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齣劇不僅對契訶夫本人意義重大,它轉變了契訶夫的戲劇創作之路,也對世界劇壇影響深遠,田納西.威廉斯自陳師承契訶夫,認為《海鷗》是最偉大的現代劇,而世界各地的劇場至今仍一再上演此劇,改編成各種藝術形式。《海鷗》劇情圍繞在一個平凡家庭的鄉下莊園生活,平淡安逸的日常之中,一場家庭戲劇表演引爆了母子兩代對藝術與人生的價值觀衝突,點出擺盪在安於現實與追求理想之間的人生課題。故事裡大大小小的戀愛情節即在日常中反映同樣的人生課題,莊園裡八個角色之間的單戀糾葛不清,最終沒有一個人得到真正所愛。沉悶的生活一再磨耗人的意志,在這個看似毫無出路的生活迷宮裡,有人因而放棄倒下,有人屈服走平順的路,也有人堅持理想努力追求新生活。
本書收錄十篇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包括審察美與現實衝突的〈美人〉、天真少女幻想愛情紛紛的〈看戲之後〉、中年男子胡想不倫戀的〈在別墅〉、憧憬婚姻卻陷入情欲糾葛的〈泥淖〉、擺布丈夫的妻子〈尼諾琪卡〉、永遠困擾女人的兩種情人〈大瓦洛佳與小瓦洛佳〉、遇見真愛的〈不幸〉、出軌前待解的課題〈關於愛情〉、浪蕩世間找尋永恆眷戀的〈帶閣樓的房子〉、重新發現愛情的奇妙時刻〈情繫低音大提琴〉──契訶夫藉由捕捉男女老少面對愛情時的微妙心理,試圖探索愛情是如何發生又怎麼結束。這些人物往往在感知愛情的那一瞬間,人就變得渺小、糊塗、猶豫了,踏不出那一步,而少數勇於前行的人,離幸福卻「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這幾篇故事告訴我們,在發生愛情到幸福之間這條漫漫長路上,現實生活和人心情感是如何糾纏又無端變化。 契訶夫細細描繪出消逝的、想像的、即將來臨的種種愛情樣貌,有期待、溫馨,也有荒謬、可笑,還有無力、困頓,在故事情節推展中,我們漸漸發現,在愛情的脈絡之下,上演的卻是人心所面臨的困境── 「他已經不能夠再去愛了!就在他喪失對人的信任之後,心中滿是空虛,他便成了厭世的人。生活是什麼?我們為了什麼而活?生活是空想、夢想……是腹語……但是他站在睡著的美人面前,突然間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中有某種像是愛情的東西。他久久站在她面前,眼睛貪婪地望著她……」──〈情繫低音大提琴〉 契訶夫要說的無非是面對愛情即面對生活,但最後是童話般的快樂結局?還是永恆難解的僵局?從古至今似乎都一樣費解,然而,最要緊的,是不是誰能夠抓住愛情初湧感動人心的那一剎那,誰就掌握了翻新生活的契機?──契訶夫總是把答案留在讀者心裡。
本書收錄十篇以愛情為主題的短篇小說,包括審察美與現實衝突的〈美人〉、天真少女幻想愛情紛紛的〈看戲之後〉、中年男子胡想不倫戀的〈在別墅〉、憧憬婚姻卻陷入情欲糾葛的〈泥淖〉、擺布丈夫的妻子〈尼諾琪卡〉、永遠困擾女人的兩種情人〈大瓦洛佳與小瓦洛佳〉、遇見真愛的〈不幸〉、出軌前待解的課題〈關於愛情〉、浪蕩世間找尋永恆眷戀的〈帶閣樓的房子〉、重新發現愛情的奇妙時刻〈情繫低音大提琴〉──契訶夫藉由捕捉男女老少面對愛情時的微妙心理,試圖探索愛情是如何發生又怎麼結束。這些人物往往在感知愛情的那一瞬間,人就變得渺小、糊塗、猶豫了,踏不出那一步,而少數勇於前行的人,離幸福卻「還有一段很長很長的路要走」……這幾篇故事告訴我們,在發生愛情到幸福之間這條漫漫長路上,現實生活和人心情感是如何糾纏又無端變化。 契訶夫細細描繪出消逝的、想像的、即將來臨的種種愛情樣貌,有期待、溫馨,也有荒謬、可笑,還有無力、困頓,在故事情節推展中,我們漸漸發現,在愛情的脈絡之下,上演的卻是人心所面臨的困境── 「他已經不能夠再去愛了!就在他喪失對人的信任之後,心中滿是空虛,他便成了厭世的人。生活是什麼?我們為了什麼而活?生活是空想、夢想……是腹語……但是他站在睡著的美人面前,突然間不由自主地,感受到心中有某種像是愛情的東西。他久久站在她面前,眼睛貪婪地望著她……」──〈情繫低音大提琴〉 契訶夫要說的無非是面對愛情即面對生活,但最後是童話般的快樂結局?還是永恆難解的僵局?從古至今似乎都一樣費解,然而,最要緊的,是不是誰能夠抓住愛情初湧感動人心的那一剎那,誰就掌握了翻新生活的契機?──契訶夫總是把答案留在讀者心裡。 活動講座 誠品書店與獨立書店巡迴講座: 1. 11/7(六)19:30-21:00,台北,永樂座書店,講者: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2. 11/8(日)14:30-16:00,桃園,南崁1567小書店,講者: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3. 11/13(五)19:30-20:30,台北,胡思二手書店公館店,講者: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4. 11/15(日)19:30-20:30,台中,誠品園道店3F藝術書區,講者:作家李維菁、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5. 11/19(四)20:00-21:00,台北,誠品台大店3F藝文閣樓,講者:台大外文系助理教授熊宗慧、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6. 11/28(六)15:00-17:00,高雄,三餘書店,講者: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7. 11/28(六)20:00-21:00,高雄,誠品大遠百店17F書區中庭,講者:櫻桃園文化總編輯、譯者丘光
◎俄國小說藝術奠基者果戈里的經典傑作,啟發杜斯妥也夫斯基寫作的教科書 ◎作家鄭清文專文推薦,政大斯拉夫語系副教授鄢定嘉導讀 這是俄國最神祕的作家果戈里的「彼得堡故事」系列小說集,收錄〈涅瓦大道〉、〈鼻子〉、〈狂人日記〉、〈外套〉、〈畫像〉五篇小說,作家將彼得堡形形色色的人物與這個城市一起塑造成永恆的文學形象,串起這些故事的是:一個個小人物的想像與彼得堡現實生活的衝突,那些身分卑微或無力改變悲哀現狀的小人物,無法直接與社會現實連結,必須要透過想像(理想、夢想、幻想、妄想)去達成,而這個內心想像與社會現實之爭正是果戈里一生的永恆課題。 在〈涅瓦大道〉,跟蹤街頭美女的窮畫家,發現自己誤把妓女遐想成淑女而痛苦,高貴的想像與低俗的現實不斷在內心交戰,而他偏執沉溺於自己的想像導致遠離現實人生;〈鼻子〉的想像教人驚奇不已──某小官員早上起來鼻子不見了,竟發現鼻子化身成大官在市區逛,而他企圖找回象徵自尊的鼻子的奇幻旅程,是超乎想像的現實還是一場反映不滿現實的夢?〈狂人日記〉裡又一小官員的生活淪陷在幻想中,一開場他就看到聽到兩隻狗的荒謬對話,而夢想與長官女兒交往失利後,又妄想自己是西班牙國王,最後因為瘋狂的行徑失控被送進瘋人院;〈外套〉看似相對寫實,另一窮困小官員的外套破舊難以度冬,省吃儉用訂做的新外套是他的美夢、他的妻子,這樣的幸福卻僅僅一天就被搶匪奪走了,失去新外套的小官員求助無門抑鬱而終,隨後傳言彼得堡出沒他的鬼魂搶人外套,而這是超現實的正義復仇還是人逃避現實的想像?〈畫像〉裡付不出房租的窮畫家意外購得一幅彷彿魔鬼附身的畫像,禁不住魔鬼的利誘,取走畫框內暗藏的金幣讓他一夕當上大畫家的夢想成真,但他最終並不快樂,心靈覺醒後更令他痛苦,而那幅魔鬼附身的畫像亦如搶人外套的鬼魂,似乎永遠會憑空冒出考驗著現實生活中的人…… 這些故事多半以不幸收場,小人物的處境令人同情,社會現實的壓迫教人憤慨,然而在人道關懷與諷諭社會的笑中帶淚之外,在更深處將會發現一個引我們掘開現實裡層的藝術家果戈里,讓我們重讀果戈里至少可以看到三個層次:日常的笑、諷刺的笑、荒謬的笑,其中交織現實的錯覺、變形、夢想與幻象,模糊了現實與非現實的邊界,這一路從可笑到可悲,最終顯現出一個可怕的現實的荒謬──回頭看看故事中的主角,常把「自我的現實」想像成「絕對的真實」,不也預示出現代社會中人的荒謬困境!
◎阿庫寧暢銷大系方多林探案第2部:一部獨特女性視角的戰爭諜報小說 ◎小說改編電影Turkish Gambit打破俄國票房歷史紀錄 ◎國際媒體好評推薦──英國《衛報》:阿庫寧是懸疑小說大師。 一八七七年俄土戰爭期間,兩軍在保加利亞大規模會戰,自願參戰的俄國警探方多林在前線巧遇前來尋找未婚夫的前衛女子瓦莉雅,兩人結伴一路冒險闖關到俄軍總司令部。不過,瓦莉雅的未婚夫密碼兵彼得此時卻因電報失誤依叛國罪嫌被關押,瓦莉雅為了營救未婚夫而當上方多林的助理。 俄軍在形勢上雖有利,戰事進行卻不如預期順利,其中關鍵的普列文圍城一役,冗長的對峙幾乎快拖垮了俄方。圍城俄軍的一舉一動都被敵方看破,顯然,俄軍內部潛伏著臥底間諜。情報指出,前次「阿扎澤勒」案件中的漏網之魚──土耳其蘇丹祕書安瓦爾,正是間諜事件的主謀,在他暗中調度下,不斷利用俄軍營內幾位關鍵人物來誤導俄方行動,嫌犯除了密碼兵彼得外,還有希臘裔俄國憲兵軍官、羅馬尼亞盟軍代表、英國及法國記者等等……間諜案儼然成了一場國際政治角力的延伸。安瓦爾的布局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破綻。在時間壓力下,瓦莉雅得要及時協助方多林解開謎底,糾出俄軍內部的間諜,以免讓未婚夫淪為替死鬼,俄國也才不會落入全盤皆輸的局面。 這部小說特別之處在於,作者用大量篇幅以瓦莉雅的女性視角來看這場男性的戰爭,她身為十九世紀的前衛女性知識分子,一方面厭惡這個男性至上的社會價值觀,另一方面又享受著與方多林的曖昧關係以及被數位男性追求的虛榮愉悅。而這場原本是尋找未婚夫的冒險之旅,最終能否拉近兩人之間的距離,仍舊是一個問號,或許,解開她的情感迷惘要比戰場上的間諜謎題還要困難得多。
◎俄國歷史懸疑小說大系,暢銷千萬冊風靡世界二十餘國語文版本 ◎英國推理作家協會2003匕首獎決選,英國BBC電台世界讀書會推薦 ◎原著改編電影Winter Queen好萊塢籌拍中,蜜拉‧喬娃維琪主演 一八七六年的俄羅斯帝國,一個晚春下午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牆外的亞歷山大花園裡,林蔭道上出現一位舉止詭異的年輕男子,他對長椅上的美麗女孩搭訕時,莫名其妙掏出一把左輪槍抵著自己的頭,轉瞬間他便開槍倒地死亡。 當地警察局對這起左輪槍自殺事件並不如在場目擊者那般驚慌,只把這當作都市尋常事故處理。不過,剛入行的文職警員方多林不這麼認為,一心想成為優秀警探的他,藉由這件看似平凡的自殺案件自告奮勇偵辦,隨著線索慢慢浮現,他隱約發現背後藏有國際陰謀,進而展開一場從莫斯科到倫敦的雙城調查。 方多林教養良好,年輕、不怕事且運氣奇佳,加上談吐優雅、外表迷人,總贏得女人好感,這些特質屢屢幫他脫險,然而,企圖破案的心理驅使他步入恐怖組織「阿扎澤勒」的陷阱,死亡的陰影漸漸籠罩上他…… 我們跟著方多林探員的腳步,認識了十九世紀末期俄羅斯帝國的複雜歷史,理解那個充斥革命暗殺的紛亂社會,用另一種角度去觀看沙皇專制下的俄國生活面貌。
要形容俄羅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連俄國人自己也是如此,看看詩人丘切夫的名句:用理智不能了解俄羅斯,一般的標準也無可衡量,她那裡有種特殊的氣質,只能夠相信俄羅斯──這裡充分表現出俄羅斯是一個偏好心靈感受的地方。 作者以多年來在俄羅斯的實際生活體驗,在求學、旅行與日常起居之間,去感受俄國生活的人情世故,去閱讀俄國文學的心靈曲徑,將採集來的一片片私人景致擱在心情拐角處,偶爾,回憶會自動推開一道讓憶者身影緩緩穿行的隙縫,這裡交錯著蘇聯解體後一九九○年代以來的生活映像和文學閱讀光影──使人彷彿再度置身於莫斯科的冷漠與溫熱中、在彼得堡的夏日與離情間、在黑麵包的滋味與迷漫芬芳的漿果廚房裡、在歌頌自由的普希金紀念碑旁、在蕭士塔高維奇將馬克白夫人帶到伏爾加河的樂曲中、在深夜遊逛街頭的無軌電車上,然後在維克多‧崔的搖滾吶喊中,傳來另一種新生活的號角…… 回憶總是將現實生活沾著想像再次呈現,其中有溫柔的凝視,有不經意的顧盼,也有看不透的留白,一幕幕交疊出這個轉變中的國度,伴隨記憶者走過生活,讀過文學,留下的這片私密風景,大概,就是作者所要形容的俄羅斯吧。 文學反映過往的生活,也期待新的生活,當我們讀過俄國文學再去看這個國家,景物的顏色起了微妙變化,灰色似乎更富有情調,人物也多了些神祕表情,沉思看起來別有韻味,這個時候,俄羅斯的樣貌確實不太一樣了!
櫻桃園文化獻給俄國偉大作家契訶夫的最後一部劇作《櫻桃園》,以紀念契訶夫在2010年的150歲冥誕,計畫出版俄國及東歐以至世界,從經典大師到當代的各類文學作品,期待給讀者一個閱讀新世界。...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