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台灣是誰的?

台灣是誰的?

出版品牌:八旗文化

作者:范疇

ISBN:9789868727588

出版日期:2011-11-24

定價:NT$  280

優惠價:75NT$210

促銷優惠 |

4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4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4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台灣是誰的?
你的?我的?他的?——NO!台灣是世界的。
 
 
這是一本手持望遠鏡和顯微鏡,遠距離而又細緻入微的審視臺灣政治、經濟和社會以及未來的文集。其角度不是臺灣人的(政治不正確?),也不是中國人的,而是一個世界人的角度。全書架構乃是一個基本的哲學起點,也是一個超越島嶼視線而從世界透視臺灣的視角:我(臺灣)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處在什麼樣的狀況中?我可以往哪兒去?我怎麼去?只有誠實的追問這一串問題,台灣才可能有出路,想不清楚,永遠只能原地打轉。
 
——那麼,台灣的現狀如何?
——台灣是一座沒有所謂國際地位的島嶼,但它也是擺脫了專制制度後的中華文明的一扇新窗口和一種新可能。它目前還未全然跳脫出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心態,還被政黨利益綁架和操弄,它的經濟不振,前景不明,年輕人失業率攀高,政治想像只能在統獨之間游移,兩岸關係還在西伐利亞民族國家的邏輯裡打轉。
 
——台灣該往何處去?
——這座美麗的島嶼完全可以如此定位:經濟上的觀光休閒島、資訊自由島、工業精密島,以及國際的大陸跳板島。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島、法治透明島和行政效率島。環境上的生態平衡島。文化上的人類多元文明兼容島。外部世界關係上的等距和平島,以及區域中的民主催生島。(哇!真好!)
 
——然而,如何抵達這美好目標?
——歷史讓台灣變成一個身穿大中國衣服的小島,民主化後台灣又搬來大美國的民主架構,因此台灣殘留著大國才能支撐的行政結構,玩大國才有的複雜政治;心態上殘餘大國子民的尊嚴。這個現象不妨稱為「台灣的定位矛盾」。只有擺脫大中國的歷史情結和大台灣意識,擺脫中心意識,擺脫西伐利亞的國家邏輯,擺脫政黨利益綁架,輕鬆上陣,融入世界,追求世界地位,台灣就有無限可能!
 
概言之,台灣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更不是他的,而是世界的!世界化是台灣唯一的出路和美好可能。台灣人不能活在當下,忘記了怎麼作「人」——世界人。臺灣目前在「國際」上的國家地位低落,也許是一個上天的玩笑恩賜。但世界的文明趨勢,正在等待一個不以「國家」定位的文明主體——台灣的到來。
 
振聾發聵,字字珠璣。只有打破迷思,才能豁然開朗。台灣是誰的?誰才是台灣的?答案只有兩個字:世界。
作者簡介 |
連續創業者,企業及機構顧問
三人行必有我師、自然萬物皆有可觀的信奉者
工作生活於東南亞、北美、灣、中國大陸數十載
當下游走於台北京一日生活圈之間
書摘 |
附錄二:前言
 
 
人若認定自己是窮人,窮一輩子的可能性很大。內心的自我形象決定一個人最終的成就及角色;老人在回顧自己一生時,想來多半會同意這句話。但是,年輕人多半不懂這道理。
 
台灣若認定自己的命運不是統就是獨,那麼現在活著的台灣人,抑鬱以終的可能性很大。台灣人內心的自我形象,將決定台灣最終的成就及角色。二、三十年後的台灣人若回顧自己一生,應該會同意這道理。但是,現在還在青春期的台灣,許多人還不懂這道理。
 
這是一本遠距離觀察台灣未來的文集。甘冒不諱的說,文中的角度不是台灣人的角度,也不是中國人的角度,我希望它是一個世界人的角度。
 
為什麼從世界人的角度看台灣?這並不是說我自己是一個合格的世界人,而是基於一個多年來的個人結論:台灣的真正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中國大陸問題,而這個問題只有從世界人的角度來做遠距離的宏觀,才可能有解。
 
然而,眼下的台灣人似乎已經失去了遠距離宏觀台灣的能力,任何議題,不論是外部的還是內部的,都會很快的碰上中國問題這個玻璃天花板。台灣人似乎都活在「當下」,而這個「當下」的玻璃邊際,就是中國問題,或大家俗稱的兩岸問題。
 
長期下來,台灣人變得只懂得作「台灣人」,而忘記了怎麼作「人」。在地球村內,人應該是世界的動物,在當前人類文明的進程下,世界上許多人已經開始先問自己要作什麼樣的「人」,想清楚了,然後才問自己要作怎樣的「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
 
這讓我想起女權運動的歷史。就在五十年前,女權運動還處在某種原始狀態,那時的口號都是負面列表式的,我不要作這個,我不要作那個。然後,運動開始比較成熟了,口號變成正面列表式,我要作這個,我要作那個。一直到了最近二十年,婦女運動才回過神來,開始從「人」的層次出發,反省我究竟要作什麼樣的一個人。
 
先作人,再作女人!同樣的,先作人,再作台灣人!
 
台灣的資訊已經很發達,取得世界上的任何資訊,在台灣已經不是問題。也就是說,從外部資訊的角度,台灣已經具備了反省自己要作什麼樣的人的必要資訊條件。台灣的人口只有二千三百萬,不是那種近億或數億人口的社會,只要願意下功夫,台灣可以率先世界,提出一個基於「我們已經想清楚要作什麼樣的人」的「台灣人」概念。請問,若談「主體性」,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具「主體性」的?
 
在這件事上,台灣在「國際」上的國家地位低落,也許是一個上天的玩笑恩賜。也許世界的文明趨勢,正在等待一個不以政治上「國家」定位,而簡簡單單的以「作什麼樣的人」為定位的文明主體。
 
行文至此,一些讀者心理可能會浮現某種不安。不談政治武裝、軍事武裝、經濟武裝,先談作什麼樣的人,在當今世道下,是不是太天真了?在本文集多篇文章中,讀者可以察覺一個反復出現的信念:台灣的政治力、經濟力,完全可以是目前的兩倍、三倍,然而,卻因為台灣人還沒想清楚「我是誰」,跳脫不出那個玻璃盒子,它們就被壓抑成了目前的水準。台灣人若掙脫了心理障礙、價值障礙,政治力、經濟力都不成問題。
 
至於軍事武裝力量方面呢?容我說一個小例子,或許可助讀者突破迷思。瑞士,撮爾小國,領地比台灣略大,為列強所環,以軍事中立自保。台灣人印象中的瑞士,多為一個牧草殷殷、牛羊成群、男男女女平和知樂的乳酪國度。事實上,瑞士人出自山民,自古驍勇善戰,今天溫柔和樂印象的背後,乃是一個人人皆兵的國度。瑞士政府鼓勵青年男女練習射擊,男子二十歲必須通過射擊考試,全國家庭擁有步槍近三百萬把,以其八百萬人口計算,幾乎一家一槍。只要瑞士不惹人,誰敢惹瑞士,縱使它沒有飛機大炮軍艦?
 
當然,台灣沒有一戶一槍,也不可能。然而,台灣家家戶戶都有一個比槍還要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在被惹惱了之後,台灣人人可以上街頭!不要小看了這股力量,也不要僅由負面角度看這現象,台灣是一個隨時可以形成「玉蘭花革命」、事情解決後又都自動返回工作的社會。台灣已經不是荷據時代、日據時代的福爾摩沙,也不是老國民黨時代的寶島,而是一個平民價值急劇抬頭的新國度。在世界文明的趨勢下,誰也不能輕易吞下台灣,縱使它的飛機槍炮不如人。
 
或有人說,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這才使得台灣人弄不清楚自己是誰。我的看法是,要搞清楚自己要作怎樣的人,為什麼需要「國際」地位?人,已經生下來了,難道因為戶籍制度改變,身份證被強行拿走,這個人就不是一個人了?但若這個人其他事不好好幹,成天找人辯論自己是姓王還是姓李,那就是自作孽了。固然,戶籍制度上沒有登記,會帶來許多日常生活上的不便,甚至被歧視,但是,只要是一個活生生的真人,把心敞開來,幹得比別人好,總會走出一條別人不得不承認的路來。
 
本書的開篇,收錄了三篇文章。建議讀者先讀這三篇,然後就可以風吹哪篇看哪篇。
 
該三開篇文章提供了一個遠距離觀察台灣的架構:我(台灣)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可以往哪兒去?我怎麼去?
 
作者曾經顧問過許許多多企業及機構,多年來發現,幾乎所有的困境在解套之前,都必須誠實的追問這一串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可以往哪去?怎麼去?這幾個問題,可以說是萬惑之母,想清楚了,才可能有出路,想不清楚,永遠只能原地打轉。
 
任何的思想脫困,都起於對問題的清楚定義;一個回避問題定義的社會,思想難以脫困,行動也自然搖擺反復。本書內的文章,僅僅是為了定義核心問題,或曰破題,答案尚需集思廣益;文中縱或有提供答案的痕跡,那也僅是祭出一個銳角,以期拋磚能引玉。
 
本文集收納了過去三年見諸報端的專欄,限於單篇字數,對種種大議題只能做切片式的處理,有時甚至必須扣緊行文當時的熱點事件,事過境遷後讀起來有點脫序,且有當時認識不足之處雖然如此,在整理文集時,個人覺得即使部分文章的主題已經事過境遷,但其間都還有一種值得留意的宏觀視角,因此還是將這些文章收錄。
 
由於個人也在不斷自我辨析及成熟中,先後成文的篇章中的觀點,或有後來者修正前者之處。也曾想藉著出書統一其中觀點,然再想想,如此一來豈不成了「事後諸葛亮」,對自己交待不過去。因此決定所有文章保留當時刊出的原貌,縱有自打嘴巴之處,也就概括承受了。編輯文集時,並未用當時刊登時間排序,而是以議題分類,尚懇請讀者對其中出入不必深究。
 
 
另需略作交待的是,三年間也寫了不少對中國大陸的評論。道理上,那些中國評論與台灣的終極問題是分不開的,但限於篇幅未收入本書,日後亦將結集成冊,或許,書名就叫作「中國是誰的?你的?我的?他的?世界的?」。
 
——作者於2011
(民國百年看兩岸系列之一)
u        民國百年,兩岸的世界機遇
 
民國一百年之後,台灣應該作為一個世界品牌而存在,而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國家」而存在。
 
大膽犯忌的說一句:「中華民國」與其被打造為一個獨立國號,不如被打造為一個獨立品牌。至於將來誰愛來「掛靠」這個品牌,或這個品牌是否和其他品牌合併,那是將來的事。索尼(Sony)是一個品牌,愛立信(Ericsson)是一個品牌,但這沒妨礙合併的「索愛」新品牌。
 
台灣已經被「主權獨立國家」這個概念牽絆的太久了;甚至,世界已經被國家主義拖累了太久了。台灣若繼續奉行國家主義,等於是主動鑽進古老國際框架的死胡同。
 
彼岸的中國大陸,今日咄咄相逼台灣,表面理由是國家的主權不容分裂,但是真的嗎?或者,它只是偽裝成國家主義的中華民族主義?近代的「中國」被逼入西方的國家主義體系,實在是心不甘情不願的。如果不是為了自保,如果不是西方列強欲瓜分中國,尚在發展融合的中華民族在推翻皇朝之後,應該不至於聲嘶力竭的主張剛性的國家主義,而應該會走向剛柔並濟的世界人民平衡主義。
 
以「國家」為單位的主權主義,啟自十七世紀的西方鬥爭經驗,泛稱為「西伐利亞國際體系」(Westphalian System;西伐利亞精神是西方政體擺脫教會、神權、宗主權,進入「合約關係」的起點,合約的主體則是「獨立國家」。
 
時至今日,西伐利亞體系雖然證明了它可以解決地球上的部分問題,但遠遠無法解決威脅人類生存的關鍵文明問題。帝國主義依然可以依附在西伐利亞精神之下進行;中東、中歐、中亞的複雜民族矛盾問題依然無法在西伐利亞的民族自決精神下安身立命;宗教衝突橫跨了西伐利亞體系;全球氣候問題更是挑戰西伐利亞體系的基本功能。地球生態、跨國金融、互聯網,跨國恐怖主義,在在都證明,不久之後,那種「黃河治理、各管一段」的西伐利亞體系將捉襟見肘,甚至崩潰。
 
世界需要新的典範(Paradigm),人類需要新的案例;吊詭的是,台灣這個西伐利亞體系中的「亞細亞孤兒」,恰巧有機會成為新典範、新案例。「中國」這個被迫進入西伐利亞體系的文明,也有機會和台灣「打配合」,為世界的未來一百年開創新局。
 
世界已經不一樣。經濟全球化事實上已經突破西伐利亞的「國家」切割;產權,尤其是智慧產權、金融產權,已經模糊化了「主權」,產權的神聖性已經開始壓過國家主權,否則今天中國的巨額美債產權也不可能發揮如許的威力。品牌認同的力量,已經開始挑戰國家認同的力量;「國際」(Inter-national的關係實質在地球上已經部分被「品際」(Inter-brandIng取代,否則今天的國際產業鏈也不可能成為國際戰爭的制約因素。
 
台灣近二十年的經驗已經證明,民主、自由、法治作為人類的普世價值,並不必然需要西伐利亞體系的承認才能發生;反而,若人類不智,某一天它可能被西伐利亞體系邏輯的僵化所摧毀。
 
作為萬物之靈,人類是複雜的物種。西伐利亞體系足以作為人類的「單一動力」而永遠承載文明的演化嗎?或者,人類文明日後需要某種「混合動力」?中國,這個新興的西伐利亞國家,既然自詡為特色文明,在強大之後,能否開創一種混合動力的形式?基於對中國歷史及大陸現狀的瞭解,我很難想像中國能夠內生出這種足以撼動西伐利亞體系的混合動力,但是,台灣可以成為中國大陸的外生動力。在這個意義下,「統一」及「台獨」都不過是中華文明下的「偽命題」,一種一百年來被迫陷入西伐利亞邏輯後的偽命題。
 
我們不要忘記,歐盟的發生,本身就是對西伐利亞邏輯的一種修補;歐元的困難,也正是西伐利亞邏輯僵硬化的困難。而台灣最近被歐盟承認「申根簽證通行地位」,難道是基於西伐利亞邏輯?不是的,那是基於全球化的品牌邏輯!
 
〇一一,民國百年,讓它成為新台灣的品牌元年。新中國,請利用台灣品牌,救贖古老的中華文明,使它獲得世界文明話語權。
 
 
(民國百年看兩岸系列之二)
u        兩岸關係必須超越「西伐利亞邏輯」
 
自由、民主、法治,作為人類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三塊基石,至今已經毫無懸念。世界上還在辯論的,不是這三個理念的對錯,而是它們在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的內涵及適用性。即便在一黨專政的中國大陸,執政者也必須緊扣著這三個概念,堅持「在中國特殊的國情及歷史背景下」,「以發展的角度」面對自由、民主、法治。同時,中國也每年發佈「美國人權報告」,譏刺即使在美國,美國版本的自由民主法治也還有許多缺陷。
 
經常伴隨著「自由民主法治」同時出現的另一組概念,「國家主權」、「民族自決」,卻遠遠還不能稱作為人類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無懸念方向。雖然很多人把這兩組概念劃上等號,但那是明顯錯誤的。巴勒斯坦人也追求自由民主法治,但是其國家主權及民族自決卻得不到以色列及美國的承認,連帶的許多美國的盟國也不予支援。如果「民族自決」是普世價值,北朝鮮及南韓應該老早成為一個統一的國家,車城也早已獨立。如果國家主權是普世價值,何來美國對阿富汗的侵犯?何來巴爾幹半島的連年戰亂及種族屠殺?
 
請問,今天地球上還生活在痛苦之中的人類同胞,哪一件不是由於「國家主權」、「民族自決」的架構缺陷而起?無數的欺淩,都假國家主權、民族自決之名進行;這兩個原本崇高的概念,早已落為強權干預、欺壓弱權的藉口。這個被泛稱為「西伐利亞體系」的「國際框架」,已經被歷史證明,它無力單獨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唯一準則。
 
花上如許筆墨辨析以上,為的是兩岸關係,以及它對地球文明可能產生的貢獻。中國,還未長成強權,台灣,還是西伐利亞體系中的孤兒,若放眼五十年,兩者之間可以共創出某種「脫西伐利亞」模式,為地球上其它難以通過西伐利亞體系解決的紛爭,提供典範性的參考。
 
中國引以自傲的「香港模式」,正是一種「非典型西伐利亞」模式。這項創新,一般歸功於鄧小平一人,但是我相信,隨著歷史進程,後世會將其歸功於中國文化的傳統智慧。眼下,中國正面臨著一個更高級的挑戰,那就是香港模式無法解決兩岸關係。
 
中國的領導班子、知識界、甚至軍方,是否具有這樣的歷史智慧、文明視野,從「非典型西伐利亞」思維,一步到位的進入「脫西伐利亞」思維?
 
有人說,中國沒有人敢於在台灣問題上突破思維,唯恐成為「千古罪人」。但若從大歷史、大文明的另一角度發問:中國若繼續依著西方制定的西伐利亞體系定位自己,隨著實力以及資源需求的進展,十年之內就將落入如同當年美蘇之間的冷戰循環,只得不斷地擴充軍備來尋求在地球上的地位,否則就得接受西伐利亞體系中的次級地位。眼下,現成擺著一個足以超越西伐利亞體系的「試點」——台灣,錯失了這個機會,豈不更是「萬古罪人」?
 
未來十年,中國在世界上的「西伐利亞挑戰」巨大,若不提出超越性的思維,中國將落入西伐利亞邏輯的陷阱而不能自拔,而西方將用盡一切力量通過西伐利亞邏輯來阻擋中國的成長。南海的領土問題,中印的邊界問題,中日的釣魚島問題,西藏、新疆的民族自決問題,每一項都可能是破壞大局的導火線。若繼續遵循西伐利亞體系邏輯,硬了,西方可發動代理衝突來攪亂中國的發展進程,軟了,國內百姓在西伐利亞邏輯下的自尊不會同意。
 
清末以降,西方一直在用西伐利亞邏輯與中國打交道;侵略,假其之名,親善,也假其之名。中國人在思想斷層、別無良方之際,也不得不張起西伐利亞邏輯的民族自決、領土神聖大旗與之對抗。百年風波下來,中國人應當已經可以自己歸納出結論:西伐利亞與否,實力才是關鍵;沒有實力,高喊西伐利亞也無用,有了實力,修正西伐利亞亦無妨。
 
今後的中國,能否超越西伐利亞邏輯以睦鄰、以安家、以處世,兩岸的特殊關係可以作為一個突破思維的試點。台灣已經證明瞭,中國民族不依靠西伐利亞邏輯也可以走上自由民主法治。若中國反倒在西伐利亞邏輯下收服了這樣一個台灣,固然足以光宗耀祖,但對子孫及世界,可能是個錯誤示範。
 
 
(民國百年看兩岸系列之三)
u        世界化,才是台灣的遠景
 
前文論述,置於西伐利亞邏輯之下,台灣勢必落入國家主權的泥沼,被迫陷入「統、獨」的二分而不能自拔。台灣已經在這套邏輯怪圈下內耗了至少十年,再這樣自我消費十年,地狹物稀的台灣島終將被徹底邊緣化,人才外流稀釋,淪為「亞洲一村」。
 
「國際」是個標準的西伐利亞概念;事實上,台灣已經被「非國際化」久矣。在過去的三十年間,台灣若還有些許成就,其實質並非來自「國際化」,而是來自「世界化」。
 
「國際化」與「世界化」並非等同的概念,雖然它們有時被混用,但前者是西伐利亞邏輯下的政治概念,而後者是不分國界的人類文明概念。近三十年,外部對台灣的接受,都是基於台灣在世界上的地位,而非基於台灣的「國際地位」。這點辨明瞭之後,人們才會清楚地認識到,世界化才是台灣的出路,國際化不是。
 
海峽彼岸的中國,近三十年來在「國際化」的征途上大有斬獲,但是坦白講,它在「世界化」上的成績單是不及格的。這也難怪,它六十年前建政之初,接手的是一個積弱百年、戰亂四十年的爛攤子,更不幸的,它的頭三十年都處於內部自殘的狀態,這比自耗還要糟糕一百倍。而這一切災難,都是在西伐利亞邏輯下進行的;「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是西伐利亞精神中的「人民自決」,「中國領土神聖不可侵犯」,這是西伐利亞精神中的領土概念。
 
細細體會,我們會發覺,中國在結束頭三十年自殘期之後重新出發的三十餘年至今,所有的作為都還是為了在西方制定的西伐利亞體系中「爭一口氣」;提升經濟是為了這一口氣,舉辦奧運是為了這口氣,中印、南海、東海紛爭是為了這口氣,甚至連中共一黨專政的理論基礎也是基於這口氣。當然,統一台灣更是爭這一口氣中的大事。
 
為了這一口「西伐利亞之氣」,中國付出的代價多矣!經濟,是為了「集中全國力量爭國際大氣」,而不是為了更公義更幸福的人民生活;科技,是為了「證明中國人也行」,而不是為了商業民生;文化,是為了證明「中國也有特色自成一套」,而不是為了與世界交融;軍事,就更不用說了。中國過去三十餘年的國際化,就是在如許西伐利亞代價下顢姍進行著。
 
歷史走到今天,值得追問的關鍵問題是,百年前西方列強侵壓中國的方式,正是通過西伐利亞邏輯的合理化,若非如此,中國會落入別人的遊戲規則達百年之久嗎?若非因為將西伐利亞邏輯當成終極目標,中國有必要通過如許自殘及專政才能爭氣嗎?未來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中國更強之後,還要繼續在西伐利亞遊戲規則下「超英趕美」嗎?
 
最重要的,中國還有必要在「爭西伐利亞之氣」的傳統視野下對待兩岸關係嗎?台灣,這顆中華大歷史中的意外結晶,值得被斷送在西伐利亞賭桌上嗎?若弄碎了這顆結晶,或讓結晶變成了舍利子,如何對歷史及子孫交待呢?
 
今後中國如果發生危機,不論是經濟上的,外交上的,軍事上的,都將是某種被西伐利亞邏輯逼出來的危機。中國執政黨必須在短時間內,提出某種超越西伐利亞邏輯的理念,內以和諧民心,外以緩和國際。這樣內外兼修,乃臻「齊黨、治國、和天下」。
 
而台灣,其實不必爭西伐利亞邏輯下的國號,應該爭的是台灣的世界品牌。全球的有識者已經開始修補西伐利亞體系的不足,否則無以面對人類在地球的生存挑戰。世界品牌的重要性,即將超越國家界限。台灣應當盡速擺脫西伐利亞邏輯,成為世界品牌的先行者;而中國,為了它自己,也應當突破百年來的固化思維,利用台灣這個歷史難得的案例,向世界展現它已超越了國際化而邁入了世界化。
 
這可能是中國的真正百年轉機點所在,兩岸珍惜之,珍惜之!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UUN0001

商品條碼EAN:9789868727588

ISBN:9789868727588

印刷:黑白

頁數:272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總統俱樂部:從杜魯門到歐巴馬,二戰後歷任美國總統的競爭、和解與合作(上下冊不分售)
日治建設的尋古之旅:從基隆港到屏東二峰圳,走訪臺灣歷史的八個悠遊路線
終戰那一天:臺灣戰爭世代的故事
想像歐盟:重新回到世界中心
離散與回歸:在滿洲的臺灣人(1905-1948)(上下冊不分售)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