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諺,虎父無犬子;西諺則是 Like father like son。從遺傳醫學來看,真的是如此嗎?
從基因遺傳的邏輯來說,決定寶寶性別的基因,由性染色體 X 與 Y 組成,男寶寶為 XY,女寶寶為 XX;爸爸媽媽各出一半,也就是男寶寶的 X 基因來自媽媽、Y 來自爸爸,女寶寶從父母各得到一個 X。而從人類染色體圖譜來看,第二十三對性染色體中,男生 XY 的 Y 相較顯得個頭小,X 染色體則個頭大很多;女生的 XX 染色體則大小差不多。而攸關智商與身高等基因,都位於 X 染色體上。
染色體承載著基因,愈大的染色體載著較多數量的基因。從染色體的「體型」來看,X 比 Y 載著數目較多的基因,研究也顯示 X 染色體帶有近千個基因,Y 染色體帶的基因少,其功能也較無關緊要。
因此,父母雙方對帶有兩個 XX 染色體的女孩,遺傳影響力相對不分軒輊;若是男孩,則受到來自母親的 X 染色體遺傳影響多出許多。所以,「虎父無犬子」這句話或許沒錯,但相對的,「虎母無犬子」則是具有遺傳醫學的基礎,千真萬確。
母系遺傳對兒子的影響力大,打個有趣的比方,女性在選擇伴侶時,從男友身上就可以推斷準婆婆的樣貌。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男友很優秀,那麼男友的媽媽肯定不馬虎。奶奶覺得自己的兒子聰明,可以感到自豪,若孫子聰明,那就要感謝媳婦了。
醫界研究人類的智商到底是由哪些基因所決定,也探討了父母雙方誰的影響力大。有一項以老鼠做實驗的研究指出,在母系的性染色體 X 上發現了智商基因,父系的 Y 染色體則沒有。老鼠的腦部皮質層發現了母系的基因,父系基因則分處腦部皮質的邊緣。這個研究也實際調查一群人,因此對照出,母親對智商的影響力很大。
由於智商被歸類為可被訓練的,這項實驗也指出遺傳只約佔 40%~60%,後天的親子關係也會影響腦部海馬迴功能;海馬迴是控制記憶、學習、壓力回應的區域。父親的遺傳,則可能影響人的直覺洞察力與情緒。
其他研究也探討智商基因不只位於單一個染色體,還有許多未知等待被發掘。事實上,子女是父母親的遺傳經過多重組合而來,卻絕對不是一加一再除以二的結果。
換個方式比喻,Y 染色體很像包花瓶的包裝紙,決定了性別。而 IQ 基因多數來自 X 染色體,X 染色體上也被發現具有很多重要基因;如果是 X-linking 的遺傳疾病,患病的是男性,就是來自於母親。如果有家族病史,又都發生在男性身上,那麼線索就在媽媽身上,要從媽媽身上去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