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

下一個十年:全球變局大預測

Next Decade: the Forecast of Global Order

出版品牌:八旗文化

作者:閻學通

ISBN:9789865842093

出版日期:2013-09-26

定價:NT$  360

優惠價:75NT$270

促銷優惠 |

4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4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4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未來十年,世界可能會變成這樣:
※ 世界重新形成兩個超級大國,它們一邊假裝是朋友,一邊軟性對峙,不會演變為冷戰。這兩超是美國和中國。
 
※ 東亞成為新的世界中心,成為全球戰略要地。大國勢力退出中東,但戰爭和衝突依舊是中東不變的主題。
 
※ 日本力不從心,已經接受了二流國家的現實,開始以今日英國的角色定位自己。它周邊的島嶼衝突(釣魚島、竹島、北方四島)將會減弱。
 
※ 中國無法統一台灣,而台灣在選邊站的遊戲裡日益靠近美國。
 
※ 北韓已經擁有核武,金正恩開始逐步進行私有化改革。東南亞諸國依然沒有一個強勢國家來主導整合,群龍無首。而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的南海島嶼衝突將會弱化。
 
※ 歐盟影響力日益萎縮,政治一體化進程出現倒退,德國會勸英國退出歐盟。俄羅斯第二軍事大國地位不保,經濟上依賴中國。金磚四國已經無人問津。巴西將和美國競爭南美的主導權。
 
※ 中國正學習如何當一個超級大國,並用自己的原則——公平、正義、文明——管理全球事務。中國將放棄不結盟,學習美國擁有自己的軍事盟友,並和美國共享南韓、泰國等盟友。
……
 
美國智庫學者、《未來一百年大預測》、《未來十年:世界霸權大震蕩》作者喬治·弗列德曼指出,在一九一〇年代預測全球格局,你必須從英國的角度談,在後冷戰時代分析世界格局,則必須從美國的角度去談。依照這一邏輯,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預測全球變局,除了美國的角度之外,中國的聲音也無法回避。
 
喬治·弗列德曼的《未來十年》無疑以美國為中心思考世界,而本書《下一個十年:當中國挑戰國際秩序》則代表了中國的觀點。
 
他們的相同之處是:都從各自的國家利益出發、都只做十年預測、都從歷史中尋求外交思想。美國人學習上一任霸主英國和古羅馬的政治智慧,中國人學習現任霸主美國及春秋戰國時期的古代外交智慧。但他們的結論卻全然不同。
 
※ 美國人認為歐美依舊是世界中心,閻學通認為是世界中心必然會轉移到東亞;
 
※ 美國人認為俄羅斯會和德國結盟,而閻學通認為俄羅斯已經對西方失望,會和中國結盟;
 
※ 美國人認為國際秩序依舊是圍繞美國而運轉的,閻學通人認為,中美分享全球霸主之聲譽和責任的時代十年後即將到來。
 
※ 美國人認為平等、民主和自由是這個世界的價值磐石,閻學通認為:王道會取代霸道而變成新型國際規范。公平正義的思想,將挑戰自由和平等的觀念。
 
閻學通的觀點在美國被廣泛、嚴肅地討論,被視為中國鷹派顧問、自由國際主義的敵手。西方已經強烈感受到閻氏觀點的力量和威脅,美國前國務卿、超級外交專家季辛基評價到,閻學通的書中充滿了迷人的結論。
 
然而中國憑借什麼改變世界格局?是否如季辛基所質疑的那樣,中國的內政問題使其無法稱霸全球。內政和外交上的聯系到底有多大?美國戰後崛起時的內政問題又是如何?真的政大而國益大」嗎?對此,閻學通做出了自己的詮釋。
 
世界的發展一直在挑戰國際關系理論的兩大派系:自由主義和現實主義。且不說蘇聯瓦解、冷戰終結令國關學者瞠目結舌,天安門事件發生時,無論西方和中國的學者也都無法預測二十年後的中國。因此,閻學通提倡的用道義現實主義超越霸權,固然被西方學者視為一種新派別,亦或是中國古代王道思想的現代版?「中國模式」的外交版?它如何兼顧道義外交和威權內政的平衡呢?閻學通在書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百年來的世界格局一直被西方人界定,無論如何,這是第一本中國如何看待未來十年全球格局之變化的論述,也是第一本從中國出發對全球變局的預測。不管你是否贊同作者的觀點,這本書的意義,以及書中預測的若干結論,可能都迫使你正面因應,無法回避。
 
未來十年,中美兩超格局如果真的形成,東亞真的成為戰略要地、世界中心,這對台灣來說,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無法回避的議題以及艱難的選擇。台灣一直扮演著機會主義者,很少考慮自己的長久布局,未能像新加坡一樣有長遠的自身定位和戰略思考。下一個十年,台灣會簡單的選邊站嗎?本書作者預測,依照台灣現狀,十年後會選擇依賴美國,為什麼他會這樣預測?這是最符合台灣利益的選擇嗎?
 
本書最獨特之處,是出版社邀約到台灣的媒體界、文化時政評論界、國際關系學界的知名人士,透過點評閻學通的觀點,呈現出台灣學者如何看中國智庫學者之預測、如何看世界之變局的精彩觀點。
 
作者簡介 |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名公共知識分子」——美國《外交政策》雜誌
 「中國鷹派顧問、自由國際主義的敵手、新共產主義者」——西方人眼中的閻學通
 
 
閻學通是中國最有影響力、最具知名度的智庫學者,他1992年獲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北京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的主任和教授。
 
在國際關係領域,閻學通是堅定的現實派,而非自由主義者。他認為,國際現實依托於不同國家各自的國家利益而發展變化,所以中國對外要主動強硬、負起責任,而不能繼續韜光養晦。此外,他引起國際外交思想領域廣泛討論的主張是「道義現實主義」——王道可能取代霸道、未來的趨勢思潮是公平正義,而非平等和自由。
 
閻學通也是多家智庫、外交政策研究機構的委員、理事和研究員。他所參與的智庫議題涵蓋了中日、兩岸、中國和聯合國、軍控與裁軍、中美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國國家利益分析》、《美國霸權與中國安全》、《中國崛起及其戰略》以及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 (美國出版)。
書摘 |
次區域:多敗俱傷?合作共贏?
 
 
東亞自一九九一年柬埔寨戰爭結束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戰爭,而且未來十年這一地區發生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依然很小。中東、非洲、拉美、歐洲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都大於東亞,但是到了二三,這些地區的戰略價值卻無法與東亞相比。對中國來講,東亞是其家門口。從安全、政治和經濟等任何一個角度講,東亞對於中國的重要性都要超過世界其他地區。這意味著中國決不允許美國把東亞變成一個反華的地區。對於美國來講,它決不允許中國把東亞變成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地區,以防中國擁有這麼一個與其抗衡的地區基地。美國必然要在東亞建立一個最為廣泛的防範中國的統一戰線。
 
 
東北亞:北韓難棄核,兩岸難統一
 
東亞將成為世界中心,而東北亞將成為世界中心的中心。與東北亞事務直接相關的國家中,中、美、俄、日、韓五國對東亞地區的影響都大於東南亞的任何一個國家。如果比較負面影響力,北韓的影響力甚至大於東南亞的任何一個國家。這意味著,東北亞地區的戰略關係走向,對於世界中心的走向具有決定性作用。
 
二三的東亞地區國際格局將與世界兩極格局一致。未來十年,各個地區的戰略格局發展趨勢將有所不同。中東、非洲、歐洲有可能是多個地區大國並駕齊驅的多極化趨勢,拉美、南亞和大洋洲則可能是一個地區大國獨大的單極格局。然而,由於美國和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競爭,東亞將呈現兩極格局趨勢。雖然未來十年日本仍可維持其東亞地區大國的地位,但它是一個沒有獨立外交政策的國家,因此基本上是美國的一個戰略追隨者,不可能成為東亞地區的獨立一極。由於日本不能成為獨立的一極,因此無論它在中國和美國之間採取選邊戰略還是中立戰略,都改變不了東亞地區兩極格局的基本態勢。
 
第一章我們已經就中美兩國的實力對比做了分析,因此本節只從戰略關係的角度對東亞地區的兩極化趨勢進行預測。目前,美國在東亞地區的戰略合作關係中佔有絕對的優勢。首先,美國擁有日本、南韓、泰國、菲律賓、新加坡、台灣等多個軍事盟友,其中,日本和南韓還分別是東亞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其次,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與它的盟友們是一致的,因此它們的戰略關係沒有因意識形態分歧而破裂的危險。到二三,美國仍可保持這個基本態勢,但其戰略關係的優勢將不如現在這樣突出。未來十年,中國可從三方面縮小與美國的戰略差距:深化已有軍事合作關係,拓展新的合作關係,分享美國的戰略關係。
 
二三,日本將以日美同盟作為其對外戰略的基礎,但將傾向於採取相對平衡的政策,即在中美之間保持一種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平衡。「二戰」結束以後,日本將主權的最主要成分——國防安全——委託給了美國,即由美國為其提供安全保障。未來十年,日本難以改變其安全委託國的地位。這個地位決定了日本不可能採取完全獨立於美國的對外政策,加之日本難以擁有與中國相當的綜合國力,因此政治上難以成為地區格局中的一極。由於對中國崛起不滿,日本在今後二至三年內會依賴日美同盟與中國對抗,但這種對抗不會持續十年。日本將會意識到,與中國對抗不如緩和中日關係對其有利。一二年中國GDP 八點三七萬億美元)約為日本GDP五點三萬億美元)的一點六倍。中國經濟保持年均百分之七點五的增長,日本保持百分之二的增長,到二〇一六年年底,中國GDP將為十一點二萬億美元,日本為五點七萬億美元。此時,中國經濟規模接近日本的兩倍,日本對中國市場的需求將變得十分明顯,日本政治家們將不得不重新權衡與中國對抗的利弊。日本不會在中美之間採取絕對中立的立場,但是二〇一六年後,日本對華政策將會從靠近美國一端向美國和中國的中間點移動。到二三,中國將成為日本最主要的經濟合作夥伴,日本在安全上仍依賴美國的保護,但由於沒有區域戰爭的現實危險,因此日本在政治上將比現在重視中日關係。屆時,日本有可能在經濟上與中國關係緊密,安全上與美國關係緊密,政治上則持相對中立的立場。
 
二三,南韓在中美之間可能採取中立的立場。未來十年,除北韓核飛彈問題之外,其他主要因素都是有利於改善中國和南韓關係的,南韓在經濟上對中國的依賴只會上升、不會下降。防止日本為「二戰」侵略行為翻案、促進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防止朝鮮半島發生戰爭、防止中美之間發生軍事衝突、促進北韓進行改革開放等因素,都會促進中國和南韓的雙邊關係的改善。朴槿惠當選總統後打破歷史慣例,將第一個特使團派往中國而不是美國,其重視改善兩國關係的意願將使雙方關係得到迅速改善。然而,北韓不可避免地會進行核子試驗和飛彈試驗。南韓會因此抱怨中國不能有效約束北韓的核政策,從而產生不滿。雖然北韓的核政策和飛彈計畫對中國和南韓關係的改善會有一些影響,但這種影響將是有限的。到二三,中國將不僅是南韓最大的經濟合作夥伴,政治上中國和南韓的關係也有可能恢復到金大中和盧武鉉時期的水準。南韓雖然仍保持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但與中國也會有一些軍事合作的專案。
 
未來十年,金正恩的改革政策可以鞏固其政權,加之北韓會不斷地提高其飛彈能力,因此南北韓關係在十年內難以實現正常化。雖然北韓在戰略上並不信任中國,但它所擁有的最好戰略關係仍是中國。二三的北韓將不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國家,金正恩政府會進行更多的社會改革,北韓的社會自由度會有所提高。這種改革將不是西方所期望的那種民主式改革,也不會是中國和越南式的社會多元化改革。北韓將進行的是現有統治下的經濟體制改革,這將是在領導人個人崇拜的基礎上進行的私有化和市場化改革。歷史上大多數王朝都是以私有經濟為基礎的,因此北韓在現有統治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是有可能的。
 
北韓的這種國內改革有利於它與周邊國家的關係,但其核政策則有負面影響。北韓為了實現核彈頭小型化,還會進行一些核子試驗。預計二〇一六年之前,北韓可以完成核彈頭小型化的研製工作。這意味著北韓有了核威懾力,其國防安全有了基本保障。在這種情況下,北韓將像印度和巴基斯坦一樣,暫時不再需要進行核子試驗。停止核子試驗後,北韓與周邊國家的關係將會有所改善,但飛彈試射還會不斷地影響其與周邊國家關係的穩定性。到二三年,北韓與南韓的關係將好於現在,因為南韓為了減少北韓對它的安全威脅,必須面對北韓擁有核武器的現實並努力改善兩國關係。然而,北韓與美國和日本關係正常化的可能性較小,因為美日並不面臨北韓真正的軍事威脅,缺乏與北韓關係正常化的動力。儘管北韓將不再是中國的軍事盟友,但它在戰略上只能依靠中國,而無法倒向美國,因為美國不願與北韓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
 
二三,美國與台灣的軍事同盟關係將更加緊密,中國難以實現和平統一。自一九八一年中國政府正式提出和平統一政策(也稱為「葉九條」)至今已經三十二年了,但目前仍無實現海峽兩岸最終統一的前景。未來十年,兩岸關係將繼續朝著政冷經熱的方向發展。在二三之前,主張台灣獨立的民進黨將有二〇一六年和年兩次參加選舉的機會。這意味著二三民進黨在台灣執政的可能性大於國民黨。隨著一九四九年自大陸到台灣的外省人人數逐年減少,一二年,在台灣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台灣人的只占總人口的百分之三,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占百分之五十四,認為自己既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超過百分之四十。根據目前的發展趨勢,到二三,認為自己是中國人而不是台灣人的將不足百分之一,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的將超過百分之七十,認為兩者都是的將為百分之二十左右。這種政治人口結構的變化趨勢,將使台灣更加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以保持其現有的政治地位。為了確保美國安全保障的可靠性,台灣當局必然和大陸保持距離,甚至疏遠與大陸的政治關係;為了減少台灣問題引發的軍事衝突,台灣當局會用擴大國際空間的方式來取代實現「法理獨立」。到二三,台灣問題將成為中美戰略關系中的一個重要矛盾,其負面作用將可能大於日本問題。
 
 
東南亞:還將是一盤散沙?
 
二三,由東南亞國家組成的東協在東亞地區安全合作中的作用將小於現在。東協成立的初衷就是透過政治合作共同應對大國在東南亞地區的影響。東協於一九六七年成立,成員國由最早的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國擴展到現在的國(增加了汶萊、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為了削弱大國對東南亞地區的主導作用,提高東協在區域安全問題中的地位,東協國家在一九九四年成立了東協區域論壇(ARF),並邀請所有區域大國參加。為了減少雙方在區域安全上的直接衝突,中美兩國都樂見東協充當東亞地區安全問題的主持人。於是,東協小馬拉大車的區域安全機制得以形成,至今已差不多二十年。未來十年,東協要繼續起到這樣的作用將變得十分困難。東亞地區中美兩超格局的形成意味著,中美需要一個兩國共同主導的區域安全機制,由東協主持的ARF已經無力解決中美之間的安全矛盾。東協不願介入中日之間、南北韓之間以及日俄之間的領土爭端和安全衝突,因此東協將選擇回避東北亞區域安全衝突的策略,這將使ARF的作用局限於東南亞地區。到二三,任何一個東協國家都沒有日本那樣的經濟實力,因此它們「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政策將難以為繼,中國將選擇對與己友好的國家實行大規模的經濟援助,而美國則不願為東南亞國家提供免費的安全保障。當東協成員必須保持經濟和安全政策一致時,其成員國將更加分裂,政策一致性將更低,在區域安全事務上的影響力也就更小。
 
二三,東協一體化進程將無明顯進展。東協國家的一些人士曾把歐盟視為東協發展的范本,然而自東協成立以來,它在經濟一體化方面並沒有獲得類似歐盟那樣的發展。東協國總面積為四百四十四萬平方千米,有五點七六億人口,但其GDP總量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雖然東協成員國多次在共同聲明中提出要加強一體化建設,但是至今東協既無統一的關稅,也沒有統一的簽證,更沒有統一的貨幣。東協一體化難以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根本原因並不是成員國經濟水準差距大、政治制度差別大,而是缺乏強有力的政治領導。德國和法國為歐盟提供了有力的政治領導,美國為北美自貿區提供了領導,因此歐洲和北美的經濟一體化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東協最大的國家是印尼,該國有二點三七億人口,占東協總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一,但它經濟落後,GDP只有八千多億美元。東協成員中經濟最發達的國家是新加坡,但新加坡是城市國家,人口只有五百三十萬。由於沒有國家能為東協的經濟一體化提供政治領導,因此幾十年來東協都主要是一個政治組織而不是一個經濟組織。未來十年,東協缺乏政治領導的問題難以得到解決,與此同時,菲律賓和越南在阻止東協一體化方面的實力會有所增強,因此到二三,東協將仍是一個以政治安全合作為主的組織,而難以發展成為一個以經濟合作為核心的組織。
 
二三,東協將面臨東亞區域化和亞太區域化兩種戰略選擇。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於一九九一年提出過建立東亞共同市場的建議。美國擔心東亞經濟一體化會形成亞洲的「歐盟」,成為一個強大的經濟競爭對手,於是以東亞地區合作不應排除區域外國家參加這一開放性原則為藉口,破壞了這個建議。為了阻止東亞地區經濟區域化的發展,美國於一九九三年將澳洲、美國、加拿大、日本、南韓、紐西蘭和東協六國構成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改名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並將成員開放到二十一個。此後,美國又透過擴大東亞峰會(EAS)成員數量和簽署《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策略抵制中國推動的「東協與中國」(十加一)和「東協與中日韓」(十加三)區域經濟合作機制。未來十年,中國推動沒有美國參加的東亞經濟一體化和美國以開放性原則破壞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競爭態勢不會改變。東協會繼續推動十加一的發展,但對十加三則無能為力。由於中日關係的惡化,在未來五年,十加三難以推進,但是五年後,面對中國市場所能提供的重大經濟利益,日本重新參與東亞區域合作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有可能改變對中日韓自貿區的消極態度。到二三,中國將成為東亞所有國家的最大經濟合作夥伴,此時東協、南韓和日本都可能重新釋放出推動東亞經濟一體化的積極性。如果中國在未來十年能說服南韓先行建立起十加二的自貿區,到二三東亞經濟區域化將會取得實質性進展。APECTPP 將很可能仍是「清談館」狀態,這兩個機制雖然不能阻止東亞經濟區域化的發展,但減緩東亞一體化速度的政治作用還是有的。
 
 
島嶼爭端:還是衝突引爆點嗎?
 
二三,東亞地區的海洋爭端將沒有現在這麼緊張,對東亞國家雙邊關係的影響也將弱化。自「二戰」結束以來,東亞地區的海上島嶼分歧並非持續不斷地引起衝突,而是平息的時間長、衝突的時間短。歷史上,邊界分歧本身引發衝突的事件少,而以邊界分歧為藉口製造衝突的現象多。以來的東亞島嶼分歧更多是被當作衝突的藉口而非衝突的真實原因。否則,我們就無法解釋為何前這些衝突可以長期保持平安無事。許多人認為,是海洋開發技術的進步使得開發海底能源有了可能,所以引起了東亞國家對海島的爭奪。這顯然不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經濟發展邏輯。在知識經濟時代,大國累積財富的主要方法是知識創新而不是佔據自然資源。作為世界前三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日本都必須把創新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動力,而不可能像俄羅斯一樣依賴能源出口。中、美、日三國在東亞地區島嶼爭端中的政策目標都不是水下的能源,而是區域主導權的爭奪。美國利用東亞地區的島嶼之爭,最大限度地鞏固其戰略盟友對其安全保障的依賴關係。中國作為一個崛起大國,則需要增強對其海洋權益的保障力度。日本則是借助島嶼爭端延緩其國際地位的下降速度。
 
以來,東亞地區島嶼衝突的具體原因可歸納為兩個。一是日本的相對衰落,另一個是中國與東協自貿區協議的全面實施。日本失去了世界經濟第二大國的地位,這對日本民眾來講是個難以接受的現實。日本民眾對日本政府的不滿推動了日本國內右翼勢力的發展,而日本領導人又無法在短期內迅速改變經濟衰落的趨勢,因此為了迎合不斷強大的日本右翼勢力,日本政府在島嶼問題上採取了強硬政策,以爭取民眾支持。於是,日本在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問題上與俄羅斯發生衝突,為獨島/竹島與南韓發生衝突,為釣魚島與中國發生衝突。如果不是日本政府以島嶼分歧為藉口顯示其強硬的對外政策,我們就無法解釋日本為何在同一時間與中國、俄羅斯和南韓三國發生衝突,因為不存在中俄韓三國事先協商同時與日本發生領土爭端的可能性。我們不能將三面出擊的策略理解為日本政府的不明智,而只能解釋為是不得已而為之。也就是說,這是由於日本政府目前找不到更好的策略來挽救其不斷下降的國際地位。
 
南海島嶼爭端自二十世紀七年代聯合國通過海洋法時就存在,但這些爭端只是偶爾引發衝突。〇〇年十一月,中國與東協簽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決定在建成中國—東協自貿區,並正式啟動了自貿區建設的進程。根據協定,年一日自貿區將全面啟動。中國與汶萊、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六個東協成員國之間將有超過百分之九十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對東協的平均關稅將從那時的百分之九點八降至百分之零點一,上述東協成員國對中國的平均關稅將從百分之十二點八降至百分之零點六。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個東協新成員將在二〇一五年對百分之九十的中國產品實現零關稅的目標。為了在建成自貿區,中國率先降低關稅,東協國家自然沒有意見。而到了東協國家需要依據協定也降低關稅時,它們感受到了中國優質商品對其民族經濟的嚴重衝擊。為此,自認為受到嚴重衝擊的越南和菲律賓就以島嶼爭端為由向中國發難。
 
二三,東亞地區的島嶼爭端並不能得到解決,但將不再是改善雙邊關係的主要障礙。到二三,多數日本民眾將開始接受日本成為世界二流國家的現實,對於日本衰落的不滿情緒將不再那麼強烈。日本政府利用島嶼爭端顯示其強硬外交立場的政策,不但不能為日本獲得更多的領土主權,反而會惡化其周邊環境。未來十年,日本在東北亞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將不但不如中國,甚至有可能成為該地區被孤立程度僅次於北韓的孤立國家。日本政府和日本民眾將不能容忍這種政策持續年。因此,到二三年,日本將不再以島嶼為藉口主動製造與鄰國的衝突,東北亞地區的島嶼問題將成為不再引人關注的歷史遺留問題。至二一二年的南海島嶼衝突已經使東協國家意識到,以島嶼爭端為藉口挑釁中國,不是一個有效維護自身利益的策略。一二年年底,菲律賓呼籲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召開四國會議,商討共同對付中國的戰略,但這一呼籲以無一國回應而收場。未來十年,中國將學會如何當一個世界大國,如何承擔強國的國際責任,如何處理與周邊中小國家的關係。因此,到二三,南海島嶼分歧仍將存在,但中國與東協國家將制定出管理這些分歧的規則,從而使這些分歧不再成為中國與東協合作中的重大障礙。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UOB0019

商品條碼EAN:9789865842093

ISBN:9789865842093

印刷:黑白

頁數:336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左右國共大局:香港第三勢力流亡錄
心向群山:人類如何從畏懼高山,走到迷戀登山
死亡自決權:除了放棄活下去之外,沒有別的選項了嗎?
台灣地圖館‧山脈 (平裝版)
刀達人完全實用手冊:登山露營野餐垂釣的用刀常識與秘訣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