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大谷翔平 台灣 二戰 安倍晉三 瞄過一眼就忘不了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人文社科館>人文科普>社會史地> 戰爭論(3冊套書):不朽的普魯士軍事聖經

戰爭論(3冊套書):不朽的普魯士軍事聖經

Vom Kriege

出版品牌:左岸文化

作者:克勞塞維茨 Carl von Clausewitz

譯者:楊南芳等

ISBN:8667106502566

出版日期:2013-06-27

定價:NT$  1050

優惠價:73NT$767

促銷優惠 |

10月全站優惠|套書73折

內容簡介 |
人生就像戰場,你需要更有力的精神食糧
與《孫子兵法》映照的兵學聖經,國內唯一完整版
 
德國陸軍的精神來自普魯士,而普魯士陸軍以紀律嚴明著稱,成為各國軍隊的模範,而創建者就是西方現代兵學之父──克勞塞維茨。十八世紀末的普魯士,由於老舊的戰爭思維,在耶拿戰爭時被拿破崙重重擊敗,年輕的克勞塞維茨也成為戰俘。回到普魯士之後,他耗費畢生研究軍神拿破崙百戰百勝的祕訣,研究歷史上一百三十次大小戰役,歷經十二年的焠煉才寫出《戰爭論》。本書所論述思想,一方面為現代軍事思想打下了基礎,也預言了現代戰爭的發展。
 
關於作戰,克勞塞維茨強調,想要獲勝,就要集中兵力,打擊敵方重心。人數越居於劣勢,就越應該集中精神與展現活力。如果不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那麼任何軍事理論都是無濟於事。此外,國家越弱小,就應該時刻做好戰爭的準備。防禦絕不是被動地等待和抵禦。不發動反擊,只進行純粹的防守,這是十分荒謬的。
 
克勞塞維茨的最大貢獻是確立政治與戰爭的關係。戰爭只不過是政治的延伸,僅僅是政府之間解決政治問題的強硬手段。他強調,戰爭理論不是戰爭實踐的方法,而是考察後的總結。因此《戰爭論》是幫助指揮官與參戰者確立思考的基礎。
 
此外,他對人性也有獨到的觀察,特別分析戰爭時所需要的心理特質「膽量」、「堅忍」、「勇氣」等。本書雖然題為《戰爭論》,內容談更多的是策略思維,更能夠應用在人生的各個面向,不僅為軍事研究者必備的床頭書,也是管理與領導的創意泉源。
 

得獎推薦

國防部部長高華柱舉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戰爭論》及《孫子兵法》九地篇的意涵為例,闡釋「軍人武德」是部隊精神戰力的根基,武德是軍人奮力作戰的保證,即使面對艱困戰況,仍能無畏無懼,這就是軍人重視榮譽的具體實踐。(軍聞社2011年5月訊)
 
 
 
中國品牌專家李明利表示,克勞塞維斯說過:除了把對方打倒之外,讓對方服從我們的方法還有兩個,一是對方認為勝算的可能不大;二是獲勝的代價過高,對方就會和我們講和,服從我們的標準。沒有了競爭對手,也就意味著企業沒有可以發現自己弱勢和瑕疵的鏡子,也就失去了繼續創新與變革的動力。(中央社2012年1月訊)
 
 

十九世紀普魯士的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曾在《戰爭論》中主張:「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個近二百年的觀點應用在近期的朝鮮半島局勢上,仍時髦得很。(旺報2013年4月10號)
作者簡介 |
克勞塞維茨
 
1780年生,祖父是路德會的牧師,父親是陸軍中尉。他十二歲時進入普魯士軍事學院,參與過反法戰爭(1793-1794)與拿破崙戰爭(1804-1815),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他的妻子瑪麗.馮.克勞塞維茨(1779-1836)則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女侍從 長,負責教育當時的太子威廉四世。克勞塞維茨因感染霍亂早逝後,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十卷。《戰爭論》是其中的前三卷。若沒有瑪麗,也就沒有這部傳世經典。
 
1801年,進入柏林的普魯士戰爭學院,獲得沙恩霍斯特(Gerhard von Scharnhorst,新普魯士陸軍參謀長)的提攜。
180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普魯士戰爭學院。
1806年,拿破崙於耶拿會戰大敗普魯士,克勞塞維茨成為戰俘。
1808年,獲釋回到普魯士,決心要改革普魯士陸軍。
1810年,迎娶威廉王后侍從長、女伯爵瑪麗•馮•布呂爾(Marie von Brühl),進入普魯士上層階級。
1812年,俄法戰爭開始,加入俄國軍隊,說服俄、普、英聯盟。
1815年,投入滑鐵盧戰役。
1818年,晉升少將,擔任普魯士戰爭學院校長。
1831年,感染霍亂過世。留下大量未整理的軍事研究遺稿。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0G003038

商品條碼EAN:8667106502566

ISBN:8667106502566

印刷:黑白

頁數:1110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興亡的世界史】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美國金權
埃及的革命考古學
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
從人到鬼,從鬼到人:日本戰犯與中國的審判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