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碼提示被破壞,身邊的朋友遭排擠,
甚至害莉娜陷入窘境……
「小丑」的行徑,究竟有何目的?
科學實驗中學的第二個祕密,隱藏在十個帶有提示的置物櫃裡。
這一次,競爭解謎的不只有芭蕾舞社的同學們。除了想與羅奇一決高下的仁子,奧林匹亞備戰社的瑞展和富滿,也在利益誘惑和友情的負擔之下加入了競賽。
然而,過去可以完全醉心於解謎的羅奇,隨著對他人逐漸萌生關心,陷入了更複雜的內在挫折中,甚至喪失了解謎的動力。但仁子不會因此放過羅奇,反而為了刺激羅奇行動,殃及他身邊的朋友……
仁子為何執著於和羅奇競爭?
羅奇又能否從這錯綜複雜的感受中理清思緒,找回自己?
「再跟我比一次吧。只要你贏了,我就告訴你原因。 」
人物介紹
周羅奇
一個熱愛科學又愛幻想的男孩,一發現有趣的事物,習慣觀察好幾個小時或陷入沈思。
方莉娜
一個把芭蕾當作生命的芭蕾女孩,追隨著名芭蕾舞者白華蘭老師,進入科學實驗中學就讀。
皮志洙
雖是國中生,但體格和身高都越級的肌肉男。從小學起就是羅奇最要好的朋友。
連金瑟
一個熱愛漫畫和小說的文藝女孩。對寫作充滿憧憬,為了謀求穩定的生路才進入科學實驗中學就讀。
權智伍
一個愛搞笑的鄉下男孩。熱愛科學卻害怕鬼魂幽靈。
我的目標,是寫一部即使是對科學不感興趣的人,
也會覺得有趣的小說。
—Dr. 貝爾—
多才多藝的韓國網路作家Dr. 貝爾(닥터베르)以「讓人擺脫義務和強迫,感受科學的樂趣」為目標,創作了這套充滿科學知識與感性的青春校園小說。
故事講述五位剛進入科學實驗中學的同學,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始追尋校園中隱藏的謎題,尋找解答。每一個謎題都連接著通往下一個謎題的提示,帶領同學們在校園中進行一場宛如實境解謎遊戲般的冒險。各個提示都連結了一個科學概念——吸收光譜、恆星演化、元素週期表、原子結構、DNA核酸序列等等。引導讀者和同學們一起透過多樣的試錯和聯想,來尋找解答。
讓課堂中明明都學過的科學知識,
展現最令人難忘的巧思和魅力!
光是擁有知識,也不總是能順利解決問題。比起依賴聰明才智,更多的答案是來自同學間的腦力激盪,以及對周遭環境的好奇心。角色們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加深對彼此的瞭解,甚至在人際互動中展現知識的魅力。
「喂,你以為羅奇只是教我嗎?我和羅奇是共生關係。如果我是一隻螞蟻,羅奇就是蚜蟲!」
「羅奇!他說你是蚜蟲!」
「喂,我哪有……!我是這樣說的嗎?!」
☆★☆
「他們怎麼還沒交往?」
「這就像薛丁格的貓一樣。」
「哪個部分?」
「當你觀測的瞬間,甜蜜就消失了,傻瓜。」
Dr. 貝爾 (닥터베르)
本名李大洋。兼用100V/220V,5級耗能。畢業於首爾大學能源資源工程系並取得能源系統工程系博士學位。以網路小說《工科生的愛情故事》開始作家生涯,在NAVER網路漫畫中連載《醫生和醫生的育兒日記》。為了育兒而中斷博士課程時,因教授一句「你出去唱歌吧,博士學位也沒用」獲得很大的靈感,便開始作詞作曲。2022年上半年發表了《Dr.貝爾隊》的第一張專輯。
Dr. 貝爾曾在演講或採訪等場合,傾聽讀者吐露在科學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故事,總思考著「怎麼樣才能讓更多人擺脫義務和強迫,感到科學的樂趣呢?」經過深思後,他注意到故事的力量。「有一部叫《棋靈王》的日本漫畫,是關於圍棋的漫畫,即使是不懂圍棋的人來看,比賽輸贏的過程也很有趣。這讓我領悟到故事的力量。我想寫一部對科學不感興趣的人看了也覺得有趣的小說,所以寫了這部作品。」
如同下了這般的決心一樣,Dr. 貝爾將人際關係比喻為「離子結合」,將告白前的驚險狀態比喻為「薛丁格貓」。將理科的感性和文科的感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將課本和試題中讓人頭疼的科學知識完美地融入故事當中,然後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傳達給觀眾。有人會因為自己連科學的「科」字都不知道而搖頭說我不行,但請先不要害怕,打開這套書看看,就會瞭解何謂「雖然不知道,卻依然能有趣閱讀的心情」。若這樣一頁一頁地翻看下去,就會發現一直認為是別人的科學,也會成為自己的。
繪者 Ryepe (리페)
是對畫畫既熟悉又陌生的插畫家。在其製作的綜合頻道「頻道A」中,播放《Heart Signal Friends》的插圖。在線上課程平臺Class101推出《從素描到周邊製作!在熟悉的空間裡裝著想像的夢幻插圖》的演講。在各個領域以插圖畫家的身分活動。Instagram@ryepe
第二冊
時光倒流的小丑和被鎖在置物櫃裡的友情
暑假
天下太平樂園
新地誕生之處
意外的發現
置物櫃
體育課
循環
妨礙者
海水魚缸
矮胖少女
暫時中止
競爭
修復
進化
錯過
重點筆記
在地面苦苦掙扎
志工服務
意外的笑點
在時間顛倒之處
把柄
腦力激盪
重點筆記
氟利昂
裂痕
勝負
錯誤筆記
急切
假設
證明
遊戲
另一個全新的開始
暑假
難得能在家度過四週假期,同學們都興奮不已,唯獨羅奇意興闌珊。沒有了志洙、其他朋友們和科學課,也少了學校那些謎題可解,對羅奇而言,這四週的時光彷彿一個漆黑的洞穴。
羅奇的父母在他年幼時就離婚了,家裡唯一等著他的只有母親。從小到大,羅奇一直無法理解母親的行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接觸更多人後,他逐漸發現,真正奇怪的其實是自己,而母親只是個再平凡不過的人。或許也正是從那時起,羅奇感受到自己和母親之間築起了一道無形的牆。
抵達家門口的羅奇,站在門前猶豫了一會兒,才按下門鈴。很快地,裡面傳來了腳步聲。過了片刻,門被開啟了。
「⋯⋯回來了啊?」
「我回來了。」
時隔三個月的重逢,就這麼告一段落了。
羅奇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整理行李,耳邊傳來廚房裡母親忙著準備晚餐的聲音。整理好行李後,羅奇茫然地坐在椅子上發呆,心裡盤算著該怎麼打發剩下的時間。現在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四十分,差不多六點左右就要吃晚餐了。若現在去讀點書或用電腦似乎不是個好主意,因為自己有很高的機率會過度沉浸其中,導致錯過吃飯時間,過了好一段時間,才會注意到書桌旁冷掉的飯菜。這種情況曾是羅奇的日常,但如今他隱約覺得這樣的行為並不合適。思來想去該如何利用這短短二十分鐘的羅奇,最後決定走出房間,在客廳的餐桌前坐了下來。
母親看到羅奇坐在餐桌前,愣了一下,停下了手上的動作,驚訝地回頭看向他。她的神情過於慌張,讓羅奇不禁回頭望了望,卻只看到整理得井然有序的客廳。
母親愣了一會兒,直到聽見鍋裡燉菜煮滾的聲音才猛然回神,連忙調小瓦斯爐的火候,接著繼續切起櫛瓜。她似乎想說點什麼,但又遲疑不決,幾次欲言又止。晚餐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準備好了。
不久後,母子倆開始用餐,整個餐桌籠罩在一股壓抑而微妙的緊張氣氛中。羅奇從小就無法捉摸母親的情緒。小時候,他覺得母親情緒不穩,總是忽然發怒又忽然悲傷;她有時充滿希望,轉眼又陷入失望;有些日子會稱讚他,卻又在另一天無預警地責備他。羅奇總覺得母親就像一池積滿灰的池塘,稍有波動就會渾濁不堪。從那時起,羅奇為了避免觸動這片池水竭盡全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與母親保持一定的距離。然而此刻,羅奇發現自己主動越過了這條界線,甚至走得更深入了一些。
在這樣靜默的晚餐時間中,羅奇小心翼翼地打破了沉默。
「⋯⋯很好吃。」
「嗚⋯⋯」
羅奇的話才剛說完,母親便發出一個奇特的嗚咽聲,隨即潸然淚下。母親似乎也被自己的情緒轉變給嚇著了,急忙抽出紙巾擦拭眼角,並用手不停地搧著風,試圖平息淚水。
「沒事,媽媽只是⋯⋯有點⋯⋯沒預料到而已。媽媽我⋯⋯」
強忍情緒的母親斷斷續續地說著話,但她的表情逐漸流露情緒。終於,她再也控制不住,淚水傾瀉而下。羅奇開始感到後悔,覺得自己似乎不該沒事找事。這一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可能比想像中還更糟糕。
當天夜晚,母親躺在床上,回想羅奇出生以來的點點滴滴。
從羅奇還是個不會說話的嬰兒起,母親就聽說羅奇可能有自閉症的傾向。母親當時反駁,說羅奇會與人對視,也很喜歡注視吊掛的玩偶。但她也不得不承認,羅奇的眼神確實與其他孩子有些不同。最關鍵的是,羅奇幾乎不哭也不笑。
隨著羅奇逐漸長大、開始說話後,用來形容羅奇的詞彙也變得更加多樣和複雜: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亞斯伯格症候群等陌生的名詞頻頻出現。母親因此感到十分焦慮和鬱悶,於是去尋找病因。醫生表示,雖然羅奇的表現和自閉症或ADHD 有相似之處,但也有許多不同點。這句話成了母親心中的一線曙光。從那以後,每當別人提到自閉症的相關言論時,母親都會勃然大怒,因為對她而言,「不同點」遠比「相似點」重要得多。反覆出現的爭論,使得母親和朋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遠,而母親與丈夫離婚也發生在這段時期。
自從羅奇在幼兒園學習數字後,一切狀況便有所轉變。「羅奇可能是個天才」的說法開始登場。羅奇彷彿被某種神奇力量吸引,對數字的吸收力極強,在沒有人教導的情況下,他能理解乘法與除法。即便不曾接觸過九九乘法表,卻能在老師提問「九個九是多少?」時,立刻回答「八十一個」。母親至今仍記得當時老師的表情。
漸漸地,羅奇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世界裡學習。自從他發現圖書館的存在後,就再也不去幼兒園,改成每天去圖書館報到。在小學班導的推薦下,羅奇第一次參加數學競賽,並獲得了全國第一。回想這段經歷,真正困難的並非比賽本身,而是讓羅奇準時出席並乖乖坐在座位上拿起考卷。這一點誰能相信?當時,母親甚至特地雇用專業攝影師拍攝羅奇領獎的時刻,但羅奇全程只顧著玩手裡的魔術方塊,完全無視周圍的一切。母親第一次強烈感受到羅奇是如此不近人情。
即便如此,從那天以後,人們便以「天才本來就有那樣的一面」的方式來認定羅奇。學校老師以及許多人士都主動出面表示想教導羅奇。母親滿懷希望,認為一切終於柳暗花明,但羅奇卻彷彿在嘲笑這些努力般,越來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交白卷對他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他並非無法理解題目,只是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要作答的題目。起初,母親以為這只是興趣問題,但當羅奇在第二年的數學競賽中依然交出白卷時,母親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也徹底破滅。再快的馬,倘若無法搭配信號奔馳,便無法參加競賽。母親對此現實感到無比的痛心和絕望。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日子滿是混亂。母親哭泣過、祈求過、也曾憤怒過,直到某一天,她在羅奇的眼神中看見跟自己一樣的恐懼──面對無法理解的存在的恐懼。從那天起,母親便決定與羅奇保持距離,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羅奇。
當母親稍稍退後幾步,才發現雖然幅度微小,但羅奇正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羅奇準時上學的天數變多了,書桌上閒置的飯菜也終於在某個時候被吃掉了。他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道路,進入科學實驗中學就讀。母親總是擔心這孩子是否能與他人融洽相處,但今天看到羅奇主動坐在餐桌前、與她一起用餐,那份早已放棄的希望再次悄然升起。母親緩緩調整呼吸,讓心情平靜下來。
『等等吧,不要有任何奢望,再等等吧!』
如同唸咒語般,在心裡反覆默念著這句話的母親,久違地睡了香甜的一覺。
同一時間,莉娜正獨自在家中吃著泡麵。莉娜的父母親都工作到很晚。以前只有父親在工作,但自從父親的事業失敗後,母親也開始工作了。兩人的工作時間明明越來越長,家裡卻變得越來越小、生活也越來越艱難,過去的莉娜完全無法理解這種狀況。
「我吃飽了。」
莉娜對空無一人的房子說了這句話後,便將碗盤移到水槽裡,開始洗碗。擦乾碗盤上的水漬,把碗放回架上後,她換上了運動服。做完簡單的伸展運動,莉娜接著將手放在客廳一隅的芭蕾把桿上。
「Demi-plié(半蹲)、Grand-plié(全蹲)、En haut(手臂上舉),Back cambré(向後弓身)。」
莉娜搭配手機播放的音樂,不斷重複著動作。跳芭蕾最重要的是,要反覆練習到無需特別意識,身體也能記住動作、精準地做到位。
『要是能有個更大的鏡子就好了。』
這個鏡子太窄,尺寸跟肩寬差不多大,無法照出她的全身,也看不見伸展到側面的腳尖。莉娜立馬搖了搖頭,甩掉這些想法。若有一整面的鏡子牆該有多好,若有一個不用擔心樓層噪音的練習空間該有多好,若能繼續上芭蕾舞課,那就更好了⋯⋯然而,這些都不是當下能立刻實現的。現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一再反覆練習,以免在開學前變得生疏。
莉娜持續練習,直到額頭冒出一顆顆汗珠。等假期結束,她一定要將這個芭蕾把桿帶到學校的祕密基地。
『真希望假期趕快結束。』
莉娜緩慢地將抬至腰部的腿轉向身側和身後,心中引頸企盼著開學的到來。
與此同時,金瑟家中正爆發著一場混戰。
「所以妳為什麼要擅自扔掉那些東西!」
「不是啊!家裡這麼小,漫畫書越堆越多,我才丟的嘛!你都上了科學實驗中學,難道不應該好好專心讀書嗎?你打算看漫畫到什麼時候?」
「我什麼時候因為看漫畫沒有好好讀書了?!」
問題的爭端在於,金瑟返家後發現自己書櫃的一側,全部換成了高中生哥哥的試題本和參考書。整整兩層共七十五格的書櫃,其中一側有十五格,足以放滿三百本漫畫。金瑟原本打算把整個書櫃的漫畫書都搬到祕密基地,只要另外收拾就沒問題了,當她得知那三百多本漫畫書已被當作廢紙扔掉時,憤怒瞬間爆發。
「如果是一百本或兩百本就算了,但這整個共有多少本?你既然都看完了,就該學會扔掉!」
「要扔掉也應該由我自己扔!為什麼媽媽妳要擅自扔掉?!」
「反正那些都是用爸爸媽媽的錢買的,又不是花妳的錢!」
「媽媽妳為什麼總是這樣?!」
金瑟大聲甩門進房,撲倒在床上大哭起來。以「房間看起來很亂」為由被扔掉的各種漫畫周邊、玩偶和模型,如同跑馬燈般一一浮現在她眼前。當初住校時,母親明明再三答應不會動她房間裡的任何東西,如今卻是如此。金瑟無法忍受這種背叛,氣得渾身發抖。
「真希望能快點長大。我要用自己的錢,在屬於自己的空間布置我喜歡的東西,我不想再受到任何人的干涉!就算無法過得像故事裡的公主,我也寧願去當森林裡的女巫!」
金瑟哭了好一陣子,哭到累了,便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