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1968 官網獨家 世界哲學史 日本 一群喵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戰後歐洲六十年(上下冊套書)〔新版〕

戰後歐洲六十年(上下冊套書)〔新版〕

出版品牌:左岸文化

作者:東尼.賈德

譯者:黃中憲

ISBN:9786267462362

出版日期:2024-12-25

定價:NT$  1600

優惠價:79NT$1264

促銷優惠 |

新書折扣

內容簡介 |

上冊

「像狐狸一樣,歐洲懂得很多。」

歐洲曾經只是地理名詞,卻能夠從二戰的浩劫中走出,轉型為世界各國心生嚮往的典範。

 

一戰前的歐洲也許是樂觀的大陸,二戰後的歐洲卻已是懷疑的廢墟。一九四五年後的歐洲人,生活在大戰與極權主義投下的長長陰影裡,小心翼翼不去破壞得來不易的和平,遠離激烈的意識形態鬥爭,專注在重建與復興的工作上。各國雖也有相當的「去納粹化」措施,對於可怕的過去與創傷,許多人選擇緘默以對。

 

然而,美蘇卻在二戰後開始激烈的地緣政治對抗,冷戰隨即到來,不但使戰爭的陰影揮之不去,也讓歐洲大陸分為東西兩半。蘇聯在東歐建立起諸多衛星國,美國為了對抗蘇聯,則以馬歇爾計畫大力扶助西歐各國。雖然鄰國對此感到憂懼,西德在戰後卻迅速成長,成為歐洲發展的引擎。

 

一九五○、六○年代,英、法、西德等西歐各國迎來經濟復興,並在煤鋼共同體和北約等組織中推動多方面的整合,消融彼此的敵意,以抵禦蘇聯的威脅。同一時期,蘇聯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東德等國納為附庸,並強行推動計畫經濟,命其服務於蘇聯的經濟體系,東歐遂陷入經濟依賴和發展遲緩之中。

 

到了一九六○年代末,在西歐,經濟成長雖帶來繁榮,但也使社會階級差距和青年世代的不滿逐漸浮現;在東歐,計畫經濟的低效和政治壓迫引發對共產體制的質疑。對於東西歐各自的反叛,東尼.賈德評論巴黎的五月事件「根本談不上革命」,而「共產主義的靈魂」在布拉格之春後「就已死掉」,為一九八九年的局勢埋下了伏筆。

 

下冊

「我在書中堅決把歐洲的兩個半邊整合進一個共同的故事。」

儘管納粹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意圖上南轅北轍,那並未帶給它們的受害者什麼慰藉。

 

告別繁榮樂觀的六○年代,七○年代歐洲迎來的是一連串困難。美國放棄布雷頓森林協議,歐洲貨幣匯率跟著浮動,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接續而來,兩次石油危機火上加油,引發失業潮、進出口貿易下滑的困境。柴契爾主義推動市場化和私有化,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戰後歐洲社會共識的軌道。

 

一九八○年代末,共產東歐經歷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戈巴契夫為了挽救蘇聯的共產主義,在權力核心啟動改革,結果引發骨牌效應,東歐各國迅速脫離共黨統治,紛紛從鐵幕走出,帶著「返回歐洲」的想望,加入歐盟、北約等組織。人們不禁要問:歐洲人是誰?誰能代表歐洲?

 

從史達林開始,蘇聯即在戰後東歐建立起政治肅清、經濟掠奪和思想控制的統治。共產政權垮台後,東歐各國面臨要清算過去的罪行,又要同時和解與寬恕的難題。它們該如何面對過去共產主義的暴力?又該如何對待與政權合作的協力者?雖然接納了歐洲的價值觀,東歐國家仍需克服歷史遺留與社會分歧的困難。

 

不論是對於納粹或共產的罪行,東尼.賈德堅持,歐洲人必須拋棄遺忘或美化歷史的權宜之計,正視自己的國家曾參與的黑暗事業,而這需要歷史學者「對事實、證明、證據一絲不苟的追求」。歐洲一體化固然有所成就,但若建立在錯誤的認知之上,仍將彼此扞格不入。「歐盟或許是對歷史的回應,但永遠無法取代歷史」。

 

 

作者簡介 |

東尼.賈德(Tony Judt1948~2010

1948年生於倫敦,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和法國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於劍橋、牛津、加州大學、紐約大學。1995年在紐約大學創設雷馬克研究所並任所長,致力於研究歐洲事務。2008年確診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俗稱「漸凍人」),2010年病逝於紐約。

 

常為《紐約書評》、《泰晤士報文學增刊》、《新共和》雜誌、《紐約時報》撰文。作品《戰後歐洲六十年》名列《紐約時報書評》2005年十大好書,並贏得外交關係理事會亞瑟.羅斯圖書獎(Arthur Ross Book Award)、入圍普立茲獎決選名單和撒繆爾.強森獎決選名單(Samuel Johnson Prize)。2007年獲頒漢娜鄂蘭政治思想獎(Hannah Arendt Prize for Political Thought);2009獲頒歐威爾獎(Orwell Prize)終身成就特別獎,以表彰他對英國政治寫作的貢獻。

譯者簡介 |

黃中憲

政大外交系畢,專職筆譯,譯有《朝鮮半島現代史》、《太平天國之秋》、《帝國暮色》、《意外的國度》、《大分流》、《維梅爾的帽子》、《利瑪竇的記憶宮殿》等。

目錄 |

上冊

序言與誌謝

導論

 

第一部  戰後1945-1953

  第一章  戰後遺緒

  第二章  懲罰

  第三章  歐洲的復興

  第四章  無解的難題

  第五章  冷戰來臨

  第六章  進入旋風

  第七章  文化戰爭

  尾聲 舊歐洲的終結

 

第二部 繁榮及其不滿1953-1971

  第八章    追求政治穩定

  第九章    破滅的幻想

  第十章    富裕的年代

    附言:兩個經濟體的故事

  第十一章  社會民主時期

  第十二章  革命的幽靈

  第十三章  大勢底定

 

延伸書目

 

下冊

第三部 大衰退1971-1989

  第十四章  期望降低

  第十五章  政治譜新調

  第十六章  過渡時期

  第十七章  新現實主義

  第十八章  無權者的力量

  第十九章  舊秩序的終結

 

第四部共產解體 1989-2005

  第二十章 易裂的大陸

  第二十一章 清算

  第二十二章 舊歐洲與新歐洲

  第二十三章 歐洲的紛然雜陳

  第二十四章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歐洲

 

結語 來自死者之屋——論現代歐洲的記憶

 

延伸書目

作者對延伸書目的說明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G003077

商品條碼EAN:9786267462362

ISBN:9786267462362

印刷:單色

頁數:1312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世界大局.地圖全解讀【Vol.2】:非洲電影巨頭「奈萊塢」?加州會脫離美國嗎?耶路撒冷考古學變武器?昆蟲將是人類救星?
驅動未來經濟的發明:從工業0.0到5.0,翻轉觀念的51種創新
極權的誘惑(新版)
人類憑什麼:覓食者、農民、與化石燃料——人類價值觀演進史
料理之道:從神的規則到人的選擇(全新修訂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