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被貼上「不可能」的巨大封印,最後能把它撕下來的只有我們。」
★英國搖滾音樂家大衛‧鮑伊百大書單中唯一入選的日文小說
★一九七六年美英日跨國合作改編,躍上國際大銀幕之作
★三島由紀夫經典之作獨家全新譯本
「有戰慄就有希望,因為這裡有肉體。」──張亦絢專文解說
三島由紀夫經典之作全新譯本!
「成為大人是一種腐敗,而我拒絕腐敗。」
妄想、性、光榮、死亡……若是可以,誰又不想活於幻想之中?
隔著偷窺孔觀看母親肉體的少年小登,對著陸地心生厭惡而往大海漂泊的男子龍二;他們在一艘貨船上相遇了。小登多麼希望自己就此乘船遠去,成為海平面上不斷消失的一點,他一心欽慕於遠航的獨一。被視為英雄的龍二原本也這麼想,只是當他遇見少年的母親,可以說是一見鍾情……
「大人根本搞不清楚危險的定義。他們認為現實生活受了點傷,流了點血,還有報紙上大肆報導的就是危險。什麼嘛!真正的危險就是活著本身,沒別的!」
鄙視性、鄙視年長大人的權力,13歲少年的所知才是一切真理;但誰也無法抵擋身體的成長,年少青春的死亡。就快了,就快了;老大、小登等六名少年相約一同去實現他們的榮耀,在一個明亮如夢的午後,無風也無浪。
*
「但誰都知道,光榮的滋味本來就是苦澀的。」
小說中的人物無不在為追逐幻想一事而努力著,三島由紀夫卻透過這些人物,展現了幻想是如何能輕易地淪落成為妄想。與現實抵抗,不惜以死作為代價,甚至將死亡作為一種耽溺的美,正是三島美學精神的展現。為了成為永遠的英雄,一點苦澀又算得了甚麼呢?
三島由紀夫(1925-1970)
本名平岡公威,出生於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四日,自幼身體孱弱,在出身貴族的祖母溺愛下成長,養成其孤獨、敏感而纖細的個性,及對日本傳統藝能之美的嚮往,帶來一生不可抹滅的影響。
十六歲即發表作品《繁花盛開的森林》,展現其美學意識及華麗的文體,被視為早熟的天才。引薦他跨進文壇的恩師清水文雄為其取的筆名「三島由紀夫」從此陪伴他一生。
一九四七年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後,任職於日本大藏省,隔年為了專心從事寫作而離職。一九四九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假面的告白》在文壇嶄露頭角,此後創作不斷,成為日本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三島不僅在日本聲譽卓著,在國外也享有極高的評價。暢銷作品《潮騷》為其打入美國出版市場;展露獨特洗鍊美學意識的《金閣寺》將三島的文學事業推上高峰。曾三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被譽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也是日本當代著作譯成英文等外國語版最多的作家。
除了小說、散文與詩詞等文學創作,三島在戲劇方面也展現驚人的才華,寫了許多優秀劇本,致力於日本古典戲劇能樂和歌舞伎的現代化。同時還擔任電影演員,甚至在以自己小說改編的電影中特別演出。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三島完成力作《豐饒之海》四部曲最終卷《天人五衰》後,即夥同四名楯之會青年成員前往自衛隊總部挾持總監,鼓動自衛隊發動政變未果,當天便切腹自殺,結束其壯麗的一生。
徐雪蓉
政大東語系日文組畢業,輔大日研所碩士,比較文學博士班肄業。曾任教輔大日文系十年。
譯有:福澤諭吉《勸學》、柳田國男《遠野物語・拾遺》、谷崎潤一郎《刺青》(合譯)&《白晝鬼語》、梅原猛《日本的森林哲學》、內田樹《日本邊陲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