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向完全初學的人解釋量子理論,
比向古典物理學家解釋來得容易!
回溯量子理論的萌芽時刻,了解量子理論為何徹底顛覆人類的世界觀
從超級英雄電影到電晶體,不論是影視作品、文藝創作或科學技術,量子理論已踏出科幻領域,進入大眾文化和你我的日常之中。但提到「量子」時,時常讓人感覺超越時代、超越常理,似乎也代表難以理解,好像要精通數學和物理學,才能知道量子理論究竟是什麼。
弔詭的是,精熟學校課本教的牛頓運動定律,可能會限制你理解量子理論!回顧量子理論的發展歷程,就是科學家的新發現牴觸百年來公認定律的故事。他們不僅要回應同僚的問難,更要突破內心的自我懷疑,量子理論才得以誕生,並且徹底改變我們的世界觀。
量子理論是怎樣產生的?是什麼實驗迫使這些最謹慎的人刻意忽視古典物理學的原理,提出違反常識的物理觀點?
隨著書中娓娓道來量子理論的誕生故事,你會看見如今鑲嵌在萬神殿中的大名:普朗克、愛因斯坦、波耳、海森堡、薛丁格、狄拉克……在成為世界尊崇的英雄之前,都是飽受質疑的科學家。追尋他們的訝異、掙扎、發現和猶疑,有如親臨大師的工作現場,你可以和他們一起困惑、摸索、思考,最後一同享受發現的震撼與喜悅。
● 在還不知道原子存在的年代,普朗克為何就能開創量子理論?這位量子之父又為什麼極度抗拒自己的發現,甚至花費多年時間試圖淡化量子的顛覆性力量?
● 將原子描述成電子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的「星系」模型,為什麼被量子理論否定了?原來和薛丁格的貓有關係!
● 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發給三位實驗物理學家,因為他們驗證了貝爾不等式。這項成就為何重要?原來根源出自愛因斯坦和波耳對量子理論的根本歧見!本書告訴你兩位物理學巨擘為何對詭異的「量子糾纏」無法達成共識,而量子糾纏又有什麼樣翻天覆地的潛力!
了解到底為什麼需要量子理論、量子理論的「不合理」究竟有什麼道理,而量子理論又為何徹底革新我們對世界的想像!
◆ 常聽說但總是似懂非懂的領域──大話題系列:
英國Icon Books招牌長青科普書系,由各學科的專家學者撰寫文字易懂、立論堅實的內容,搭配藝術家繪圖,讓一般讀者也能進入專業領域,掌握艱深知識的基本框架。全書系廣受讀者支持,出版持續將近半世紀,至今已出版140餘本,主題橫跨經濟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學等領域,總銷量超過4,000萬本,總計有超過30種語言的譯本。
作者:J. P. 麥可弗伊(J. P. McEvoy)
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物理學博士,在大學和實驗室研究固態物理15年,發表50餘篇論文,並協助大學為主修人文學、社會科學和藝術的學生開設物理學和天文學課程。
繪者:奧斯卡‧薩拉特(Oscar Zarate)
阿根廷插畫家,除了繪製多本Introducing系列插圖外,也曾與《V怪客》、《守護者》作者艾倫・摩爾(Alan Moore)合作出版圖像小說《A Small Killing》,獲得有漫畫界金像獎之稱的艾斯納獎(Eisner Award)。
郭雅欣
交通大學電子物理所碩士,從事科普出版與傳播十多年,曾任《科學人》雜誌編輯、《科學少年》雜誌主編。喜歡透過文字,將科學有趣、親切、迷人又令人驚豔之處,分享給所有人。
摘文
什麼是量子理論?
量子理論是人類所提出最成功的一套論點。它解釋了元素週期表,以及為何會發生化學反應。它提出了許多正確的預測,像是雷射及微晶片的運作、DNA的穩定性,以及α粒子如何穿透原子核。
波耳1927年提出的量子理論至今仍是學術正統,但愛因斯坦在1930年代提出的思想實驗質疑了這個理論的基本有效性,並且爭論至今。他會再次是對的嗎?是不是遺漏了什麼?
讓我們從頭說起……
介紹量子理論……
「你知道嗎,向一位完全初學的人解釋量子理論,比向古典物理學家解釋來得容易。」
「你在開玩笑吧?這些古典物理的傢伙面對現代理論時,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在於:即將邁入20世紀之前,物理學家絕對確信他們所認知的物質和輻射本質,任何牴觸古典設想的新概念,他們幾乎都不考慮。艾薩克.牛頓(1642-1727)和詹姆斯.克拉克.馬克士威(1831-79)的數學形式不但無懈可擊,而且根據他們的理論所做的預測多年來都經過仔細的實驗證實。理性時代已經轉變成了確定性時代!
古典物理基本假設
古典物理學家建立了一系列的假設,將他們的思想統整起來,這使得他們很難接受新的概念。以下列出他們對物質世界有哪些確定不疑……
1. 宇宙就像一臺放在絕對時空框架中的巨型機器。複雜的運動可以理解為機器內部各零件的簡單運動,即使這些零件並不可見。
2. 牛頓的理論說明一切運動都有原因。如果一個物體表現出運動,人們一定能找出運動的原因。這是單純的因果關係,沒有人質疑這一點。
3. 如果我們知道物體在某一點(例如現在)的運動狀態,就能判斷它在未來甚至過去任何時刻的運動狀態。沒有什麼不確定,那是先前的一些因素造成的結果。這是決定論。
4. 馬克士威電磁波理論完全描述了光的性質,並可由湯瑪士.楊格在1802年簡單的雙狹縫實驗中觀察到的干涉圖樣加以證實。
5. 運動中的能量可以用兩種物理模型來表達:一種是粒子,其表現就像無法穿透的球體,例如撞球;另一種是波,其表現就像在海面上朝著岸邊打去的海浪。這兩者是互相排斥的,即能量必定只以其中一種方式表現。
6. 一個系統的性質,如溫度或速度等,要測量得多準確都可以。只要降低觀察者的探測強度或根據理論來校正即可。原子級的系統也不例外。
古典物理學家認為以上這些事情都是千真萬確的。但這六個假設最終都會被證明是有疑慮的。首先體認到這一點的,是1927年10月24日在布魯塞爾大都會飯店會面的一群物理學家。
量子英雄尼爾斯.波耳的到來
1912年,在拉塞福位於曼徹斯特大學的實驗室中,「丹麥偉人」為了徹底理解量子物理,開始孜孜不倦地研究了50年,直到1962年逝世。
在這項偉大的研究中,沒有人可以與波耳相提並論,即使是愛因斯坦也不行。他是量子物理學的鼻祖,提出許多初步的概念,所有對量子理論發展有貢獻的人,幾乎都和他合作過。
1911年他來到英國時,帶著一本大字典和狄更斯全集以學習英語。儘管波耳的語言能力有限,但他很有自信,工作努力的程度令人難以置信。
「我一開始是在卡文迪許實驗室跟著J. J. 湯姆森研究,但我和這位偉人處不好。」
「尤其是他告訴我對我的布丁原子模型有多失望之後」
波耳抵達曼徹斯特時,拉塞福的新行星原子應用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他沒有被拉塞福模型的限制給嚇退,直覺告訴他,反正古典力學不適用於原子內部。他知道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在光輻射方面的研究非
常重要,而不僅僅是德國人的一個高明構思。
很快的在1912年夏天,波耳就準備了一份草稿給拉塞福。這份名為〈關於原子與分子的組成〉的草稿直接面對原子穩定性的問題。
「如果氫原子由一個電子及一個質子組成,那麼拉塞福的假設很符合邏輯:電子繞著原子核運轉,就像一個小太陽系。」
「但這怎麼可能?根據古典物理的定律,在這樣的狀態下,電子只能存在不到幾分之一秒。」
「繞行運轉中的電子會將能量發散掉,並塌縮進原子核中。」
「或許原子有特別穩定的軌道,並牽涉到由普朗克及愛因斯坦所提出的、光子的能量與其頻率之間的量子關係:E=hf。」
1913年初,波耳發現了巴耳末提出的公式,迎來重大突破。在那之前,他甚至想都沒想過光譜。
「我一得知巴耳末公式,立刻著手撰寫我三篇論文的第一篇,運用巴耳末公式來解釋我新的氫原子模型。」
這個事件標註了原子結構的量子理論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