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台灣頂尖美食商業攝影是這樣拍出來的。
◎刈包、米粉湯、肉粽、冰淇淋、調酒,都有了新的表現風貌!
◎拍攝構思+拍攝過程+完成作品,給你更深層的攝影解讀和啟發。
美,就是舒適的感受。而美食,讓味覺、嗅覺感到舒適之外,更要讓視覺享受。藝術品般的影像、有層次的搭配品味,以及製作解說的用心,這是本有誠意的好書,推薦給各位。
——紅刺蝟攝影 資深人像攝影美學講師
以大量實戰案例,輔以構想過程,值得作為學習的榜樣。
——陳漢榮 攝影學園校長
透過實際的商案企畫發想結合概念插畫,讓人更容易理解作品是如何誕生的。
——張道慈 攝影師
美食的廣告精隨,就在於要讓還吃不到的消費者用視覺感受精緻食欲之旅,Nick做到了。
——廣告樂血研究院長Wawa 廣告行銷群總監
一張美食照片不只要看起來好吃,還需要設計情境和故事,Nick相當擅長!
——James YT熱血老闆
透過本書分享的各種技巧,可讓平面的美食照片鮮活起來,手機拍攝也可運用喔!
——王小路 知名手機攝影達人
你一定在網路或餐廳見過舌尖上的攝影師Nick的飄浮美食攝影作品!
常見的傳統美食攝影,多是靜態拍攝出食物的全貌,或是享用美食的情境;然而,作者Nick則「玩弄」起了每一道美食,讓每一樣食材「飄浮」了起來,表現出美食的口感、味覺、新鮮:
剛出鍋的炸雞所掉落的碎屑
熱騰騰倒入碗中而飛濺的大骨濃湯
生猛辛辣、大火翻炒的紅辣椒
朋友乾杯時碰撞灑出的啤酒
每張作品就像暫停在咬下去的一瞬間、倒入湯碗的一瞬間、香氣飛撲而來的一瞬間,美食攝影不再只是靜態的呈現,在作者的手裡,美食是享用過程中感官和氛圍的動態再現。
作者將其視覺專業、美學構思發揮到淋漓盡致。書中不只呈現了作品的高度藝術性,還附上構思草圖,將美食特色和作品創意結合,解說拍攝過程如何克服技術上和美學上的思維,帶你從原始構思、拍攝現場,到藝術成品,就像跟在作者身旁一起拍攝。
無論你是攝影愛好者、視覺設計,或是餐飲工作者,這本書篇篇激發出新的美食欣賞角度,打破你對攝影和美食的既有認知。
舌尖上的攝影師Nick
2010年視傳系畢業後,進入相關領域工作了幾年,意外引發美食攝影的熱情。這一段從平面設計到美食攝影的旅程,不僅是職業的轉變,也是對美食人生與藝術結合的探索。
2016年,發起「百飲募集」計畫,與100間餐廳合作,用攝影記錄它們的獨特風味與創業故事。2020年完成了這100間餐廳的視覺饗宴,後續推出「百飲募集2.0」,以動態影像和專訪為主軸的形式,深入挖掘品牌故事。2022年,發起「百飲募集3」,結合短影音和美術風格,探索更多元的創作、表達形式。
這本書萃取了Nick在拍攝過程中,以美術場景和特效手法所完成的奇幻畫面菁華。希望藉由分享這些心得和技巧,讓大家了解攝影與視覺的樂趣所在,進而啟發更多人探索美食攝影的魅力,並在自己的創作中找到靈感與方向!
目錄
作者序
蔡萬興老店
LUNA HANDMADE DESSERT
阿霞飯店:小伴桌—初見
虎笑麵屋
龍門客棧
國泰飯店觀光事業
Daisuki台意思吉
甜夜燒肉
卡司韓拾炸雞
寒舍艾美探索廚房
勇氣雜貨商行
禾日山/一日廚房
咖啡杯杯
開蘭茶
一緒串燒酒場
沙拉王國
得盛咖哩
樂朗奇
鯤鯤酸菜魚
豬一十五
維納絲冰淇淋
胡饕米粉湯
作者序
我們正在跨越的時代中攝影
一直以來,我們在這個行業或許算是比較「特立獨行」的存在。當初,我們是透過「百飲募集」這項計畫,開始進入到美食攝影的產業。由於我們有設計背景,所以在畫面的執行上,不自覺地加入一些更有創意的表達方式。隨著公司的成立,我將公司命名為「面白創意」,希望能夠創作出一些有趣好玩的事情,無論是在執行案件或與人互動上。這逐漸成為我們重要的形象。
回想當初,從2016年開始的「百飲募集」計畫,一路來到2024年出版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非常多的變化。不少餐飲的朋友面臨了各式各樣的挑戰,疫情、電商崛起、外送平台需求明朗化,進而影響成本結構等,這些變化或多或少也影響了我們。店家和品牌在拍攝的需求變得更加靈活,也可以說更多元與挑戰。
在早期,我們花非常多功夫和時間,只為了好好拍攝一張照片,到後來為了滿足社群和短影音的需求,畫面表達的目的性也變得複雜許多。就以我們擅長拍攝的飄浮風格來說,由於人力和時間成本關係,在美食攝影中比較少見,但這樣的表達在社群平台非常受歡迎,因為這樣的作品在現場執行有一定的門檻,會引起大家的好奇和討論。因此,拍攝飄浮的美食照,我們需要許多誇張的表現方式,因為大數據告訴我們,這是吸睛的方式。客觀來說,工作量變多了,不過對我來說,這也代表有更多的可能性可以嘗試,不完全是壞事。例如這些年,我們也嘗試了許多餐飲烹調的解構過程短影片,嘗試玩了串燒翻轉的特效等,這些都是過去傳統拍攝經驗比較少碰到的。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到自2022年起,ChatGPT掀起的AI大浪潮。最初從文字生成,接著有了圖片甚至影片、音樂的生成。不能否認,AI在視覺藝術創作上,可以做到和我們的飄浮風格高度重疊。或許有人會問,這樣我們的拍攝工作會不會被AI所取代呢?我目前的看法是:「還不會」。眼下AI做的不會是直接給我們最終的「結果」,因為食物的樣貌非常多樣,即便是相同的菜名,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店家,也有不同的樣貌,目前帶來的改變是簡化我們產生圖片的「過程」。
雖然AI目前還無法取代人類拍攝精細的作品,但它的出現不得不讓我們開始省思,並試圖從中找到可以協助我們創作的利基。以我們擅長的、製作成本高的飄浮攝影來說,AI可以輕易且低成本地就生成出我們實務上可能拍不出來的照片。然而,除了上方我們提到AI無法生成各別化的食物、食材樣貌外,AI快速生成的畫面,也就只是停留在表象的感知層面,也就是說,雖然畫面讓人驚艷,但也僅此而已。真正能賦予「產出或作品」的意義的,只有人類才能做得到,也必須由人類來定義。
作品是透過人類的體驗,產生投射。一位創作者的作品會與他的生命經歷息息相關,更精準地說,會與他的痛苦有著強連結。這裡所謂的痛苦未必是負面的意思,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煉金的過程。
為了了解AI的進展和技術,並將其融入我們的工作流程,提高提案效率,我特地在IG開了一個AI創作的帳號「鍵盤上的攝影師」,與「舌尖上的攝影師」相呼應。相信在不遠的未來,AI一定會改變我們的工作模式。正確來說,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被影響了。
趁這機會,我想鼓勵所有新進攝影師,不要只埋頭於傳統攝影的學習,基礎技巧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了解大環境和科技的趨勢。你現在積極學習的基本技巧,很可能下個月只需一個按鍵,就能完成了。
正因為如此,對我來說,這本書反而有著跨時代的意義。說不定十年、二十年後的孩子讀到這本書,會驚訝地說:「天啊,原來以前要產生這樣的畫面需要費這麼大的功夫!我還以為只要輸入簡單的Prompt[提示詞]就可以出現畫面了。」
我對視覺傳達的熱情一直都在,不管是透過設計、攝影乃至於使用AI,我都非常樂在其中。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的願景,是要讓餐飲價值被更多的人看見。」很高興也很榮幸,自己仍走在這條道路上,未來我們會繼續努力,創作更多「面白い」(即「有趣的」)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