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官網獨家 小熊點讀 朴相映 一群喵 工作細胞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商業財經>行銷企管> 10X:工時減半,效果乘十!

10X:工時減半,效果乘十!

出版品牌:方舟文化

作者:名鄉根 修

譯者:駱香雅

ISBN:9786267596555

出版日期:2025-03-12

定價:NT$  400

優惠價:75NT$300

促銷優惠 |

202507全站優惠|成書單本75折

202507全站優惠|成書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工時越長,越能提高工作成果」

是錯誤觀念!

 

每天為事業忙碌,但沒有時間享受人生……

全力打拚賺錢,卻抽不出空陪家人……

如果你渴望改變,這本書就是為你而寫。

 

傳奇策略教練的「十倍思維」最強實踐法

工時減半,效果乘十!

 

 

BEFORE

即使早出晚歸、長時間努力工作,成果也很有限,更沒有時間享受私人生活……

AFTER

職場上實現了銷售額10倍成長;私人生活充實。平日下午5點回家,盡情享受個人空閒時間。

 

「努力文化」已死——如何聰明達到勞逸平衡?

隨著開始進入所謂「00後整頓職場」的年代,相信很多人對以前大張旗鼓宣揚的「努力文化」都已難以共鳴,甚至產生了懷疑。似乎不是埋頭苦幹、付出最多的人會得到最好的成果?為工作犧牲了泰半時間,卻錯過了與親友、家人的重要時刻——真的值得嗎?

當然,沒人能夠否認長時間努力工作,確實有機會取得優秀的成果。然而,若你也是想要追求「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或「生活工作融合」(Work-Life integration)的現代上班族,那麼如何增加工作效率、縮減勞動時間,才是你「整頓自身職場規則」最重要的目標。

 

「更努力工作,成果未必越好」——工時降低,成效10X

本書作者「名鄉根修」曾任職海內外國際大企業的策略顧問,以及日本生產力輔導計畫公司的董事。過去的他和許多成功人士一樣,為了建立事業、給予家人溫飽與優質生活而全力工作、忙得焦頭爛額,然而沒日沒夜的生活,讓他逐漸身心疲憊,長時間與家人的疏離,甚至讓他收到了妻子的最後通牒。

下定決心改變的他,找到了「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親自傳授的「十倍思維」課程,成為唯一從該公司「十倍雄心課程」畢業的日本人。名鄉根將「十倍思維」付諸實踐,成功扭轉了原本勞碌的生活,不但將事業目標擴展十倍,更擁有了夢寐以求的私人休閒與親子時光。

許多人聽到達成十倍目標,往往認為必須追加十倍努力、拉長工作時間才能實現。但事實上,只要透過「10X」思維所追求的四個簡單核心步驟,不僅能真正找到你的人生志業,還能減少工作時間、創造十倍成果,獲得更加富足與完整的人生。

 

一起又輕鬆又強大——建立10X團隊,共享成果無限大!

正如丹‧蘇利文在《10倍成長思維》所說:真正厲害的人,才不會只是埋頭苦幹!

在本書中,作者分享了他從0開始,學習建立十倍目標、跳脫思考框架、分析自身獨特能力、組建10X團隊所使用的所有技巧和心法,並且如實紀錄他達成十倍成長的商業案例,讓讀者得以借鏡學習。他將自己向傳奇教練的所學融會貫通,彙整成了本書——「十倍思維」的最強實踐法。

 

學會「10X」,在取得十倍成果同時增加自由時間:

設定「十倍目標」:拋棄保守的線性思維,用10X讓未來無限開展。

專注於符合四大條件的工作:致力於投入符合「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這四項條件的事物。

比起「怎麼做」更重視「與誰合作」:最高效率合作分配,別人能做更快更好的事,不用自己忙。

團隊建立、制度化:「系統化」10X作業,建立完美團隊,一起又輕鬆又強大。

 

10X思維,即刻啟動】

‧沒有無法達成的目標,只有不可能達成的「期限」。

‧如果想要創造非凡的結果,你必須先在腦中想像出非凡的結果。

‧「現在」是「過去」的延續,但「未來」未必是「過去」軌跡的延續。

‧為了實現自己渴望的「未來」,最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此時此刻的自己。

‧長時間持續工作導致傷害了身心健康,破壞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

‧不是一接到工作就馬上著手進行,而是先「思考」。

‧單靠自己一個人長時間工作終究是有其極限的。

‧杯子能容納多少水量不是因為能力、時間或資源有限,而是因為我們的思維受到限制。

‧有一種思維方式比過去思維更能豐富人生。那就是用未來思維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

‧生活在「想做之事」世界裡的人則是活在豐盛的世界裡。

‧拖延的人會因為感到恐懼和不安而無法採取行動,止步不前;而有「勇氣」的人,即使感到恐懼和不安,仍會付諸行動並努力向前邁進。

 

【本書特色】

★ 「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十倍思維」的最強實踐法。

★ 10X四關鍵心法,逐步實現理想人生,工時減半,效果乘十!

★ 聰明企業家的輕鬆工作術——建立10X團隊,共享成果無限大

作者簡介 |

名鄉根 修(Nagone Osamu

High Performance株式會社負責人。1978年出生於岩手縣。擁有Rotterdam School of Management, Erasmus University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

曾任職於美國的策略顧問公司和全球醫療設備製造商飛利浦公司,目前參與南部醫理科和Finggal Link這兩家醫療領域公司的經營管理,集團年營收合計達180億日圓,並致力於推廣世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產品。

他曾師從被譽為「傳奇策略教練」、策略教練公司(Strategic Coach)創辦人丹·蘇利文,更是唯一從該公司「十倍雄心課程」畢業的日本人。

他以公司經營者、高階主管和創業者為對象,提供協助學員在提高工作成果的同時,也能創造自由時間的課程,以及專注於提升工作生產力的教練計劃。

譯者簡介 |

駱香雅

  畢業於東吳大學日文系,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職於知名日商公司及流通產業,目前為專職譯者,

  從事商業、科技、法律等領域之翻譯工作。

  期許自己熱愛生活、樂於工作,時時感恩,感謝生命。

  目前譯有《門診護士的煩惱》(合記圖書)、《最理想的住宅格局教科書》(采實文化)、《懂做人到處有貴人》、《低慾望社會》(天下出版)、《剛剛好的半獨居生活》(天下生活) 、可以善良更要勇敢生氣》(方言文化)、嵌入式金融大衝擊(商周出版)、《人們為什麼想要被認可》(方舟文化)等。

目錄 |

前言: 「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卻看不到成果,也沒有私人時間。」

    ——獻給就像從前的我一樣的人

 

第一章:花費同樣時間,變成十倍成果?

    向傳奇策略教練丹•蘇利文學習「10X思維」

    「工時越長,成果越好」是錯誤觀念

    實現「十倍目標」的四個步驟

 

第二章:設立「十倍目標」,跳脫框架,激發有別以往的新想法

    小杯子能盛裝的水量有限

    「10X」訓練著眼於已達成目標的「未來」,而非關注「現在」

    設定「十倍目標」時,不可或缺之事

    為了設定突破現狀的目標,希望你事先了解的事情

    為了掌握「10X」機制,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獲得「十倍成長思維」所需的提問

    達成「十倍目標」需要多久時間?

    啟動「4C」循環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第三章: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四項條件

    勉強自己做「不想做」、「不擅長」的事,能做出成果嗎?

    最能提高生產力的工作是「喜歡」且「擅長」的工作

    「對他人沒有幫助」、「無法產生收益」的事業無法帶來營收

    若整個團隊都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和「可產生收益」,將創造十倍成果

    減少「不想做」和「不擅長」之事,並專注於獨特能力的方法

    專注於獨特能力的「工作分配方式」

    每九十天進行一次「正向力提升」

 

第4章:經營事業比起「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與誰合作」

    無法達成目標的人思考「怎麼做」;達成十倍成果的人思考「與誰合作」

    把「怎麼做」轉換為「與誰合作」以創造時間和精力

    把工作交給他人需要「勇氣」

    「交付工作」並不是把自己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事情強加於人

    實現「十倍目標」的領導力核心在於明確的願景

    如何選擇表現最佳的「合適人選」

 

第5章:建立團隊並將其「系統化」

    以「團隊」為單位,集結眾人之力實現「十倍目標」

    根據「10X」建立團隊「系統」的方法

    為了實現「十倍目標」,需落實「系統」運作

    製作可達成「十倍目標」的「工作手冊」

    為了達成「十倍目標」而建立的「評鑑機制」

    比起追求完美,「盡善主義」的時間效益更好

 

第6章:讓「10X」成為習慣,實現「豐富人生」

    實際運用「10X」機制,業務營收十倍達成

    實現「十倍目標」的個人案例

    現在是過去的延伸,但未來不必然延續過去的軌跡

    現代人陷入慢性「時間不足」的問題

    獲得「十倍豐富人生」的「時間運用法」

    在「專注日」做最重要的工作

    「準備日」的活動要有助於提高生產力與自由時間的品質

    「自由日」不碰工作,提升創造力、煥發身心活力

    將「能夠創造良好節奏的行動」全部納入例行工作中

    擁有平衡願景,實現「豐富美好的人生」

 

結語

參考書目

 
more
書摘 |

★ 「工時越長,成果越好」是錯誤觀念

◎「你能奮戰二十四小時嗎?」

 

    在學習「10X」機制之前,我總認為工作時間越長,越能提高工作成果,因此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更多成果,當然必須更加努力。

    當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一九八九年),在營養飲品「Regain」的廣告中,有句「你能奮戰二十四小時嗎?」的台詞曾蔚為風潮。當時播放著這支廣告歌曲的日本,正處在工作時間越長、公司業績越好的泡沫經濟時期,象徵一個為了公司、為了薪水,不斷工作的世代。

    現在如果對員工採用這種工作方針,可能會被當成黑心企業,恐怕立刻就會演變成社會問題。

    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當然還沒有「工作生活平衡/勞逸平衡」(Work-Life Balance)這一類的詞彙,大家對於卯足全力、長時間工作的情況,也都是十分地習以為常。

    

    不過,說句不怕大家誤解的話,我並不認為長時間工作本身是一件壞事。長時間工作是為了實現自己喜歡的事情、自己想做的事情,更是為了在工作上取得成果——可將其視為自己的選擇。

    這確實可以理解成:想要取得巨大的成果,就必須花費相當的時間。但是,也有人因為長時間持續工作導致傷害了身心健康、破壞與家人之間的關係,我自己便親身經歷過這種本末倒置的情況。

 

◎「勞逸平衡」的極限

    話說回來,就「工作生活平衡」的觀點而言,難道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就像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嗎?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是指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讓工作與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一種工作方式與生活方式。

    因為我曾經歷過與妻子兩人工作育兒兩頭燒的經驗,所以我覺得「工作生活平衡」也有其極限。

    我和妻子都畢業於海外商業學院並取得MBA學歷,具備商業相關知識。雖然在工作上能夠取得相對的成果,但卻無法擁有足夠的個人生活時間。一直面臨著「要不減少工作,要不犧牲個人生活」的課題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謂「工作生活平衡」,就是在一天二十四小時的範圍內,在工作與個人生活之間取得平衡。因此,通常無法同時將精力百分之百投注在工作上,又想要百分之百享受個人生活,於是在現實情況下,就產生了必須犧牲某一方的難題。

 

    因此,我直觀地認為最合理的觀點就是——透過「10X」機制,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成果、擁有自由時間的生活型態,就是「幸福的工作方式」。

 

◎ 不要貿然投入工作

    許多「工作方式」在現實情況中都存在著各種障礙,但透過學習和實踐「

10X」機制,不僅可以在自己想做的工作中大展身手,與此同時,還能大幅提高工作的CP值(Cost Performance,或稱成本效益)與TP值(Time Performance,或稱時間效益),獲得更多自由時間。

    要實現以「10X」機制為基礎的工作方式,關鍵在於——想要取得巨大成果,接到工作時不是馬上就著手進行,而是先「思考」。

    在採取行動之前,要先加入「思考」的過程,問問自己:「除了過往的做法或長時間工作之外,還能怎麼做來達成目標?」

    舉例來說,假如你要從東京前往大阪出差,應該不會直接就匆忙趕往大阪吧?

    你會先思考:是要搭飛機?還是搭新幹線?又或者開車?話說回來,這趟出差非去不可嗎?能否透過線上會議解決,或交由其他人處理呢?

    先思考,再行動。「10X」機制就是加入了這種「思考」過程,來大幅改變工作效率的(最終,也有助於讓自己保有個人時間)。

 

★ 為了掌握「10X」機制,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挑戰「十倍目標」時,感到不安是很正常的

 

    「自己真的能做到嗎?」

 

    誠如前述,在剛開始學習和實踐「10X」機制的階段,舒適圈的力量會讓人試圖回到原來的狀態。因為正在面對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難免令人感到不安。

    我也曾有過同樣的心境,信心動搖想要回到舒適圈。

 

    「與其追求達成十倍目標的未來,不如繼續按照以前的方法做事,這樣不只更輕鬆,而且還更有把握吧?」我這種心情一天比一天強烈。

    然而,我仍認為透過「10X」四步驟來實現「十倍目標」,對自己、團隊成員、客戶以及合作夥伴而言都是更好的選擇。

    此外,當我直接與運用「10X」實現十倍目標的人們接觸後,我也懷抱起了能夠實現目標的希望。

 

    不安,是對未來的恐懼。

    希望,是對未來的期待。

 

    無論是不安還是希望,都是思考未來時所產生的感受,而非當下。

    面對這種不安與希望交織的情況,在挑戰實現「十倍目標」的四個步驟時,對我頗有幫助的方法,就是在策略教練公司學到的「為了掌握10X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未來,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正如所見,實踐「10X」機制也意味著要捨棄過往的思維方式。

    為了達成「十倍目標」,專注於你的獨特能力並與團隊合作——這可能與你一直以來的做法大相逕庭。

    然而,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理想未來,請鼓起勇氣,勇敢地放下過去一直沿用的做法和思維方式。以下是「需要捨棄的九件事」:

 

    1以過往為基礎的線性思維。

    2滿足於小幅成長的標準。

    3否定未來十倍成長的思維。

    4對於成長持否定態度的人際關係。

    5覺得差不多該穩定下來的思維。

    6將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責於他人的思維。

    7可以獨自一人實現十倍成果的想法。

    8想要實現遠大未來,需要有勇氣去面對伴隨而來的恐懼和不安。所以要捨棄「希望不需要勇氣就能實現遠大未來」的思維。

    9認為必須獲得回報的思維。(像「 10X」這類指數型成長的過程,並不是從對方手上爭奪,而是互相給予、持續成長的雙贏關係)。

 

    在掌握和實踐「10X」的過程中,你可能也會感到不安和恐懼,但請鼓起勇氣捨棄上述九件事。

 

    丹•蘇利文的策略教練公司也放下了這九件事,結果到目前為止,這間公司已經成功達成三次「十倍目標」。

據說目前策略教練公司推出的新課程,單日工作坊營業額已經超過公司成立第二年的全年營收。

    策略教練公司從以前就開始舉辦工作坊,目前也依然在舉辦著工作坊,若要說起「10X」帶來什麼改變,那就是專注於獨特能力,並且導入了團隊合作和科技。

    丹•蘇利文目前七十九歲,但他明確表示:「即使到了九十五歲也要繼續擔任工作坊的講師。」儘管擔任工作坊的講師已超過四十年,他依舊熱愛這份工作,並表示除了專注於獨特能力的工作之外,他無法想像自己從事其他工作。

    透過「10X」機制,不僅可以實現指數型成長,同時也可能實現永續發展的工作方式。

 

 

★勉強自己做「不想做」、「不擅長」的事,能做出成果嗎?

◎在你的工作當中,「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占多大比例?

    在你平常的工作當中,有多少比例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呢?

    如果「不想做的事情」和「不擅長的事情」占比超過一半,我建議最好重新審視你的工作內容。

    實現「十倍目標」的第二個步驟,就是專注於「喜歡」、「擅長」、「有益於他人」、「可產生收益」的事情。

    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不擅長」,而非「喜歡」、「擅長」的事情,這種做法不可能屢創佳績。

 

    我自己在參加策略教練公司的「十倍雄心課程」時,有一項作業是要找一位搭檔組隊,了解在平時工作中,「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所占的比例。

    結果我發現在自己的工作當中,一半以上都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與我組隊的搭檔一臉認真地說:「你應該提高能發揮獨特能力的工作比例。」

    相比之下,跟我組隊的搭檔就完全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位搭檔在達成十倍成果的同時,還能擁有由自己安排的自由時間,過著工作和個人生活都很充實的日子。

    透過這項作業,我發現在日常工作當中,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加起來的工作量,比我想像的高出許多。

    例如:對我來說,統計銷售數據並不是我「喜歡」的工作,但我將其視為應該累積經驗、讓自己比其他人更「擅長」的工作,於是持續地做著。

    然而,由於我並「不喜歡」統計銷售數據,所以每當處理這項工作時,總會讓我感到疲憊,無法持續在精力充沛的狀態下進行。

    如果把銷售數據的統計工作交給那些既「喜歡」又「擅長」,而且還具有這方面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處理,我就能將更多時間投入在更有生產效率的工作上,在保持充沛精力的同時,也可創造出更亮眼的成果吧!

    再者,接手這項工作的團隊成員可以用比我更快的速度完成數據統計,甚至使用新的工具進行分析和報告,運用巧思完成工作,得到更高品質的成果。

 

    對於商務人士來說,人生中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

    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是要勉強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 還是精力充沛地去做自己「喜歡」與「擅長」的事? 這兩者之間將會產生很大的差異。

 

    「但這畢竟是工作啊,就算是『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也得做吧?」

    「不想做的事就不做,只做自己喜歡的事,天底下哪有這種好事?」

    「努力克服自己不擅長的事情,這樣才算是獨當一面的社會人吧!」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種想法。但是,必須勉強自己做「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這種觀念,不管是從工作動力,還是生產效率的角度來看,都不得不說——這樣不僅效率很差,成果也不好。

 

◎從減少「不想做」和「不擅長」的事開始做起

    請從你平時的工作當中,優先減少「不想做的事」和「不擅長的事」,並增加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吧!

    在這個過程中的第二步,就是尋找具備獨特能力的團隊成員,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擅長的事情」交給他們處理。

    一開始,要先確定自己的獨特能力;接著,去了解團隊成員的獨特能力。目標是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能力。

    特別是創業者、經營者和公司的領導者,如果一直在做自己「不想做」或「不擅長」的事,團隊成員也會以此為(不好的)榜樣,勉強自己一直忍受「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因此,請由自己率先減少「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並把這些工作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來完成吧!

    

    如果你覺得很難立即將這個辦法運用到工作上,以下有一個簡單的方法,不妨嘗試看看。例如:可以與同住家人或伴侶分工合作,以充分發揮各自「喜歡」和「擅長」之事的方式,來共同分擔家務或與家庭有關的事務。如果所有家庭成員都認為某項家務是「不想做的事」或「不擅長的事」,請考慮看看是否可以外包。

    即使只是自己身旁熟悉的家務,你也一定會發現——其實把這些「不想做的事」

和「不擅長的事」交給「喜歡」且「擅長」的人處理,效率會更好。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ACA0032

商品條碼EAN:9786267596555

ISBN:9786267596555

印刷:黑白

頁數:288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用你的不平等優勢創業:沒有資金、沒有人脈,也能創立會賺錢的微型公司
玩出好創意:向全球頂尖高手學創意技法和行銷策略,提升創造力!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透過寫作,打造個人影響力,讓機會自動找上你
人生成為:突破自我設限的成就力
【7/16陸續出貨】猶太智慧經典【處世與致富的黃金法則】(塔木德【人生實踐版】+猶太商法)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