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亞馬遜書店四顆星半★ 高度評價
《沃金斯評論》評選世界100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
生命,不會照著我們的計畫走,
若想要變得更好,
就是認真面對最糟的部分,
並發自內心接納它。
本書適合
- 對生命有熱忱,欲探究生命意義為何物的人
- 盼望尋找自我存在感,與自我價值的人
- 過於在乎他人想法,認為自己不夠完美,並為此困擾不已的人
- 被工作、家庭、生活等各種壓力,壓得喘不過氣的人
- 不喜歡面對改變,一有波動便想逃避的人
- 對未來充滿不安全感,害怕失去擁有一切的人
在本書中,我們將探究內在的衝突根源,因為衝突發生的地方也將是它結束的地方。
「就像海洋接納每一道海浪,我們的意識,也早已容許和接納此刻發生的事。」
傑夫‧福斯特近年於英國、歐洲快速崛起,
透過部落格、論壇、討論會等平台和小眾交流;
藉由分享自身被憂鬱症與疾病纏身,展開心靈探索的過程,
探討如何在紛亂的世界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自在。
本書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引領讀者發掘真我,
在學習全然接納的過程中,發現全然的喜悅與靜好,
脫離受苦模式,體悟何謂「全然的接納,從日常生活中覺醒」。
◆你害怕失去什麼?
真正的自由不用向外尋求,真正的自由是不依賴外在的事物來讓你感覺完整。菸、性、導師慈愛的眼神都不可能使你一輩子自由,只有當你把注意力轉一百八十度,回頭去看你急著想逃離的糟糕,你才有可能發現真正的自由與平靜就在你的感受中。
◆所有的苦難都是在邀請你回來接納現在
苦難、壓力或心理問題都不再是需要被超越或摧毁的邪惡,而是讓你看到自己內心能在交戰或尋求的一個機會。在苦難中,你永遠都看得到這種爭戰,也永遠都找得到對接納的盲目。所以,心裡的爭戰在邀請你回到全然的接納,而苦難雖使你痛苦,卻也指引你回家的路。
◆生命不會照著我們的計畫走
即使我們有最好的立意,做了最周詳的計畫,正面思考,好好禱告,企圖彰顯我們的使命,順著靈性發展,並且宣傳我們靈性上的進化,但事情仍不如我們所願的發生。也因此,我們也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最終我們仍無法掌控這個我們稱為「生命」的東西。
若將每一個生命比喻為大海,海裡無數翻騰湧起的波浪,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我們無法挑剔波浪的美醜,正如我們無法抗拒生命中每一個未知的來臨。當我們因為生活壓力、現實條件等種種因素,忘記了「自我的本質」,大多數人會企圖建構且維持一個由錯誤概念構成的「自我形象」,我們不僅是在和當下的經驗對抗,更是與他人、與宇宙對抗。而這股來自我們內在的衝突,造就了外在衝突。
傑夫‧福斯特(Jeff Foster)
在劍橋大學主修天體物理學。遭受長期的憂鬱症所苦。二十多歲時他開始著迷於所有靈性啟蒙的概念,並步入密集的靈性探索,以追尋存在的真理。清楚認知到每件事非二元的本質,發現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後,他對靈性的追尋因而停止。他深刻理解到人類苦難背後所隱藏的錯覺,找到對當下的愛,在清晰的洞見中,他發覺到生命的本質:親密、開放、慈愛、自發。
現在他巡迴世界舉辦會議、靜修、和一對一的面談,溫柔且直接的指引人們回到永遠存在當下的全然接納。他幫助人們超越所有靈性概念,超越所有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即使是處在現代生活和親密關係的壓力與掙扎中,也能發現自己的本質。他不隸屬於任何靈修傳統或宗派,他的教導讓每個人都容易理解。
2012年,傑夫榮獲《沃金斯評論》(Watkins Review)評選,登上世界百大最具精神影響力人物排行榜,排名第51名。他現居於英格蘭的布萊頓附近。想更了解傑夫和他的教導,或是想知道他近期的行程,請上lifewithoutacentre.com。
程敏淑
政治大學英文系、雙修心理系畢業。
畢業後即以志工身分至中國甘肅省西大灘服務,自此展開一連串奇妙的人生旅程。
曾至中國西北各省、及東南亞數國服務,與世界許多角落產生深刻連結。現仍繼續從事海外服務工作。
作者的話
第一章 對全然接納的覺醒
1-1生命的完整性
1-2我們為何受苦?
1-3無盡的接納
1-4探索對此刻的覺知
第二章 實踐全然的接納
2-1痛苦和疾病
2-2愛、關係和徹底的誠實
2-3成癮症
2-4尋求開悟
關於作者
致謝
作者的話
對我而言,我們所有的問題、苦難和衝突,不論是個人或普世的,都源於一個基本問題:我們對自己真我的無知。我們已經忘了我們和我們的生命是無法分割的,因此我們開始害怕生活,並且出於這份恐懼,我們以各種形式和它作戰。就在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和我們的想法、感覺、情緒、身體作戰。當我們努力保護自己免於痛苦、恐懼、悲傷、不適、失敗,以及避開被制約後以為是不好的、負面的、黑暗的或危險的生活之後,我們已經不算是真正的活著了。
我們穿上用來保護自我不受完整生活經驗影響的盔甲,稱為「分離我」。但那盔甲並不真的保護我們──它只讓我們麻木的舒服。
靈性的覺醒──了解你並非自己以為的那樣──是對這個人性基本問題的解答。近來市面上有很多關於這主題的書,而且比起以往似乎有更多人發現了過去只有少數人才知道的古代教導。但這裡有一個陷阱,靈性很容易就成為我們的另一層盔甲。與其說它讓我們對生命開放,不如說它更容易讓我們對生命關起門。靈性的概念和陳腔濫調,如「沒有自我」、「這不是我的身體」或「二元性只是一種妄想」等,很容易成為我們攀附的新信念、逃避生命和推開世界的新方法,但那只會讓我們和所愛的人更痛苦。
我在本書所談的靈性的覺醒並不是要你更保護自己,而是要你了解真正的你並不需要保護,真正的你是開放、自由、可愛的,並且接受生命會全然進入你的生活這個事實。生命並不能傷害你,因為你就是生命本身。因此此刻並不是你需要害怕的敵人,而是需要被擁抱的朋友。是的,真正的靈性並不是增強你抗拒生命的盔甲;反之,真正的靈性,會摧毀這抗拒生命的盔甲。
靈性的覺醒其實非常簡單。永遠認知到真正的你,覺知先於形體。但要真正把那樣的認知呈現在日常生活中,不忘記、不失去並且讓它進入你的腦子裡──這才是生命要真正展開冒險的起點。而這似乎也是很多人會掙扎的地方──就連靈性導師或追求者也是。
當生活還很輕鬆,且每件事都很順利時,知道你到底是誰是一回事。但當事物開始崩毀,生活變得一團糟,你的夢想化為塵土時,要記住這點則是另一回事。當我們處於身體和情緒的痛苦、成癮症、人際關係的衝突,以及世俗和精神上的挫敗中時,常常感受不到覺醒,並且感覺與生命、與他人、以及與我們的真我更加遙遠。我們對能夠得到開悟的快樂夢想可能很快就煙消雲散,而要能接納則似乎更加遙遠了。
我們可以視人類生活中每日的麻煩與美麗為一種必須被避免、超越,或甚至是根除的東西;或者,我們也可以看進它的本質:一份神祕而持續不斷的邀請,希望你此刻醒來,即便我們認為自己昨天早就醒了。生命,在它無限的可能性下,不會讓我們滿足於現有的成就。
如果我早期的書都是靈性覺醒的描述,那麼這本書則提出更為重要的問題:如何在日常中活出那樣的覺醒?我們如何接受此刻,即使我們似乎完全無法接受?甚至「我們如何接受此刻」是對的提問嗎?我們是否在最初就已經和此刻分離了?
我教你們一件事,而且就只這麼一件事:對迎面而來的任何事深刻且無所畏懼的接納。這不是被動的屈服或是冷漠的抽離,而是明智且充滿創造力的出現在難以理解的當下之中。在傾聽眾多靈修的人們及和他們對話的多年後,我才孕育出這本書,聽他們的擔憂,回答他們充滿挑戰性的問題,在他們的痛苦、悲傷、日常掙扎及恐懼中與他們相遇,並且溫柔的指引他們。我並非指引他們隨即能有領悟,而是指引他們對此刻的經驗深層且無條件的接納,對自己存在的本身全然的接納。
親愛的探險家,歡迎來到日常生活──靈性覺醒待開發的最後一站。祝你勇敢踏上過去從未踏足之處!
從你自己而來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