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孤獨、絕望與困境 你所不知道的卡夫卡 現代文學史上最昂貴手稿 卡夫卡誕辰130週年版 德文原始手稿重建本+未完成遺稿首見繁體中文翻譯 附「波蘭的卡夫卡」布魯諾.舒茲之《審判》波蘭文版跋(波蘭文直譯) +卡夫卡的布拉格地圖 淡江大學德文系教授兼系主任鍾英彥 導讀 「想必是有人誹謗了約瑟夫.K,因為他並沒有做什麼壞事,一天早上卻被逮捕了。」卡夫卡以此作為小說開頭,帶我們進入現代文學最荒謬、最恐怖的夢魘。 約瑟夫.K被一個想像中的法院控告,在整篇小說中,他努力想找出歸咎於他的罪過。由於他反抗加諸在他身上的罪過,企圖逃避,並且尋求幫助,反而更加深了此一罪過。這份罪過既無形又具體,陌生的法律發揮了效力。這篇於1914年動筆的小說,彷彿預示著現代人的絕望與困境。 卡夫卡把他的所有作品留給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並且要求在他去世時,必須摧毀這些作品。布羅德違背了卡夫卡的遺囑,保留手稿,1939年離開歐洲逃至巴勒斯坦時,儘管許多手稿留在英國牛津的博德安圖書館,但他仍然保有大量手稿,並將這些手稿遺贈給他的秘書兼終生伴侶艾絲特.霍夫(Ester Hoffe)。1988年,《審判》手稿通過蘇富比拍賣以180萬歐元的罕見高價賣給德國文學檔案館,創下現代文學作品手稿的最高拍賣紀錄。2008年艾絲特.霍夫以101歲高齡過世,以色列政府開始爭取卡夫卡手稿,對霍夫的兩個女兒展開訴訟,2010年法院最終將卡夫卡手稿判給以色列政府,就在這兩位老太太面前打開銀行保險箱取走手稿,整起事件充滿了卡夫卡式的荒謬。 本書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係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並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以及未完成的殘稿。 本書特色 1. 台灣首次出版卡夫卡手稿譯本,完整重現《審判》全貌,卡夫卡迷不可錯過,也是新讀者認識卡夫卡的最佳開始。 2. 收錄布魯諾.舒茲之《審判》波蘭文版跋,看「波蘭的卡夫卡」如何談卡夫卡。 3. 精心製作卡夫卡的布拉格散步地圖,收集35個與卡夫卡相關的名勝景點,到布拉格旅遊必備。 4. 《聯合文學》六月號封面專輯,多篇文章深入剖析卡夫卡《審判》。 5. 設計大師聶永真設計卡夫卡手稿系列封面,愛書人最佳收藏。
卡夫卡不為世人熟知的畫作,大多數人只知道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只有少數人曉得卡夫卡也喜歡作畫。在他短暫不滿四十一年的生命裡,留下不少日記、書信與手稿,鉛筆或鋼筆的塗鴉和素描畫作便穿插其中;它們可能是日記書信的一部分,或是獨立的作品。卡夫卡在遺囑中交代好友布羅德必須銷毀這些畫作,幸而布羅德違背其遺囑,未在卡夫卡逝世後摧毀手稿,使得這些畫作得以留存下來。如同卡夫卡的文學作品能讓每個孤獨的心靈,因不同的生命經驗而衍生出各自相異與私密的解讀,卡夫卡的畫作以一種迂迴象徵並且富含想像力的方式,訴說他對生活的觀察、哲思、靈感與夢境;有些畫作能一窺卡夫卡的生活樣貌,有些比對其文學作品,則能得到相應契合的解讀。
「凡是讀過它的人,都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納道詩.彼得,傾力十八年之重量鉅作 ★一代人僅得一見的文學盛事:里程碑式的大師之作,廿一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匈牙利民族報》 ★你不會看過任何跟《平行故事》有一點點類似的書。――《Slate雜誌》 ★納道詩.彼得是匈牙利文學的超級明星,足以和托爾斯泰、托瑪斯.曼和普魯斯特相提並論。――《紐約時報》 ★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人們肉體之相互影響、誘惑、渴望,相互珍存記憶的宏大故事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年,柏林一名大學生在晨跑時,發現了公園躺椅上的一具屍體,這震驚了政府當局。小說以這第一幕,打開了它非凡的深度與廣度,這是回顧了無數歐洲人命運的傑作,包括了匈牙利人、猶太人、德國人、和吉普賽人,跨越了二十世紀中葉最詭譎的年代。 2005年,納道詩出版了他的最新小說《平行故事》――由《喑啞地帶》、《黑夜深處》、《自由呼吸》三部組成。故事情節圍繞著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個家庭展開:一個是匈牙利人,另一個是德國人;兩條主線通過特定的事件和人物不規則地連接到了一起。小說包含了許多錯綜複雜、平行發展、交叉敘述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主要從一戰到東歐劇變(1914-1989年),幾乎橫跨了整個二十世紀。 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十分複雜,其中提到的歐洲城市更是難以盡數;我們跟著書中人物,從布達佩斯、柏林、莫斯科,到瑞士和荷蘭;從地中海到北海。他們生活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或許差異甚大,他們的性與精神的渴望看似完全獨一無二,但納道詩.彼得的作品宛如華麗宏偉的織錦,揭露平行線之間神祕迴響的關係,跨越時空,連結了所有故事。 這是納道詩.彼得的大師之作――歷時十八年寫作,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經轟動匈牙利,在翻譯為英文的四年間也讓世界文壇翹首以待。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引進納道詩.彼得的作品,而世界文壇的口碑已向讀者保證,這部大膽、高要求、極為重要的小說,是作者最偉大的作品。
當代頂尖小說家瑪莉蓮.羅賓遜在此一令人低迴的故事中再次回到基列這個小鎮,敘述一個女孩懷著恐懼、敬畏和驚嘆,在社會邊緣度過的少女時光。萊拉曾在鄉間流浪多年,如今隻身一人,無家可歸,在雨中走進愛荷華州一座小鎮上的教堂──唯一能讓她躲雨的地方──激起了一段愛情和一番辯論,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她成為喪偶多年的牧師約翰.艾姆斯的妻子,展開了新的人生,同時試圖理解過去的歲月,理解在她找到如今這份安穩生活之前的時光。萊拉幼時乏人照顧,年輕能幹的流浪女子朵兒救了她,把她撫養長大,她在流浪打工中度過坎坷的童年。她們四處躲藏,過著僅能餬口的生活,能保護她們的只有她們的親密情誼和一把舊刀子。儘管有偶發的輕微暴力事件和絕望時刻,她們共享的時光仍交織著歡欣。在萊拉來到基列鎮之後,她努力想調和兩個不同的世界,一邊是她的替代家庭和他們的艱苦人生,另一邊則是她丈夫溫和的基督教世界觀,此一世界觀矛盾地批判了她所愛的那些人。
在這不再相信文學的時代,我們還有《平行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納道詩.彼得,傾力十八年之重量鉅作 ★《平行故事》是當下文學生活中的一部鴻篇巨著。凡是讀過它的人,都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Iris Radisch,德國文學評論家 ★你不會看過任何跟《平行故事》有一點點類似的書。――《Slate雜誌》 ★納道詩.彼得是匈牙利文學的超級明星,足以和托爾斯泰、托瑪斯.曼和普魯斯特相提並論。――《紐約時報》 人們肉體之相互影響、誘惑、渴望,與相互珍存記憶的宏大故事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年,柏林一名大學生在晨跑時,發現了公園躺椅上的一具屍體,這震驚了政府當局。小說以這第一幕,打開了它非凡的深度與廣度,這是回顧了無數歐洲人命運的傑作,包括了匈牙利人、猶太人、德國人、和吉普賽人,以複雜的結構和眾多的人物,從特別的視角記述了二十世紀中葉最詭譎的年代。 2005年,納道詩出版了他的最新小說《平行故事》――由《喑啞地帶》、《黑夜深處》、《自由呼吸》三部組成。故事情節圍繞著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個家庭展開:一個是匈牙利人,另一個是德國人;兩條主線通過特定的事件和人物不規則地連接到了一起。小說包含了許多錯綜複雜、平行發展、交叉敘述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主要從一戰到東歐劇變(1914-1989年),幾乎橫跨了整個二十世紀。 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十分複雜,其中提到的歐洲城市難以盡數;我們跟著書中人物,從布達佩斯、柏林、莫斯科,到瑞士和荷蘭,從地中海到北海。他們生活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或許差異甚大,他們的性與精神的渴望看似完全獨一無二,但納道詩.彼得的作品宛如華麗宏偉的織錦,揭露平行線之間神祕迴響的關係,跨越時空,連結了所有故事。 這是納道詩.彼得的大師之作――歷時十八年寫作,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經轟動匈牙利,在翻譯為英文的四年間也讓世界文壇翹首以待。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引進納道詩.彼得的作品,而世界文壇的口碑已向讀者保證,這部大膽、高要求、極為重要的小說,是作者最偉大的作品。
少年K的美國歷險記 「孤獨三部曲」卡夫卡三大長篇小說手稿重建本,最終出齊! 設計名家聶永真「卡夫卡系列」書封 卡夫卡最樂觀、最有喜劇色彩的小說 克勞斯.曼、耿一偉專文導讀+紐約市猶太文學地圖 「我正在寫的這個故事,其規模可說是無邊無際,為了讓您先有一點概念,這篇故事名叫《失蹤者》,背景是在北美洲的美利堅合眾國……」――《給菲莉絲的情書》 卡爾.羅斯曼出身德國的富裕家庭,十六歲時被女僕引誘生下一子,因此被父母放逐至美國,他在紐約碼頭認識了在船上工作的司爐,並為司爐受上司欺侮的事不平。這時自稱卡爾舅舅的國會議員雅克出現,將他接至家中,並提供優渥的生活,後來卻因卡爾觸犯家規,再次被逐,由此展開他的美國歷險記…… 卡夫卡喜歡閱讀遊記和回憶錄,但是他從來不曾去過美國,本書呈現的是他幻想中美國的樣貌。這部未完成的小說在1927年以《美國》為書名出版,後來在卡夫卡信件中找到小說的標題,即為《失蹤者》,和卡夫卡另兩部同樣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審判》、《城堡》,被布羅德合稱為「孤獨三部曲」。《失蹤者》在三部小說中最晚出版,卻是卡夫卡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在主角卡爾身上看得見卡夫卡後來小說裡主人公的雛形。這是他最為樂觀輕盈的故事,結尾甚至充滿自信與希望,彷彿卡夫卡在歐洲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藉由美國這個遙遠的幻想國度得以實現。 本書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係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並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以及未完成的殘稿。
不用槍砲,以琴弓進行的社會革命TED大獎得主艾柏魯的音樂教育計畫 一位對音樂抱持信仰般熱情的經濟學家一位國際樂壇當紅超級巨星 以十一位樂手和車庫為起點,席捲全世界的樂團運動連拉圖、馬友友、多明哥、巴倫波因、阿巴多……都要前往取經的神奇國度!1975年2月12日,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市中心,坎德拉里亞區的一座地下車庫,在艾柏魯博士的邀請下,十一位年輕樂手前來此處參加排練,那是「胡安.蘭達耶塔青年管弦樂團」首次排練,也是「系統教育」藉由音樂來改變整個國家的起點。委內瑞拉音樂家兼經濟學家及政治家荷西.艾柏魯所懷抱的願景,將深遠地影響改變委內瑞拉上百萬名兒童與青少年的生活。
「凡是讀過它的人,都不再會是原來的自己。」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候選人納道詩.彼得,傾力十八年之重量鉅作 ★一代人僅得一見的文學盛事:里程碑式的大師之作,廿一世紀的《戰爭與和平》。――《匈牙利民族報》 ★你不會看過任何跟《平行故事》有一點點類似的書。――《Slate雜誌》 ★納道詩.彼得是匈牙利文學的超級明星,足以和托爾斯泰、托瑪斯.曼和普魯斯特相提並論。――《紐約時報》 ★2011年《紐約時報》年度選書 人們肉體之相互影響、誘惑、渴望,相互珍存記憶的宏大故事 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的那年,柏林一名大學生在晨跑時,發現了公園躺椅上的一具屍體,這震驚了政府當局。小說以這第一幕,打開了它非凡的深度與廣度,這是回顧了無數歐洲人命運的傑作,包括了匈牙利人、猶太人、德國人、和吉普賽人,跨越了二十世紀中葉最詭譎的年代。 2005年,納道詩出版了他的最新小說《平行故事》――由《喑啞地帶》、《黑夜深處》、《自由呼吸》三部組成。故事情節圍繞著兩個國家、兩個民族、兩個家庭展開:一個是匈牙利人,另一個是德國人;兩條主線通過特定的事件和人物不規則地連接到了一起。小說包含了許多錯綜複雜、平行發展、交叉敘述的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主要從一戰到東歐劇變(1914-1989年),幾乎橫跨了整個二十世紀。 故事發生的地點也十分複雜,其中提到的歐洲城市更是難以盡數;我們跟著書中人物,從布達佩斯、柏林、莫斯科,到瑞士和荷蘭;從地中海到北海。他們生活的社會與政治環境或許差異甚大,他們的性與精神的渴望看似完全獨一無二,但納道詩.彼得的作品宛如華麗宏偉的織錦,揭露平行線之間神祕迴響的關係,跨越時空,連結了所有故事。 這是納道詩.彼得的大師之作――歷時十八年寫作,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經轟動匈牙利,在翻譯為英文的四年間也讓世界文壇翹首以待。本書是中文世界第一次引進納道詩.彼得的作品,而世界文壇的口碑已向讀者保證,這部大膽、高要求、極為重要的小說,是作者最偉大的作品。
卡夫卡不為世人熟知的畫作,大多數人只知道卡夫卡的文學作品,只有少數人曉得卡夫卡也喜歡作畫。在他短暫不滿四十一年的生命裡,留下不少日記、書信與手稿,鉛筆或鋼筆的塗鴉和素描畫作便穿插其中;它們可能是日記書信的一部分,或是獨立的作品。卡夫卡在遺囑中交代好友布羅德必須銷毀這些畫作,幸而布羅德違背其遺囑,未在卡夫卡逝世後摧毀手稿,使得這些畫作得以留存下來。如同卡夫卡的文學作品能讓每個孤獨的心靈,因不同的生命經驗而衍生出各自相異與私密的解讀,卡夫卡的畫作以一種迂迴象徵並且富含想像力的方式,訴說他對生活的觀察、哲思、靈感與夢境;有些畫作能一窺卡夫卡的生活樣貌,有些比對其文學作品,則能得到相應契合的解讀。
現代人的孤獨、絕望與困境 你所不知道的卡夫卡 現代文學史上最昂貴手稿 卡夫卡誕辰130週年版 德文原始手稿重建本+未完成遺稿首見繁體中文翻譯 附「波蘭的卡夫卡」布魯諾.舒茲之《審判》波蘭文版跋(波蘭文直譯) +卡夫卡的布拉格地圖 淡江大學德文系教授兼系主任鍾英彥 導讀 「想必是有人誹謗了約瑟夫.K,因為他並沒有做什麼壞事,一天早上卻被逮捕了。」卡夫卡以此作為小說開頭,帶我們進入現代文學最荒謬、最恐怖的夢魘。 約瑟夫.K被一個想像中的法院控告,在整篇小說中,他努力想找出歸咎於他的罪過。由於他反抗加諸在他身上的罪過,企圖逃避,並且尋求幫助,反而更加深了此一罪過。這份罪過既無形又具體,陌生的法律發揮了效力。這篇於1914年動筆的小說,彷彿預示著現代人的絕望與困境。 卡夫卡把他的所有作品留給好友馬克斯.布羅德(Max Brod),並且要求在他去世時,必須摧毀這些作品。布羅德違背了卡夫卡的遺囑,保留手稿,1939年離開歐洲逃至巴勒斯坦時,儘管許多手稿留在英國牛津的博德安圖書館,但他仍然保有大量手稿,並將這些手稿遺贈給他的秘書兼終生伴侶艾絲特.霍夫(Ester Hoffe)。1988年,《審判》手稿通過蘇富比拍賣以180萬歐元的罕見高價賣給德國文學檔案館,創下現代文學作品手稿的最高拍賣紀錄。2008年艾絲特.霍夫以101歲高齡過世,以色列政府開始爭取卡夫卡手稿,對霍夫的兩個女兒展開訴訟,2010年法院最終將卡夫卡手稿判給以色列政府,就在這兩位老太太面前打開銀行保險箱取走手稿,整起事件充滿了卡夫卡式的荒謬。 本書以卡夫卡作品集的校勘本為基礎,係根據原始手稿重建,呈現了文字的真實原貌,保留原稿的拼字和標點,並還原被卡夫卡摯友布羅德修改與刪除的部分,以及未完成的殘稿。 本書特色 1. 台灣首次出版卡夫卡手稿譯本,完整重現《審判》全貌,卡夫卡迷不可錯過,也是新讀者認識卡夫卡的最佳開始。 2. 收錄布魯諾.舒茲之《審判》波蘭文版跋,看「波蘭的卡夫卡」如何談卡夫卡。 3. 精心製作卡夫卡的布拉格散步地圖,收集35個與卡夫卡相關的名勝景點,到布拉格旅遊必備。 4. 《聯合文學》六月號封面專輯,多篇文章深入剖析卡夫卡《審判》。 5. 設計大師聶永真設計卡夫卡手稿系列封面,愛書人最佳收藏。
古希臘時期有一邊散步一邊談論哲學的傳統,亞里斯多德學派即被稱為「漫步學派」(Peripatetic School);後來「漫步」常成為文學作品的隱喻,到了十九世紀更成了詩意經驗的實踐。尼采說:「只有行走得來的思想才有價值。」有價值的思想、深刻的文學作品,都需要時間...
Loading...