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理解日本三幕府時代完結篇!★
長達265年、世界史罕見的「和平」之世,
實際模樣與時代意義究竟為何?
透過圖表與插畫輔助,解析德川家康到德川慶喜的歷史。
-----------
創建世界史上罕見的和平之世──江戶幕府
終結了數個世紀的紛亂與戰爭,
一六○三年至一八六七年,被稱為「Pax Tokugawana」(德川和平時代)。
隨著「和平」到來,武士落腳城下町成為官員,
社會均衡發展,首都江戶發展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大都市。
這個時代發展出許多延續至今的制度、系統與思想,
像是生活單位的家、町、村,一直到組織、團體的性質,
這些所謂日式、和風、日本風格等,也就是「文明」,
以普及於國民基層的規模逐漸成熟。
庶民讀寫能力提升,跨越地域、身分的教育普及,
社會大眾解決問題不再憑藉武力,而是以法治為基準,
江戶社會以當時的全球標準而言,獲得極高的國際評價。
當然提起江戶時代,
也不免要論評起壓抑、貧困、歧視等社會負面的印象。
本書根據近年來的最新資料與研究,
完整爬梳此一治世的歷史以及這段時期的意義。
本書特色
★透過圖表輔助解說,讓繁複的歷史事件更容易理解。
★多部NHK大河劇時代考證專家大石學教授擔綱監修。
★「此時的世界大事」專欄,提供對參同一時期世界的重大事件,協助讀者定位時間軸線。
大石學
1953年出生於日本東京都。日本東京學藝大學名譽教授、特任教授。NHK大河劇《新選組!》、《篤姬》、《龍馬傳》、《八重之櫻》、《花燃》、《西鄉殿》等劇時代考證。2009年成立時代考證學會並擔任該會會長。
葉韋利
現為專職主婦譯者,熱愛翻譯工作。
FB專頁「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www.facebook.com/licaworks
譯者葉韋利工作筆記部落格:licawork.blogspot.com/
監修序
德川氏譜系圖
前言
世界洪流中的江戶時代
在豐臣政權贏得「暫時和平」之前
第一章 支撐江戶時代的體制架構──家康~家綱(一六○三~一六八○)
誰是戰國的勝者?──關原之戰
與「戰國再來」的戰鬥──江戶幕府的成立
優秀的中繼家主──德川秀忠
天生將軍──德川家光
不只是單純的禁教令?──打壓切支丹
真的封閉國家嗎?──「鎖國」的真相
為了打造「防災都市」──首都江戶的成長
比起「強力」更重視「才智」──從武士到官僚
江戶時代的偉人❶江
第二章 動搖與改革的江戶中葉──統治體制的安定化(一六八○~一七四五)
「和平」生財──江戶的經濟發展
綱吉只是單純愛護動物嗎?──「犬將軍」的真相
赤穗浪士不受原諒的理由──江戶的法治主義
從倫理學到自然科學──學問的進步
文化的中心在京都──高度發展的元祿文化
比將軍更搶眼的部屬──正德之治
暴坊將軍登場──德川吉宗
結果成功?還是失敗?──享保改革
江戶時代的偉人❷德川光圀
第三章 出現動搖的幕府統治──三名老中的悲哀(一七四五~一八四三)
不起眼的將軍政績──德川家重
防止赤字的利益優先主義──田沼意次
飢荒與重商主義的瓦解──田沼時代的終結
躍進的諸藩──在地方上出現的多位明君
文化重心也移往江戶──寶曆.天明時期的完化
「緬懷田沼」的定信時代──寬政改革
紛爭不斷的江戶幕府──大御所德川家齊
與異國的交流──蘭學與打壓
文化重心也移往江戶──化政文化
金權政客的野心──天保改革
躍進的諸藩──幾位幕末主角登場
江戶時代的偉人❸平賀源內
第四章 江戶幕府的尾聲──開國與戰亂的時代(一八四三~一八六七)
幕末思想的泉源──各種學問的發展
開國或攘夷?──動搖的幕府
大獄的結果──井伊直弼與安政大獄
諸藩群起──斷然推動的攘夷與薩長同盟
起死回生的一手──大政奉還
江戶幕府真正的終結──戊辰戰爭
江戶時代至今的遺產──社會的連續性
專欄
1 江戶時代的「不良份子」
2 江戶時代衰退的「天守」
3 江戶時代的身分制度
4 大岡政談
5 江戶時代的旅行
6 江戶時代的出版事業
7 江戶的傳染病「天花」
世界洪流中的江戶時代
維持了超過兩百五十年的江戶時代,很多人會覺得在「鎖國」體制下,與世界的交流受到了極大限制。然而,這幾年來隨著針對鎖國時期的研究愈多,發現當時雖然受到限制,但與各國之間的交流仍持續進展。另一方面,這個時代世界正經歷強烈的變動。
江戶幕府成立的一六○○年代,在歐洲,大航海時代亮眼的經濟發展告一段落,加上受到氣候寒冷化的影響,社會陷入危機。陸續出現農作歉收、饑荒,德國在一六一八年爆發了「三十年戰爭」。其中,又加入宗教對立上的利害關係,牽涉到多個國家之下,後來發展為大規模且長時間的戰事。
一六四○年,英國發生了「清教徒革命」。因為這場革命,英國國王查理一世遭到處決,英國有十一年的時間採取共和制。
一六○○年代後半,歐洲從經濟蕭條中展開重振,推動重視經濟的「重商主義」,歐洲經濟得以發展,到了一七○○年代,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
因為瓦特(James Watt)改良了蒸汽機,以及史蒂文生(George Stephenson)打造的蒸氣火車等技術創新,使得生產力大幅提升,在資本主義的發展下整個社會走向也出現重大變化。
然而,這時原本屬於英國領土的北美十三個殖民地起而對抗英國,開啟「獨立戰爭」,最後獨立軍獲得勝利成立了美利堅合眾國。
當時與英國爭奪全球霸主地位的法國,也因為法國革命中國王路易十六遭到處決而建立共和制。由此可知,歐美的社會出現戲劇性的變化。
至於東亞地區,就和全球一樣處於政局不穩的狀態,中國的明政權滅亡後,清國則在一六三六年建國。
到了一八○○年代,歐洲各國加速進軍海外。之前具備實力的鄂圖曼帝國(現在的土耳其)及蒙兀兒帝國(現在的印度)逐漸走下坡,而清國則在一八四二年的鴉片戰爭中敗給英國陷入苦境。
在鎖國體制下的江戶幕府也不免捲入時代的潮流,一八○八年(文化五年)首次英國軍艦費頓號(Phaeton)闖入長崎港,自此之後就得面對外國船隻不時入侵。雖然在一八二五年(文政八年)祭出「異國船驅逐令」,下令只要有接近海岸的外國船隻就予以攻擊,但外國船隻的入侵有增無減。一八五三年(嘉永六年)更有載著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官培理的黑船來到日本。
面對這樣的狀況,日本國內也分成必須與各國建交、通商的「開國派」,以及主張「要驅逐蠻夷外國人」的攘夷派,雙方呈現對立。日本終究還是簽訂了「日美和親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開放國界,但一連串的風波難免讓幕府權威掃地,也導致薩摩藩與長州藩等倒幕派勢力崛起。
最後,幕府無法抵擋倒幕派的勢力,在一八六七年(慶應三年)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也就是「大政奉還」。只不過因為新政府內部的主導權之爭,使得舊幕府軍與新政府軍的對立成了導火線,開啟戊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