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眼當前景況,我們從未如此接近Banksy,塗鴉教父作品最新集結,重新思索街頭藝術的精神與訊息。「如果塗鴉改變任何事情,這樣的改變也是違法的」,Banksy的老鼠在牆上寫下訊息。這位街頭藝術家正是以嘲弄政治、資本威權、諷刺社會現況的作品聞名全球,對於近年內經歷數次街頭抗爭與抵制運動的我們來說,Banksy的作品從未如此切合時宜。本書蒐集Banksy自1990年代至今的作品,佐以犀利評論,讓讀者了解Banksy如何鬆動我們對日常秩序的堅固認知,以反映真實。當Banksy以噴漆嘲笑監視器、警告標語等權力象徵,實則提醒我們,自己是如何任由政府以維護治安之名侵犯人權。在一切有價的資本主義體系中,無償給予的塗鴉如何破壞了金錢交換系統,當你抱怨塗鴉破壞市容,卻無視大量廣告占據城市空間,是多麼矛盾的行為。
書籍專頁:設計的手感 《R25》《TRANSIT》的設計師尾原史和, 透過裁切、觸感、色彩、圖形、字形、留白與餘韻, 摸索存在書頁之中的另一個「世界」。 為什麼要把文字推到裁切線邊緣? 如何在平面中看見立體的空間感? 怎麼用樂曲般的起伏,想像一本書的閱讀節奏? 擔任《R25》、《TRANSIT》等知名雜誌設計的平面設計師:尾原史和,將大部分的精神與創意投注於書籍設計之上,二十多歲時就已在東京雜誌設計圈中打響名號,之後更創立SOUP DESIGN、PLANCTON,並擔任多本雜誌和書籍的設計師及藝術總監。 在《設計的手感》中,尾原史和回到書籍設計的原點,試圖尋找設計的本質──透過書中的各個元素,設計想要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他自己如何從接近直觀的「感覺」開始,一步步為一本書勾勒出適合的樣貌? 書中用邊界、換行、階層、腰帶、質感等構成書本的元素作為章節,透過平易說明以及各種製作上的嘗試,具體描述在創作過程中的思考與創意,並以實際頁面呈現書本所擁有的各種可能性。 同書並收錄與書籍陳列師幅允孝、《TRANSIT》總編輯加藤直德、產品設計師松澤剛以及攝影師高橋恭司四人,從不同角度討論設計的精采對談。 ◎書中摘句 關於誤差──我認為設計某樣東西,就是要在了解「在應有的位置放上應有的東西」這個前提之下,去追求哪個地方要怎麼改動、要做出什麼樣的「誤差」。 關於邊界──這本書的邊界設為9mm,經過裝訂、裁切之後會看起來很不穩,我蠻想看看會亂到什麼程度。 關於圖形──即使只是一條線,只要能善加利用,便能賦予各種不同涵義和故事。 關於質感──一般統稱「加工」的過程,再加上不同的裝訂方式,就可以展現出書本的深度。觸感也是設計的一部分。其他像翻頁的聲音、氣味也是。 關於設計工作──就像各種自然現象或外太空的神祕事件一樣,如果每天都有不同的煩惱,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書籍專頁:一枝筆輕鬆學素描、提高觀察力、激發創造力 全世界頂尖設計師、建築師都在用的視覺筆記,讓你觀察力提高、記憶力增強的經典不敗方法,敎你快速地記錄肉眼和相機無法一眼看穿的東西。 ★ 超過200幅的視覺筆記範例。 ★ 筆記的場所範圍:探訪城鎮、建築物、博物館、花園、五金行或書局、飛機上、火車上、船上、課堂上、看電影時、與客戶開會、場地分析、團隊設計會議、計畫書分析、簡圖設計、建築研究等等。 ★ 筆記的分享者:景觀建築師、建築師、科學家、人類學家、環境衛生學專家、藝術家、數學家、編舞家、編曲家。 ★ 紀錄方式分享:層次、明暗、細部、人物、立面圖、剖面圖、透視圖、拆解圖、分解、對比、韻律、比例、符號、圖表、面積圖等等。 現今的世界,利用手繪的視覺筆記,比過去更為重要。 「真實的看見」相對於單純的紀錄,更能豐富我們的理解,也能加強我們的記憶能力以及運用我們的知識,更有效、積極的表現設計。 無論你本身的藝術天賦如何,本書以手繪而非文字來記錄下你的構想和觀察,皆能幫你變得更具有創造力和建設性。本書採用大量範例作為佐證,清楚闡釋經過證實的方法和程序,能做出深具效用的視覺筆記。 這本給建築師和設計師的《視覺筆記》,也適合一般讀者,示範該如何快速地利用筆記速寫,做出深具未來參考價值的視覺記錄,以及提升對週遭空間的敏感度、理解力,強化記憶力,協助如何構思的完整進程。本書也將示範應該如何拓展、延伸對主題的認知,運用蒐集、分析和運用資訊等簡單技巧,你將會發現其受益,將遠遠超出觀察或語言表現所能獲得的資訊。克勞(Crowe)和拉索(Laseau)檢視筆記、視覺化和創意之間的關係後,歸納出具體且實用的指導方針: ‧視覺敏銳──培養從經驗中,理解更多的能力。 ‧視覺素養──以素描清晰、準確的表達自己。 ‧ 圖像分析──運用素描,去分析觀察後的想法。 許多範例都闡述了視覺筆記的多項妙用,可提升讀者對環境更敏銳的察覺力、幫助解決設計難題,甚至透過課堂和演講中獲益更多。同時,書中也探討了各種適用於作為視覺筆記的筆記本形式。 本書能有效引導建築師、設計師以及任何對素描記錄經驗有興趣的人,只要跟隨著本書所提供的策略,就可以逐步地幫助您將察覺力和創意技巧,發揮至極致。 書中設計師、建築師的「視覺筆記」想法: ※ 手繪的時候,你會深入大腦的某個部份,而日常生活中,繁多地細節則常常遮蔽這個部份。從這個經驗來看,你必須發展出察覺事物的能力,看見它們深層的模式,以及全新組合的可能性。 ※ 素描是一項手藝,之後更成為大腦的工具。紀錄一個空間時,素描過程就是一種看見秩序的方法。當素描距離現實遙遠,素描就成了構想。從圖像中思考,就能產生對話:素描為想法的泉源,素描為想法的紀錄,素描就是以鉛筆做思考。
書籍專頁:設計‧AROUND – Ideas Within Life ◎首刷限量 台灣設計師週超值優待卷(原價230元,優待160元) ◎經典設計如何經典──影響全世界設計的關鍵有哪些,介紹永遠不敗的設計品。 ◎設計點子如何來──第一次披露設計師的草稿,好設計原來是這麼產生! ◎靈感枯竭怎麼辦──從孫正華、何佳興,到舉牌小人設計師李翰,設計靈感原來無所不在! ◎如何用點子賺錢──設計品牌不是只有做出來就好,懂得如何行銷才是最完整的設計思考 ◎設計藏在生活細節裡──透過設計師的不同城市觀察,旅行的時候,也能思考好設計! ◎從設計、建築到時尚,國內外60位傑出的文創者,首度熱血分享心中的好點子、好設計、好生活! 設計存在你的生活細節中。 匯集將近60位不同領域設計師與設計觀察者,打破產品、平面、建築等界線,以更多元面向分享,他們發現AROUND生活中設計Ideas的方法,以及所發現設計背後的Ideas觀點。並由「物(產品)」、「人(設計師)」、「境(城市與生活風格)」,由小至大、由細微之處至廣泛所見,來描繪設計AROUND生活的關係,從中抽絲剝繭歸納出台灣設計趨勢與未來。 物(商品) 如何將平凡常見的生活物件,加入設計後變得更有味道,以及設計是如何以千姿百態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 .從各生活角度找出1個生活物件,透過台灣設計師從設計師觀察提出代表性的經典設計,進而提出其對台灣設計思想/趨勢上的影響,探討過去的設計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精選10個台灣經典的日常設計,每個都具有代表台灣在地文化與使用習慣,透過設計師的眼光看到文化與設計的關連,以及我們是如何被設計不知不覺包圍。 人(設計師) 從設計師的靈感來源為出發點,瞭解到設計產製商品化的過程,發現設計靈感的無所不在。 .精選10組台灣獨立設計師與設計團隊的設計靈感發想來源,進而讓大家更瞭解這些貼近我們生活的設計品牌是如何運作。 .將靈感來源分門別類,將無處不在的設計靈感一一發掘,讓你也能透過靈感找尋的方式,發現隨手可得的創意分子。 境(生活風格) 設計的細節藏匿在生活當中,當設計的累積成為一種生活風格,從中可以看見不同文化中的設計思考。 .漫步在這個城市之中,看見庶民設計、店家,找出屬於台灣生活風格,著重在這個我們熟悉的城市風景,從小處可看見的設計思維。 .從城市中的便利設計觀察,透過設計師的親身體驗,提出不同的海外城市生活風格,發掘出和我們不同的設計思維與看法。
書籍專頁:自行車 Best 100-引領21世紀自行車潮的文藝復興 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BIKE DESIGN ╳ BEST COLLECTIONS 材質╳力學╳美學╳運動╳生活 100 COLLECTIONS ╳ BICYCLE RENAISSANCE ◆第一本自行車設計收藏專書! ◆登山、城市、公路、越野、多功能、折疊、創新概念車,各類車款一次擁有。 ◆從世界知名製造商到獨立品牌,從百年經典風格到大膽創新設計全收錄! ◆專訪國際知名設計師,闡述其設計理念,見證其將想像力落實到成品的過程。 ◆300餘幅彩色照片,精彩演繹自行車工藝美學。 入列丹麥現代設計博物館館藏的Sögreni Classic單速城市車、登山車界傳奇布里茲親手打造的Cloud 9 Pro、為荷蘭國家代表隊奪得奧運金牌的競速車款、義大利百年廠Umberto Dei手工打造經典鋼管車、BMX始祖設計的Haro 500-2花式越野車、布萊德彼特也納入收藏的Bamboo Bike、專為Mini汽車設計的迷你摺疊車…… 全書從設計、科技、運動和生活等面向切入,集結當代自行車的一時之選,給讀者各類自行車種最全觀的綜覽。無論你是BMX越野派、登山車愛好者、競速車的虔誠擁護者、都會通勤或漫遊人士,或單純對自行車不斷精進的機械設計工藝十分著迷的人,這本書絕對都能滿足你! 透過國際知名設計師之眼,你將一窺當代自行車工藝之奧祕,並看到人類移動文化的縮影,從中獲得啟發。
書籍專頁:這樣設計餐廳&廚房,讓自己像巴黎人一樣生活 巴黎版改造老房子! 開放空間X無邊創意X風格混搭 22個親手實現夢想餐廳&廚房的巴黎故事 對巴黎人來說,裝修房子不是把廚具物品全部裝進空間裡的快速行動,而是從想像屋裡的氛圍開始,一步步完成的緩慢過程。 廚房,是家的心臟。在法國生活十四年、從事室內設計相關工作的作者,拜訪了住在巴黎的設計師、藝術記者、健身教練、畫家等人的廚房與餐廳,聽他們分享空間的誕生過程及背後故事。 他們的房子,是前身是工廠的閣樓、五百年前的神父住宅、空間超小的木工工作坊……而他們大部分都沒有另請設計師,而是選擇用時間與創意代替金錢,不疾不徐地依自己的步調進行改造。 這些廚房與餐廳之所以迷人,是因為建築獨特的歷史痕跡、因為充滿故事的古老物件,更因為所有的空間風景,都來自於與家人或朋友在這裡用餐、聊天、分享生活中一切的美好心念。 他們這麼談論廚房…… ◆「這裡曾經是製作彈簧床墊的地方,因此留下許多特有的工作痕跡。在進行重新裝修的時候,也希望能將之以原本的樣貌展現出來。」──Marie-Pierre Morel,攝影師。她在廚房裡保留了五十年歷史的老工廠水槽。 ◇「對孩童時期的我而言,外祖母是世界上唯一也是最棒的廚師。一直到現在我都還留著外祖母當年親手寫下的食譜,那是我的廚房中最珍貴的寶物。」──Beatrice Tinguely,室內設計師。她不時會參考外祖母當年的創意,也開始記錄屬於自己的食譜。 ◆「我的『民主廚房』與家裡所有空間都相連,因為我想告訴孩子:廚房的事不是媽媽的事,在這個家中,所有人一律平等。」──Marion Lévy,織品設計師。她的廚房用繽紛花朵裝飾,四面甚至沒有牆壁阻隔。 ◇「用與人們分享的瞬間取代洗鍊設計,就是廚房最好的裝飾。」──Susanne Wehberg-Bonhomme,德語教師。她的廚房裡沒有高價單品,有的是方便朋友一起下廚、幫忙布置餐桌的開放空間。 本書特色 ◆ 四大風格、二十二間廚房:依空間氣氛和改造主題,本書介紹的二十二間巴黎廚房分成摩登復古LOFT、自然、古老與都會簡約等四種不同的主題風格。 ◇ 不花大錢的創意改造:書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沒有另請設計師進行裝潢,而是主人們親自動手、發揮創意所展現的成果。主題統一的照片、調味料、香草植物等,隨手小物都可能成為最好的裝飾品。 ◆ 實現個人夢想的特色廚房:舊工廠改建成的廚房、看不到廚具的洗鍊廚房、五十年歷史馬賽克地磚與大理石中島的混搭廚房……。從既有空間出發、加上對廚房的想像,看他們如何一步步打造出夢想中的完美廚房! ◇創意TIPS分享:把特別喜歡的餐盤黏上鐵絲,掛在牆壁上做裝飾;對立的材質,例如混凝土與紙燈、蕾絲與鐵絲的搭配,反而會出現奇妙的調和感……。對室內設計也頗有心得的作者,把觀察到的各種靈感與創意,整理成「他/她的廚房裝飾」單元,將巴黎人的巧思布置與讀者大方分享。 ◆ 他們的家常食譜:少了食物,廚房可不能成立;因此不同廚房的主人們,也特別端出了拿手的家常料理:巧克力熔岩蛋糕、法式可麗餅、糖漬橙皮杏仁餅乾、法式蔬菜濃湯……道地法式美味X簡易家常作法,讓你重現法國廚房的美味香氣!
你所收藏的物品,就代表了你! 別浪費一個空間中最能展現特色的場域, 看看藝術家們如何在牆面上運用收藏品、盡情展現自我! 很多布置只有運用牆面才做得到,而這是本教你如何驕傲地在牆上展示出收藏品的書。無關乎品味,我們只讚揚與眾不同、美麗、怪奇及古樸的物品。別被流行趨勢牽著鼻子走,相信自己的風格及想法,然後表現在你的牆上吧! 為了找尋獨一無二、別緻又有趣的牆面布置,莎拉踏遍英國倫敦、日本東京及瑞典,拜訪了12組多元且具啟發性、像她一樣用新穎方式來詮釋物品的人,他們運用牆面的陳列及擺飾來表現出自我風格,並展示收藏的「寶物」。莎拉所到之處包括英國知名雕塑家安德魯(Andrew Logan)位於倫敦的工作室、瑞典斯德歌爾摩現代藝術博物館前總監博詠(Bjorn Springfeldt)的住家,以及被喻為「日本恐怖漫畫教父」的作家兼插畫家楳圖一雄(Kazuo Umezu)的特異豪宅。 無論是怎樣的陳列品,背後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從這些「百寶牆」中能發掘到的,總是比它的持有人所口述的更為精采。書中收錄的牆面佈置都具啟發性及娛樂性,也促使你用嶄新的觀感來看待你的收藏。 關於布置,看看莎拉怎麼說: ☆ 關於陳列物品這件事,你的直覺本能總是錯不了的。 ☆ 談到收集品,一定是愈多愈好。 ☆ 老東西都有故事,在自家使用它們時,就像一場意氣相投的人交換彼此人生故事的聚會。 ☆ 在布置上,恰到好處的胡鬧是合理的。 ☆ 在街上隨機發現的物品往往是最棒的室內裝飾素材。 ☆ 在家中隨意擺放可能引發話題的東西,讓人看出你是怎樣的人,遠比直接告訴別人你是怎樣的人來得有趣多了。
書籍專頁:想住這樣的家 重新激發你對空間的熱情,改變一處家裡的小角落,讓大家驚呼想住這樣的家! 40個絕妙案例、超過100個細節提醒! 正在閱讀此書的你,也很可能正為著空間不足的「問題」尋找解決之道。或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家中的零碎空間,抑或是想要重新換一個居家空間換換心情。 即使你的住家空間不小,但幾乎對所有人來說,都至少會有一個不知如何運用的小空間,像是玄關或一字形廚房。但其實在室內設計的語彙中,「大」並不是個經常使用的語彙,「小」才是。 這本書易於閱讀且極具實用價值。並且扭轉你對空間的定義。 作者認為,空間的限制其實正賦予你展現設計創意的機會,同時讓你專注於真正需要的元素。他在這本書中分享了40個窄小卻出色的空間,這些創意將改變你過往的成見。這些例子展示了許多極富創意的設計,不僅放大了家中的有限空間,同時增添舒適氣息。本書會引導你從玄關開始,接著進入客廳、廚房與餐廳,再轉入臥室、居家辦公室及兒童房,為你進行一趟完整的居家參訪之旅。這裡並充滿許多巧妙的設計手法和構想,像是: • 藉由運用對比顏色,巧妙改變了空間比例。 • 善用具透明感的收藏品,可以營造出輕盈穿透的視覺感受。 • 善用夾層下方的空間,可以規劃出廚房和一個小型吧檯。 • 裝設一扇別緻的復古門,可以在閒置的臥房角落打造出一個小型居家辦公室。 作者會一一剖析這些案例裡令人讚嘆的空間是如何被打造而成,並點出他們是運用何種設計元素來展現風格美學。大多數都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進行微調,像是運用半透明布幔巧妙分割出不同屬性的區域、將門變身成桌子使用,或將電箱喬裝成一種藝術展示品。 如果你正為居家空間煩惱,那你一定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類似的情境,並從中獲得許多靈感。如果你正要從大坪數空間搬到小一點的住家,或只是對某個房間的設計感到困擾,那麼你也將從中找到靈感。這些案例廣從美國東岸至西岸,你一定會找到吸引你的空間設計,從中學習到的設計手法也將印在你的腦海。而不論你擁有多少房間,這些屋主的用心設計將鼓舞你立即著手進行改造。 玄關不單單只是居家的出入口,也是一個轉換心靈的地帶 令人滿意的玄關設計並不需要太多空間。每個玄關最基本的需求是什麼,如何在小空間裡創造出最佳玄關,門外和門內的玄關如何設計,從書裡可以得到許多令人讚賞的點子! 愜意的廚房及餐廳 許多小廚房因為使用頻率高而放置了許多鍋碗瓢盆及料理書,讓空間變得難以整理。如何具有完善的實用機能,還能從容準備餐點,並利用幾個小點子,相信你將會因此而變得更熱愛下廚。 小巧的客廳 小坪數空間的屋主們來說,布置客廳直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將沙發靠牆。但其實這個方法太單調無趣,只要運用一些技巧即可讓你享有一整排的額外收納空間。創意與巧思,讓這個空間轉變為一個盈溢陽光,可愛宜人的居住環境。呈現層次感的客廳。如何設計書櫃、視聽設備,每個點子都讓你非常滿意想動手改造! 小坪數的臥室 有個案例讓你不可思議地在一個套房內塑造了三個不同屬性且各自獨立的空間。想要一夜好眠並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布置小坪數空間不僅可以激發創造力,並且可以再次激發你對臥室的熱情。並有如何選擇臥室顏色的經驗分享。 古靈精怪的浴室 令人驚艷的小臥室與出色的浴室是最佳拍檔。如何擁有明亮寬敞的樣貌、極佳的流動感及容易進出,運用一些小技巧讓浴室出現別緻且吸睛的視覺效果。 規劃得當的居家辦公室 如何打造一個能含括工作所有機能的區域,但卻不會在不使用時影響生活動線。只要具備以下三個必要元素就可以打造出一個實用的居家辦公室! 小巧又讓孩子安全成長的兒童房 對孩子來說,小就是酷。書裡有許多可愛又實用的點子,打造成極為輕鬆可愛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嬉戲與休憩。如:公主風、太空艙、無限可能、以鳥為主題等等。
「長得像杯子的杯子」 才是「永恆如新」的經典設計。 吉祥寺超人氣生活雜貨鋪 Roundabout|OUTBOUND 老闆嚴選170件實用且美感獨具的日用品 從室內家飾、廚房器物、文具到育兒用品…… 從柳宗理、野田琺瑯到ALESSI…… 細數圍繞著我們生活的經典好設計。 本書是日本東京吉祥寺超人氣生活雜貨店老闆,從他生活中實際使用的物品,嚴選170件既實用又具美感的經典好設計。裡頭有的是長期受到消費者擁護的長銷商品,也有剛上市沒多久的新商品;有工業量產的商品,也有手工創作出來的限量物件,不論何者,都是不證自明、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設計良品。 在現今充斥著過度設計的浪潮中,作者認為設計實應秉持「杯子就該有杯子模樣」的原則,也就是要具備杯子應有的元素及功能,譬如裡頭裝著水時單手就能輕易拿起、啜飲時水能滑順地從杯裡流入口中、好清洗等等。他認為像這樣縝密思考過的一連串機能性設計,才是實在好物。此外,許多物品會隨著時間漸漸失去原有的設計新鮮感,但在這當中,往往「長得像杯子的杯子」卻不會因時間而變得老舊,像這樣以不變應萬變的簡約設計,反而能在一片譁眾取寵的物品中展露出強烈的存在感。 在作者細膩的文字中,讀者將讀出每件物品背後的設計理念與生活小故事,不只能作為圖鑑般的欣賞讀物,亦期待這本書能成為讀者與這些日常設計良品接觸的橋梁,體驗美好生活況味。
塗鴉行動與社會議題的平行線 Candy Bird可能是你曾經在城市角落、某個社會事件的抗議現場甚至路邊廢墟當中,在牆面上遇見過的一個名字。或者,也因為他的「非法塗鴉」上了新聞,看過他的名字。做為一個塗鴉藝術家,Candy Bird不僅以其強烈的原創風格、細膩與複雜的筆觸讓人印象深刻,更特別的是,他是三鶯部落反迫遷小組的成員,同時也介入新店十四張的抗爭,聲援士林文林苑事件,對社會議題的關注與實際行動,使他深具社會性與藝術性的塗鴉作品,成為近幾年社會事件的重要紀錄。塗鴉客一向神祕且作品可能被蓋掉、拆掉或風吹日曬不易保存,本書除完整保留了目前已看不到的作品照片,更有作者沒公開過的草稿、筆記。
就算在黑暗中迷路,他也永遠在作畫。 本書集結了奈良美智為日本筑摩書房的廣編雜誌所繪製的封面創作。一般日本雜誌大多以偶像明星為封面,用插圖當封面不但少見,對奈良美智來說也是很新鮮的一次嘗試,因此答應接下這項連載邀約。 這項合作從2006年至2009年,為期3年,共畫了36名女子,之後為了成書,奈良另外選了12幅畫作,共計48名女子,搭配奈良親筆的48篇詩文,集結成本書。 書中文字赤裸裸地展現了奈良當時心中的風景,透過這些文字,奈良美智帶著我們在他心中用現實與虛幻建構的國度飛翔,有時聽音樂,有時看夕陽,大多時候什麼也不做,只是安靜望著月夜、森林或星光。唯一不變的,是他對創作的熱情,就像書中最後篇章所寫: 「圖畫要爆炸囉! 在這裡或哪裡都無所謂! 不變的歌曲播放著! 不變的粉彩筆用削筆刀削尖了! 只有畫下去! NOW AGAIN!」 此本書恕無法寄送中國,海問運送請先告知!謝謝!
好設計是有力的工具,可以形塑這個世界,定義我們的生活方式。 小至衣架垃圾桶等日常用品,大至家具住宅汽車飛機等建築運輸工具, 再到平板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等3C電子產品, 從一件產品到一個系統,再到一份服務, 好設計,體現設計者創意巧思,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 增進品牌價值,促進商業活動,改善生活品質,讓世界更美好! ◆從研究到簡報,從概念形成到製作原型,從設計製造到行銷銷售,完整而全面解釋產品設計的各個階段和流程! ◆產品設計最簡明精采的導讀,從歷史脈絡到實務訓練,從當代趨勢議題到職業生涯指引,深入淺出,一應俱全! ◆專訪業界具影響力的領導人物,如IDEO執行長提姆‧布朗(Tim Brown)、德國工業設計師茱莉亞‧洛曼(Julia Lohmann)、日本設計公司Nendo等,挖掘專業智慧經驗分享;探討具象徵意義的代表案例,如百元電腦、蘋果視覺語言、OXO「好握」廚房用具等,深入產品設計現場和第一手內幕! ◆設計大師&設計公司分享設計心法:英國「藝術與工藝運動」之父莫里斯(William Morris)、史上第一位工業設計師貝倫斯(Peter Behrens)、現代運動旗手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美國工業設計之父洛伊(Raymond Loewy)、美國夫妻檔設計師查爾斯&蕾‧伊姆斯(Charles & Ray Eames)、百靈設計總監拉姆斯(Dieter Rams)、義大利前衛設計先鋒索薩斯(Ettore Sottsass)、法國設計鬼才史塔克(Philippe Starck)、荷蘭設計師汪德斯(Marcel Wanders)、蘋果設計資深副總裁艾夫(Jonathan Ive)、Droog Design、frog design…… ◆全球知名品牌展演經典設計:Apple、Airbus、Alessi、Bang & Olufsen、Braun、Dyson、Herman Miller、IKEA、Kartell、Muji、OXO、Porsche、Samsung、Sony、Toyota Prius、Wedgwood…… 我們可以說完全生活在設計的世界。生活中充滿眾多設計過的產品、空間、系統、服務和經驗,一切種種都是創造來回應某種身體、情感、社會、文化或經濟上的需要。產品設計最簡單的定義,就是設計產品,但還有一層更廣的含義,包括創意的成形、概念的發展、產品測試與製造,或是完成一件實品、一個系統或一份服務。產品設計師的角色涵蓋多種專業學科,例如行銷、管理、設計和工程,同時也結合藝術、科學和商業,藉此創造出有形產物。 本書為產品設計這個領域,以及產品設計師的關鍵角色,提供廣泛深入的介紹。帶領讀者有系統地認識創造一項新產品時,所牽涉其中的各種活動──從概念設計到生產,從原型製作到行銷。同時也探索產品設計的各種本質和面向,以及目前最新的設計手法、製造技術和趨勢潮流。對設計運動和人物也有著豐富的評薦,並提供知名產品設計師的案例,鼓勵讀者挑戰傳統,以嶄新有趣的方式來思考設計,是了解產品設計和進入這個產業的最佳指南!
日本當紅設計師佐藤可士和 現身說法 UNIQLO、麒麟啤酒、SMAP合唱團形象廣告操刀第一人 告訴你設計背後的創意思考過程! 一般人往往認為「設計就是讓產品外觀變得更好看」,但我認為應當將設計視為傳達產品價值和意念的「解決方法」。──佐藤可士和 ◎雖然噴槍設計能更輕易將化妝品擠出來,但動作卻不優雅,該如何解決這個機能性的問題? ◎日益重視健康的日本社會,人人偏向喝茶或水,如何讓清爽香甜的碳酸飲料重振往日業績? ◎老舊的校舍、長滿樹木的幼稚園,該如何和都市建築新穎、設備齊全的新建築幻稚園競爭? 設計,就是以創意解決問題!商品設計中所蘊含的創意,和你思索問題、找出解決之道是一模一樣的。日本當紅設計名師佐藤可士和要告訴你的不是「創意怎麼來?」而是創意就像你解決任何生活上的大小事,是一項針對問題提出解答的思考術。 日本流行文化中,隨處都可見到佐藤可士和的設計:SMAP(木村拓哉為團員之一)的宣傳、麒麟極生啤酒、UNIQLO等。本書就是佐藤可士和集結自己用「創意思考術」解決客戶宣傳需求的眾多案例,讓你一窺設計師如何挖出客戶想要傳達的理念、找到問題點,以及運用創意思考術解決問題的完整思路過程。 書中附有多張精美彩色產品照片,讓你讀得到佐藤可士和的創意思考過程,也看得見創意思考術的真實魅力。 創意思考術這樣用案例1:LISSAGE化妝品 【思考挑戰】 噴槍式容器的優點是取出液體時非常省力,但往往不具美感 【創意思考術】 改變顏色和質感,看起來就會不一樣,增添美感,因此LISSAGE成為業界首次使用噴槍式容器的先驅 創意思考術這樣用案例2:麒麟小檸檬 【思考挑戰】 在重視健康的社會,碳酸飲料如何從茶飲和果汁重振往日業績 【創意思考術】 製作前所未有的小保特瓶,在超商一排飲料中只有一瓶比其他飲料矮,很醒目,以前無法喝完整瓶飲料的女性顧客也很喜歡 創意思考術這樣用案例3:富士幼稚園 【思考挑戰】 老舊校舍改建,打造全新的教育環境,以提高入學率和吸引好老師 【創意思考術】 保存校園內的老樹,並圍著一棵大山毛櫸建設甜甜圈型校舍,學童可以爬樹上到校舍屋頂,並從屋頂溜滑梯下來,園舍就是孩子們的大玩具
三百幅頂尖品牌銷售空間實景照,設計風格精闢解說, 拆解全球時尚品牌空間誘人之處及設計巧思精髓。 《品牌概念店:全球頂尖時尚空間風格巡禮》書中收錄三百幅全球頂尖品牌概念店實境照、平面圖、設計版型及草圖,以深入淺出、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充分體現品牌概念的商業建築及內部空間設計。精彩案例包括青木淳、乾久美子、片山正通、吉剛徳仁、Herzog & de Meuron、Rem Koolhas、Peter Marino等多位歐美、日本著名設計師作品。 透過本書,一窺時尚空間如何以精準設計傳達品牌概念,喚起人們心底深處對精品的渴望。時尚愛好者對時尚空間設計有更多瞭解,是不可或缺的精品空間指南;而空間設計工作者或有意開店的個人創業,也可從本書獲得更多建築設計與時尚資訊上的靈感及啟發。市場行銷、創意發想人員更可從書中眾多案例反思、推想,尋求精準推行品牌概念的好點子。 《品牌概念店:全球頂尖時尚空間風格巡禮》精采重點 新型態銷售場域 經營型態和傳統店面大異其趣的「快閃店」、「游擊店」、「曇花一現店」……這類當代新型商店以及地標型旗艦店如何打破以往商店、生活空間、文化場域的界線,當我們所熟知的商店不再有固定的形態,而是具有流動性時,這樣的演變為消費市場帶來什麼刺激?本章深入探討這股風潮背後的最新空間設計概念及趨勢。 設計趨勢 透過各空間實際案例說明,從極簡理性、前衛和炫演型的十二種店面空間風格,同時討論建材質地、顏色、穿透性、光線等關鍵元素實際運用在空間設計所傳達的意義與效果。時尚空間除了講求吸引人的視覺之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襯托出商品,吸引顧客購買。 複合概念店始祖巴黎「Colette」如何將店面櫥窗做為宣傳媒體傳達潮流,刺激消費者湧入。每週更換的櫥窗佈置除了靜態擺設之外,也會有模特兒或是藝術家進駐,帶給人們不同的時尚感受。巴黎低調風格名店「L"Éclaireur 」如何利用古舊建築及特殊空間規劃,塑造出店面的歷史感及商品的附加價值。 經典百年品牌如Louis Vuitton、Chanel 、Dior、Hermès 等如何透過店面建材選用及空間規劃,表現出工藝技術及品牌精神;而個性化品牌如以回收卡車帆布製作背包聞名的瑞士品牌「Freitag」,利用廢棄貨櫃堆疊出符合品牌核心概念的地標門市等,結合品牌元素與店面設計為不可或缺的設計概念。 概念商店規劃設計、概念商店的設立與改造 除全球知名的概念店空間風格實例分析之外,書中特別以路易威登台北中山店及東京表參道店為實例,說明乾久美子與青木淳兩位建築設計者如何透過將在地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之中,傳達出品牌核心精神,並從二例中仔細說明品牌概念店從規劃發想到實地施作的每個步驟與細節。 概念商店的3D模擬 以實際的規劃設計發想及步驟,討論3D電腦模擬繪圖運用在商店空間規劃的效果與技法,引導讀者進入時尚空間設計的實作領域。 書末同時收錄歐、美、亞三大洲七十二所知名設計學院連繫資訊,及巴黎、米蘭、里昂等大型設計、空間相關商展名稱,提供讀者延伸檢索。
設計的未來在哪裡? 「流」是一股突破力量、是互動的結果、更是改變的開始。 流感力,是一股向上突破的力流,一股堅持蛻變與交流的感染力……。 FLOW,象徵著台灣設計師們面對未來發展所充滿無限的可能,以及靈感湧出、創意川流不息的動力。本書由不同面向來說明FLOW,透析此概念思維對台灣設計的影響;其中,包含40 多位台灣設計師及各類創意工作者們,從探索自身的經驗、職場上累積的專業及思考,來詮釋屬於台灣生活設計美學的流動力。 「流感力」,訴說的不僅是一股觸發台灣設計向未來邁進的勁道,更是強化設計師內在的廣度及深度的思維模式,以及透過這股推力所發展出的結果。希望透過「流動」的交流與衝擊,將設計的思維與力量,像空氣中的水分子一樣散佈出去,讓更多人可以感染、體會到設計的美,也能更彰顯創新設計的價值與力道。 聚集熱情的力量(Force),進行連結(Link),尋找機會(Opportunity),向世界(Worldwide)勇敢邁進 FLOW,不只是設計思潮向前行的推力,更是一股向上突破的堅持;唯有以力爭上游的心態來迎接各項挑戰,台灣設計界才能不斷地力流而上。 特殊裝幀 《FLOW》象徵設計師們靈感湧出、創意川流不息的動力透過不同面向的交流互動、資源共享,將共同展現台灣設計內在的思維與推動未來發展的力道,所以在視覺呈現上採用如同河水般,由主流分出眾多支流、最後又匯集到主流中的概念,來表述跨領域跨思維各自發展卻又交錯匯集、共同發聲的意象。 ◎ 全書以一圓貫穿:滴水穿石、匯集成流,就像設計師周領導會合眾創作者共同組織不斷趨前貫穿的書體結構可以一眼洞悉未來,更可以層層回顧過往,將流的意念無形由書封一直引導到書末。 ◎ 幽暗中的微光:以高質感的黑卡紙鋪上銀色油墨字,呈現安靜的藝術質樸感,讓讀者可以細心品嚐各設計者的心思與理念。 ◎ 作品和理念的呈現:每一件作品都是歷經許多創意的流動過程,讓讀者親自動手去將每件作品展開,採用四色印刷(作品)和單色印刷(理念概念)的方式,更貼近作者的心思。 ◎ 封面流動的層迭紋路:開展出流動的水流波紋,透過漣漪產生無數環形紋路,撼動出讓人無法忽視的波動水面。 整體性的從封面流動貫穿到內頁幽暗都是很安靜地引導讀者細心瀏覽,黑色的環境,更能稱托本質,以轉譯紙材媒介來呼應負荷感大的文字並襯托出圖片,並衍深到後面主題展全彩色頁作對比。 ◎ 第一本由多位國內設計業界共同發聲,探討設計未來的專書 ◎ 整體裝幀表現融合內文、意念,在閱讀時感受不單只有文字的力量。 ◎ 內容豐富多樣,讓未來想從事設計產業,抑或是已在設計產業中,給予多樣的思考義涵。
一學就會、一畫就上手的旅遊寫生書 跟著王傑老師用畫筆玩遍世界,來趟更有「手感」的旅行! ★首刷贈送高級水彩紙明信片組(8張)★ 畫出屬於你的旅途風景,寄給朋友或自己,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寫實的筆觸中帶著些許自然不羈的流暢,純淨的色彩讓畫面更顯清新。不論是充滿歐式風情的西班牙,還是你我熟悉的台灣小角落,透過王傑老師的畫筆,都讓人不禁想實地探訪。現在,跟著王傑老師的詳細教學,你也能輕鬆畫出旅途中最美的風景! 知名畫家王傑老師的第一本旅遊寫生教學書 ◎從認識工具到實作示範,內容豐富完整。 ◎從線條描繪到調色、上色,基礎技法一次通通學會。 ◎獨家公開王傑老師獨創技法,善用小技巧畫出專業水準。 ◎全書彩色圖片解說,實作步驟分鏡仔細,清楚易懂一學就會。 用最簡單的方法,學會最具專業水準的繪畫技巧 為了讓更多人體驗旅遊速寫的樂趣,王傑老師首次不藏私、大公開多年繪畫心得與技法,捨棄艱澀難懂的專業技巧說明,以最淺顯易懂的文字,直接透過初階、中階、高階等不同階段的示範練習,從一開始的畫面結構分析、線條描繪,到最後的用色、上色技巧等詳盡步驟,讓大家在實作中瞭解與體驗各種繪畫技法的實際運用。你將發現,原來畫畫這麼簡單!
◎深入賞析七大名畫,提升藝術欣賞的感受力。 ◎回顧眼淚與繪畫之間的文化史,重建當代人與繪畫的完整體驗。 ◎32封與知名策展人、藝術史家的往來信件,窺探藝術名人的私房經驗。 你可曾在美術館手忙腳亂,急著從包包裡抽出說明手冊,翻到正確的頁面,對照牆上的畫作,卻仍不得其門而入?你可曾在藝術展場,用心地聽著從耳機傳來的導覽解說,卻摸不著頭緒、對應不上專家的詮釋,也提不起勁? 作者認為,不論是藝術史的研究領域,或者針對大眾的藝術教育,都太重視理性的認知了,我們急著吞下關於藝術的知識,忙著認出每幅名畫,焦慮地學著分辨流派,卻忘記了繪畫與人類真正的親密關係——那就是,感動和眼淚。 從歷史的角度觀之,文藝復興之前,人類被畫作激發出淚水是件天經地義的事,那時我們與繪畫有著簡單而真誠的關係。隨著文藝復興以降,眼淚退位,藝術技巧走向舞台中心,透視技法成為偉大的發明,分析性的審視是藝評家的職責所在。除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復興,一代接著一代,我們面對繪畫時,感受越來越貧乏,體驗越來越殘缺。 於是,作者進行一項眼淚計畫,與世界上的策展人、藝術研究者、一般的愛畫者書信往返,試著探索繪畫如何打動他們(或者無淚經驗),他們又在畫中獲得什麼樣的領悟。 好畫一定具備某種神聖性,這種神聖性不必然與宗教相關,但卻是洗鍊情感、昇華感知的重要元素。 眼淚逐漸稀少是集體的文化現象,但重建賞畫的完整體驗是個人與藝術品之間重要的一環。作者建議,下次到美術館時,不必急著閱讀牆上的解說卡片,多花些時間專注在幾幅圖畫就好,而且最好獨自前往。
橫掃全球的藝術暢銷書,塗鴉教父Banksy唯一官方作品集 Banksy改變了藝術的定義。 他是創作天才,作品屢屢震驚世人,令全球為之瘋狂、媒體及好萊塢明星趨之若鶩,但本人卻從不公開露面,連真名都是個謎。 他是惡名昭彰的塗鴉創作者,讓塗鴉成為藝術品,卻仍執著於塗鴉的創作形式──任何人都可以在街頭上免費看到這些動輒賣到百萬、千萬天價的畫作。他讓世人試同,塗鴉是最誠實、最公平的藝術形式,而不只是滿足創作者的一己之欲。 他是驚世駭俗的行動主義者,反戰、反階級、反精英、反隔離,為此屢次出入險地,被許多人尊為英雄。 這是Banksy的官方作品集。一向行事神祕低調,從不接受任何訪問的作者,在這本親自執筆的書中站了出來,披露他的創作歷程、他如何看待塗鴉、他如何用行動顛覆藝術界,也讓我們看到作者本人一如他的作品,既幽默又挑釁,驚世駭俗卻又說出許多人心底的聲音。 本書收錄了他歷年來的創作,其中有許多都已絕版或遭銷毀。 -- 我要講真心話,所以不會花太多時間。 不管他們怎麼說,塗鴉不是最粗俗的藝術形式。 雖然你可能得在晚上偷偷摸摸地行動,向媽媽撒謊, 但在現有的藝術形式中,塗鴉其實還比較誠實。 沒有菁英主義,不會自吹自擂,展示在鎮裡最好的牆上,也沒有人會對門票價格感冒。 牆一向是發表作品最好的地方。 管理我們城市的人不了解塗鴉,因為他們認為, 凡事除非有利可圖,否則就無權存在,這種想法真是不足取。 他們說塗鴉會嚇到人,是社會衰敗的象徵。 但這世上只有三種人會覺得塗鴉是危險的:政客、廣告商、塗鴉畫家。 在建築物和公車上塗了斗大標語的公司,才是真正破壞社區景觀的凶手。 除非我們買他們的東西,否則他們就會想盡辦法讓我們覺得自己很不像話。 他們巴不得能從每個買得到手的平面上衝著我們的臉大聲喊出他們的訊息, 卻還不許我們回話。 那好,他們開了戰,我們就選擇牆壁作為反擊的武器。 有些人變成警察,是因為他們想讓世界變成更好的地方。 有些人變成破壞狂,是因為他們想讓世界變成更好看的地方。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