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不要出生,是不是比較好?厭世時代的生命哲學

生まれてこないほうが良かったのか?ー生命の哲学へー

出版品牌:衛城出版

作者:森岡正博

譯者:卓惠娟

ISBN:9786267376188

出版日期:2024-01-31

定價:NT$  480

優惠價:79NT$379

促銷優惠 |

新書折扣

內容簡介 |

死是這樣地短暫,為何生卻如此漫長?

當呼吸都讓人滅頂、世俗使人憤恨,肯定生命有何意義?

 

厭世時代絕無僅有的生命指南,日本讀者共鳴「這本書改變了我!」

 

太宰治曾言:「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叔本華寫下:「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2500年來人類朝朝暮暮地徘徊在生死之間,所求究竟為何?

 

以親情為名的勒索、毫無盡頭的工作加上看不到希望的未來,當厭世成為日常時,我們都在不斷叩問自己:「我的出生有何意義?」這個撕心裂肺的問句在你我心中浮繞,手機平板上不斷傳來的最新訊息更讓我們喘不過氣,我們都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多久才會結束。

我們總以為自己的煩惱是孤獨的,卻沒想到這段對出生的質疑自古皆然。從上古以來,人類創造了漫長的文明歷史,歷經了藝術文化的興盛、戰爭時期的毀壞崩解,不論繁盛或衰敗,人們總是在煩惱自身誕生與存在的理由。若人類生下來必然經歷痛苦與折磨,那是否從未誕生才是種幸福?若社會文明無法讓痛苦消卻,那我們又有何資格生育後代?

不論是《哈姆雷特》中「你何必生育一些罪人」的哭喊,還是太宰治寫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就連佛陀都不斷告訴我們,跳脫輪迴才是解除痛苦,人類生命彷彿就是不值得一提的碎片,短暫而破爛。在這複雜的人生中,我們總是不斷反問自己:究竟要如何正視「存在」的意義?選擇死亡帶來的是解脫還是延續?然而,當我們拾起對生命的悔悟時,我們是否真正看見了認同生命價值的先決條件呢?

本書作者森岡正博獨創「生命研究」,長年關注腦死、墮胎、殘疾人士的人權運動以及生死問題,更反省當代優生學觀念,諸如腦死是否就是死亡?殘疾人士有「被生下來」的價值嗎?在書中,森岡正博細細梳理了生死交錯的複雜關係,帶領讀者細數2500年前以來人類靈魂如何回答「為何而生」的生存叩問。至今,我們也時常因為生存之痛而對生命毫無期許,既無法真心渴望死亡,卻對生存滿腹懷疑,但跟著森岡正博的文字,也許你可以看見生命新的價值與意義。

本書送給每一口呼吸都隱隱作痛的你。

 

本書特色

這本書宛如一場跨越時空的探索之旅,我們會看到佛教的輪迴如何定義生死、看見《浮士德》裡高呼「萬物一事無成」的惡魔、跟著康德和尼采反思自殺到底是終結生命還是延續,甚至跟著叔本華一起思考逼著我們度過每一個痛苦難耐日子的,是苟延殘存的靈魂還是宛如機械的心臟。

今日,每日每夜都有無數人在網路上哭喊「我幹嘛要出生呢?」每一次從惡夢中甦醒都讓人喘不過氣,不安就像是一根根插入心臟的針,微小卻痛的真實。在這樣的日子成為日常時,我們期待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點點曙光,我們深知沒人能夠同理在黑夜的苦,卻相信這將成為微小的燭火,點燃之後將發現,黑夜裡有這麼多人共有同樣的苦痛。

 

★★好評推薦★★

 

這是一部將生命的出現、存有、變化與消逝的意義進行嚴肅哲學化(philosophize)的著作。對我而言,本書最動人之處,是作者強調,當個人(與全人類)走向終結之時,若能回顧自己(與全人類)的歷史,並以自我肯定、平和且堅定的態度迎接滅亡,就是一種圓滿。──萬毓澤,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我也會有感覺厭世的時候,彷彿每一口呼吸都隱隱作痛。儘管我厭世的時間不會持續太久,但我還是很希望去回應『生命到底有什麼意義?』這個很多人都曾思索過的議題。邀請各位讀者,不管您有沒有曾經因為痛苦而感覺生無可戀,都可以來閱讀此書,深刻的洞察,常在跟智者的對話中產生!」──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這是一本凝視並拆解生死的書,當我們用餘生探尋為什麼要出生、為什麼要活著,才能稍稍減輕生而為人的痛苦。如果你也曾無數遍想著這些問題,不妨打開這本書。」

──厭世香菜,「粗劣的厭世香菜」社群經營者

 

「一本以反生育主義為主題,對『生命』進行哲學探索的有影響力的書。」──amazon讀者 Iori@Emergent Kobo Banke

 

「如果我從未出生過會更好嗎?當問自己這個問題時,我想每個人都會經歷至少一次的深刻感傷,儘管程度可能不同。但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反駁了反出生主義,讓我們可以說出『我很高興出生』。」──amazon讀者千島滿空

 

「我看過很多關於人們不想活下去的心理和精神病學故事,但這種哲學思考方式令人耳目一新。」──honto匿名讀者

 

「即便如此,生命的存在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即使你犯了錯誤、悲傷和痛苦,生活仍然有價值,即使需要你一生探求,你可能也永遠不會知道答案。然而,從遙遠天堂的角度來看,每一個受苦的生命都可能是美麗而有價值的。」──honto讀者ツクヨミ

 

「我特別喜歡出生肯定的概念和尼采命運之愛的說法,毫不誇張地說,這本書改變了我的人生觀。」──honto匿名讀者

 

「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指導書,而是一本讓我繼續思考的哲學、讓我對人類有愛的書。我開始明白自己的處境,並希望自己能逐漸從被困頓的感覺中解脫出來。」──honto匿名讀者

 

【真心推薦】

萬毓澤 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兼主任

紀金慶 臺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心理分析師

宋尚緯 作家

盛浩偉 作家

厭世香菜 「粗劣的厭世香菜」社群經營者

(依來函順序排列)

作者簡介 |

森岡正博

一九五八年生於日本高知縣,大阪府立大學人間科學系博士,現任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系教授、日本大阪府立大學人類社會學系名譽教授,研究範疇涉及現代哲學、生命哲學、應用哲學等哲學領域。

森岡正博是「生命研究」一詞的開創者,他不僅僅關注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係(包括親情、性別),更關注腦死、墮胎、殘疾人士的人權運動以及生死問題。作為一名人類學者,他也投身於社會現實的研究,包括關注日本腦死新生兒的器官移植問題、近代日本草食系男子的興起等議題。

譯者簡介 |

卓惠娟

日文專職譯者。已出版譯作超過身高,包括《半導體地緣政治學》、《哲學超圖解》、《超譯佛經》、《戀戀銅鑼燒》、《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佛陀教你不生氣》等。
臉書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Translator.megumi

目錄 |

前言

  1. 「你必須活下去!」

梅菲斯特與「否定誕生的核心理念」

「你必須活下去!」

獲救的浮士德靈魂

《浮士德》與否定出生

2. 出生是傷害嗎?

伊底帕斯王

對世界與人生的詛咒

貝納塔的「誕生傷害論」

反出生主義的影響

3. 叔本華的反出生主義

叔本華將康德哲學轉換為生命論

存活意志

一切生命的本質即是痛苦

「無意志」的狀態才是至高之善

關於自殺

即使死亡依然保持不滅的本質

叔本華的影響力

4. 輪迴不滅的真我

輪迴思想的誕生

透過熟睡而回到原本的真我

「汝即彼」

5. 佛陀對於誕生的思考

一切皆苦

涅盤寂靜

沒有出生比較好嗎?

原始佛教與自殺

6. 尼采──你能熱愛與生俱來的命運嗎?

肯定出生的哲學家

永恆回歸

命運之愛

渴望成為我就是的樣子

尼采與肯定出生

7. 肯定出生,把生命視為哲學

再次探討誕生傷害論

從善衍生的惡是惡嗎?

對於生兒育女的想法

邁向肯定出生的哲學!

前往生命的哲學!

後記

註釋

more
書摘 |

內容試閱

 

這個世上所有的生命,除了痛苦別無所有。既然如此,我們本來就不該出生,這個世界最好自始就不要存在。這是叔本華的根本思想。由於我們活著是受到「存活意志」驅使,因此平時我們不會有這樣的思考,不過,若是我們以冷靜的眼光觀察這個世界,我們就能正確看見「這個世界不值得存在,我們也不值得活下去」的真理。人類具有這種「認識」的力量。

達到正確看待世界境界的人們,應該自己主動放棄「存活意志」。叔本華認為驅使人類的盲目「意志」與試圖平息意志恣意妄為的「認識」力量對立,他因此將希望寄託於「認識」的力量。因為唯有透過「認識」的力量,我們才有機會擺脫「存活意志」,達到真正的救贖,叔本華說這是「認識力戰勝盲目的存活意志」。

他認為必須消除人們內在本質的「存活意志」,達到真正的「無意志」(Willenslosigkeit)狀態。這才應該被稱為「至高之善」。

即使有一個對世界充滿愛的人,他依然不可能肯定這個世界。原因是這個世界一切眾生都置身於痛苦中。有愛的人因為與受苦的眾生感同身受,自然而然把一切有生之物的痛苦不幸看作自己的悲慘愁苦。然而,即使堅持與他們一起同甘共苦,也無法根絕他們的痛苦折磨,因此,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會放棄「存活意志」,在自己的內心培養對所有事物的冷漠,並轉變為完全無意志的狀態。如此下來,對世界的愛會移轉為對世界的否定。

叔本華說捨棄「存活意志」,到達對任何事物漠不關心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自由」。無論東西方,被稱為禁欲的聖人都獲得了這種自由。自由不在於肆意而為,而在於毀滅自我,從活在這個世上的苦難中解脫出來,才是自由。

事實上,無意志的狀態也充滿喜悅。即使沒有物質享受、即使貧困潦倒,內心也充滿了喜悅和平靜。這裡的喜悅有別於追求生存的人伴隨痛苦而來的喜悅,無意志的狀態是從內在消除對生存的渴望,達到「不可動搖的安定」,是一種「深深的寧靜」和「發自內心愉悅」的境界。

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已經完全消除了「存活意志」,內心充滿了幸福,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激起他心靈的波瀾。因為他已經斷絕了欲望和恐懼等情感。這樣的人只是像鏡子一樣成為純粹的認知者,反映世界的真實面貌。這種透過正確認知來斷絕欲望的思想,可以在古代印度的原始佛典中看到。

現在,對於已經消除「存活意志」的人來說,死亡無足畏懼。相反的,死亡會變成「終於如願以償」的一件事。這是因為他們已經斷絕對這個世界的執著,所以對透過死亡來離開這個世界沒有絲毫依依不捨。因此死亡不足以畏懼,也不需要迴避。一旦消滅「存活意志」,剩下的就只需要平靜地迎接死亡了。因此,死亡實際上將是「作為渴望的解脫,極受歡迎而被欣然接受」,他們會「滿懷喜悅、平靜地在幸福中死去」。從我們的角度看,這種心境會被視為「無」的境界,但對於無意志之人來說,「相較之下,在我們的世界,包括所有的太陽和銀河系──全都是無」。

板橋勇仁對於這裡的無但自由的狀態時,做了如下的說明:「每一件事情都因為它應該如此存在而存在,被視為存在的必然性,並且依它原本的狀態被認識且執行。這是因為每一件事情的原貌是真實的,而真實正是自己的意志所渴望和渴求的。」板橋稱其為「深奧無盡的意志自由」,使人聯想到我們在第六章中所要探討的尼采「命運之愛」。

當然,叔本華也承認,實際上消滅「存活意志」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擁有身體的軀殼,而「存活意志」深深植根於我們的身體內在,總是無時無刻蠢蠢欲動、伺機爆發。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再次努力消滅「存活意志」。因此,在我們擁有軀體的時候,我們必須在身體湧現「存活意志」與我們試圖消滅並追求堅定不移的安定之間,反覆不斷地鬥爭。這場鬥爭將持續到我們死亡才會消失。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考慮,最理想的狀態仍然是「我自始不曾出生」。如果我沒有出生,就不會有生存的痛苦,也不會捲入不斷的鬥爭之中。叔本華的思維全都建立在否定包括自己在內的世界及徹底的悲觀主義之上。原本最好的情況是自始未出生,但事實上我已經出生了。那麼,作為次優的對策,最好的選擇是不要繼續緊抓著生命不放,努力達到無意識的狀態。這就是叔本華的反出生主義思想核心。

而這樣的思想和古印度的佛教修行者所追求的境界也很類似。實際上,在叔本華的著作中,多次熱情地談論了佛教修行,並對佛教修行的方式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但是,從叔本華的實際生活來看,他從未實踐過如同佛教修行者的生活,也從未嘗試過實際變成無意志的人。叔本華只是熱衷研讀從遙遠的東方到手的翻譯文本和當時印度學者的佛教研究。他只是一位深陷世俗的哲學家,絕不是宗教實踐者。

話說回來,既然主張不要緊緊抓住生命不放,為何不乾脆自殺一死了之?但叔本華基本上並未認同自殺。以下就從《意志與表象的世界》來看他對自殺的觀點。

首先,叔本華對於自殺的基本觀點認為,自殺並不是一個否定「存活意志」而產生的結果,相反的,自殺是一個因為無法釋放「存活意志」,甚至可說是對「存活」的執著而導致的行為。64叔本華言簡意賅地表達了這個思想:「實際上,自殺者放棄的是生命(而不是存活意志),自殺只是對那些輪到他頭上的生活條件不滿而已。」

換句話說,自殺者其實是渴望活下去的,如果他們的人生很幸福,他們會享受人生。只是因為實際上他們的人生充滿痛苦,無法過著如願的生活,因此與其活得痛苦,不如將自己的生命歸於無,從痛苦完全解脫,抱著這樣的想法而決定自殺。

但叔本華似乎很難接受自殺者這樣的思考。因為自殺者「其實渴望活著」,但應該要斷絕的執著,正是這個「其實渴望活著」的念頭。

相較於現代防範自殺的觀念,叔本華的特色更加鮮明。在防範自殺方面,對於有自殺想法的人,我們會傳遞給他們一個訊息:「當你說想自殺時,你真正渴望的是擺脫這種痛苦。你真正希望的並不是藉由死來結束人生,而是從這種痛苦中解脫,繼續活下去。所以自殺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實際上,叔本華的結論與現代觀點相同,但他卻是基於不同的原因得出結論。如果是叔本華,他理應會說:「當你說想自殺時,你真正渴望的並不是真的想以死亡結束生命,而是從這種痛苦中解脫,繼續活下去。因此,絕對不鼓勵基於這樣的不純動機而自殺。」這裡有一種與現代社會普遍的道德和價值觀念截然不同的特殊思維。

但叔本華舉出他唯一可能給予肯定的自殺方法。那就是自行選擇餓死。這是致力於禁欲修行的人完全消滅「存活意志」的結果。連攝取食物的意志也消除,結果便是完全不吃不喝而赴死。以這樣的形式自殺,就是完全消滅「存活意志」而形成的結果,這和執著「存活意志」的狀態下自殺有決定性的差異。叔本華並未否定藉由餓死來達成自殺。

我們有必要一讀他在幾年後的《附錄和補遺》中補充部分內容。首先,叔本華強調反對自殺的根據如同上述,自殺者是被「存活意志」所驅使,所以自殺是不應該的。他認為基於宗教理由反對自殺的猶太基督教,以及迎合宗教理由的哲學想法是詭辯。此外,否定「存活意志」只意味著不渴望任何事物,並不意味著得以渴望的實體被消滅(即自殺)。叔本華說,完全失去所有渴望的結果,當事人最終轉化為無(即餓死)。無論如何,反出生主義的叔本華和貝納塔基本上都不支持自殺,這是非常耐人尋味的一點。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LYO0059

商品條碼EAN:9786267376188

ISBN:9786267376188

印刷:黑白

頁數:352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驕傲的英國人套書:英國下一步 : 後脫歐之境 + 學做英國佬 + 學做英國佬2
沒人敢說的戰爭史:袁騰飛犀利話二戰﹝1939-1945年﹞(下冊)
濁水溪三百年:歷史.社會.環境
劉必榮的國際關係課:一本掌握看世界的方法,看懂全球大局
福爾摩沙的故事:台灣國際貿易的先鋒 糖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