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果園人生──從代工到厚工的斗六文旦

出版品牌:無限出版

作者: 余世芳

ISBN:9789869108225

出版日期:2014-11-05

定價:NT$  300

優惠價:75NT$225

促銷優惠 |

3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3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3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資深農友X返鄉農青

果園人生永遠不喊卡

每顆文旦,都是堅持。每個果園,都是家園

 

從小在果園打零工的小男孩,成為擁有六十年經驗的文旦職人,看一眼樹梢新芽,就知道果實是否美味;與果樹一起長大的孩子,專職務農近二十年間,毫不間斷寫下工作日誌,成為自己的農民曆;隔代教養的家庭裡,七十歲的老果農謝絕捐款,用文旦養育兩個孫子成長,果園是他守護家庭的溫柔;覺得種稻巡水太辛苦,為了消遣而開始種文旦的醫生娘,照顧子女,照顧果樹,也照顧大自然;農村青年自都市返鄉,傳承家族留下的果園,不惜成本從日本空運高科技防水布,每年剖開600顆文旦就為了精準掌握每一棵果樹的甜度數據。突破務農的悲情形象,保存人生的酸甜滋味。發生在果園的故事,都是每個農友農青專業技術的累積,也都是醇厚的人情。

當文旦園裡正忙著剪枝灌水、疏花施肥,而文旦園外,建立自家品牌的奮鬥正要開始。從為麻豆文旦代工起家,一整年的辛苦都成了他人的替身;到了為自己發聲,突破默默無聞的困境,從1斤7元的拍賣價,到評鑑會上1斤120元的肯定。耕耘百年,獲獎無數,終於打造專屬於家鄉的斗六文旦品牌。

斗六文旦的崛起與奮鬥,來自曾在果園裡奔跑的孩子,也將傳承給以果園為家園的新一代。每棵甜中帶著微酸的文旦,背後都是充滿忙碌的勞動身影,都是這片土地的故事。

作者簡介 |

余世芳

畢業於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自大學參加異議性社團中興法商青年社開始,參與工學聯合行動,即至研究所時期從事亞太勞動快訊社編輯工作。除關注全球化下的工人階級議題,亦曾是跨國工運「台灣聲援尼加拉瓜工人行動」成員之一。爾後即陸續進入第一銀行、臺灣企銀、華僑銀行與兆豐銀行等工會蹲點工作,並由工會資助先後撰寫《十年耕耘,鮮花綻放──台灣銀行員工會奮鬥史》、《團結,從工會開始:臺企銀工會0908罷工紀實》等書。

目前,因緣際會下移居虎尾,成為在地朋友口中的雲林新移民。於此,透過工作就近了解台灣農業、農村與農民現狀。對我而言,這並非離城入鄉或棄工從農,無論在大城小鄉,自始至終所關注的皆是生產關係的問題。

書摘 |

1.果園教室六十年

 

 

       

 

 

        從打零工開始

 

 

        陳鴻魁一九四○年出生老家原在彰化,在他四歲時,父母決定遷居斗六。貧困的一家人到外地討生活,沒有田產可依靠,還得攢錢付房租以求一席遮風避雨之處,加上每日一張眼,就有七個孩子要餵養,陳鴻魁父母肩上的擔子非常沉重。即使家貧,但當時正逢國民政府推動六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在強制入學與免繳學費的規定下,陳鴻魁因此能進入國民學校就讀。畢業後,他並未參加初級中學的考試,一來家裡無力支應學費,二來他早已一心想儘快投入工作,幫父母分擔家計。住家附近的柚子園,是他自小就熟悉的地方,也是他正式「出社會」後的第一個工作場所。

 

 

        彼時,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具備種植文旦的能力與條件。有錢人的手不碰髒,果園裡的大小農活都是雇用工人管顧。小小年紀的他,先從打零工開始,從邊做邊學中,培養出獨當一面照理果園的能力。

 

 

        對擁有文旦園的農戶而言,絕不輕易讓果園荒蕪。一開始陳鴻魁採取「毛遂自薦」的方式,為自己尋找適合的果園來管顧。一旦看到果園的主人上了年紀且無力自行管理,他便會直接登門拜訪,誠心請託對方將果園交予他來經營,雖並未擁有所有權,但著實讓他累積了不少經驗。而陳鴻魁遠近馳名的好技術,讓原本就依賴雇工或已無力自耕的農戶找上門來,將果園委由他來管理。曾經,他手下的果園,還得跨過縱貫鐵路,遠在斗六東邊郊區的梅林。

 

 

        其實,一直到一九九五年以前,陳鴻魁一直是以「佃農」的身份經營文旦園。當時陳鴻魁幫忙管顧的果園已傳到第三代手中。但年輕地主無心留下祖產,打算變賣果園換回一筆錢,因此詢問陳鴻魁是否願意買下,他二話不說立刻應允,而且是以每坪三萬八千元的高價買下,他笑說這是以建地的價格買農地。外人總笑他傻,但他並不以為意,對他而言,這片果園充滿了太多回憶。曾有他童年時期在樹下打零工的身影,也有他自少壯時期為這果園除草鋤土、摘花剪枝滴落的汗水,他與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沙一土的情感太深了,就算是標會借錢,也要硬著頭皮買下真正屬於他的第一座果園。

 

 

        實際計算陳鴻魁栽種文旦樹的年資,至今已有六十年。對於老先生而言,年少時因家貧未繼續升學,不會是個遺憾,因為果園是他畢業後的另一個學習教室,他所積累的種植知識,幾乎無人能匹敵。而陳鴻魁不只是在栽種技術上不斷精進,當年不到二十歲的他也把握機會,開始學習經營水果批發買賣的生意。

 

 

       

 

 

        配送果子好口碑

 

 

        農民擅長務農,卻未必懂得做生意。還只是個少年的陳鴻魁原先應該沒料想到,他那對市場運作的好奇心,卻因此讓他培養出經營生意的本領,不僅學會掌握市場的需求,更學會如何栽種與挑選出符合需求的文旦,也給了他在經營果園之外,開展副業的機會。

 

 

   現今應該很難想像,國民政府接管台灣時,斗六的人口總數是全台第十二名,規模與當時的板橋、中壢差不多。據斗六改制為縣轄市後的第一任市長林慶惠解釋,在農業社會的年代,斗六擁有地利與水利的優勢,開發的年代較早,當集鎮形成了,人口自然會集中,移住的人群裡當然也包括了陳鴻魁一家人。

 

 

        一九六○年代末開始,隨著十大建設的推動,工業以逐漸取代農業,成為政府發展的重點。既然政策走向已十分明確,當時斗六市公所便認為,要讓斗六持續發展,僅憑農業已是行不通了。另一方面,林慶惠形容斗六是「北不北、南不南、西不西、東不東」,如此尷尬的地理位置,無法掌握鄰近其他工業縣市的地緣關係,如要緊抓住時代脈動發展工業,又談何容易?

 

 

正苦無對策之際,黑松公司在找地蓋廠房的事輾轉傳到林慶惠耳裡,當時擔任公所機要秘書的林慶惠心想這可是天上掉下來的好機會。他解釋,工業的型態可分成三種,「靠水的、半靠水的、不必靠水的」,黑松的飲料工廠需要水,且生產果汁需要新鮮的水果,而斗六有豐沛的地下水、也有果農,黑松不正是最符合斗六發展工業所需的廠商?

 

 

深怕錯失良機,林慶惠卯起來拚命趕製出一本斗六簡介,詳細說明斗六所擁有的地理優勢,「好像在招保險呀!」就這樣以業務員的精神,帶著資料,拎個公事包,往台北奔去。最終,黑松的飲料廠在一九七二年於斗六正式啟用。

 

 

黑松設廠之後,陳鴻魁有段時間還負責幫黑松公司找到符合所需的中山芭樂,集貨後統一送到工廠加工製成果汁。透過他尋找合適原料的果汁工廠,並不僅黑松公司而已,曾多達四、五家工廠。漸漸地,陳鴻魁成了當地配送水果的中盤,滿足廠商的需求,也為這些果農解決銷售的問題。能接到黑松大廠的生意,絕不是新手能辦得到,而是來自陳鴻魁「配果子」的好口碑,這項技術正是他不到二十歲時便開始培養。

 

 

大約一九五○年代左右,未滿二十歲的陳鴻魁在柚子園裡打零工已有一段時日,看著麻豆中盤商到果園裡批貨也好幾回了,這樣的買賣模式勾起了他學習的欲望,他的目的是自己不僅要懂得種,還能學會賣。年紀輕輕的他,一身憨膽,孤身一人跑到台北觀摩果菜市場的交易狀況,也一邊找盤商在果菜市場的攤位(俗稱行口)寄賣。當他逐漸掌握了買與賣之間的規則後,便開始兼做配送文旦到台北的業務。

 

 

這段配送的歷程,加速了他的學習。他體認到在匯集了從南到北眾多盤商的台北市場中,「咱年歲少,做代誌要有信用,底基才能站牢。」要建立穩固的生意關係,「信賴」才是維繫雙方最堅實的根本。加上透過與行口的交手過程,愈來愈熟悉市場行情,不僅磨練出在各果園中挑選高品質文旦的好本事,也更精進他在自己管顧的果園中,提高品質的技術。

 

 

 

 

 

        彩色水果箱,出擊

 

 

        一九八○年代以前,斗六仍處在為「麻豆文旦」代工的時期。陳鴻魁雖是斗六在地盤商,到了每年出貨時,還是得在每顆文旦貼上「麻豆文旦」的標籤,年年如此。隨著斗六出品的文旦品質日趨成熟,在台北市場拍賣的行情價亦反映出此一事實,因此,當他看著貼有「麻豆文旦」標籤的一簍簍斗六文旦,心裡想著,「這些其實是咱斗六出產的東西,應該要讓大家知道這是斗六的名產才是呀!」更何況,斗六文旦的品質那麼好,竟然僅用竹簍裝著,「看起來就很粗俗」。

 

 

        他真的不甘心斗六的好文旦隱姓埋名,還被當成「粗俗」的農產看待。大約一九七八年左右,陳鴻魁突然閃過一個念頭,這源於他在果菜市場行口的經驗。進口的高級水果都以鮮豔亮麗的彩色水果盒包裝,顧客一看便覺得既高雅又精緻,送禮也很大方,何不學學這樣的包裝方式,突顯斗六文旦的「高級」?

 

 

        懷著這個念頭,陳鴻魁回到斗六後,在多方打聽之下,找到正隆紙業大林廠的業務開拓員丁重誠。丁重成是個出身於雲林台西的年輕人,工作內容包辦彩色紙盒的接單、發包、監工與印刷工作,甚至也熟悉水果紙盒圖案的設計。陳鴻魁在丁重誠的協助下,討論如何設計這款彩色水果箱的版型與圖樣。

 

 

        陳鴻魁思考,既然果盒裡裝的是「高級文旦」,他特別挑了果園裡最精美漂亮的幾顆文旦,一一貼上「斗六名產」的圓形標籤,並且剖開一顆、分瓣擺放在水晶盤上,擺設妥當後,再拍下照片,製成紙箱上的圖樣,側邊還寫上「贈禮佳品,美味可口」。這款正式出爐的彩色水果箱,可說是台灣最早一批彩色文旦禮盒。至於設計者丁重誠,則在多年後轉赴馬來西亞投資紙廠,並曾獲頒拿督勛銜。

 

 

      陳鴻魁的創舉,讓他頭一回以這款紙箱送文旦到台北果菜市場時,行口商一時還不敢立刻答應寄賣,擔心裡頭會摻放一些品質較差的文旦。「做頭路,要給人認定,咱的東西才會推銷的大。」陳鴻魁說他年紀輕輕能在台北市場做生意那麼久,憑的就是「信用」二字。他的名字在市場裡、在盤商間,就代表了「品質」。而行口商也是基於這個長久以來所建立的信賴基礎,縱使當下有些猶豫,最終還是答應先嘗試一回。没想到市場反應比預期良好,於是,陳鴻魁的彩色高級水果箱銷售策略出擊成功,而斗六文旦的名號,也在台北果菜市場中不逕而走。

 

 

 

 

 

 

 

 

2. 厚工教養好文旦

 

 

       

 

 

        老欉才好吃?

 

 

        斗六文旦的栽種歷史不若麻豆文旦長久,卻能迎頭趕上而與麻豆文旦的品質並駕齊驅,源於斗六的土質、氣候等自然條件與麻豆地區相近。但如果斗六果農只想靠著與麻豆條件相近的先天優勢以栽種文旦,那麼即使打出名號,終究仍讓斗六文旦處在麻豆文旦的陰影之下。若僅安於並駕齊驅的狀態,便無法徹底擺脫麻豆文旦的身影。

 

 

對於斗六文旦崛起的歷程而言,最重要的是人。斗六果農把握住先天的地理優勢,並持續不懈地加強與改進田間管理的技術,以汗水澆灌出屬於斗六文旦的精彩。

 

 

二○一三年大斗六文旦評鑑特等獎得主蔡貞良曾這麼說過:「文旦好種,但難管理。」簡短的一句話,卻深刻道出斗六果農除了栽種文旦的知識外,更需要具備的一些超乎尋常的技能。他們可不僅是農夫,而是擁有一身技藝的田間管理者。

 

 

消費市場如何制定好文旦的標準,往往決定了市場的賣價,也左右了果農對於栽種技術的要求。但市場一味吹捧「老欉」與「甜度」的賣點,其實是陷入了樹齡愈老與甜度愈高,才愈好吃的迷思中。迷思是一層薄霧,如何不在薄霧中迷失,果農心中自有定見,做為栽種時衡量抉擇的指南針。對他們而言,說來簡單的挑選標準,卻是他們如何與果樹共生數十年的複雜學問。

 

 

「老欉」就一定好吃嗎?從文旦樹的特性看來,當它處於少年時期,結出的果實數量少且品質較差,但當樹齡達十年以上,果實品質已漸趨於穩定。而且隨著樹齡漸長,生產力愈趨旺盛,通常二十至四十年的文旦樹,可以結出一百八十至兩百四十公斤的果實,而到了四十歲之後,生產量更將達到高峰。

 

 

樹齡的確與果實品質及產量相關,但這並不表示,果農只要栽下樹苗,什麼工夫都不下,儘管坐等果樹長大,接著憑著「老欉」的賣相求取高價。正如蔡貞良所說:「有的老欉,若顧不好,長那麼多年,文旦還不是不能吃?」他所指出的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不能只是「養」,還要懂得「教」。所謂「教」就是在文旦樹的生長過程中,讓不斷提高它的果實品質並持續而穩定維持水準,甚至透過技術,讓樹齡不到十年的文旦樹,仍能生產出品質不亞於老欉的果實。

 

 

而提到市場最為強調的「甜度」,難道甜或不甜就決定一切嗎?

 

 

張東枝曾說,若是想吃「甜」,那就吃糖果、喝糖水就可以了!「純甜」是人造出來的結果,既然食用的是自然界孕育出的果實,品嚐的就是甜酸並存的天然滋味。若基於市場考量,過於強調甜度,而刻意退去果實中酸的元素,將助長過度施肥與不當用藥,對土地、樹體都將造成永久的傷害。

 

 

而屬於斗六文旦特有的風味,即是果粒入口後,要能甜中帶酸,當微酸緩緩化開後還能回甘,這是果農所說的「媽媽的味道」,也是農業邁向精緻化後,仍能保有過去泥土地賜予果實的那股淡酸。如何讓甜酸並陳,是對文旦農的考驗,他們要懂得如何透過技術求取平衡,而非毫無節制地濫用肥料與藥物。

 

 

一個好的文旦農,就是要能做到在文旦樹仍幼小時,為未來的質與量紮好基礎,並能夠在往後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日復一日做好細緻的工作,讓果樹與土地都維持在最佳狀態,也讓果實蘊含豐富層次的風味。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與時光競賽、與環境交手,技術的施展已化為日常的作息,不只與果樹相伴,更是與果樹共生。

 

 

 

 

 

四季皆「厚工」

 

 

果樹順著天時成長,它的樹根、樹體、葉、花與果實等部位也依從時序推移而產生變化。一般而言,文旦樹在九月下旬採收後,便開始抽秋芽及長秋根,十一月到十二月間花芽分化,二月中開始萌春芽,三月初開花,三月中根開始生長,四月中開始生理落果,五月下旬萌夏梢,六月中旬是果實肥大期,六月底開始夏根生長,到了八月下旬,也就是白露將近時,便能進行採收。

 

 

過了白露,也就是文旦採收完畢後,果農並沒有太多喘息的時間,因為下一階段的工作正等待他們來完成。收成後的果樹就像剛生下孩子的產婦,需要坐月子補身。果農要在九月中至十月初的這段時間,要為文旦樹進行「禮肥」,也就是施予高營養價值的肥料,目的在於讓果樹恢復元氣。接著,根據果樹的成長週期,果農的工作也依序展開。

 

 

通常而言,果農在十一至十二月時為果樹施加「基肥」,不僅培養地利,也供給果樹整個生長期中所需要的養分。十二月至一月則進行冬季剪枝,以維持樹形,並增加樹冠;正值春夏之際的二月至七月間,要以灌水的方式為果樹提供充足的水份,期間,三月至四月正是柚花飄香時,也要開始疏花,也就是剪除多餘花朵,且同時也要灑落春肥;五月一到,便開始修剪樹梢;六至七月時果實正急速成長,夏肥的追加更不可少;八月一到,果園將不再灌水,只要維持適度乾燥的環境,便能讓果實蓄積足夠糖分,等待採收。果農不僅得完成這些依時序進行的工作,在整整一年內,更是日日不得鬆懈,需要時時提防病蟲害的發生。

 

 

文旦的採收,需要在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的前後十天內完成,這是不得商量的日子,一旦錯過了、品質就差遠了。對文旦農而言,「白露」是他們一年的結束與開始;對果樹而言,也是這一年成長週期的終點與起點。對果農而言,他們的生活重心,便圍繞著果樹生長。

 

 

果農的日常作息,即是以一年四季十二個月的時序為經,以果樹的五個部位為緯,也就是樹根、樹體、葉、花和果實,在經緯交錯中,安排整枝修剪、疏花、水份管理、肥培管理、病蟲管理等工作,還得密切注意土質、天候等環境因子的變動,適時調整工作內容。

 

 

關於果農在田間管理的技術如何細瑣繁複,並如何支配他們的日常作息,蔡貞良提到,照顧文旦的基本原理就像教科書上寫的那樣明確清楚,但果農要自己學會「調適」,所謂調適即是在實際的勞動過程中,磨練出自己的真本事。「大家都不是台大畢業,所以要憑經驗與感覺,用目視的方式,觀察文旦現在需要什麼,要是缺水就澆水,當花芽分化時就要保持乾燥,等到正月就要剪枝,不要的枝就剪掉,接下來等它開花,開花時要疏花,摘掉後,要做病蟲害防治,接著就等結果。」至於施肥的方式,他認為並沒有一個通用的配方,「不同的季節,不同果園的樹,需要施加的肥料就不同,就是要適時適地調配。」

 

 

剪枝、疏花、防病蟲害、等結果,看似一則簡單的公式,但解題的過程卻要納入經驗、感覺、觀察、適時適地等因素,讓每位果農發展出專屬於自己的一套運算方法,所以栽種出的文旦絕不會有完全相同的風味。

 

 

這個公式與解題過程,就這麼牢牢鑲嵌進果農的生活裡。張東枝談到照顧文旦的辛苦時說著:「這個東西跟別的不一樣,不像人在吃頭路上班,禮拜日可以休息。」他認為種文旦就是要「厚工」,果樹在春、夏、秋三季抽梢,也就是長出新芽,果農必須在果園裡細細觀察,將多餘的新芽剪掉。這工作可不是剪完一輪就大功告成,因為昨日剪掉的新芽,隔幾天又將冒出來,只要有一天怠慢,任由新芽蔓生,那麼果實的養分將被新芽吸收,文旦就不會好吃,「所以我只要進到文旦園裡,看抽梢的狀況,就知道那個人的文旦好不好吃。」

 

 

勤勞,是果農必備的工作態度,工作的技術也講究是否細緻。陳鴻魁在整枝修剪時,還要特別留意,不能讓枝條交錯互相壓疊,也不能讓枝條過長,如此才能使枝條在果實成熟後向下低垂45度角,而這個角度可以增加果實所接受到的日照,又能與地面保持一定的距離。舉例來說,鎮北文旦班技術指導許明舜便不只勤於每日進果園紀錄溫度、溼度與果樹生長狀況,而是藉著日積月累的數據,掌握果樹所需要的肥料與養分。天道酬勤,果農勤於勞動、勤於觀察、勤於紀錄、勤於思考,就能得到土地相應的回報。

 

 

一般常說農民是看天吃飯,或常說農民照顧農作物像是在顧小孩,其實是為了展現農民的認命與溫情。然而斗六文旦農便是跳脫認命與溫情的形象。他們的確是看天吃飯,但不受天擺佈,而是要依循節氣、天候,以精確調整每日的工作內容;他們以照顧小孩的心來管顧果樹,但那細心呵護的背後,其實是細密的觀察與細緻的工作,是既養又教的「厚工」。感性的語詞之下,滿佈了理性的技術要求,而能以「技術」取勝,才是打造斗六文旦成為百年招牌的堅實基礎。

 

 

 

 

 

 

 

 

3. 以文旦園守護孫子

 

 

       

 

 

        從修腳踏車到種文旦

 

 

        隨著堆滿倉庫的文旦一箱箱地送出,直到地面又露出臉來,忙碌的採收期終於告一段落了。七十四歲文旦農劉招男看到這一年辛苦栽種的文旦順利全部賣出,他那原本因豐收而喜悅,卻又因苦於不擅銷售而擔憂的心,終於可以安定下來。他年年指望靠著這筆收入,得以積攢來年的栽種支出,以及他們夫妻與兩個孫子的生活費用。

 

 

        劉招男種文旦隔代撫育兩個孫子的故事,曾經由媒體報導、強力放送,他對孫子的愛護一時傳遍全台各地。各方善心人士紛紛伸出援手,家裡的電話整日應接不暇,面對不斷湧入的溫暖,劉招男很感動,他說「台灣人就是這樣」,這樣的相濡以沫,同舟共濟。

 

 

不過,劉招男卻謝絕了好幾筆捐款。他認為,他的遭遇或許令人同情,但對比於其他更需要幫助的弱勢家庭,他並處在絕境中。不擅言辭的他只能急忙回應他不缺錢,可是在田裡辛勞討生活的人,哪有不缺錢的道理?他的意思其實是他還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他還有一片文旦園,而且種出來的文旦也的確好吃,如果可以,他希望有更多人能賞光買他的文旦,品嚐一位老農再苦也要仗著一片田自立自強的心意。

 

 

劉招男的倉庫外牆平日總會停放幾輛老舊的腳踏車,以及卸下的車胎、輪圈、車架等,這些並不是老先生撿拾回來不堪使用的廢品,每一輛車都是主人託付,正等著劉招男農閒之餘,巧施手藝,希望能再度上路。車主多是住在附近的老鄉鄰,認識劉招男的時間長達數十年,眼前的這位文旦農,在他們的記憶中亦曾是在大馬路邊開腳踏車修理店的師傅。

 

 

劉招男的父母生了十個孩子,他排行第四。在他那個年代,農村小孩的出路不是想辦法升學、跟父母種田,就是出外學手藝,劉招男選擇了後者。當他長大到足以分擔家計的年紀後,便隻身來到斗六大街上,向一位腳踏車修理師傅拜師學藝,開始他的學徒生涯。

 

 

摩托車的使用數量一直到一九七○年代之後才急速攀升,所以在劉招男當學徒、出師,到後來自立門戶開店的這一、二十年的時間,一般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就是腳踏車。滿街跑的腳踏車,當然讓從事維修的店家生意源源不絕,可以說劉招男當年的選擇算是入對行了。

 

 

劉招男在二十五歲時,想想自己已經有能力獨當一面,加上這麼多年省吃儉用下來,身邊也有一筆可供創業的本錢,在告別老東家後,來到斗六崙峰里通往古坑的台三線旁開店,自己當起頭家來。當時,台三線是南來北往的主要幹道,加上附近的斗六糖廠仍在生產作業,每日車流、人流不斷。扣合著地方經濟的脈動做個小本生意,雖不致於大富大貴,但養家糊口綽綽有餘。有技藝,店面位置又挑的好,劉招男實實在在地靠雙手養大了三個兒子,並買下一塊三分薄田。

 

 

劉招男當年買的三分地,就是他目前賴以維生的果園。與他果園相隔一條產業道路的農地上,至今仍栽種甘蔗,附近草地中仍隱約可看到糖廠鐵道遺留的痕跡。不難想像,直到台灣糖業沒落與斗六糖廠停產之前,周遭的農地與聚落應是圍繞著糖廠而發展。劉招男回憶當時這個區域的農地屬於旱地,土質較差不適合種稻,農民多輪種蕃薯、花生與甘蔗,直到水圳開通,灌溉設施改善,農民才能引水種稻。

 

 

 

 

 

養老準備

 

 

劉招男正值壯年時,腳踏車正快速地被摩托車取代,糖廠要關了,甘蔗田漸漸消失,但種稻的收入卻也愈來愈差。時代在變,環境在變,觀念也在變,農村在這個大潮流中急速喘息著。劉招男之所以拿出積蓄買農地種文旦,不僅在於他看到了產業汰換的無情,更是深深體認到「養兒防老」這個觀念已不牢靠。

 

 

雖然劉招男有九個兄弟姐妹,但各自成家後,撐起自己家庭都顯吃力,縱使有孝心,也未必有足夠的經濟能力能安頓雙親。最後,就由經濟狀況較好的他與弟弟二人,共同擔起奉養母親的責任。

 

 

照顧老母親時,劉招男心裡想著,他雖然有三個兒子,但孩子們總會成家,經濟負擔將日益繁重,他不忍心見下一代面對發生在他這一代人身上的遭遇,這是他的個性,可以苦自己,儘量不去麻煩他人,即使是自己的兒子。為了讓孩子未來不要煩惱兩夫妻晚年的生活,他早早就做了準備,買下一塊地,等老了,修車店的生意也收起來了,就在這塊地上看種個什麼,收成時拿到市場上賣,賺些生活費求個溫飽,依土而生。

 

 

三十六年前,剛買下這塊地時,劉招男原本只打算留著種種蕃薯與花生就好,可是他看到鎮的另一頭有人在種文旦,每年都有盤商來收購,即使收購價未必好,但與種蕃薯相比,種文旦還是比較划算。既然有了這個打算,果樹這種作物可不能等到老了才開始栽種,這塊地得即早「開張」才行。

 

 

從彰化買回樹苗後,原本空蕩蕩的農地變身成了果園,養老夢也浮現雛形。等待文旦樹產果品質與數量趨於穩定,起碼需要十年的時間,他在栽下樹苗後,很辛苦地要一邊經營修車店的生意,一邊照顧果樹等待十年後的收成。而在這十年中,斗六文旦已自立門戶且也逐漸在台北消費市場中受到矚目。所以,當劉招男將第一批文旦賣到市場上時,他得到的收入比他十年前所設想的好太多了。回想當初賣文旦的情景,「大家相搶喔。」劉招男說有些客戶怕買不到,還會特別交待他要記得保留幾箱下來,甚至預訂時就先付清款項。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VLF0005

商品條碼EAN:9789869108225

ISBN:9789869108225

印刷:彩色

頁數:230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歡喜逗陣瘋媽祖套書 (共3冊 送防水夾鏈袋)
山屋憶往──一個歷史學家的臨終自述
地味手帖NO.08 聲音風景 ─聆聽地方的不可見
自戀時代--現代人,你為何這麼愛自己?
第四次國家革命── 重新打造利維坦的全球競賽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