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 大谷翔平 台灣 二戰 安倍晉三 瞄過一眼就忘不了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生活館>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錯不在我:為什麼我們會替愚蠢的信念、錯誤的決定和傷人的言行辯解?【全新增修版】

錯不在我:為什麼我們會替愚蠢的信念、錯誤的決定和傷人的言行辯解?【全新增修版】

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 Third Edition: Why We Justify Foolish Beliefs, Bad Decisions, and Hurtful Acts

出版品牌:大牌出版

作者:卡蘿.塔芙瑞斯、艾略特.亞隆森 (Carol Tavris & Elliot Aronson)

譯者:温澤元

ISBN:9789860741278

出版日期:2021-07-14

定價:NT$  560

優惠價:75NT$420

促銷優惠 |

10月全站優惠|單書 75折

內容簡介 |

★亞馬遜最佳商業類圖書
★暢銷多年,全球最傑出的心理學家再次推出全新增修版!
★學界與媒體佳評不斷,一致推崇!


「我犯了錯。」
為什麼要人們承認錯誤,如此困難?
★美國最夢幻的心理學家組合,重量級聯手出擊★
揭示人類犯錯之後,心理機制最具影響力的「認知黑箱」
──完美且合理的自我辯護──


從國際局勢、社會政治、法律與醫療,到個人決策,
最大的錯誤,莫過於看不到任何錯誤


「錯不在我,是對方太沒禮貌了!」
「錯不在我,這不能怪我,大家都這麼做……」
「錯不在我,我記得事情不是這樣子的。」
「錯不在我,因為我根本沒有錯!」

每個人都會犯錯,也忍不住都想替自己辯解。就算發現某些行為是有害、不道德或愚蠢的,心中仍會萌生一股想推託責任的衝動。無論是無關緊要的小過失,還是會釀成大禍的錯誤,為什麼我們就是無法輕鬆講出:「我錯了,我犯了大錯。」有些人甚至根本開不了口?

面對無法收回的決策與錯誤,
人類有一套「自我辯護」的完美心理機制。
猶如賽馬比賽的玩家,一旦下定賭注,就不想懷抱任何質疑或後悔的念頭。


本書奠基於多年研究,由美國最受期待的心理學大師卡蘿.塔芙瑞斯與艾略特.亞隆森聯手,以流暢生動的文筆,為「自我辯護」心理機制提供了迷人有趣的解釋,包括如何運作,如何造成傷害,我們又該如何克服。廣納各領域「錯不在我」的精采案例,關於戀人、律師與檢調人員、醫生與心理師、政客和選民,以及我們所有人——如何巧妙蒙蔽自己雙眼的啟發性經典。帶領讀者了解,我們或許擺脫不了大腦盲點與認知失調,但我們有足夠能力調整自己看待錯誤的方式,進而打破固有思維模式,提升校正決策優勢!

⊙無所不在的「自我辯護」,如何影響這個世界?
⊙民主的失序、司法不公,以及醫療疏失,也來自「自我辯護」的力量?
⊙婚姻關係的變質與終點,起於「自我辯護」作怪?
⊙為什麼大腦會加工、修改你的記憶,提升「自我辯護」的贏面?
⊙只看見心中所信, 信你眼中所見──如何擺脫「自我辯護」的偏見?

本書不談艱澀難懂的心理學理論,而是從豐富多元的案例故事著手,幫助讀者了解,只要意識到自身偏誤、了解偏見的運作模式,並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心理機制缺陷上,我們就能發揮更多力量來控制認知偏誤,更聰明的決策、思考、看待世界。

※當你犯錯時,你的心理機制是如何起作用的?
●情感、金錢與道德層面的風險越高,我們就越難坦承錯誤。
●自我辯護能讓人(打從心底)相信:「我已經盡力做出最好的決策。」
●遇到與自己觀點不同的資訊時,人反而會更相信自己是正確的。
●記憶可以重建,特別是我們撰寫「自己的」歷史時,虛構杜撰、扭曲以及徹底遺忘,都是供記憶差遣的絕佳小兵。

本書特色
1. 全書九大篇章,涵蓋個人決策、人際關係、醫療診斷、司法冤案、婚姻關係、政治與戰爭等各領域「錯不在我」案例,精彩揭示:人類如何不自覺的自欺欺人。
2. 全新增修版中加入全新的第九章,以川普現象為主題,從心理學來探討,為了對政黨忠誠,選擇支持危險的政黨領袖時,人民會產生哪些認知失調與自我辯護。
3. 以心理科學為基礎,探討人們不想面對錯誤時,會用哪些手段、藉口來逃避責任。
4. 透過熟悉自我辯護的心理機制,學會突破僵固思維、優化決策、改善「先入為主」的思考壞習慣。

 

作者簡介 |

卡蘿.塔芙瑞斯(Carol Tavris)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講師和作家。長期為《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科學人》等出版品撰寫心理學主題的文章。她是美國心理學會和美國心理科學學會的成員,也是《公共利益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編委會成員。著作包括《憤怒》(Anger)和《錯估女人》(Mismeasure of Woman)等書。目前住在洛杉磯。

艾略特.亞隆森(Elliot Aronson)
全球最傑出社會心理學家之一,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百大心理學家(由心理學界選出)。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唯一獲得美國心理學會優良寫作、優良教學、優良研究三項大獎的心理學家。目前住在加州聖塔克魯茲。著有《社會性動物》(The Social Animal)、《拼圖教室》(The Jigsaw Classroom)等書。

 

譯者簡介 |

温澤元
專職英德譯者,師大翻譯研究所畢,現於德國進修。
譯有《大偽裝者》《人脈複利》、《收入不平等》、《漫遊十七世紀古英國》、《監控資本主義時代》等書。
譯稿賜教:lars801011@gmail.com

目錄 |

全新增修版序 更聰明的決策、思考、看待世界
前言 無賴、蠢蛋、惡人和偽君子:他們怎麼受得了自己?

Chapter 1 認知失調:自我辯護的動力來源
如果不能撤回先前的決定,我們就會更堅信自己做的決定是對的。

Chapter 2 傲慢與偏見,以及其他盲點
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Chapter 3 記憶——自我辯護的歷史學家
我們篤定稱為記憶的東西,其實是種說故事的形態。大腦不停說故事,說著說著,故事內容通常還會有所改變。

Chapter 4 好心腸,壞科學:臨床診斷的封閉迴路
不管你提出的假設有多完美、不管你有多聰明、不管提出假設的人是誰,也不管他名聲有多響亮,如果假設與實驗結果背道而馳,假設就是錯的。錯就是錯。

Chapter 5 法律與失序
我想,對每一位檢察官來說,承認錯誤並表示:「天啊,我們竟霸占了這傢伙二十五年的光陰,快點停止。」肯定很不容易。

Chapter 6 愛情殺手:婚姻中的自我辯護
愛是最艱難的了悟:除了自我之外,世上原來還有其他真實之物。

Chapter 7 傷口、嫌隙及戰爭
他倆心高氣傲、性格暴烈。盛怒之下,有如大海一般充耳不聞、如烈火一般魯莽急躁。

Chapter 8 釋懷與坦白
一名男子長途跋涉,有事想請教國內最有智慧的大師。抵達之後,他問那位智者:「智慧無比的大師啊,幸福人生的祕訣是什麼?」智者說:「好的判斷。」男子又問:「但是,英明的大師,要怎麼樣才能有好的判斷?」大師回道:「壞的判斷。」

Chapter 9 衝突、民主與政治煽動者
人若自欺、聽信自己的謊言,終將無法分辨內心或外在周遭的真相,因而失去所有對自己與他人的尊重。失去尊重,他也不再有愛。他用激烈的情感與粗俗的歡愉,來填補缺愛的空洞、分散注意力,在暴行中墮落沉淪。這都是因為他不斷對自己與他人撒謊。

致謝
參考資料

 

more
書摘 |

Chapter 1 認知失調:自我辯護的動力來源

新聞稿發布日期:1993年11月1號
「在前一份新聞稿中,我們提到紐約將在1993年9月4號跟10月14號被摧毀。我們沒有搞錯,我們沒有錯,一點錯也沒有!」

新聞稿發布日期:1994年4月4號
「在先前的新聞稿中,我們提出的世界末日日期,全都是上帝在《聖經》中透露的正確日期。沒有任何一個日期是錯的
⋯⋯以西結(Ezekiel)預言耶路撒冷會被圍困四百三十天⋯⋯經過計算,1994年5月2號就是世界末日。現在,我們已經事先警告所有人了。我們已經完成使命⋯⋯
世上唯一能指引群眾,讓全人類獲得安全、保障與救贖的就是我們!
從歷史紀錄來看,我們的預言零失誤!」

這些末日預言讀起來很引人入勝,有時又令人捧腹大笑。不過看著真心相信世界末日的信徒,是如何在預言破功、全人類繼續混日子過活後找藉口自圓其說,反而比讀預言更有趣。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從來沒有任何信徒說:「我搞錯了!我當時怎麼會相信這種蠢到不行的事,太扯了!」反之,多數末日預言者對自己的預言力量更深信不疑。儘管這些預言模稜兩可、不清不楚,而且總要等到事件發生後大家才讀得懂,信眾的信念仍然堅定不搖。
半個多世紀前,年輕的社會心理學家利昂.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跟兩名同事滲透進一個團體,這個團體相信世界會在1954年12月21日毀滅。費斯汀格等人想知道在預言破功之後(他們希望預言不要成真!),這群人會有何反應。費斯汀格跟同事將這個團體的領導人稱為瑪莉安.基奇(Marian Keech)。基奇堅稱在12月20號半夜,信眾會被飛碟接送到空中的安全之地。許多基奇的追隨者辭掉工作、把住家送人、散盡存款,等待世界末日到來。如果要到外太空,誰還需要錢?其他人則驚恐絕望地在家等待。(基奇的先生不信這一套,他很早就上床,睡得非常安穩,太太則跟其他追隨者在客廳禱告。)費斯汀格也提出自己的預言:那些對預言沒有強烈信念的民眾(在自家等待世界末日,希望不會在半夜死去的人),會漸漸失去對基奇太太的信心。不過那些拋棄家當財產、跟其他信眾一起等待飛碟的人,會對她神祕的預言能力越來越深信不疑。實際上,這群信徒會不擇手段拉攏其他人加入。
午夜降臨,庭院裡似乎沒有飛碟出現的跡象,這群人略感緊張。到了凌晨兩點,他們既擔心又焦慮。到了凌晨4點45分,基奇太太對未來有了新的洞見:她說因為這群跟隨她的信眾凝聚出強大的信念,世界因此得到救贖。她對追隨者說:「神的話語無堅不摧,祂說你們都得到救贖,擺脫死亡的籠罩。地球上未曾出現過如此強大的力量。這個房間充溢著虔誠良善的力量與光芒,這可是開天闢地以來前所未見。」這群人的心情從絕望轉為狂喜。許多團體成員在12月21日來臨以前,都不覺得有改變信念的必要。一聽到世界不會滅亡,他們就開始打電話給媒體轉述這個奇蹟。他們隨即衝到街上攔住路人,試圖說服他們加入自己的小組。基奇太太的預言並未成真,費斯汀格的預言卻如實應驗。

信念決定你眼中所見

「我會參考所有額外證據,來證實我既有的想法。」──二十世紀英國政治人物默森爵士(Lord Molson)

我們以為身為智人的自己能有邏輯地處理資訊,但失調理論推翻了這種自以為是的觀念。事實正好相反。假如新的資訊與我們的理念吻合,我們就會認為這項資訊很有道理、很受用:「我老是這樣講啊!」不過,假如新的資訊與我們的認知相抵觸,我們就會認為新的訊息很蠢、有所偏頗:「這個論點也太蠢了!」我們希望自己的觀點與外來資訊一致,這個需求強烈到只要被迫面對相悖的證據,我們就會想辦法批評、扭曲或駁斥那個論證,好繼續維持甚至加強既有信念。這種心理扭曲就是所謂的「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只要意識到確認偏誤的存在,就會發現其實這種現象隨處可見,連你也會掉入確認偏誤的陷阱。想像你是世界一流的小提琴家,你最引以為豪的財產,就是那把要價數百萬元美元、已有三百年歷史的斯特拉迪瓦里名琴(Stradivarius)。這把琴實在太美了!陳年的溫潤音色!飽滿紮實的共鳴!而且拉起來又輕鬆上手!現在有位愚蠢的研究人員試著說服你,其實有些只要幾十萬美金就買得到的現代提琴,從各方面來看都勝過你摯愛的斯特拉迪瓦里。聽到這番荒謬的論點,你忍不住笑出聲。研究人員說:「等等,我們在飯店房間裡進行盲測,請來二十一位專業小提琴手,讓他們戴上護目鏡,這樣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拉的是現代提琴還是斯特拉迪瓦里。結果,有十三位小提琴手說他們最愛的是現代提琴。而且在接受測試的六把提琴中,大家最不喜歡的都是斯特拉迪瓦里。」你反駁:「怎麼可能!實驗環境也太不實際了,誰有辦法在飯店房間裡評斷小提琴的聲音?」因此,研究人員跟同事可說是對研究做了一番微調。這次,他們動用六把已有三百年歷史的義大利名琴跟六把當代小提琴。他們請來十位專業的小提琴獨奏家盲測,讓他們在排練室中用小提琴演奏七十五分鐘,接著再到音樂廳中演奏七十五分鐘。這些獨奏家針對小提琴的敏銳度、音色跟聲音投射進行評比,結果現代的新琴得分較高。研究人員請演奏家判斷自己演奏時用的是老琴還是新琴時,他們的正確率也沒有比亂猜來得高。
在接續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只有在聽眾知道演奏家用的是哪一把琴時,他們才會認為斯特拉迪瓦里的聲音比新琴悅耳。主導這份實驗的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你曉得演奏家用的是斯特拉迪瓦里,聲音聽起來就不一樣了。而且怎麼樣都擺脫不了這種印象。」
……
2003年,大家都清楚知道伊拉克並沒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之後,在美軍入侵伊拉克前支持開戰的民主黨與共和黨人,大家都陷入認知失調:小布希總統聲稱海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時,我們都相信他,但我們跟他都錯了。這該怎麼辦?為了減輕認知失調,多數共和黨人拒絕面對證據,並在「知識網絡」(Knowledge Networks)的意見調查中指出,他們認為美軍已經找到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了。民調的主理人百思不得其解,他說:「對某些美國人來說,支持美軍入侵伊拉克的渴望,或許已經使他們屏蔽部分資訊,不去接收美軍並未搜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消息。新聞媒體大規模報導這個主題,社會大眾也對其投以高度關注,資訊錯誤的現象仍然如此嚴重,這就顯示有些美國人可能正在逃避認知失調的感受。」在2010年出版的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中,前總統小布希就寫道:「美軍沒有搜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時,沒有人比我更震驚、更憤怒。每次一想到這件事,我就感到難受,現在依舊如此。」這種「難受」的感覺就是認知失調。
曾支持小布希的民主黨人也試著消減失調,但他們的方法跟共和黨員不同:他們忘記自己之前曾支持美軍開戰。美軍入侵伊拉克前,46%的民主黨人支持開戰。不過到了2006年,只有21%的民主黨員記得自己曾支持開戰。戰前,72%的民主黨人認為伊拉克境內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但後來只剩26%記得自己曾有這種信念。為了維持認知協調,他們實際上是在表達:「我一直以來都知道小布希在對我們撒謊。」
神經學家證實這種偏誤是內建於大腦處理訊息的程序中。不管政治傾向為何,每個人的大腦都有這種偏誤。在一份研究中,受試者必須試著處理支持或反對小布希或約翰.凱瑞(John Kerry)的資訊,並在消化這些資訊的同時接受磁振造影(MRI)監測。德魯.韋斯汀(Drew Westen)跟同事發現,受試者碰到與自身信念相抵觸的資訊時,大腦負責邏輯推理的區塊會幾乎徹底關閉,但是當外來資訊與既有觀點一致時,大腦的情緒迴路又會回到活躍的狀態。這項機制以神經學角度出發,解釋為何我們一旦拿定主意就很難再改變想法。
沒錯,就算是閱讀與自身觀點相抵觸的資訊,我們還是有可能更相信自己是對的。舉例來說,有些人就堅持認為「氣候變遷是場騙局」。面對與自身理念相悖或不討喜的資訊時,民眾通常會拒絕接受,還有可能更強烈、更堅定地相信自己原先的(錯誤)認知,這就是所謂的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一旦我們耗費精力與時間建構一項理念,並且替這個觀念找出正當理由之後,要我們改變看法根本就難如登天。將新的證據安插進既有的概念框架中,進行自我辯護讓證據留在框架內,遠比改變整套框架還要簡單得多。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本書)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KFD0044

商品條碼EAN:9789860741278

ISBN:9789860741278

印刷:黑白

頁數:432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接納,才能自得:日本人的淡然之道
動物園的生死告白
示弱的勇氣:老子教你學會真正的堅強
想笑的時候再笑,才是我最可愛的樣子:YouTuber「飽妮」施展電影宅魔法,讓你成為最喜歡的自己(管他淑女佳人還是蛇蠍魔女或魯妹)
給未來世代的人生備忘錄:100位典範人物,暢談形塑人生的關鍵時刻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