「明天聖塔菲是晴天」,三百六十五天就會說中三百天。同樣地,預測美國未來十年都不會向加拿大開戰,或預測太陽會繼續從東邊升起,可能都準確無誤,卻不會讓人佩服。換句話說,關於「預測」真正的問題,不在於我們一般而言擅不擅長做預測,而是我們根本不會區分哪些事能準確預測、哪些不能。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ZTK0023

商品條碼EAN:9789869911573

ISBN:9789869911573

印刷:單色

頁數:368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策略布局:不只領先趨勢,更要定義趨勢,財星500大企業的決策必修課
長勝:靠運氣贏來的,憑實力也不會輸回去,常春藤名校「模型思維」課程指定必讀
我投資小型股,33歲FIRE:專挑一年會漲3倍的雪球小型股,選股達人心法68問
爆買帝國:從需要到渴望,消費主義席捲全球600年文明史【精裝】
成為會賺錢的媽媽:23個適合媽媽賺錢的思維和方法,打破未知,重啟人生,即使底層出身,也能實現財富自由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