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科學百科> 迷戀音樂的腦

迷戀音樂的腦

This Is Your Brain on Music:The Science of A Human Obsession

出版品牌:大家出版

作者:丹尼爾.列維廷 Daniel J. Levitin

譯者:王心瑩

ISBN:9789866179495

出版日期:2017-07-19

定價:NT$  320

優惠價:75NT$240

促銷優惠 |

3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3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3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有時一段旋律就能喚起許多回憶
有時一首歌就能為我們阻擋世界
為何音樂在我們心中占有如此獨特的地位?
我們都能說出自己喜愛的音樂風格與類型,
但你真的知道為何自己喜歡的是這種,而不是那種音樂?

 
資深音樂人〔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製作人〕暨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列維廷,
結合音樂分析、心理學與神經科學,
述說音樂如何令人迷戀,解譯人類最優美的神經衝動——
☆  哈佛大學「新鮮人通識教育核心計畫」指定閱讀
☆  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史丹佛大學等校課堂教材
 
音樂是最能貼近心靈、感染情緒的創作形式,也是我們唯一隨身攜帶、不時重新溫習的藝術作品。
我們都能輕易舉出喜愛的音樂家或音樂類型,卻難以解釋為何自己喜歡的是這些音樂,而非其他作品。彷彿在音符與和弦之間,還有某種我們能夠感知,卻無法言說的神祕。
 
作曲家荀白克曾說:「總有一天,心理學家將能解譯音樂語言。」如今預言的時代已然來臨。心理學家運用磁振造影與記憶理論,探究人類心智與大腦如何傾聽、感受音樂,以完形理論分析音樂家如何顛覆聽眾心理,創作令人驚豔的樂曲。但科學研究的意義不在於驅除一切神祕,而是重新創造、活絡神祕的面貌。當我們理解人類對音樂的迷戀的本質,也更能深入地認識自己。

作者簡介 |

丹尼爾.列維Daniel J. Levitin
專業音樂人,成長於1970年代搖滾狂飆的加州。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母親所彈奏的蕭邦與舒曼是他對音樂最初的記憶,然而丹尼爾卻在大學時代為組搖滾樂團而輟學。在音樂界浮沉數年後,丹尼爾闖出一番成績,擔任史提夫.汪達、死之華樂團、藍牡蠣樂團的唱片製作人、錄音師,更與史汀、大衛.拜恩同台共演。
 
三十歲後帶著對音樂的熱情重返學界,現為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心理學教授,主持音樂感知與知覺研究實驗室,致力探究音樂如何引發情感,以及人類如何記憶、再現音樂,他的實驗室也是妃絲特、巴比.麥菲林等音樂人的朝聖地。丹尼爾堅持以真實音樂取代傳統實驗所用的機械人工聲響,以取得貼近現實的數據。著有《迷戀音樂的腦》、《傳唱世界的六首歌》、《認知心理學基礎》,其中《迷戀音樂的腦》為麻省理工學院、UCLA的課堂教材,及哈佛大學的新鮮人通識教育核心計畫指定閱讀。

譯者簡介 |

王心瑩
夜行性鴟鴞科動物,出沒於黑暗的電影院與山林田野間。日間棲息於出版社,偏食富含科學知識與文化厚度的書本。譯作有《我們叫它粉靈豆─Frindle》、《女孩的In發明》、《小狗巴克萊的金融危機》等,合譯有《你保重,我愛你》、《上場!林書豪的躍起》,並曾參與「魔法校車」、「波西傑克森」等系列書籍及《科學人》雜誌翻譯。

書摘 |

一般認為,我們的思想和記憶,正是來自神經元所形成的這類大量連結。然而,並非所有神經元都在同一時間內受到同等程度的活化,萬一發生這種事,我們的腦袋必然產生各種混亂的影像與感覺(事實上,癲癇發作時正是如此)。在特定的認知活動中,幾組神經群(或稱神經網絡)會先活化,接著便使其他神經元活化。例如當我的腳趾踢到東西時,腳趾的感覺受體會將訊號傳到腦中的感覺皮質,引發一連串神經元產生活性,讓我感覺到疼痛,並把腳縮回來,也讓我不由自主地開口大罵。
 
當汽車喇叭響起,空氣分子會撞擊鼓膜,促使電訊號產生,送往腦中的聽覺皮質,並引發一系列事件,動用與腳趾踢到東西時十分不同的一群神經元。首先,聽覺皮質的神經元會分析聽到的音高,因此我可以辨認出這是小客車的喇叭,而不是卡車的喇叭或球賽觀眾用的汽笛喇叭。接著會有另一群神經元活化,以判斷聲源所在。這些程序會引發視覺的定位反應,使我轉身觀看發出聲音的來源物,視情況所需,我也可能立刻往後跳開(這是運動皮質神經元受到活化的結果,掌管情緒的杏仁核神經元也會一同受到活化,告訴我危險將至)。
 
當我聆聽拉赫曼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時,耳蝸的毛細胞會分析傳入耳中的聲音,將之分成不同的頻率帶,然後傳送電訊號到初級聽覺皮質(A1 區)。顳葉的其他區域,包括大腦兩側的顳上溝(superior temporal sulcus)和顳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則協助辨認我所聽到的音色。目前為止我所用的腦部區域,就與處理汽車喇叭聲所用的區域一樣,唯神經元群組及神經元的活化方式有些不同。不過,接下來活化的則是完全不同的神經元,因為接著要分析音高序列(顳上回前區與額下回)、節奏(小腦、顳上回後區、前運動區)和情感(額葉、小腦、杏仁核及依核,依核是構成愉悅和獲得酬賞感的結構網絡的一部分,愉悅和獲得酬賞感則可來自進食、性行為或聆聽悅耳的音樂)。假如汽車喇叭聲的音高為A440,對應這個頻率的神經元就會活化,而當拉赫曼尼諾夫的樂曲中出現A440 的音高時,這些神經元也同樣會活化,不過兩者所引發的心智經驗是不同的,因為兩個事件發生的脈絡不同,運用的神經網絡也不相同。雙簧管和小提琴給予我不同的聽覺經驗,而拉赫曼尼諾夫運用這兩種樂器的獨特方式,則使我對他的協奏曲產生和汽車喇叭聲截然不同的反應。相較於喇叭聲帶來的警覺心,聆聽協奏曲使我感到放鬆,這時受協奏曲活化的神經元,很可能就是當我待在熟悉的環境中感到平靜、安全時所活化的那些。我透過經驗學到汽車喇叭聲代表的是危險,或是有人想喚起我的注意。這樣的機制如何產生?有些聲音本質上即令人感到平靜,有些則使人備受驚嚇。每個人生來都傾向以某些特定方式解讀聲音,雖然其中也存在許多個別的差異。只要比較鳥類、齧齒類和黑猩猩所發出的警戒聲,就會發現許多動
物都將驟發、短促而巨大的聲音解讀為警戒。我們往往把緩慢、悠長而輕柔的聲音解讀為平靜,或至少是不帶有特別的情緒,想像狗兒的尖銳吠叫,還有小貓安穩坐在你腿間的輕柔低嗚。作曲家當然能理解箇中區別,他們運用數百種音色和音長的細微變化,來傳達人類經驗中各種細微的情緒變化。
 
以海頓所作的《驚愕交響曲》為例(G 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第二樂章,行板),作曲家用小提琴演奏主旋律,營造懸疑感。柔和的琴聲使人感到平靜,伴奏的撥弦短音傳遞著和緩卻衝突的危險訊息,兩者結合成一種無從提防的懸疑感。主旋律橫跨的音程很少超過八度音的一半,也就是不超過完全五度。接著,旋律的輪廓進一步透露出滿足的感覺,音符先是上行,下行,隨後又重複上行的基調。輪廓的上/下/上暗示著旋律的並列,讓聽者準備迎接下一個「下行」的段落。隨著輕緩、平靜的小提琴聲,這位大作曲家突然讓旋律改為上行(只有一下下),而節奏則保持相同。他停在第五個音,一個相對穩定、和諧的音,我們預期下一個音會往下降低,回到原本開始的地方(主音),連接這第五個音與主音之間的距離。接著天外飛來一筆,海頓給了我們一個音量極大的音,而且高了八度,並用灼熱的銅管和定音鼓演奏。他一舉顛覆了我們對旋律走向、輪廓、音色和響度的預期。這就是《驚愕交響曲》帶來的「驚愕」。
 
海頓的這首交響曲顛覆了我們對世事的預期。即使是不具音樂知識,對音樂無任何預期的人,聽到這首交響曲依然會感到驚訝,這是音色變化所帶來的效果,原本輕柔舒緩的小提琴聲轉變為警示意味濃厚的管樂和鼓聲。對具有音樂背景的人來說,這首交響曲也顛覆了由音樂傳統及風格所建立的預期。那麼,大腦如何產生這類驚訝、預期與分析?大腦如何透過神經元達成這些運作過程至今仍是個謎,不過我們手中已握有一些線索了。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CCO0014

商品條碼EAN:9789866179495

ISBN:9789866179495

印刷:單色

頁數:320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便宜沒好藥?一段學名藥和當代醫療的糾葛
原來科學家這樣想3:如何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寫給青少年看的天文學故事、培養科學素養的最佳課外讀物)
一看就懂森林之島:走入大自然,認識台灣森林的第一本書
誰開了處方箋? 精神疾病的診斷、用藥,以及治療結果(兩冊套書)
21世紀諾貝爾物理獎2001-202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