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頁| 關於讀書共和國| 大量團購| 索取圖書目錄| Podcast數位傳聲
會員中心 0 FAQ 線上讀者回函
熱門搜尋關鍵字: 魔戒 沙丘 大谷翔平 蝙蝠俠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13) 惶然錄 德川家康 官網獨家
TOP
首頁> 生活館>心靈養生>心理勵志> 忘掉,人生才能前進:遺忘過往的痛苦回憶和成功經驗,以真實的自己面對未來

忘掉,人生才能前進:遺忘過往的痛苦回憶和成功經驗,以真實的自己面對未來

忘れる力

出版品牌:真文化

作者:平井正修

譯者:葉廷昭

ISBN:9789869721196

出版日期:2019-11-06

定價:NT$  320

優惠價:75NT$240

促銷優惠 |

3月全站優惠|單書75折

3月全站優惠|五本7折

3月全站優惠|三本73折

內容簡介 |

從日常生活到工作職場,都要學會「忘掉」!

越想忘掉,越忘不掉,你需要的是「忘掉」的技巧!

 

「忘掉」的好處:

  不被「過去」束縛

  不受「其他人」影響

  不必煩惱「將來」

 

「忘掉」的技巧:

  開拓新的經驗,以取代舊的回憶

  丟棄引起痛苦回憶的「物品」

  擺脫不必要的人際聯繫

  安排了解自己的獨處時間

  複雜的工作,用「細心」代替「操心」

  時間是解決一切的良藥

 

無論是愉快或痛苦的回憶、家人或同事的意見、職場成功或失敗的經驗,只有「忘掉」它們,才會看見自己真實的內心,生活才會清新自在。

作者身為寺廟主持,多年接觸參禪者的煩惱,都是受到過去或回憶的困擾。從日常生活、職場環境中,作者分析了各種引起我們煩惱的人事物,並提供忘掉的方法,不受過去約束、不為未來操心,以清澈的思維掌握當下的每一刻。

 

 

評推薦(依姓名筆畫排列)

李介文 臨床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

陳德中 台灣正念工坊執行長

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作者簡介 |

平井正修

臨濟宗國泰寺派全生庵住持,一九六七年生於東京,一九九年自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畢業後,在靜岡縣三島市龍澤寺專門道場修行,一直修行到二○○一年。二○○二年擔任住持,二一六年開始,在日本大學危機管理學部,擔任客座教授指導坐禪。

平時會舉辦坐禪會、企業研習、演講會,闡釋禪學的哲理,教導眾人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和人生,以及調和身心的方法。

全生庵本為弔唁明治維新英魂的寺廟,由江戶無血開城的功臣山岡鐵舟設立。中曾根康宏和安倍晉三等歷任首相,也都會到全生庵參禪。

主要著作有《男人的禪語》《坐禪淨心》《活得像朵花》《放輕鬆》《捨棄三毒》等等。

譯者簡介 |

葉廷昭

文藻外語學院畢業,現為專職譯者。譯有《印度如何培養出這麼多全球化人才?》《圖解電動車大未來》等書。

目錄 |

前言 透過「遺忘」平復心中的波濤

第一章 好事壞事都一掃而空──不被「過去」束縛

    1「取代」記憶

    2拋下「物品」,拋下「記憶」

    3「成功經驗」更應該遺忘

    4你的「堅持」是什麼?

第二章 放下不安、煩惱、欲望──不去煩惱「將來」

    1「不如意」才好

    2專注於「當下」

    3正視每一個當下

    4如何不在意

    5重視五感

第三章 想忘卻忘不掉──不被「人際關係」影響的訣竅

    1安排獨處的時間

    2擺脫聯繫

    3享受「沉默」

    4不必勉強當「好人」

    5不期待「回報」

    6真正的牽絆

第四章 何謂「無心?何謂「平常心」──不急、不慌、不亂的啟示

    1放棄「尋找自我」

    2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3做就對了

    4不用太認真

    5相信「自己」

    6粗心的下場

第五章 遺忘讓你的人生更美好──日日是好日

    1不必刻意遺忘

    2捨棄多餘的感情

    3不要想太多

    4不求「正解」

    5了卻心事

    6發揮「遺忘力」堅強活下去

more
書摘 |

第一章

好事壞事都一掃而空──不被「過去」束縛

 

「取代」記憶

  我們心中有許多無法化消的記憶,而且程度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嚴重。

  例如,多年前的痛苦回憶、徒留辛酸的戀愛經驗、後悔對朋友說出口的話、被別人的言語中傷等等。

  忘掉這些負面的思緒,就能輕鬆自在地生活,偏偏我們就是拋不下、忘不了。

  不去計較往事,就不會痛苦難過了,偏偏我們就是無法不在意。

  旁人勸我們忘懷,我們自己也想忘懷,但沒有人可以輕易忘懷,此乃人之常情。

 

「轉換」與「重置」

  做人要懂得「轉換情緒、重置心情」。

  例如去泡溫泉、看海、爬山,置身在大自然的懷抱中。

  或者出國去旅遊,待在跟平常不一樣的環境。

  脫離日常生活,我們會以為已經「轉換」或「重置」心情了。

  不過,內心的問題和過去的記憶不會輕易消失,事實依舊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所以,我們沒辦法在記憶猶新的情況下轉換心情,也沒辦法像玩遊戲一樣按個按鈕就全部重置。

 

  有一句禪語叫「放下著」。

  心無常住,保持「空無」是通往頓悟的捷徑。因此,佛家才會說「拋下所有」。

  拋下執著與束縛,連刻意要拋下的意念都捨棄。意思是要捨棄多餘的事物,好好珍惜每一個當下。

 

  然而,「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我們總是認定自己的個性難以改變,過往的痛苦經驗難以忘懷,也有人認為改變生活方式太辛苦了。

  這些定見和堅持,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形同替自己戴上枷鎖。

  那麼,該如何卸下這些枷鎖呢?

 

熱衷的事物

  如果你一定會想起過去的經歷,那麼請去嘗試新的事物,取代自己的回憶。這樣一來,你自然就會專注在當下了。

  比方說,你一直忘不了分手的戀人,那你應該勇敢踏出一步找尋新的伴侶。要是你很討厭現在的職場,每天想著辭職不幹,那你應該努力找到新的工作。

  換言之,你要找到「下一個」熱衷的事物

  找到其他熱衷的事物才是好辦法。與其整天逼自己遺忘討厭的回憶,不如找到幸福來幫你淡忘。

 

  有一則禪的教誨是這樣的。

  唐代的德山禪僧曾向龍潭禪師求法。他們聊了許久,不知不覺間都入夜了。

  龍潭禪師說時候不早了,德山也該回去了。德山起身行禮後就要離開,可是太陽已經完全下山了。

  四周沒有光源,德山想走也走不了,龍潭禪師拿出一盞紙燭(用紙捻成的燭心,泡在油裡點燃的照明器具),點亮後交給德山。德山正要拿起紙燭,龍潭禪師直接把火吹熄,四周又陷入黑暗中了。

  在黑暗中點燈,便不再有黑暗;火光消失以後,黑暗又再次降臨。龍潭禪師只是在德山面前演示一次而已。

  沒想到,德山竟然頓悟了。

  他之所以會感到光明,那充其量是紙燭的火光,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也就是說,所謂的「明」與「暗」,都是當事人心中的主觀意識。

 

  想要除去晦暗的往事或回憶,不妨點一嶄新的燈,這就跟在黑暗中點光一樣。不然你再怎麼消除黑暗,也開闢不了嶄新的未來。

  況且,黑暗是無法消除的。新的事物會成為你的光,蓋過那些討厭的過去。

  倘若你一直有煩心的事情,直接用新的經驗和好習慣取代就好

  從當下開始嘗試新事物,每天用新事物不斷「取代」舊記憶。到頭來,你就會順利遺忘過去了。

 

2 拋下「物品」,拋下「記憶」

 

  整理身旁的東西,跟整理自己的心情是有關係的。

  你是不是一回到家,就隨手扔下身上的衣服,穿過的衣服堆了好幾天都沒洗?或者,你可能買了一堆相似的衣服,數量多到衣櫃都放不下。

  有些人不曉得自己有哪些東西,或是有哪些不要的東西,這種人不知道自己到底真正需要什麼。因此,他們才會煩惱明天該穿什麼,整天抱怨自己衣服不夠穿。

  說不定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沒有好好面對「真正的自我」。

  同理,如果公司到處都是文件或垃圾,連物品的擺放位置都弄不清楚,通常經營狀況也好不到哪裡去。這代表內部的資訊散亂不堪,員工分不清真正重要的東西,連交貨期限和品管也一塌糊塗。

 

  整理房間也是一樣的道理,當你工作上遇到瓶頸,請先整理自己的辦公桌和周遭環境。史蒂夫·賈伯斯重掌蘋果電腦的時候,也是先從整理辦公室,以及讓員工遵守上班時間開始改革的。

  話雖如此,我個人的整理能力不太好。所以,我盡量減少自己持有的東西,那些「總有一天」會用到的衣服或物品,其實根本都用不到,兩年沒穿過的衣服我就丟了。唯一多到我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的,就只有書籍而已。

  不擅長掃除或整理的人,「盡量減少持有的東西」也是一種好方法。

 

給心靈一個「交代」

  在整理物品的過程中,就算我們分得清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然而有些東西我們實在捨不得丟掉。

  關鍵在於,你能不能把那些東西視為「單純的物品」。例如,奶奶送你的布偶、父母第一次買給你的書、朋友給的生日禮物、情人寫的信、用第一份薪水買的手表……

  每一樣東西都有其「意念」

  就連你自己買來的東西,也是出於你「渴望獲得」的意念;別人送你的東西,包含了對方的「真情」和「心意」。每一樣東西都是如此。

  只看東西本身的價值,不受當中的意念影響,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了。

  比方說,有人戴著分手的戀人贈送的飾品,那代表他已經割捨過去的感情,只注重寶石這項「物品」本身的價值。

  反之,看到飾品就想起已經分手的戀人,腦海中浮現分手時的痛苦回憶,這就表示當事人被物品中的意念影響了。尤其事關重要對象的遺物,那就更難忘懷了。

 

  我朋友跟我說過一個故事。

  某一位交通事故的加害者,一直送錢補償被害者的家屬。送了幾年以後,被害者的太太寫了一封信。

  「你的心意我明白了,所以請不要再送錢來了。看到你送來的錢,我就會想起死去的丈夫。」

  故人曾經存在的證明,若以某種形式流傳下來,悲傷也會跟著留下。如此一來,家屬很難接受親人死去,甚至會覺得遺忘是一種罪過。

 

  從禪的角度來看,人死並不是特別悲痛的事情。佛教有所謂的「四苦八苦」(詳見第二章相關小節的解說),只要是人都有死的一天,死亡是理所當然的道理。

  當然,痛失摯愛我們一時沒辦法接受,每次看到故人用過的東西或喜歡的東西,就會想起失去摯愛的傷痛。

  對於無法擺脫傷痛的人來說,放下那些充滿回憶的物品也是一選擇。也就是放下「有形的物品」,給自己的心靈一個交代,好讓自己遺忘「無形的意念」。

  我不是要各位完全遺忘,而是去接受「對方已經不在的事實」,不要一直沉浸在回憶中難以自拔。也不見得一定要丟掉物品,擺在看不見的地方,暫時遠離悲傷也是有必要的。

 

  東日本大地震過後,宮城縣南三陸町的防災對策廳到底該不該拆除,人們一直都沒有討論出明確的結果,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經歷過災害的民眾,對於殘存的建築物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希望留下建築物的人,打算把那一次的災害視為一種教訓,努力朝復興家園之路邁進;而希望拆除建築物的人,則是害怕睹物思情,想起那一天的痛苦回憶。

  萬一大部份人看到災後的建築都會流淚,那麼或許不該留下來當成引以為戒的象徵。畢竟有些人的心靈,還沒有走出當時的傷痛。

  不過,為了走向明天,忘掉痛苦並不是什麼壞事。慢慢地忘掉不好的事情,日後看到災害的象徵,就會轉變成邁向未來的動力,並且謹記這份教訓活下去了。

  希望各位都能把遺忘之力,轉化為「通往未來的動力」。

 

如何處理「重要的回憶」

  只是,牽涉到個人情愛或傷痛,這就很難割捨了。

  我經常參與信眾的告別式,也看過很多悲傷的家屬無法遺忘故人,尤其小孩子死去的悲痛非同一般。

  一般來說,葬禮結束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法會,遺骨就要埋進墓地裡。有些家屬希望把遺骨永遠留在身邊,他們認為放進墓地裡孤伶伶的很可憐。

  這種情況下,我都會建議讓死者入土為安。否則每次看到故人遺骨,就會想起「失去」的痛苦。

 

  把有形的東西暫時放在它應該放的地方,之後好好接受親人死去的現實,假以時日悲傷才會慢慢痊癒。

  整理故人的房間,還有故人穿過的衣服或用過的碗筷,這也是在整理自己的心情。先在心靈上給自己一個交代,再來慢慢療癒哀傷,最後就只會下愉快的回憶,重新湧現活下去的動力。

  故人的遺物或充滿痛苦回憶的場所,到底該不該留下來?這要取決於人們看到遺物或場所的心態,以及未來的用途。物品本身沒有價值,人們看到物品後有什麼樣的想法,這才是價值所在。

 

  在禪學的觀念裡,我們其實「沒有自己的東西」。

  假設我眼前有一支筆,我可以說那是「我的東西」。同理,我也可以說「那件衣服、那台車子是屬於某某人的」。

  然而,那都不是我們生下來就有的東西,也不是我們死後帶得走的東西。

  我們只是自己宣稱「那是屬於我們的」。東西只是剛好在我們手中,偏偏人類對所有權非常執著。

  既然沒有屬於自己的東西,那麼放棄或遺忘也未嘗不可。

  當然,我們沒必要放棄或遺忘重要的回憶。重點是要整理自己的心情,不要一直被悲傷糾纏,注意力要好好放在當下。

 

3 「成功經驗」更應該遺忘

 

  前面已經說過,痛苦的回憶要放下和遺忘。

  相對地,有些愉快的回憶也應該放下,那就是「成功的經驗」。

  過去的光榮和成就,在我們的心中永遠不會褪色。有些人在酒酣耳熱之際,總是不斷提起當年勇。

  愉快的回憶能帶給我們喜悅和優越感,也難怪大家都會執著於此。

  「過去用這種方法都成功了,再用同樣的方法吧。」

  「那時候沒有主動聆聽客戶的意見,客戶也很滿意嘛,那就維持原樣好了。」

  「現在再努力撐一下,也許就能賣得跟以前一樣好了。」

 

派不上用場的經驗

  人類很難遺忘過去成功的方法,我們總以為只要依樣畫葫蘆,下次也一定會成功。畢竟這樣做簡單又輕鬆。

  不過,拘泥於「過去成功的手法」,這是一種「執著」。萬一使用同樣的方法失敗,這份執著會帶給我們不必要的痛苦。

  每一次挑戰的狀況都不一樣,過去成功的手法,也不可能複製出一樣的成功模式。

 

  日本古代劇作家世阿彌,在他的著作《花鏡》一書中有提到「毋忘初心」。

  所謂的初心,是指第一次面對問題時的緊張感,或者說是一種雀躍的心情。不管遇到任何狀況,秉持「初心」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打破架構」而非「不拘架構」

  掌握一門學問的基礎,培養出一個「架構」,這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已故的相聲名家立川談志先生,也有談過類似的道理。

  毫無基礎的人登台演戲,這叫「毫無架構」。有扎實基礎的人發展自己的原創性,這才稱得上「打破架構」。立川談志先生說,苦練是培養架構的唯一辦法。

  他也不是一開始就有本事「打破架構」,而是先努力學習古老的相聲段子,之後才達到自在發揮的境界。

  先徹底打好基礎架構,好好吸收每一個段子的內容,再來思考該如何呈現,這才是發揮原創性的應用能力。

 

  不管任何技藝或運動,基礎都相當重要。

  沒有練過揮棒的人,打棒球不可能馬上就敲出安打;沒有練過揮劍的人,也不可能在劍道比賽中擊中對手。一開始沒有打好基礎,揮棒和揮劍都是亂揮而已。

  基本和基礎就是所謂的「架構」,每天要練到骨子裡去。要先有一個架構,才有辦法打破架構自在發揮。

  所謂的架構,就是用基本技術面對眼前的問題,而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用。

  就以跑業務來說,好好訓練禮儀和說話技巧,帶給對方新奇有趣的感覺,有做到這一點的人,就是「架構」得體的業務員。配合不同的狀態和對象,自由改變應對的形式,這就是成功的訣竅了。

  遺忘成功經驗,掌握基礎形式。

  不管處理工作或享受個人興趣,都要腳踏實地掌握基礎。等到有能力打破架構,自然會享有更多樂趣。

more
詳細資料 |

書籍代號:2ARL0005

商品條碼EAN:9789869721196

ISBN:9789869721196

印刷:

頁數:0

裝訂:平裝

| 同類型書籍 |
如果能撫平悲傷:3.11後的奇蹟相會,歷時三年半深度傾聽,16篇「無法證實」的真實故事
學會和疼痛共處,你可以變得更強大
用夢想設計你的人生【手繪印章親簽版】:600天生命蛻變奇蹟!Vito大叔的365人生設計課
阿德勒正向教養心理學【給孩子勇氣的成長之書】:隨書贈『阿德勒成長經典名言』拉頁
高跟鞋與蘑菇頭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