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附贈NBA球星漫畫家「看光光」精心繪製球星書衣海報,四款海報隨機出貨!
◎每一位NBA球員就是一堂MBA課
◎第一次發現,原來可以這樣解讀NBA
在球場上追求勝利,在商場上講求獲利,不一樣的競爭場域,卻有一樣的成功之道。紀坪用相同的MBA思維,說出不同角度的NBA故事,讓每一個身在職場的球迷,都有機會從書中接到頂尖球星傳出的助攻,成功在職場上得分。
——周汶昊 UDN聯合新聞網運動專欄作家
原來,球場就是職場:
如何領導和你一樣傑出的隊友?
如何把自己的弱勢轉變成優勢?
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
如何和夥伴做出完美的配合?
如何提升個人的印象分數?
如何有效率運用時間提升自己?
每一位NBA球員身上,都潛藏著闖盪職場的成功祕訣!柯比·布萊恩不是最有天賦的球員,但每天凌晨四點就起床「練習」;姚明的體力、速度不如其他球員,但他充份發揮自己身高的「優勢」;凱文·杜蘭特跳到勇士隊時受到批評,然而他知道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史蒂芬·柯瑞個子小易受傷,若不是他的三分球「路線」,早就被NBA淘汰了;麥可·喬丹不只是籃球的代名詞,他還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品牌」;詹姆士·哈登一改球場上消極的反應,挽回正面的「印象」,最終拿到了MVP……
作者將商管知識,結合了對三十六位NBA球星有趣的觀察,生動地把每位球星潛藏的「職場」優質特性呈現出來。對於喜愛NBA的職場上班族或主管而言,即可更深入認識球星的特質,又可將他們的「職場」智慧應用在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上。
熱血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王永福 頂尖企業講師/教學教練
王承文 籃球研究院院長
李亦伸 Yahoo運動專欄作家
周汶昊 UDN聯合新聞網運動專欄作家
林聖淵 HBK籃球作家
啾啾麥 知名體育主播
楊東遠 「運動視界」主編
楊德恩 台灣品格籃球協會理事長
紀坪
紀堡記帳士事務所、紀堡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台灣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博士班。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碩士。
不喜歡標準答案,喜歡把腦袋放在不同位置思考問題。文風幽默風趣,總能從隨手可得的簡單故事之中,發現令人驚艷的奇妙觀點!專欄「記帳士的商管筆記」於《商業周刊》《天下雜誌》《今周刊》《大數聚》網路媒體刊登。
作者的話
第一部 心態X思維X態度
壓力 雷霸龍•詹姆斯 LeBron James
轉念 卡梅羅•安東尼 Carmelo Anthony
選擇 凱文•杜蘭特 Kevin Durant
績效 羅素•衛斯特布魯克 Russell Westbrook
印象 詹姆士•哈登 James Harden
需求 林書豪 Jeremy Lin
衝突 比爾•藍比爾 Bill Laimbeer
搭檔 卡爾•馬龍和約翰•史塔克頓 Karl Malone & John Stockton
運氣 史蒂夫•科爾 Steve Kerr
忠誠 德克•諾威斯基 Dirk Nowitzki
替補 馬紐•吉諾比利 Manu Ginobili
第二部 技術X知識X策略
品牌 麥可•喬丹 Michael Jordan
創新 喬•福爾克斯 Joe Fulks
演化 喬治·麥肯 George Mikan
效率 威爾特•張伯倫 Wilt Chamberlain
效能 比爾•羅素 Bill Russell
絕招 卡里姆•阿布都—賈霸 Kareem Abdul-Jabbar
風格 朱利爾斯•厄文 Julius Erving
偷師 魔術強森 Magic Johnson
偷懶 大鳥博德 Larry Bird
經歷 哈基姆•歐拉朱萬 Hakeem Olajuwon
位置 史考提•皮朋 Scottie Pippen
領域 丹尼斯•羅德曼 Dennis Rodman
第三部 體能X天賦X實踐
練習 柯比•布萊恩 Kobe Bryant
路線 史蒂芬•柯瑞 Stephen Curry
力量 俠客•歐尼爾 Shaquille O’Neal
速度 艾倫•艾佛森 Allen Iverson
彈性 文斯•卡特 Vince Carter
優勢 姚明 Yao Ming
劣勢 麥斯•波古斯 Muggsy Bogues
行動 雷吉•米勒 Reggie Miller
健康 安芬利•哈德威 Anfernee Hardaway
多工 凱文•賈奈特 Kevin Garnett
基石 提姆•鄧肯 Tim Duncan
創意 傑森•威廉斯 Jason Williams
壓力/雷霸龍.詹姆斯 LeBron James
一個球星的養成是需要時間的,所以當一個年輕球員剛加入聯盟時,通常不會受到太多的苛求,不會承受過重的壓力,能夠循序漸進地成長,直到準備好成為球隊領袖時,才有機會接下更重的擔子。
卻有一位球員,他的成長軌跡是罕見且獨一無二的,在他僅僅是一個高中生時,還尚未打過任何一場的NBA比賽,就被所有人視為NBA的未來招牌,NIKE還開出天價合約簽下他作為代言人,承受著與他年紀完全不相符的期待及壓力,他是詹姆斯。
詹姆斯在高中時就已經鋒芒畢露,大家認為他已經擁有足以挑戰NBA的所有條件,也因此,詹姆斯高中畢業時,幾乎沒有一所大學妄想要招募他,因為所有人都知道,詹姆斯的舞台早已鎖定在NBA。詹姆斯也毫無懸念地成為了2003 年的選秀狀元,加入騎士隊。
面對這樣的壓力,詹姆斯的表現如何?
在生涯的首場賽事中,詹姆斯就展現出過人的抗壓性,全場得到了25 分、9 助攻、6 籃板、4 抄截的全能數據,命中率更高達六成以上。
新秀年詹姆斯的個人數據為20.9 分、5.5 籃板、5.9 助攻,拿下了年度新人王的頭銜,迅速成為聯盟中的超級新星。麥克.畢比(Mike Bibby)便曾讚賞詹姆斯說:「他是位真正的天才,他處理球的那種沉穩表現,根本就像一位NBA的老手。」
到了第二個球季,詹姆斯的個人數據成長到了27.2 分、7.4籃板、7.2 助攻的巨星表現,被球迷票選為明星賽的先發球員。從此之後,長達十五個球季,他都是明星賽及年度球隊理所當然的成員。
只用了短短幾個球季,詹姆斯就從一個高中生,變成一個必須完全扛下球隊勝負,甚至扛下整個NBA招牌的巨星。除了擁有過人的身體天賦外,詹姆斯最大的資本在於心理素質,擁有強悍的「抗壓力」,能夠逆勢成長。
抗壓力及批評
因為這些超乎常人的期待及禮遇,讓詹姆斯所面對的檢視及批評,也是NBA史上前所未有地高,任何的毛病都能被熱議。
有人認為他投籃姿勢難看,有人認為他上籃有偷步嫌疑,有人認為他獨善其身,淹沒隊友光芒,還有人認為他雖然年年打進總決賽,但亞軍拿的比冠軍還多,是個亞軍王,甚至就連長相顯老及髮線上移這種與籃球無關的事,也常常成了網友們揶揄的目標。
可以說,詹姆斯從十八、九歲開始,就已經飽受世人嚴格的檢視及批評至今。面對批評,詹姆斯的態度卻頗有學問,他說:「我喜歡他人的批評,它將讓你變得更強大。」
什麼意思?
邁爾康.富比士(Malcolm Forbes)曾說:「如果沒有人批評你,你就不太可能會成功。」沒有一個成功的「咖」是不被人批評的,如果你愈「大咖」,那麼批評的聲音就會愈大聲;一個不是咖的人,其實別人根本懶得開口討論你。當有愈來愈多的人拿起放大鏡檢視你,從你的雞蛋裡挑骨頭時,就代表你快是個咖了。
面對他人批評,詹姆斯通常不會花費太多的力氣去回應,而是只做好自己的事。如果有人拿石頭扔你,別丟回去,留下來當作自己的基石吧。
而這正是面對壓力最好的態度,所以詹姆斯成為聯盟的得分王、拿下三座總冠軍、四座年度MVP,更幾乎打破所有史上最年輕紀錄,他還有時間,有機會挑戰NBA史上總得分榜的歷史紀錄。
壓力
壓力指的是面對威脅或挑戰時,心裡所可能產生的情緒狀態。然而想要有所成就,就需要具有一定程度的抗壓力,才能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對於詹姆斯來說,正因為他承擔了夠大的壓力,他才能成就夠多的可能。
事實上,壓力的存在並不是「好」或「壞」能夠二分法的問題。適當的壓力,能夠強化人們的活力、思考力,發展潛能去完成更多的可能,所以,適當的壓力是具有正效果的。反之,過大或是不必要的壓力,反而只會讓一個人失去動力,一蹶不振,產生反效果。
詹姆斯貴為聯盟招牌球星,第四個球季就能夠率領球隊殺入總冠軍賽,更是總冠軍賽的常客,但卻始終與冠軍差了臨門一腳。於是2010 — 11 年球季,他選擇來到熱火隊,與德韋恩.韋德(Dwyane Wade)及克里斯.波許(Chris Bosh)組成了三巨頭,才終於在2012、2013 年球季完成了二連霸。
然而即使如此,人們仍然多有批評,認為詹姆斯既然身為超級球星,就應該憑藉著一己之力率領球隊攻頂,不應該「抱團」。
如果從「壓力」的角度來看,詹姆斯的「抱團」或許頗具學問。事實上,如同隊上沒有明星級的隊友,或是直接加入擁有一票明星隊友的冠軍隊,可能都不是一件好事。前者壓力太大,離冠軍遙不可及。後者壓力太小,不具挑戰性。從這個角度來看,詹姆斯或許正是選擇了一個最適當的壓力結構,仍然扮演球隊第一人的角色,但為自己找來足夠的助力。
2014 — 15 年球季,詹姆斯又選擇回到了騎士隊,並於2015 —16 年球季再次率領球隊打進總冠軍賽,然而,當前四場比賽打完時,騎士隊陷入了一勝三敗的絕對劣勢。事實上,在NBA的總冠軍歷史上,根本沒有一支球隊能夠在這種情況下逆轉奪冠。
詹姆斯卻挺住了壓力,打破了這個禁錮。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完成三連勝,為騎士隊拿下隊史上的第一座總冠軍。詹姆斯冠軍賽七場平均29.7 分、11.3 籃板、8.9 助攻、2.6 抄截、2.3 阻攻,五項數據皆為兩隊之冠,幾乎一肩扛起球隊攻守方的所有重責。
能夠與壓力為伍,才能與成就共舞。
印象/詹姆士.哈登 James Harden
NBA在每一年的例行賽結束後,會由相關單位的記者及主持人等,票選出年度最佳陣容,用來表彰當年度表現最好的球員,並依序分為一隊、二隊及三隊,每隊選出五名球員,共十五人。
2015 — 16 年球季,火箭隊的當家球星哈登數據表現亮眼,每場比賽平均可以攻下29 分、7.5 助攻、6.1 籃板,得分不但高居全聯盟第二,這樣漂亮全面的數據表現,NBA歷史上也只有三位球員得到過,這三人分別是雷霸龍.詹姆斯(LeBron James)、喬丹(Michael Jordan)及奧斯卡.羅伯森(Oscar Robertson)。可以說,單單從數據來看,這一個球季的哈登是無可挑剔的。
有趣的是,過去這三位球員得到這樣的數據時,不是拿到年度MVP,也至少會是年度第一隊的當然成員。但該季有著相似數據表現的哈登,竟然連年度第三隊都沒有他的名字,前火箭隊名人堂球星克萊德.崔斯勒(Clyde Drexler)就跳出來為他說話:「這不公平,他應該是聯盟排名前五的球員。」
為什麼哈登無法得到評審的青睞?
很快地似乎有了答案,就在該球季末,哈登獲得了一個非官方的獎項,似乎說明了一切:Shaqtin’ A Fool MVP !
Shaqtin’ A Fool MVP
Shaqtin’ A Fool是由退休球星俠客.歐尼爾(Shaquille O’Neal)所主持的一個趣味性NBA節目,節目在每周選出五球「最愚蠢」的球員片段,換言之,這是一個有點惡趣味、用來「糗」球員的節目,也是球員最不想要登場的NBA節目了。
而哈登則被選為這個節目的年度MVP,因為他在這個球季提供了最多的蠢鏡頭給節目。在公布Shaqtin’ A Fool MVP 的影音片段中,可以看見哈登不少在球場上的一些「糗」鏡頭,例如⋯⋯
隊友拚命阻止對手的進球後,球就落在他身邊的籃板,不幫忙搶就送給了對手⋯⋯
進攻時他黏球黏了半天,球在傳出去時卻飛個老遠,讓隊友想接也接不到⋯⋯
自己應該「盯」防的球員,他還真的只用眼睛「盯」,跟都不願意跟上⋯⋯
對手快攻穿越他時,他守都沒守就直接放行了⋯⋯
隊友失誤被抄球,他第一個反應不是補防,而是用眼神質疑隊友怎會被抄球呢?
進攻時「黏」球,只顧著自己的表現,讓隊友表現的機會大減。防守時「看」球,只用眼睛看守對方,讓隊友防守壓力大增。在他漂亮數據的背後,其實也帶給了隊友不少的麻煩。防守時是不動的「監視器」,進攻時是不分球的「黏球王」,這樣的「印象」最終也決定了人們對他那季表現的整體評價,個人的數據再好,也難以獲得太多正面的評價。
印象分數比得分更重要
「印象管理」一詞最早由心理學家厄文.高夫曼(Erving Goman)於1959 年提出,認為印象管理是社會互動中的一環,人們總是會自然而然創造最適合自己或較受人尊崇的印象。一般而言,印象管理可分為「動機」及「建構」兩個環境,即確認你想要擁有什麼印象,以及你如何去打造這個印象。
印象管理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項可以為品牌帶來成功及利潤的學問,不單單是企業品牌,就算是個人,也都應該視不同的情境,來選擇最合適的印象管理策略。
高夫曼曾指出:「整個社會其實就像一個舞台,每一個人都扮演著自己或別人定義的角色。」想提升印象分數有兩條路徑:提升他人對你的「正面印象」,或減少他人對你的「負面印象」。
哈登就算在球場上拿再多的分數,但如果留下一些讓人觀感不佳又深刻的「印象」,就無法獲得他人的尊敬及認同。對哈登來說,進攻時「黏」球,防守時「看」球,其實就增加了不少負面印象,即使他拿到再多的分數,都難以彌補這些負面印象所帶來的扣分。
在人生的舞台上,一個聰明的演員,一定要懂得去打造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好印象,只有愚昧的演員,才會不顧他人的觀感,自顧自地搶著自己想要得到的分數。
其實,印象分數,比你實際上拿到多少分數重要多了!
主動打造自己的品牌印象
似乎是受到了這些調侃的激勵,哈登於隔年的2016 — 17 年球季,一掃過去的負面印象,在得分仍然維持在29.1 分的情況下,一舉將籃板提升到了8.1 個,更將平均助攻數提升到了11.2 次,成為當季NBA的助攻王,一舉擺脫了「監視器」及「黏球王」的兩大印象。這次,他直接跳過了年度二、三隊,成為年度第一隊的一員。
又過了一年,2017 — 18 年球季,哈登不但將自己的得分提升到了30.4 分,成為該球季的NBA得分王,更率領球隊拿下了全聯盟最佳的六十五勝戰績。這一個球季,哈登還拿下了年度MVP獎,一舉成為該球季全聯盟最火熱的球星。
到了2018 — 19 年球季,哈登再次將自己在進攻端的威脅性提升了一個檔次,全季拿下36.1 分的平均得分,不但蟬聯了得分王的寶座,這樣的平均得分數字,更是NBA近三十年來最高的個人表現。
僅僅短短幾個球季的時間,哈登就擺脫了「監視器」及「黏球王」兩個負面印象標籤,成為聯盟中的招牌球星之一。
印象不能「被動」地等待他人「改觀」,而是應該由自己「主動」積極地「改變」。哈登的籃球之路,無疑是印象管理的最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