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當完兵,我旋即進入職場,而在投入工作7年後逐漸對職業感到疲勞,覺得人生需要轉捩點,但沒有勇氣繼續讀書,唯有「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這個想法不斷在腦海裡盤旋。因此,我辭掉工作開始旅行,走進了陪伴我10年的村上春樹作品的世界裡。 我稱這趟旅行為「B級旅行」,因為旅程中連道頓堀的大阪燒、神戶的牛肉料理等必吃美食都沒有品嚐到(當然啤酒還是暢飲了不少);而對於這趟B級旅行,我也不指望能得到他人的理解,畢竟是因為喜歡而投入的,對我來說這樣就足夠了。 旅行結束後,我開始在部落格上撰寫文章,希望可以和喜歡村上春樹的人分享這趟旅行的過程,後來被出版社的主編注意到,進而促成了這本書的誕生。這趟「尋找村上春樹之旅」歷時24天,大致上分為6個地區:從村上春樹文學的起源「阪神間」開始,到京都、兵庫縣、四國(《海邊的卡夫卡》的主要背景)、東京以及北海道,全都是曾經出現在其作品中的場景,或與他日常生活相關的地方。
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母親發覺長女是個女孩子,也就是開始把她當作女人來看待的呢? 這個時間點因人而異,有些母親是在看到三、四歲的女兒坐在鏡子前,模仿大人化妝的樣子時,才有感而發:「啊,這孩子也是個女孩兒呢!」 我在前文也提到過,隨著孩子逐漸長大,父母親對孩子的期待也愈來愈多。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希望成績能夠更好、運動項目也能更加得心應手等等,期望孩子能夠文武雙全。 如果頭胎生的是女兒,做母親的對同性別這件事,更會產生特殊期待。 例如:希望她長得可愛、希望她變漂亮、希望她不只長相,就連個性也能得到大家的稱讚:「她真是個可愛、開朗又心地善良的好孩子。」這就是母親「對同為女人的期待」。 因此,母親的期待都聚焦在「身為女孩子應有的表現、身為女性應有的表現」上。 無論是個性、生活方式及夢想,母親都希望女兒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
居住在新疆的維吾爾人,其實不管是在文化、宗教與語言上都與中國內地的漢人有不容忽視的差異。在這樣的差異下,不論是在交流或溝通上都難免會產生齟齬。然而,面對這樣的差異,中國政府卻是以「同化」為前提,企圖達到「維穩」的效果。 因此,即使中國政府一再強調對維吾爾人的照顧,但霍史達克仍觀察到中國政府抹去維吾爾民族色彩的軌跡。文化大革命時,紅衛兵強迫穆斯林羞辱自己的宗教──包括把豬養在聖陵內。他們破壞清真寺,燒毀古蘭經。改革開放後,中國表面上大力保護穆斯林的文化,但在「去維吾爾」化的腳步卻越來越快;包括大量移入漢人、透過義務教育漸次以漢語取代維吾爾語。後者被看做是從根本抹去維族文化的手段之一...
光現出版是一家綜合型的出版社,成立於二○一六年。出版分類包括商管、生活、社科、語言類叢書,循傳統通路銷售。預計每年將出版約30-50本圖書。...
「太陽底下,總有新鮮事」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