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科學百科>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出版十週年紀念版)

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出版十週年紀念版)

Nachrichten aus einem unbekannten Universum: Eine Zeitreise durch die Meere

出版品牌:野人文化

作者: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ätzing

譯者:丁君君、劉永強

ISBN:9789863840770

出版日期:2015-08-19

定價:NT$  450

優惠價:75NT$338

促銷優惠 |

3月全站優惠|野人、小樹75折

內容簡介 |

 

It‘s not a novel, but it‘s still a thriller.

百萬小說《群》姐妹作!

首創驚悚小說手法,刻畫45億年海洋史

 

全國高中老師不分科 群推薦

誠品暢銷榜TOP1、博客來科普類TOP1、金石堂文學榜TOP3

 

寫完《群》之後,意猶未盡的薛慶,忍不住打開進化女神的手提包,

先陪三葉蟲吃飯、看珊瑚蓋房子,又偷窺琵琶魚A片,

一邊幫鯊魚貼上魚翅說明書,一邊還原《白鯨記》犯罪現場,

令讀者再也分不清科普和小說的疆界!

 

 「昨天」清晨,下了一場傾盆大雨!

 沒有任何一家電視台有膽量播放這樣的天氣預報。大雨溫度超過攝氏300度,在100個大氣壓力下,水在這樣的高溫下才能凝結成雨。原始海洋出現了,但裡面沒有任何生命,沒有人能在那樣的海洋中游泳。大雨持續下著,持續了幾千年。

 「昨天」中午,優雅的進化女神拎著手提包出現。她的包包裡充滿了生命,單細胞生物開始占據海洋。由於她貪睡了30億年,進度嚴重落後,上帝不滿地抱怨:「我的訂單上寫著,寒武紀初期就該有霸王龍。什麼?妳才造出貝殼和蝸牛?還不快幹活去!」

 「昨天」下午,一群年輕時髦的藍綠藻,竟在光天化日下大肆繁殖,還到處亂扔氧氣。直到傍晚,原本對「性」不太感興趣的進化女神,為了讓地球免於「人口」爆炸的災難,不得不規定,有些生物不能使用細胞分裂的方式來繁殖,而必須兩兩相遇幽會,再共同製造下一代。

 飢腸轆轆的小三葉蟲發現了蠕蟲美食,正要享用大餐,忽然一個龐然大物從天而降,遮住它的視線,兩根魔爪鉗迎面伸來。但三葉蟲命不該絕,使盡各種花招,一再死裡逃生,安然活過了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撐到二曡紀,終於還是完蛋啦!

 進化女神愈來愈忙,她所訂的遊戲規則也愈來愈複雜,但無論如何,她總算趕在「今天」天亮前,把魚龍、龍王鯨、巨齒鯊和人類,都一一造了出來……

 

愛海成癡的薛慶,以一貫創作驚悚小說的大膽手法、閒話家常的幽默筆調,細數海洋的古今大小事。全書以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後天為軸,帶領讀者搭乘時空客機,上天下地觀賞地球、海洋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故事,一路盡是「薛慶式」風趣淵博又發人深省的導覽解說:「『請把我碾成藥粉吧!』海藻背上的說明書應該這麼寫,『這樣就可以把我用在你的面膜、敷泥和沐浴乳中。』」「當鯊魚聽到人的慘叫聲時,牠知道獵物的痛苦嗎?還是牠們會把這種慘叫視為獵物新鮮的信號,就像我們把檸檬汁滴在牡蠣肉上,愜意地看著牠戰慄一樣?」薛慶說故事的才華在此書盡情揮灑,各種比喻和觀點出神入化,在在令人拍案叫絕!

 

得獎推薦

 

【讀者好評】

 

◆它不得不賣這麼好,因為這是對的。

 

◆看這本書,我常不小心笑得太大聲……

 

◆對我來說,《海》是我唯一的五顆星書,如果可以,我想給的更多。

 

◆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很刺激。

 

◆這一次跟著薛慶旅行的樂趣,就像一波波海浪打在我們的心坎裡,每一次都不同,每一次都讓人印象深刻。

 

◆很少有如此幽默、會對著你眨眼睛的科普知識。

 

◆雖然《海》的故事很長,但我感謝所有的魚。

 

◆把枯燥乏味的主題,變成令人津津樂道的生鮮話題。

 

◆很少有老師能這樣告訴我們「生命」的由來。

 

◆《海》是我的聖經,替我這個外行人揭開了海洋的面紗,且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我看了三次,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

 

◆《海》是《群》的一條漏網之魚,而且是一條會讓你拍案驚歎的大鯨魚。相信我,在時光機還沒有發明之前,如果你想要回到40億年前,來一趟地球的生態演化之旅,看看這本《海》絕對是比較安全而且物超所值的方法。--陳正昇,台中女中物理老師

 

 

 

【國際讚譽】

 

◆新書上市未滿月,各大媒體爭相報導。2006年3月甫出版即躍居《焦點》雜誌及《明鏡》雜誌非小說類排行榜第三名。

 

◆德意志廣播電台將此書的重要性比作比爾.布來森的《萬物簡史》。

 

◆It‘s not a novel, but it‘s still a thriller;這不是部小說,但卻是一部驚悚小說。-─《漢諾威日報》

 

◆2007年,薛慶因此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 im B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德國暢銷35萬冊,至今售出13國版權。

 

 

作者簡介 |

法蘭克.薛慶 Frank Schätzing

1957年出生,歷任廣告公司的創意總監、作曲家、音樂製作人,也是業餘廚師和受過訓練的潛水員。1995年,首部小說《科隆911》即讓他成為暢銷作家,2000年的政治驚悚小說《悄無聲息》則被媒體譽為「對這即將結束的世紀,所捕捉到的精采瞬間」。2002年獲頒科隆文學獎。

2004年,《群》的大放異彩,讓薛慶與麥克克萊頓、丹布朗等國際作家平起平坐,也讓德國人首度學會了「海嘯」這個字眼。無巧不成書,《群》出版後九個月,震驚世界的南亞海嘯發生,世人紛紛追問他如何能「預測」此事。

薛慶為了寫《群》,費時三年蒐集相關資料、採訪了31位科學家後,又花了兩年時間,才寫出這本近千頁的巨著;儘管如此,仍有超過80%的資料沒用上!於是,某天深夜,在一個小酒吧裡,薛慶在編輯的鼓勵下,做出「男人的承諾」,答應善用所有資料寫成一本跟海洋有關的「150頁,方便攜帶的一本小書」。然而,在伏特加的催化下,餐巾紙上的目錄也愈排愈長,凌晨四點,編輯和薛慶乾下當天的最後一杯酒時,《海》已注定了篇幅比預計厚上四倍的命運。

2007年薛慶又因《群》和《海》,獲邀擔任德國電視台ZDF未來紀錄片《2057》節目主持人。同年獲頒德國地理學會「Stein im Brett地理知識推廣貢獻獎」。

 

書摘 |

行走在海洋大道上

方力行(海生館前館長,現任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你可以想像這本《海,另一個未知的宇宙》是一對科學精神和文學浪漫緊緊擁抱的連體嬰,你也可以想像它是兩條紅、綠花色完全不同的蛇,相互纏繞,難捨難分的攜手前進,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讀它的時候,腦中要有一個非常想知道海洋中古今往來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的求知渴望,心中卻要懷著文學家說故事時,無拘無束,飛揚跳脫的輕柔情懷,才有辦法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

我自己看這本書時,則猶如走在法蘭克、薛慶為世人所搭建的一條「配有玻璃的水下林道蔭」上,從遠古海洋的誕生開始,一直聯接到將來未知的世界,邊走邊看著窗外眾生的發生與幻滅,一路上有驚訝,有感歎,但更多的是慶幸自己能進入這條海洋大道中,看清來路與前程,並在喜歡的場景前,徜徉踱步。

從書一開始時,在「前天」,薛慶就為科學書籍下了一個謙遜但真實的註解:「科學中從來不存在絕對之說,它只是無限接近的藝術」,我則覺得「書」本身就是一種生命體,讀者,甚至作者,都應該瞭解,書中的資訊原本就會再成長、進化、變形(重新詮釋),甚至淘汰,就像生物一樣,它通常是以最適合當時環境的面貌呈現,但絕不是「最好」的。也正因為如此,當我看到這本書中許多資訊的表達有不同角度時,產生的反應或許不再是批判,而是更進一步求真的好奇。

生命從「昨天」開始,當偶然形成的有機分子突然開始「故意而重覆」複製自己時,海洋中無法遏止的演化史詩就壯麗地往前寫了,它其實進一步衍生出了全球的歷史,因為主流論述還是認為陸地上的生物源自海洋中;不過薛慶努力收集了各家學說,再加上他文學筆觸的渲染性,給了我們莫衷一是的炫爛與迷惑,這種風格在一般講究知識傳遞的科普書籍中是極為少見的。不過那又如何呢?他引用的理論基本上都是有證據、有所本的,其中的真實性或不真實性,和許多主觀的、自戀的、自以為是的「簽名裝飾著我們文憑的人」一般無二,只是後者以道貎岸然的口吻說出,以衛道者的心情辯護自己,但卻忘記了知識的本質並不是在創造信仰,而是在喚起人們對更多知識的好奇、探索與追求。

我並不希望讀者全盤接受薛慶的所言所述,就個人看法而言,他其實有蠻多論點是加了許多想像和太遠的、不夠嚴謹的連結;不過,我真的很喜歡他對古代海洋生態的描述,三葉蟲、海蠍、菊石、奇蝦,盾皮魚、腔棘魚、蛇頸龍、滑齒龍、依拉絲莫龍、龍王鯨、巨齒鯊……等等,以及這些生物之間相互逃避、捕食的驚奇故事。在這之前鮮少有人對牠們的生態習性、生活行為立書作傳,頂多就是學術期刊中對放在博物館裡一堆冷冰冰化石所做的科學論述。為此,我曾花了十年的時間發展虛擬實境的展演技術,好在屏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的世界水域館裡,重現世界第一次做出來、觀眾可身歷其境、體驗遠古海洋生態的海底劇場。唉!可惜叫好勝於叫座。而今看到薛慶在這本書中講述活靈活現的故事,許多主角都和海生館中每天演出的角色系出同門,真是心有慽慽焉。這不正是真正的海洋古生物教育嗎?觀眾歡天喜地的逛博物館!讀者愛不釋手的翻科普書!

「今天」的世界真實多了。潮汐、海浪、洋流、海嘯,甚至貫穿各大洋間的溫鹽環流,清楚說明了海洋的律動,以及它所孕育的大千世界裡,千千萬萬生命間環環相扣的生態脈絡,其中的珊瑚礁是現知海洋中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多采多姿,也最為大家耳熟能詳。

倒是有關深海的描述,值得多放些心上去。深海是近十年來在海洋生物研究方面進展最快,也收穫最多的領域之一,誠如書中所言,海洋佔地球面積三分之二,其中五分之四是深海,但所有人類和潛水機器人實地考察過的海底地殼加起來只有五平方公里,不過千萬分之○‧一六,就好比外星人只看到人的一根汗毛,卻要描敘整個人的樣子一般,真是所知有限,更是潛力無窮。不過我非常希望人們在探索了這個尚是「無限未知」的深海世界,獲得了豐盛的生命知識饗宴之後,不是另一個掠取和滅絕的開始,而是如何保護、合理利用永續共存的美麗新世界。

薛慶在「今天」的章節中,透露了許多人文的情懷,或許真正發生在自己身邊、看得見的事,更能讓人有所感觸吧!他說浮游生物隨波逐流,就像追逐虛榮的人在「美元的潮流」中沉浮,現在可能要改成「歐元潮流」了;他說「只要我們永遠希望在異類身上發現人性化的東西,我們就永遠無法理解外星人或虎鯨」,真是對許多不自覺、濫用同理心、自以為是萬物之靈的人一個當頭棒喝。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我們必須有人性,必須有責任感,必須同情,必須寬容,但千萬不是自以為是,自我中心的主觀判斷表現。

他說「我們得學會區分智慧的行為和機智的解答」,真有見地!智慧是寬廣高遠,洞濁機先,創造幸福,防患未然,機智或許只能找眼挑錯,逗趣搞笑,左閃右躲,讀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和現今自己周遭所見所聞的人,頗有似曾相識之感?

努力再努力,我們終於來到了「明天」。明天是什麼樣子呢?薛慶給了讀者許多的希望,從海洋中找到能源,從海洋中找新藥,從海洋中找到食物,從海洋中找新的居所,甚至到其他的星球上去尋找海洋!但是我覺得他一直想傳達兩個想法:科技和夢想會給我們新的希望,而自然和演化,則永遠會給我們意外,真是兩條無法融合,紅、綠各異,但一直相互纏繞著前進的,詭異的蛇呀!

「後天」在這本書中已是餘韻了。經過了前面溯古貫今,波瀾壯闊的大風大浪,後天的文字只是讓我們在收斂沉澱,回歸現實時,再做一些提醒似的反省和洗滌,並且努力地想在最後一分鐘,為讀者保留下一盞希望的火種。

真有趣呀!一本這麼大部頭的海洋科普文學,遍搜了古往今來有關海洋物理、化學、生物、地質、工程、環保資訊的書籍,卻用如此多的文人情懷、人文關懷,以及若有似無的科幻想像情節,如纏七彩雜色的絲縷般,絞合在一起,的確給人全然不同的閱讀經驗;或許作者在寫這本書時不自覺地反映了他自己的人生,多采多姿,充滿驚奇,不循舊規,卻不虛此行。

 

 

 

【昨天】 失手?!恐龍全軍覆沒(節錄)

 

這時,某件事發生了,一場從天而降的災難。

幾乎沒有一個問題像恐龍滅絕的原因一樣,激起了古生物學家如此熱烈的討論。不過這個問題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除了恐龍之外,還有其他動植物曾大量死亡。

六千五百萬年前,一個時代結束了,長時間以來,我們一直心高氣傲地將牠看作是親愛的進化女神的一次失手。我們說,恐龍太胖太笨了,看上去很土氣,不惹人喜愛,牠們必須捲鋪蓋滾蛋。直到幾年前人們才開始認識到,恐龍是地球歷史中的久客,至少有一億五千五百萬年,因此這絕對不是進化女神的失敗。古生物學家認為,不管是在水裡還是在陸上,蜥蜴都是極為成功的物種。倘若沒有那場悲慘的變故,那麼牠們一定能夠進化成一個能與人類媲美的物種──高智商蜥蜴。某一天牠們會踏上月球,然後大吼一聲:「一隻蜥蜴的一小步,是整個蜥蜴類的一大步。」令人不寒而慄的是,一個流光溢彩的時代最後竟落得如此悲劇性的收場。

十九世紀初,法國科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第一次找到了清楚證明恐龍大量死亡的跡象,當時他仍相信那是上帝的意旨。居維葉是這樣猜測上帝的,「上帝定期拿走市場上的貨品,然後用新貨取而代之,而這些後代就得強迫自己適應環境」,差不多就像我們現在習慣比爾.蓋茲的產品一樣。居維葉認為,因為這個目的,上帝總是一再給萬物降下巨大災難,順便提一下,其中一場災難也沖走了智人——原始洪荒時代來臨。

然而正像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情況恰恰相反。物種滅亡是因為不能適應變化了的環境,只好為那些能勝任環境的新物種騰出空間。有時物種自身也能改變其周圍的環境,就像製造氧氣的細菌一樣。兩者其實是一體的兩面。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死亡也意味著新的開始。我們的星球上有不斷漂移的板塊,有劇烈變化的氣候,有亞熱帶的炎日當空,也有兩極的寒冷刺骨,再加上勤奮的火山運動——這樣的星球也不斷要求進化女神隨時調整思路。這一點我們也得時時銘記在心,因為一方在製造氧氣的時候,還有人在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從表面看來,白堊紀時期的世界猶如伊甸園。溫度適宜,物種豐富,植被迅速生長。菊石精心裝扮其螺旋狀外殼的紋飾,我們完全可以說這是一種頹廢。也在這一時期,讓所有小學生心驚膽顫的粉筆儲量大大增加——都是浮游生物惹的禍──死亡的單細胞動物的外殼在海底大量沉積,並且在那裡累積了密密麻麻的一層碳酸鈣。嚴格說來,今天我們用來塗寫黑板的粉筆其實是微生物的殘骸,但這種事還是不要告訴孩子為妙。

然而第二眼看過去,地球其實並沒有那麼漂亮。盤古大陸已分裂,岡瓦納也已在解體。印度向北遷移,南美向西,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大陸業已分手,洋流只得另外取道,全球海平面上升,淹沒了大片陸地,落磯群山合為一個完整的山脈,安地斯山脈成形,非洲推擠著歐洲,擠壓忒修斯海,這使得地中海的前身更具吸引力,因為此時海岸之間已不再遙不可及。當然,地質構造的壓力使地球動盪不安。可以想像一下,幾百萬年間,地球一直很不安分,蜥蜴堅持了如此之久,幾乎是一個奇蹟。

另一種觀點同樣要修正。當我們說蜥蜴活了一億五千五百萬年時,給人的印象是每一個物種都驕傲地存活了一億五千五百萬年。事實上,中生代的若干物種均只堅持了幾百萬年,然後就被其他物種接替了。生活在三疊紀初期的類哺乳四足動物水龍獸與上白堊紀時期巨大的兩足肉食龍鮮有相似處。

單單談論蜥蜴存活的時間並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我們還得花些功夫研究一下那些鮮少被提到的其他物種:地底下是尖鼻哺乳動物經常活動的地方;天空屬於會飛的蜥蜴類,但中生代晚期已有大量的鳥類在森林上空盤旋了;而且如果那時的人們打算造一艘方舟,就不得不再多造三艘給昆蟲﹔鯊魚抗議了:我們也存在!蟹、腕足類、貝類、菊石、箭石以及有孔蟲,都有權利要求至少和蜥蜴同等重要的地位。憑什麼叫恐龍時代?其他物種群起抗議了──

難道只有死後才能出名嗎?一隻腕龍跟五百五十億隻跳蚤相比算得上什麼?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NEV4007

商品條碼EAN:9789863840770

ISBN:9789863840770

印刷:單色

頁數:464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你的大腦真的只發揮了10%嗎?窺見大腦運作的21次科學漫步
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舊版】
社會生物學—新綜合理論(4冊套書)
像數學家一樣思考:26堂超有料大腦衝浪課,Step by Step揭開數學家的思考地圖
有誰聽到座頭鯨在唱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