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有別的辦法,除了繼續向前走,繼續迷失。」
──法蘭茲.卡夫卡,《城堡》
文學史上最孤絕、最漫長、最徒勞的等待
卡夫卡逝世百年原始手稿紀念版
「K抵達時入夜已久,村莊躺在深深的積雪中。絲毫看不見城堡座落的山頭,霧氣和黑暗籠罩著它,就連能依稀辨認出那座大城堡的微弱光線都沒有。一座木橋從大路通往村莊,K在橋上佇立良久,仰望那看似空無一物之處。」
自稱「土地測量員」的K在雪夜來到西西伯爵轄下村莊,要在此駐留,卻受城堡當局百般推辭與阻撓。不止村民冷眼相待,被城堡派遣的兩位助手限制行動,派遣信差傳達的口信永遠無法上達天廳。所有K採取的行動都以失敗收場,他意欲前往的城堡始終如他第一次仰望那般虛無、不可觸及……
《城堡》為卡夫卡最著名的未盡之作,本書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並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德文初版只有18章,二、三版補上卡夫卡殘稿中的18章後半與19、20章。手稿本根據卡夫卡的分章指示,分成25章,並加上他手寫的自訂標題。
-
「我們愈想接近K,我們就離他愈遠,各種嗡嗡聲開始出現,沒有一種詮釋是能讓人滿意的,只有混亂的訊息。此時,讀者就愈像土地測量員本身,被召喚來測量小說的意義,卻發現沒有進入這個名為K的城堡道路。」
專文導讀──耿一偉 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
「《城堡》徹頭徹尾是部自傳性小說。原本應該以第一人稱述說的主角被稱為K;他就是作者,太過確切地承受了所有這些痛苦、這些怪誕的失望。在他人生的故事中有一樁婚約,可說是所有憂鬱挫敗的本質。」
特別收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專文導讀
法蘭茲‧卡夫卡 Franz Kafka
於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雙親為猶太人。1906年,他取得法學博士學位,完成為期一年的法院實習工作後,於1907年進入「忠利保險集團」的布拉格分行。1908年,他進入「勞工事故保險局」任職,在該局擔任公務員直到1922年因病而提早退休。1917年夏末,卡夫卡由於肺結核發作而咯血,於1924年6月3日死於肺結核,享年四十歲。
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行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柏格森(Henri Bergson)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成為席捲歐洲的「現代人的困惑」之體現。卡夫卡生前默默無聞,逝世後他的價值才逐漸為人所認識,在全世界掀起了「卡夫卡熱」,至今不歇。
姬健梅
德國科隆大學德語文學碩士,從事文學翻譯多年,包括卡夫卡的三部長篇小說《審判》(Der Process)、《城堡》(Das Schloss)、《失蹤者》(Der Verschollene)、中篇小說《變形記》(Die Verwandlung)和《卡夫卡日記》(Kafka Tagebücher),在木馬文化出版的譯作還有托瑪斯.曼(Paul Thomas Mann)的《魂斷威尼斯》(Der Tod in Venedig)、彼得.漢德克的(Peter Handke)《守門員的焦慮》(Die Angst 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以及瑪莉蓮.羅賓遜(Marilynne Robinson)的《家園》(Home)、《萊拉》(Lila)和《傑克》(Jack)。
[導讀]召喚自我測量的文學城堡 耿一偉
第一章 抵達
第二章 巴納巴斯
第三章 芙麗坦
第四章 與老闆娘第一次交談
第五章 在村長家
第六章 與老闆娘第二次交談
第七章 教師
第八章 等待克拉姆
第九章 對抗審訊
第十章 在路上
第十一章 在學校裡
第十二章 助手
第十三章 漢斯
第十四章 芙麗坦的指責
第十五章 在阿瑪麗亞那兒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阿瑪麗亞的祕密
第十八章 阿瑪麗亞受到的懲罰
第十九章 四處求情
第二十章 歐爾佳的計畫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向卡夫卡致敬 托瑪斯.曼
《城堡》手稿版後記 麥爾坎.帕斯里
卡夫卡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